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

遼東戰略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大明的敵人不僅只是遼東的滿清,還有蒙古人和駐紮在蒙古的清軍。

出山海關,向東北就是遼東,而向北就是蒙古人的地盤,雖說如今的所謂滿蒙一家已名存實亡,但佔據草原的蒙古人也絕對不會想看着遼東的清軍就此覆滅,畢竟蒙古人再傻,脣亡齒寒的道理還是懂的。

更何況眼下鄂爾泰就在蒙古,自退出山西后,鄂爾泰雖然分兵兩路,卻沒有按照清廷的要求把部隊帶去甘肅,反而其大部在蒙古駐紮了下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鄂爾泰這樣做的用意很是明顯,原因自然是清廷內部發生了變化,原本滿清的建興皇帝如今已失去了控制清廷的權利,而實際上真正掌握清廷的人已經從建興變成了攝政雍親王。

作爲建興的奴才,鄂爾泰可以說是建興最爲信任的人,當年建興之所以能夠上位,鄂爾泰起了決定性的因素。而如今雍親王取建興而代之,雖說沒有動鄂爾泰,甚至特意下旨好生安撫,還私下拉攏並給予賞賜,但雍親王的話鄂爾泰哪裡敢信?

早在康熙在位時期,作爲康熙的一等侍衛,鄂爾泰可沒少和康熙的那些阿哥打交道,對於這些阿哥的爲人品性他是最清楚不錯。誠然,鄂爾泰承認雍親王的能力是比建興強些,而且最重要的是雍親王有一個建興所不及的優點,那就是他的性格堅忍不拔,而且做事果斷。

以目前滿清面臨的危局而言,雍親王的確比建興更爲合適,所謂太平帝王和亂世帝王的不同就在此處。假如是太平年間,建興自然是一個明君,但在亂世,尤其是一個王朝面臨覆滅的情況下,雍親王或者更可能帶着滿清闖出一條生路來。

但就算是這樣,鄂爾泰依舊是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放鬆。因爲他對雍親王這人太瞭解了,再加上鄂爾泰和建興之間的關係,註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被雍親王所信任,而如今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手握着的兵權,由此才拉攏自己的基礎上。

鄂爾泰是個聰明人,他非常清楚假如不是自己手握兵權,雍親王一時間對他沒有辦法的話,恐怕其他的不說僅以山西之事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就像耿額一般,這位建興的重臣,堂堂上書房大臣兼兵部尚書,自山西回到關中後稀裡糊塗就被雍親王給摘了腦袋,而且還以他的人頭向天下宣佈了罪狀。

至於那些所謂的罪狀,在鄂爾泰看來根本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山西之地原本就是守不住的,與其白白丟給大明,倒不如廢物利用一下,而那些山西商賈,滿清待他們也不薄,畢竟給了這些人近百年的富貴榮華,而現在滿清到了如此境地,拿他們的身家財產和性命來報答清廷,不是很自然的事麼?

耿額的死,讓鄂爾泰兔死狐悲,再加上他對局勢的判斷,最終作出了陽奉陰違的舉動,退出山西后直接帶着精銳部隊去了蒙古,而並非迴歸甘肅,也沒有去遼東,擺出了一副爲清廷坐鎮蒙古的架勢,倒也讓雍親王無可奈何。

所以一旦大明攻擊遼東,不僅要考慮到遼東的戰局,更要考慮到蒙古這邊蒙古人和鄂爾泰清軍的反應,鄂爾泰就算和雍親王再不對付,估計也不會坐視着遼東易手,一旦從蒙古出兵對於大明來講就是一個麻煩。

“考慮到蒙古,總參謀部以爲可讓馬帥由山西出兵北上,牽制蒙古的蒙、清兩軍。”對於這個問題,莊巖自然早就想到了,當即手中大棍子朝着蒙古方向一指:“馬帥部將以騎兵爲主,調集8000騎兵,再加一萬新軍主力,其主要目的不求破敵,只求牽制。”

“董卿以爲如何?”朱怡成微微點頭,轉而問身邊的董大山。

董大山對於這個計劃大方向沒什麼異議,不過馬功成僅領不到二萬人出兵蒙古,他有些擔心兵力太弱。

雖然這些兵力中有近半是騎兵部隊,可大明眼下的騎兵相比普通步兵並不算強,再加上大明自江南復興以來,由於缺少戰馬,對於騎兵的組建要薄弱許多,而且大明將領中真正能指揮騎兵的人並沒有幾個,再加上訓練時間太短,如今大明的騎兵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騎着馬的步兵而已。

而且8000騎兵,這數量看起來似乎不少,可實際上真正能騎兵作戰的並不多,另外一萬步軍在蒙古草原展開攻勢,其中意外性也極大。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已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轉變,大明軍隊之所以銳利,那是因爲擁有大量的火器配備和嚴格訓練。可火器也不是萬能的,如在神州作戰,火器自然能發揮優勢,但在廣闊的草原作戰,再加上地形不熟,大明的戰鬥力必然會打上折扣。

尤其是草原的天氣變化莫測,一旦風雨交加,對於大明軍隊的陣列和火器使用影響也是極大的。所以董大山有些擔憂馬功成這一部是否能夠真正起到牽制蒙古和清軍的作用,一旦敵人僅分出一部分兵力同馬功成周旋,而其主力援救遼東的話,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

當即,董大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對於他的憂慮,在場中人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皇爺,馬帥的牽制雖然聽起來不錯,可蒙古之地廣闊,敵軍騎兵來去如風,當年漢武時期,漢軍同匈奴作戰,起初一直未能盡其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直到後來冠軍侯橫空出世,這才扭轉了漢匈局勢。”

說到這,董大山又道:“永樂年間,我大明也曾多次北擊蒙古,但每次雖得大勝,卻未能盡其功,那些蒙古人見我明軍所至望風而逃,而我明軍走後卻又安然迴歸,要解決蒙古並非那麼容易,以其牽制同樣如此,所以臣以爲馬帥那邊不要報有太大希望,只令其爲偏師,爲遼東方向減輕壓力即可。”

董大山的話讓朱怡成表示認可,當即點頭贊同。這些情況朱怡成心裡也是清楚的,同時讓莊巖進一步對牽制蒙古的方案做出調整,以盡力做到完善。

議到這裡,關於遼東的大方向已議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朱怡成注意到一直未說話的陳五顯,見到神色躍躍欲試的樣子,頓時笑問:“陳卿可有什麼想法?今日議事諸位暢所欲言,不必拘謹。”

陳五顯聽着頓時咧嘴笑道:“臣並無想法,皇爺知道臣的斤量,這些年來臣只是想爲皇爺,爲我大明做些事而已,如今皇爺肯用臣,臣只願在董帥麾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具體的一切聽任皇爺和董帥安排。”

聽到陳五顯這麼說,在場衆人都不由得笑了起來。要說起陳五顯,這位當年的風雲人物也算是朝中老臣了,當初陳五顯在福建起義軍同滿清作戰,可是聲振天下,而之後兵敗投靠大明,朱怡成對他也是頗爲照顧,不僅給了高官厚祿,甚至在之前福建案中更是重用於他,福建案後陳五顯立下功勞,以此報答朱怡成的恩德。

不過,因爲陳五顯這人雖然資格老,地位高,但實際上真正的軍事能力並不強,所以他在軍中甚至朝中的地位有些尷尬。

福建案後,陳五顯就在五軍都督府掛職,卻沒有實際領兵作戰的機會。等朱怡成北遷京師後,重建京營,陳五顯這才撈着機會在京營領了一份差。

雖說陳五顯在京營擔任了實際軍職,而且他的軍銜也是上將,再加上這一次封爵他是一等侯的爵位,但其位雖高,卻只是林建章的副手,主要負責京營的訓練和後勤工作。

對此,陳五顯早就憋的慌了,這一年多來在京營無所事事,所以當得知朱怡成準備讓董大山率領京營精銳去遼東打仗的時候,陳五顯哪裡按捺得住?當即主動請纓要求上戰場爲國效力,朱怡成得知後念在陳五顯的功勞和忠心份上同意了此事,這纔有今日陳五顯在武英殿參議議事。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走風?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興高采烈的詹姆斯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謝千戶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進遼東第二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主子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棋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一千二十章 十大公爵第一千六十八章 祝帥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十九章 鬧大了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舉拿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棄遼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登門拜訪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舉拿下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九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九百二十九章 兒女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之策第一千一十九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節奏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薑第七百四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八百一十九章 鐵血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八的焦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試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妥協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別列科夫的期望第五十章 狡猾第十七章 城變第七百六十章 重視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尊嚴第七章 朱明後裔第九百三十八章 宋王之後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七百三十六章 準備還都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八百八十章 京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問策張廷玉(求票)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八百五十八章 如此類似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選擇第七百五十四章 增援第八百三十六章 官邸第二百五十七章 引狼入室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包袱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傻的麼?第四百一十九章 吾養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九百九十二章 直奏第三百六十七章 雙喜第四百九十六章 勒馬第五百八十章 狗急第二百四十章 嶽鍾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