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收徒徐潼臻,經書借道人

知非道人沉默。他知道蘇軾說的沒錯,歷史上蘇軾可不就是貶黜多次,鬱郁不得志,最後死在路上。他的幾個弟子,貌似也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大宋朝固然不殺士大夫,但文人要害起人來,有的是法子折騰。

沉默良久,知非道人才安慰道:“或許是先生多慮了,朝堂再怎麼污穢,總有些許清流守護着,堅持着,不然,這大宋早就完了。”

自失地一笑,蘇軾說道:“也是這麼個理兒。道長,你我相談甚歡,便不要再稱我蘇先生了,喚我表字子瞻就好。”

知非道人點頭:“那好,子瞻兄,貧道俗名沈秋鈺,子瞻呼我名姓就好。”

蘇軾笑道:“大善!”

暮色昏暝,霧靄漸起。

廟裡面臨時搭了個香案,供奉着三清尊位,下首還有尊純陽真人的位置。就在下午,知非道人費了不少脣舌功夫,終於使的徐潼臻拜了師父。現在正是行拜師禮之時。

儀式倒是十分簡單,徐潼臻拜過祖師後,正要向知非道人叩頭行禮,卻被知非道人避開:“潼臻不必如此,爲師當不得這般大禮。”

徐潼臻茫然,向着蘇軾投去求助的目光。蘇軾微笑道:“這是道門的一種習慣,叩拜祖師即可,這表示師徒間不只是傳藝授業,更是相互提攜的道友,所以你師父纔不受你磕頭,你便奉茶就是了。”

奉過茶後,知非道人大是開心,說道:“甚好甚好。爲師這裡無甚長物,這口長劍伴隨爲師多年,今日便贈與你了。”說着,解下自己揹負的長劍,掛在徐潼臻腰側。

奈何徐潼臻年齡尚小,個子不高。這口寶劍掛在他身上,可真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徐潼臻對此倒是挺開心的,畢竟小孩子心裡,或許沒有仗劍江湖的概念,但是久隨蘇軾,對於文人士子“腰懸君子劍,遊學四海間”的嚮往卻是蠻濃厚的。

知非道人微笑着看着他,又說道:“你雖拜我爲師,但是蘇先生教授你學問,你須得也向他奉上清茶,往後,也得以師禮待之。”

徐潼臻依言照行,向蘇軾奉上茶,口稱老師。後者別有深意地看了知非道人一眼,坦然接過。

一番折騰,算是完成了拜師一事,用過晚飯後,知非道人問蘇軾要了個房間,實則就是徐潼臻的臥房。領着徐潼臻進去,師徒坐好,知非道人對徐潼臻說道:“孩子,我欲先傳你《黃帝內經》。此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經絡學說”等,不僅是一冊醫書,更是道家修行不可缺少的寶典。學了此書,通曉經脈五行陰陽,爲師再教你道門吐納功夫,定然事半功倍,你看如何?”

徐潼臻道:“但憑師父做主。”

知非道人笑道:“那便如此定下了。此外,你日常功課暫時只限於誦讀《道德經》和《陰符經》,此外,每日子午二時須得靜坐修心,爲師會專門指點你怎麼去做。對了,《道德經》和《陰符經》你可學過?”

徐潼臻搖搖頭,道:“《道德經》和蘇老師念過兩段,《陰符經》卻是不曾學過。”

知非道人說道:“那也無妨,明日我再教你便是了。你要記住:道德五千言陰符三百字,闡述道之表裡,乃是至道之要,須得用心體悟纔是。”

頓了下,知非道人像是想到了什麼,說道:“今天就算了,從明天開始吧。爲師還有點事要找蘇先生商量一二。你且好好休息。”

徐潼臻恭敬施禮道:“弟子省得。”知非道人卻擺擺手:“行了,不必拘束。我道門不同儒家,師徒之間沒那麼多虛頭巴腦的玩意兒。啊,對了,你既然拜了我做師父,日後生計自有爲師打算,這個和你之前跟蘇先生的關係不太一樣,師徒如父子,你記住了。”說完,也不理會徐潼臻是個什麼表情,推開房門便走了出去。

此時蘇軾正搭了把椅子坐在廟前草地上看星星。聽到知非道人的腳步聲,頭也不回:“教完徒弟了?”

知非道人也拉了條凳子,坐在他旁邊:“不過是說些日常功課安排罷了。倒是子瞻好興致,此時山間霧氣深重,明月不見,疏星寥寥,子瞻在看什麼呢?”

“沒什麼,就是想到這麼個好苗子被你這牛鼻子搶走了,心裡不爽。”兩人雖是相識不久,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若是投緣,那邊很快就能相熟。所謂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便是此理了。

知非道人說道:“這不是子瞻也贊同的嗎?否則,子瞻你一句話,這孩子便多半不會跟着貧道了。再說了,這孩子不也認了你做老師了嗎?”

蘇軾冷哼道:“你這你鼻子!罷了,你給潼臻安排的什麼功課?”

知非道人說道:“先教他《黃帝內經》,每天子午二時靜坐,每天誦讀《道德經》、《陰符經》。”說到這裡,知非道人忽然一拍額頭:“對了,子瞻,貧道要向你要些筆墨,將這幾本書默寫下來,不然,明日裡可就尷尬了。”

蘇軾微笑道:“筆墨紙硯,我這裡都是不缺。只是爲何要借給你?”

知非道人也笑道:“子瞻你頑皮了,你的學生們知道嗎?”

蘇軾笑罵道:“好你個牛鼻子,竟變着法兒佔我便宜。這筆墨紙硯都可與你,卻也不能白給,十兩銀子一個時辰,你覺得怎樣?”

知非道人無奈道:“子瞻兄莫要爲難道士,你看我這身衣服。”知非道人指了指衣服上的補丁:“像是個有錢人嗎?在出家人身上撈銀子,子瞻這可不地道,非君子所爲啊。”

蘇軾大笑:“罷了罷了,沈兄,《道德經》、《陰符經》還好說,可那《黃帝內經》十多萬字,你確定你一夜能把他全部默寫下來?”

“這個”知非道人大是尷尬:“我已經向潼臻說了……”卻聽蘇軾打斷他道:“偷着樂吧,剛好你說的這些書我這裡都有。不過你剛纔的神情甚是有趣,再來一個?”

“莫要打趣,莫要打趣”知非道人苦笑說道。

蘇軾也不再打趣他,起身向廟裡走去,片刻功夫便將幾冊書籍拿了出來。遞給知非“好了,書便給你了,回頭抄寫一份還我。對了,雖然至交好友抵足而眠,促膝長談是件佳話,蘇某卻不大習慣和男人同居一室,你的臥房在潼臻隔壁,簡陋了點,將就着住吧。”

知非道人拱手道:“謝過子瞻兄了。”

蘇軾擺擺手:“得了,早些睡吧。”打了個哈欠:“我困了,先睡了。你休息的時候記得把油燈給熄了,那也是要費錢的。”

知非道人搖頭,卻道:“貧道知道了。子瞻兄晚安。”

第九章、分歧端倪第六十四章、各有手段第四章、萬事俱備第三十八章、菩提陣破,道家堵門第六十一章、看山不是山?第八章、揚州戲石龍第四十一章、風波不興第六十二章、金山寺第五十八章第二十五章、唐僧的心態,猴子負氣出走第二十章、輕描淡寫,氣煞蜈蚣第四十五章、風波起,濤漸急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五十六章、指桑罵槐第五十五章、初見老豬第二十三章、勝負難料,最終手段第四十四章、各有失算,棋逢對手第五十六章、後繼第三十一章、雁門絕壁處,師徒窺情話第四十六章、再鬥法海第十一章、樓船會話第二十九章、姬家來客第二十一章、開解心結第四十九章、一杯靈茶,風起微瀾第六十八章、聶隱娘第四十七章、掌中佛國第五十六章、女兒柔情第七章、論道天刀第四十二章、佛門機鋒第十三章、知非臨西湖,白蛇得仙身第三十二章、無情殺戮第七章、論道天刀第六十四章、平頂山有人找死第五十一章、君子約定,誰家頭疼第十一章、認可(今天再欠一章,算上之前的,共計三章)第十七章、猴子挑戰知非第六十一章、看山不是山?第六十六章、遮天卷終第二十九章、是非憑誰說第六十九章、佛門的謀算第六十五章、唐僧入觳第三章、修爲提升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三十一章、殺心起第二十八章、是非分辨,大戰開端第三十五章、各擅勝場第十三章、知非罵猴子第四十二章、初至高老莊第十四章、和氏玉璧,不足爲奇第二十四章、星垂平野第三十八章、情字憑誰訴第十章、各自心思,啓戰(懶得分章,二合一)第五十一章、君子約定,誰家頭疼第四十七章、切磋劍術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五十一章、安樂居內第六十三章、悟道古茶樹第四十一章、追逐惡人,戰慕容博第二十章、哪堪憶過往第十七章、演劍能悟道,將行託弟子第七十章、到此爲止(補2/3)第二十五章、漁家少年第二十五章、漁家少年第七章、挑撥第五十六章、後繼第八十四章、重見故人(補更3/6)第十章、各自心思,啓戰(懶得分章,二合一)第四十七章、掌中佛國第十七章、破去術法,以劍爭鋒第五十三章、萬萬想不到第四章、鳴鳩春雨歇,道人會番僧第六十九章、佛門的謀算第六十四章、太空漫步第四十四章、同船渡(上)第十九章、帝兵到手(四千字,算今晚的兩章)第十六章、勝猴子第十四章、來自龍君的邀請第十六章、鳳凰山王道林第二十八章、名傳太玄第五十五章、動靜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五十五章、勝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週末恢復更新,直至結束第三十九章、青白會第五十三章、妙應真人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十八章、隋帝楊廣第六十七章、論道滅神之峰迴路轉第五十七章第六十章、論道滅神之言語交鋒第五十五章、勝第十七章、猴子挑戰知非第二十二章、各有手段第二十七章、人性第六十二章、一葉障目,將計就計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二十五章、唐僧的心態,猴子負氣出走第二十六章、街角見聞,熱鬧緣由第十八章、小試手段,蛤蟆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