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初見猴子

卻說那五指山下,因着有那西天佛祖神通緣故,倒是真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須知那猴子當年也是大鬧天宮的存在——雖然只不過是被人引得團團轉的小丑角色,所謂的大鬧天宮,其實連凌霄寶殿壓根兒就沒進去得了,不過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但多少還是有些個本事。

知非道人說話之時,也沒施展什麼屏蔽的法門,那猴子自然是聽的個清清楚楚。只是猴子自出生以來,其實並未接受過道德倫理之類的教育——那須菩提祖師也不過是算計於他,幾曾有過好生培養的心思?因此,倒是並不以爲自己所作不當,反倒是以爲知非道人在頌揚自己的英勇事蹟,不由大是開懷,甚至將讓唐僧速速放自己出去了的念頭都暫且拋下了。

“兀那打哪來的道士?竟也知俺老孫的事蹟,不差,不差!”

知非道人莫名的覺着有些憐憫,大約也只有跟隨唐僧一路西行,降服了心猿意馬,明瞭了是非善惡,方纔能成正果吧?這麼說來,跟隨唐僧,倒也算是這猴子的一番機緣。

許是得了上面的吩咐,幾人走來,山神土地以及監押的天將向着幾人微施了一禮,便自退返九霄,回去覆命了。知非道人心中暗道:“這纔是神明該有的樣子,若像吳承恩先生所描述的那樣,見個人物便自卑躬屈膝,低眉順眼的討好,也未免荒唐可笑了些。又不是那些什麼魔門的弱肉強食,天庭神明,自有威嚴氣度纔是。”

那猴子正是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石匣之中,只有一個腦袋漏將出來,整個身子,卻是被實價如來法力的五行山鎮壓着,口能言,身不能動。委實悽慘了些,便連些蒼苔青蘚都長滿了頭顱。

知非道人略略環顧四周,那蘇秦田穀子與那董允禎心中不屑於猴子曾經所做之事,不願答話,唐僧卻是被猴子此時形狀嚇了一跳,暫時還沒回過神來。他與石青璇兩個,在對外的時候,向來是他答話,於是便道:“貧道自來東土,與幾位道友奉旨西行傳道,卻是與這位西天取經的和尚恰好順路。怎麼,你就是當年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落魄至此,倒也令人唏噓。”

那猴子猴精猴精的,順杆子道:“原來是東土過來的仙長,俺老孫見禮了。也好教仙長得知,託這位取經的師傅的福,俺老孫脫困之日便在今朝。再不復籠中之囚也!”

說着,猴子便側過腦袋,對着唐僧叫道:“師父,弟子見禮,還請師父辛苦一遭,救得徒弟出來,也好保你西天取經,一路上妖魔難犯,魑魅不侵……”

那唐僧早就在知非道人口中得知了不少關於猴子的訊息,雖很多時候知非道人語焉不詳,但也教他知道了個大概,是以這驚嚇只是本能反應,很快的便回過了神。只是想到知非道人前科,似乎對佛門殊無好感,他也不敢確定知非道人所言就真個是那麼一回事兒,還是要再問問的好,於是便道:“此間有何緣由,神猴還請一一說來,也教小僧不犯迷糊?”

猴子便道:“師父何必假癡不癲?這位道長已經說的分明瞭。”見唐僧還是猶疑,心知不說個分明,怕是這和尚不敢放自己出來,於是便又接着道:“罷了,老孫便從頭說起便是。”

“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唐僧別的不在意,卻是聽說有菩薩旨意,這邊放心了一大半,又問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只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莫不是要請與我同行的幾位大能,將此山挪移開來,放你出來麼?”

猴子道:“移不動,移不動!此山有佛祖法力加持,等閒是碰他不得。唯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師父只上出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

知非道人等聽到猴子那句“移不動,移不動!此山有佛祖法力加持,等閒是碰他不得。”紛紛面色一黑,頗有幾分不悅,只將冷眼旁觀。心中卻是對猴子的觀感更降了幾分。反倒是知非道人石青璇二人,智慧圓融,心知猴子所說不假,倒是不以爲意。

唐僧點頭應是,再見那五行山巍峨聳峙,料來甚是難以攀緣,便想要請人相助。只是那董允禎幾人的氣性他已有所瞭解,適才剛剛得罪過人家,想來就是求到頭上,對方也多半不會援手。反倒是知非道人,雖然彼此鬧得不愉快最多,但在他想來,知非道人卻是真正的萬事不縈於心,最是不記人仇怨,還是央告他來得好。

“道長,這山巍峨難攀,貧僧力弱,怕是難以攀緣,道長可否相助一二,容貧僧解救弟子?”

那猴子也道:“道長相助,俺老孫感激不盡,必有厚報。”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婉拒道:“和尚說笑了。這求神拜佛,最看心誠。倘若貧道助你上去,如何體現出你的誠心?到時接不下佛帖,有如何是好?”知非道人偷換概念,說的卻是一本正經,聽起來甚至還似乎頗有道理。

唐僧本性老實,深以爲然,便要自己攀援。只是知非道人這番話,糊弄得了唐僧,卻如何糊弄得了猴子?他瞪了知非道人一眼:“道士休要耍弄心機,又不要你神通法力送俺老孫師父上山,只要你稍微扶持一把,莫要讓他摔着了,你卻在此弄什麼名堂,真真不爲人子。俺老孫說了必有報答,自不會食言,莫非你還信不過俺老孫?”

唐僧卻想,爲了顯示心誠,自然只能依靠自己,便對猴子道:“莫要胡說,貧僧侍佛誠心,定能救你脫困。”

第十三章、知非臨西湖,白蛇得仙身第四十三章、救治有策,計議前行章十一、再逢段公子,單刀會慕容第八十章、平凡的日子第三十二章、立場相異,是非怎斷?第二十五章、漁家少年第十七章、演劍能悟道,將行託弟子第四十四章、求醫擂鼓山第八十四章、重見故人(補更3/6)第五十五章、勝第三十三章、世無雙全第五十章、欲開珍瓏棋會第三十章、終究是要動手第二十三章、勝負難料,最終手段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二十六章、赴邀聚賢莊,雷霆誅惡人第七十二章、敖烈鬥木吒第五十八章、八方雲動第三十八章、情字憑誰訴第八十八章、兩情繾綣第七十二章、解惑第五十五章、勝第七章、終臨北斗第三章、起航第四十五章、風波起,濤漸急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二十六章、傳承第三章、小道觀和尚上門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九章、初見狠人大帝第十八章、劍氣逞威,觀音救人第三十一章、小道士,誹謗佛門,膽子挺大啊第三十九章、青白會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二十四章、水上見功夫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三十七章、至北域第五十六章、指桑罵槐第六十一章、論道滅神之佛門之衆第十六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下)第三十一章、小道士,誹謗佛門,膽子挺大啊第五十章、拐角第四十七章、切磋劍術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九章、巧遇松鶴樓,杯酒識英雄第三十八章、菩提陣破,道家堵門第九十章、指點?第四十五章、欲邀童姥,造訪天山第六章、知非詰菩薩第二十六章、街角見聞,熱鬧緣由第五十九章、大戰前夕第六十二章、一葉障目,將計就計第九章、有算計門生許仙第五十一章、棋會珍瓏第七章、終臨北斗第七十六章、混沌爭鋒,高下難明第十六章、勝猴子第五十六章、女兒柔情第六章、逞威風法海退去第五十七章、兒女情長,覆水難收第二十二章、初會邪王第六十四章、論道滅神之宋缺斬畢玄第二十七章、分庭抗禮,僥倖未負第四十七章、切磋劍術第四十四章、同船渡(上)第五十章、初見魯妙子第三十三章、朱粲死,惡僧亡第八十五章、醒來(補更4/6)第六十章、論道滅神之言語交鋒第三十八章、小鏡湖畔,初會鎮南第十五章、學士詰道人,言說漢家天第三十二章、無情殺戮第三十八章、情字憑誰訴第七十七章、菩薩演天地,道士摘桃子第二十二章、各有手段第二十五章、小兒女第三十四章、戰姬皓月第三十四章、相惜結義,日後打算第十三章、知非罵猴子鬥黃風敖烈受挫第七十七章、菩薩演天地,道士摘桃子第四十二章、黑皇現第二十六章、知非埋怨,算計唐僧第二十四章、太玄山門開第四十五章、欲邀童姥,造訪天山第四十七章、戰準帝第三十一章、邀請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九章、巧遇松鶴樓,杯酒識英雄第三十七章、故人簫聲第三十二章、出手助猴子,莊周與釋迦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五十八章、駁斥慕容,分析舊事第三十章、自然之道、虛空秘術第十八章、青城了前諾第八十章、平凡的日子第七十一章、以劍論道上(補更3/3)第二十三章、落腳拙峰第二十九章、姬家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