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諸般變化,靜極思動

有了邪王石之軒的提點,知非道人近來日子倒是愜意了許多。許多看似複雜頭疼的政事,往往在石之軒三言兩語間便能得以解決。知非道人切身體會下,方知自己和這些真正的牛人大拿比起來,差距簡直不可以道里計。

想着歷史上的一些名臣,知非道人憑藉記憶整理了一份名單,並託宋閥將這些人“請”來揚州。至於這“請”字有多少內情,還是不提的好。

知非道人的人格魅力,自然是無法真正折服這些真正的人才俊傑,最多也就是因爲他大宗師級數的武學造詣,不介意來往罷了。也萬幸石之軒肯出手幫忙,在他勸說之下,這些人倒是勉強認可了知非道人,答應留下來。至於實在不願意的,知非道人也沒有強人所難,贈了些許程儀,都打發回去了。爲此,石之軒沒少嘲諷他:“婦人之仁,他日若是分屬敵對,實在是自討苦吃。”知非道人都是苦笑搖頭,他畢竟堅守着底線,有些事情,畢竟還是做不到,也不願意去做到。

在石之軒的幫助下,加上一幫人傑的幫忙,知非道人借鑑明朝的內閣制度,再加上軍政分離的理念被大家合力完善,算是初步初步搭建起了框架,有了自己的班底。如今,知非道人大可以做個甩手掌櫃,諸事儘可以交給手下諸人負責,他只需要把握大的方向即可,當然了,乾綱獨斷的權利,知非道人自然不會傻到下放下去,諸般事情的執行,最好還是要他點頭才行。不得不說,這樣的主君,其實是儒家子弟最爲喜歡的了,嗯,要是全部交託給文臣就更好了。

當然了,知非道人如今只掌揚州一州之地,遠遠談不上稱王建制。事實上,聽從石之軒和一幫文臣的建議這段時間知非道人非常低調,一直在韜光養晦。設非揚州於整個大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只怕沒有誰會時不時地想起有這麼個人主宰揚州。

秉承着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策略,知非道人開始大規模的買入糧食。當然了,在衆人的運籌帷幄之下,並未引起旁人注意,可說是在悶聲發大財。得虧揚州經濟要害,只憑商稅一項收益,便已足夠支撐揚州各種支出。買糧的銀錢自是不缺,再加上盟友宋閥的支持,都不是問題。

若說說糧食從何而來,實在是在空費筆墨,說些人盡皆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隋朝時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如果歷史不曾拐彎,那麼,依照地星上的記載,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爲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彼時隋朝已滅亡了二十餘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

以此觀之,隋末雖然天下紛亂、民不聊生,偏偏不缺糧食。當然了,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在知非道人蟄伏揚州的時候,天下並不曾因爲少了他便無風無浪。時間又過去了好幾個月,許多原劇情上的或者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都已漸次發生。

且說最親近的盟友宋閥。自知非道人贈上《長生訣》寶典,後來又果真取得揚州,宋閥便與知非道人結爲親密盟友,隨着知非道人的慢慢發展,展現出更大的潛力,便慢慢地將原來投在瓦崗寨李密身上的資源向揚州傾斜,也正因如此,李密雖然憑藉自身才能,依然穩穩壓迫瓦崗寨大龍頭翟讓,卻並沒有取而代之的底氣。

再說說這方世界原來的天命主角寇仲和徐子陵。雖然因爲知非道人的緣故,似乎少吃了些苦頭,該有的機緣卻是絲毫沒少。兩人依舊陰差陽錯、誤打誤撞的練成了長生訣。雖然傅君婥死在知非道人掌下,尚且來不及告知他們楊公寶庫的事情,但宇文化及依然腹黑,放出九真一假的消息,讓江湖中人認定寶庫秘密就在他們身上,因此不斷顛沛流離,被人追殺不止。

到底是天命主角,運氣當真不差。

幾番折騰,還是結識了風塵三俠中的李靖,也就是後來的軍神現在的小兵。又因爲李靖的原因和江淮總管杜伏威擒住,拜了杜伏威做義父。離開江淮,又捲入海沙幫、東溟派等的爭鬥。期間還被李世民忽悠去盜取各門閥世家購買兵器的賬冊……當然了,他們的功夫也在這種種經歷中日漸增長。

知非道人的到這些消息,只是微微一笑,感嘆造化神奇。對於這兩人對他的怨恨,知非道人卻也並不放在心上。反倒是另外一個人的出現,使知非道人再度起了殺心。

去年,也就是大業十一年十二月,朱粲隨軍征討長白山義軍時逃亡,聚衆作亂,號稱“可達寒賊”,這也罷了。偏偏這廝自稱迦樓羅王,燒殺搶掠,最可恨的是,這廝竟然好吃人肉,簡直窮兇極惡,惡行昭彰。知非道人如何容得下這般人物存在?自是要殺之而後快的。

正好現在政事走上正軌,知非道人倒是閒了下來。有心找上門去打殺了這惡貫滿盈的迦樓羅王,加上慈航靜齋玩的洛陽選帝的把戲上演在即,宋閥有意出手,知非道人早有承諾,自然不能食言,另外,對於此方世界傳聞已久的第一能工巧匠魯妙子魯大師,知非道人也是頗有想法。當然了,若是順便將飛馬牧場的戰馬得手,那就更妙了。

這種種事情,是的知非道人靜極思動,是時候在江湖上走走了。只是不知道這一去,又會掀起生麼風浪來。

本來知非道人是想要邀請石之軒一起散散心的。石之軒最近也不知是怎麼了,居然一頭扎進了公務政事裡面。或許是再次找到了實現抱負的希望吧,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石之軒也是個家國情懷深重的人,不然,他也不會甘願化身裴矩,爲大隋經略西域,立下足以載入史冊的大功。嗯,不知是何原因,石之軒的精神分裂之症已然大好了。知非道人有心讓石之軒出去走走,散散心,卻被後者果斷拒絕了。知非道人也不勉強,帶上竹劍,獨自一人再度踏入江湖。

第七十章、到此爲止(補2/3)第六十五章、造化!第七十三章、虎頭蛇尾第二十七章、人性第四十九章、戰後影響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五十一章、對話第四十八章、取經人來第五章、直陳胸中意第五十六章、後繼第三十八章、小鏡湖畔,初會鎮南第三十五章、塞外蠻夷,欺我中原無人否第四章、鳴鳩春雨歇,道人會番僧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九十章、指點?第二十五章、孰勝孰負第三十四章、相惜結義,日後打算第二十八章、名傳太玄第七十三章、虎頭蛇尾第九章、分歧端倪第六十九章、歧路(補更1/3)第六十三章、陣鬥金山寺第四十六章、真情流露,各自癡心第十八章、奪帝兵第七十五章、反思第五十二章、唐僧被捉第十六章、收徒徐潼臻,經書借道人第四十三章、初見第三十一章、雁門絕壁處,師徒窺情話第七章、論道天刀第六十六章、前夕第四章、旅途中的插曲第六章、知非詰菩薩第三十五章、各擅勝場第六十四章、平頂山有人找死第十九章、再逢石青璇第五十五章、初見老豬第四十六章、真情流露,各自癡心第八十三章、平凡的日常終(補更2/6)第六章、知非詰菩薩第五十五章、流沙河水蝨子精第二十五章、漁家少年第三十六章、劍誅跋鋒寒第四十九章、金翅小鵬王第八十章、萬妖國度第十六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下)第三十章、交談第六十章、五莊觀前第三十章、偕徒赴雁門,相思上眉頭第二十六章、傳承章十一、再逢段公子,單刀會慕容第十章、鎮山太保劉伯欽第二十九章、是非憑誰說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六十六章、遮天卷終第七十一章、以劍論道上(補更3/3)第三十九章、道門撐腰,敲詐佛門(二合一)第十四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上)第四十三章、得藥第五十一章、安樂居內第十三章、知非罵猴子第四十三章、初見第六十四章、論道滅神之宋缺斬畢玄第三十八章、入紫山第二章、誅惡道乍見許宣第三十一章、猴子求助第十三章、夤夜需悟劍,晨起見潼臻第三十四章、戰姬皓月第十八章、奪帝兵第六十章、五莊觀前第三十七章、許仙鬥小青第五十七章、疑惑第一章、夢裡身是客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五十三章、妙應真人第六十二章、深入不死山章十一、再逢段公子,單刀會慕容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一章、新的世界第七十三章、突破前第五十章、初見魯妙子第十六章、鳳凰山王道林第三十四章、戰姬皓月第十九章、君子不妄語,戲謔是知音第一章、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第四章、旅途中的插曲第三十一章、小道士,誹謗佛門,膽子挺大啊第八十二章、平凡的日常(三)(補更1/6)第四十章、黑風山第五十九章、萬族大會(二)第二十二章、自省第二章、佳客說故事,縹緲天上人第十五章、學士詰道人,言說漢家天第八章、街腳逢再見許宣第十三章、交換長生訣第七十二章、風流雲散,跫然孤鶴第四十六章、勝負分,生死決第十六章、鳳凰山王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