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峰迴路轉,神僧還是妖孽?

聽到此處,知非道人便自然明瞭,果然是這位新來的“高僧”有問題。普通百姓不知,知非道人又怎麼看不出來,這種先給人暗算了,讓人身體抱恙,最好是無藥可救的那種,然後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救人於水火,那麼,還有誰不相信呢?這種手段,算不得高明,卻往往很有效果。

當然了,這位“神僧”似乎玩的比較高端,在不同的人羣裡都使了手段,這樣纔會更加真實,不會遭人質疑。等到名頭打響了,不管有沒有效果,他的藥便都是神藥——假如治不好那也是你前世作孽太多,合該今生贖罪云云……佛門的把戲,知非道人見得多了。也正是因此,才更加堅定了知非道人的殺心。

“果然沒有冤枉這禿驢,那麼,等會兒人羣散去便一劍結果了他吧。佛門什麼的,怎麼就這麼惹人厭惡?”

其實在知非道人眼中,無論佛門道家都有着龐大的信徒。若是單純的傳教,引導世人向善,知非道人也不會去找麻煩。便是收取香火錢,只要不貪婪無度,失去了出家人的本心,那也不是什麼。畢竟,不是每一個出家人都是求道者,天下攘攘,皆爲利來,用規則內的手段謀取適當的利益並不爲過——當然了,以威脅恐嚇、欺瞞拐騙的方式攫取信衆財物並不在內。

但是任何事做過了,那性質就不一樣了。盲目讓人愚昧,在知非道人看來,這位所謂的神僧便是再行坑蒙拐騙之事,不管他是爲了傳教,擴大信衆也好,還是爲了個人,幻想着被傳爲神僧,謀求盛名也罷,亦或者只是爲了將來攫取錢財而提前佈置,總之,既然過線,那便是取死有道,自當誅之。

決心已下,知非道人便越過人流,悄悄地到了那位神僧的身邊。憑着他敏銳的靈覺,辨別出了對方身上除了濃郁的佛門氣息,還掩藏着一股妖氣。只是,這股妖氣卻並沒有給知非道人厭憎的感覺。

知非道人對自己的靈覺頗爲自信。事實上,像他們這種幾乎不能再算作普通人族的存在,對自己的直覺的信賴程度,有時候還要高過目見耳聞。雖然不講道理,但事實就是如此。因此,在感覺到這位所謂神僧的氣息的時候,知非道人先是怒氣沖霄:什麼時候,連一個堪堪煉氣化神的小妖也能在人族的城市裡肆意妄爲了?

但隨之這種怒氣便自消隱下去。既然這小妖怪沒有給自己厭惡的感覺,想來未必便是惡妖。不過,知非道人雖然有了這個判斷,但卻不意味着會放過這隻小妖,只是覺得自己可能還有沒發現的地方,還是明白前因後果,再做決定的好。

知非道人始終記得,昔年純陽真人曾說過的一樁軼聞。卻說上古劍仙,每每要誅殺惡人,都會要先花費三月時間,確定此人該死,然後纔會出手。

知非道人雖然學不來上古劍仙那般嚴謹,但是對生命起碼的尊重還是有的。所以,知非道人劍下,向來不輕傷人命。

也是因爲心情的變化,知非道人才有功夫留意四周。這裡是東街盡頭不遠處的一座小廟。說不上佛門莊重寶地,入目所見,反倒是有些落魄的感覺。琉璃黛瓦青苔覆蓋,上面居然還生着幾株野草,想來是調皮的飛鳥銜來的草籽吧?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僧,穿着褪色了的袈裟,正在清掃着門前的落葉。先前瘋狂模樣的人們也都安安靜靜,一個個排着隊慢慢走入寺內,向着煙霧繚繞下的一名鬍鬚眉毛皆花白,慈眉善目,正盤坐在蒲團上的老僧坐在蒲團上的老僧合十作禮。老僧便微笑着,替人解籤施藥。

見到知非道人,這裡的僧人也沒有因爲佛道兩家的明爭暗鬥而區別對待。那個“神僧”也只是看了知非道人一眼,見對方沒有問卦求藥的意思,也不多問,取了一個蒲團遞給知非道人便又接着爲信衆服務去了。

知非道人微笑着接過蒲團,便自安靜坐着,靜靜的看着。有那佈施功德香火的,這位神僧也注意着,往往讓香客心誠即可,量力而行。對那些出手大方的香客,往往還要制止:“施主,佛祖只在意心誠,這多的佈施,倒不如修橋補路,造福鄉榟,如此廣積功德,豈不更好?”

知非道人瞧得有趣心道:“佛門也不是沒有真正的清淨人物啊。”

總之,場面說不出的祥和。再配上整個寺廟的清幽,雖處鬧市,卻不喧譁。知非道人好感頓生,心裡讚道:“這纔是正真的佛門氣度,纔是出家人該有的風骨。”

便在這時,知非道人又有了新的發現。說卦解籤,知非道人自是一竅不通,但論到醫道藥理,那可真是行家裡手,真正的高人。

也是因爲這個,知非道人才自發現了那神僧所施之藥的不凡之處。那些藥材居然都是隱約帶着靈氣,配方雖然不是很好,但憑着上面的靈氣,便足以根治百病了。尤其是,這靈氣分明是來自這位神僧,偏偏不沾一絲妖氣。只憑着這一點,知非道人便知道自己的確是錯怪了好人。畢竟,作爲一隻妖怪,哪怕是修行佛法的妖怪,其法力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上一絲妖氣。要要剝除這絲妖氣,非得下足了苦功費足了精神方可。這小妖既然能這般行爲,顯然是個真正善心的,如此。知非道人自然不會再對他怎麼樣了。

哪知就在知非道人放棄原來的決定,準備悄然離去的時候,這位神僧沒有遭到來自道門知非道人的奪命長劍,反倒是的來了自家佛門的打擊。

此時天光正好,萬里無雲。然而知非道人心有所感,擡頭望去便見得這天邊忽然飛來一朵黃雲,一個意氣風發,面臉紅光的中年和尚立在雲頭。知非道人分明感應得到,這和尚有着相當於道門煉神反虛的修爲。

雲頭正落在寺廟前面,一個黃鐘大呂也似的聲音,出自中年和尚之口:“好大膽的妖孽!竟敢借我金山寺之名,行惑亂衆生之事,其罪當誅!”

第十九章、君子不妄語,戲謔是知音第八十七章、悠悠三月第四十六章、浮屠山生死一線第五十九章、萬族大會(二)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五十九章第七十章、大唐終焉第七十章、天庭動向第四十四章、閨閣迎出高翠蘭第七章、挑撥第四十四章、各有失算,棋逢對手第十八章、青城了前諾第七十一章、以劍論道上(補更3/3)第二十七章、問醫薛神醫,非議馬伕人第五十二章、達成目的第二十九章、猴子歸來第十章、小白蛇悄出驪山第四十九章、欲見魯妙子第二十七章、峰迴路轉,神僧還是妖孽?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二十七章、人性第五十三章、妙應真人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五章、遜一籌知非困境第六十三章、陣鬥金山寺第二十二章、初會邪王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二章、佳客說故事,縹緲天上人第三十八章、入紫山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七十章、到此爲止(補2/3)第三十二章、赴會第六十八章、口舌逞威,氣走菩薩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二十二章、如何肝腸斷,相思是消魂第十一章、認可(今天再欠一章,算上之前的,共計三章)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十五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中)第四十八章、酣戰縱酒第三十二章、立場相異,是非怎斷?第六十四章、各有手段第四十三章、會高老太公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二十章、青蓮無用,欲圖帝心第八十章、平凡的日子第三十一章、雁門絕壁處,師徒窺情話第三十九章、道門撐腰,敲詐佛門(二合一)第二十七章、人性週末恢復更新,直至結束第二十二章、欲修遮天法第十四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上)第四十五章、同船渡(下)第四十九章、一杯靈茶,風起微瀾第五十一章、青璇戰小鵬王(二)第六十二章、深入不死山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二章、泰山第四十一章、風波不興第四十三章、初見第六十一章、踏入不死山第六十七章、論道滅神之峰迴路轉第九章、有算計門生許仙第五十八章、萬族會開(一)第五十四章、西夏秋水第三十二章、立場相異,是非怎斷?第七章、珞珈山純陽氣觀音第四十章、黑風山第四十九章、金翅小鵬王第七十二章、風流雲散,跫然孤鶴第五十五章、初見老豬第四十九章、一杯靈茶,風起微瀾第六十八章、口舌逞威,氣走菩薩第二十七章、問醫薛神醫,非議馬伕人第八十四章、重見故人(補更3/6)第三十六章、佛門應對、菩提之陣(二合一)第七十五章、反思第十七章、演劍能悟道,將行託弟子第七章、挑撥第二十九章、月色長江、驚鴻照影第七十一章、再逢純陽真人第六十六章、前夕第三章、起航第二十二章、初會邪王第六十九章、歧路(補更1/3)第十五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中)第五十八章、駁斥慕容,分析舊事第三十一章、邀請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八十七章、悠悠三月第三十二章、無情殺戮第六十七章、風起平頂山第六十八章、口舌逞威,氣走菩薩第五十五章、流沙河水蝨子精第五十一章、對話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二十三章、落腳拙峰第十三章、服藥、療傷第二十一章、開解心結第九章、初見狠人大帝第五十六章、指桑罵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