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廣開山門

陶淵明在千秋觀學道一年,修爲進境極快,不止是搜靈訣修行迅捷,和小草朝夕相處,心情也非常愉悅,真元的積累速度遠超預期,且心思更是透徹,什麼道法都一點就透。

不到半年時間就恢復了金丹修爲,且破境後期,再過半年,竟然一舉邁入元嬰!

可惜,遵照白虎神君法旨,陶淵明需要離山了,回到世間弘揚大道,只得和老師賀孚、師兄賀小草依依惜別。

他在千秋觀修行期間,懷仙觀那邊也陸陸續續又收了幾個弟子,有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江陵劉程之,皆爲名士,幾人常常在一起談論道法,相互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除此之外,千秋觀二道長賀竹也收了幾個記名弟子,有淮南太守劉敬宣、散騎常侍張詮、江州主簿龐遵,甚至還有謝氏大族的謝景夷。

上述之輩,大多是慕名而來,都讀了陶淵明那篇桃花源記文字,陶淵明也不知怎麼流傳出去的。

尤其文章最末一句提到的劉子驥訪而不得,引發了大量觀注,都向劉雅打聽其中的究竟,被劉雅一齊帶進了桃花源。

原本陶淵明不是很喜歡和達官顯貴打交道,但老師賀孚轉述白虎神君的話,告訴陶淵明,大道修行不止在己,也要度人,於是陶淵明做了一個決定,接受徵辟,入爲江州祭酒,主教化地方。

與此同時,劉雅在涅陽五朵山開館授徒,弘揚搜靈訣功法,與陶淵明一個在野、一個在朝,相得益彰。

搜靈訣對入門的要求極低,但凡稍有資質者皆可修道,這與北方五斗米道,江東上清派、靈寶派、金丹派,江南李家道、帛家道、於君道等形成鮮明對比。

不到兩年光景,懷仙派便在南陽、江州兩地開枝散葉,勢力大漲。

這一日,侍中張玄行船使於江陵,路過陽岐時,見有人踩水而來,立於船邊欲上舟駕,張玄見他登萍渡水而兩足不溼,知是修行高人,於是喜而相納,問其姓字,自稱劉程之。

劉程之、周續之和陶淵明並稱潯陽三隱,素有賢名,張玄也是聽說過的,又問其來意,劉程之道:“偶得魚鮮,料使君舟中當有膾具,是故來耳。”

張玄令人取膾具出來,劉程之拿着個胳膊大的魚簍往外倒,一尾又一尾,足足倒出百八十斤,這才收了簍:“餘者先養着,明日再食。”

一場魚宴,張玄船上百十人皆得享魚膾,皆贊鮮美。張玄問其何以求,劉程之笑答:“只求口腹之慾,無他!”言罷,飄然而去。

張玄爲其風度所折,甚爲惆悵,環顧左右:“此高人也,吾不能得之,憾事矣!”

隨侍者有王嘉、孫徹、馬儉,俱爲樓觀道士,私相議論:“我樓觀一脈,自樑祖飛昇後再複式微,我等居張侍中幕下,存振作之志,惜無尺寸之功,不若往說劉程之來投,也好讓使君高看一眼。”

稟張玄後,張玄大喜:“若說得此人來投,當記三位之功!”當下停船,送三人上岸。

三道追着劉程之行了七、八里,卻始終追之不上,只得高呼:“劉道友慢行,樓觀門下前來拜訪!”

劉程之這才止住腳步,回首笑道:“使君舟中,早見諸位,一直相奇,卻原是樓觀門下,難怪!”

三道都問:“此言何意?”

劉程之道:“我師嘗言,我這一脈,源起樓觀。”

三道大喜:“程之兄也爲樓觀弟子?卻不知分屬何脈。”

劉程之道:“我師丁仙姑,乃懷仙一脈。”

三道面面相覷:“慚愧,孤陋寡聞,卻不知傳自哪位祖師?”

劉程之道:“我師祖白虎神君,傳自尹祖。”

這輩分就太高了,三道都央求劉程之帶路,要拜見丁仙姑。

劉程之也不推拒,將三道引入桃花源,於懷仙觀拜見丁九姑。

三道只是築基修爲,丁九姑都不用展示道法,便壓得三道喘不過氣來,簡短相談,於道法上的指點更是醍醐灌頂。

又說及來意,丁九姑道:“也罷,樓觀隱落、大道衰微,老師也心中不忍,程之可隨張侍中入京,振我樓觀道統。”

三道大喜,迎劉程之而歸,入於張玄幕中,巡視之後歸京。

張玄與劉程之夜夜清談,對其甚爲倚重,納其諫,回京後建通道觀,交王嘉、孫徹、馬儉主持,一年間,便收道士四十餘人,皆由劉程之傳授搜靈訣。

桃花源中,等最後一名弟子辭別山門,顧佐大袖揮動,收了恆翊世界投影,山水恢復原貌。

半個月的休沐期開始了,讓大家都休息休息,順便回鄉傳揚一下道法吧,弟子們總窩在山裡,是不人道的,也不利於弘揚道法。

這三年裡,他研修恆翊世界投影之法,道法越來越趨於成熟。

固化後的世界與固化前的神識世界有本質上的不同,進行投影時差別極大。

初來乍到,投影時紕漏很多,顧佐只敢以之哄一鬨武陵漁人之類的平頭百姓,陶淵明、南陽太守這等身具修行的訪客前來探尋時,便只好藏拙,直到半年之後有了成效,才試着拿劉雅練手,之後慢慢放開。

到了如今,舉手投足間揮灑自如,做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投影出來的效果,甚至比虛空藏菩薩當年投影勝花敷藏佛國世界還要真實,足可亂真了。

要說到差別,就是差在了地盤的大小上。當年虛空藏菩薩投影勝花敷藏世界,是可以容納顧佐和魔禮海鬥法的,不知幾千幾萬裡,而顧佐投影的恆翊世界,只能躲在山谷中,以桃花源打掩護。

當然也比剛剛下界時增長了許多。

三年的潛心發展,已經有四萬餘人崇信白虎神君,每日爲他提供信力三千圭。

這與目標值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全年算下來有一百多萬圭,如果維持不變的話,需要六百年才能攢夠他回去的六億圭。

不過萬事開頭難,從一無所有到四萬人信奉用了三年,有了四萬信衆後,接下來應該會快上許多。

顧佐休整了半個月,休沐期已經結束,該準備繼續開門授徒了。

“準備好了嗎?”

賀孚、丁九姑帶着村中的百姓齊聲稟告:“準備好了!”

顧佐大袖一揮:“開山門!”

第一百零一章 合道道兵第二十六章 讓信力起飛第七十三章 狠人第八章 生意經第四十章 廬山坐論第二十四章 神丹村(爲鍾子瑜盟主加更)第六十二章 半月之約第六章 有偷渡者合道第六十九章 決不放棄第八十一章 統一指揮第一百零六章 唐門第一百四十九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進宮第七十六章 最重要的是團圓第一百二十八章 庭辯(續)第七十八章 誰招人誰解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幽遊白光(爲納爾布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沒有動力的小團體第二十一章 拘押第一百七十五章 談判第七十一章 大戰三天王(爲魚耗子雞盟主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玲琅滿目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王第九十一章 蟠桃宴第六十八章 炒豆子的滋味(爲水手135盟主加更)第六十四章 唯一的機會第四十二章 輔修人才(爲我在故我在盟主加更)第十九章 有些人變了第四十六章 行軍第八十六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章 仙意第八十一章 鎮元大仙第七章 我與本我(爲翟|書要亂翻盟主加更)第四十七章 益州方略第七十八章 神識碎片第一百五十章 尋找關鍵人物第一百零一章 聊聊天第七十九章 大軍第八十三章 地道(爲王大芋盟主加更)第一百零四章 新的南吳州第九十五章 舊人第四十六章 掌門之位第八十五章 票決第四十章 不差錢(爲恆立羽大大白銀盟加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有道伐無道第五十九章 感動於悍不畏死第五十六章 努力中(爲Shizuru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正位第六十九章 奉詔討逆第一百三十九章 壯志未酬第五十二章 下地獄第九章 八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激戰續第二十七章 都是同黨第八十四章 降不降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個冬天第七十八章 彆着急第八十章 封國第七十章 虛空通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君所託第十四章 傳道第六十五章 我做供奉我驕傲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年第三十三章 圍殺第十九章 謹慎謹慎再謹慎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販子第十九章 老九(爲我是佑佑呀百萬盟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大補第二十一章 證實第六章 不原諒第八十五章 分配(爲我與艾澤拉斯隔着一片海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煉材料第四十九章 唐聽風第九十四章 陳玄禮第七十五章 相逢即是有緣第八十五章 票決第六十九章 後續事件調查第七十六章 搜尋第七十一章 益州新兵(祝特別白生日快樂)第十七章 這些年第四十七章 願與諸君共襄盛舉第一百二十八章 庭辯(續)第四十四章 變來變去都是劫第一百一十九章 法陣研創小組第八十一章 驚變第六十九章 奉詔討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師,請第二十一章 啓發(賀麪包刀盟主生日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沒有動力的小團體第六十八章 密議第三十三章 被套路了第六十九章 奉詔討逆第一百五十七章 入陣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遮掩第三十三章 軍械第十三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次審覈第一百一十六章 添兵第一百零五章 毒第三十三章 獸潮來了(爲鬱悶雨中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