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不再爭辯。
長平之戰,我自然知曉(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起在華夏的歷史地位,不亞於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大多數人,包括史學家、軍事學家,都覺得那場戰役是因爲趙括太過輕狂,才敗給了白起。
不過,我並不這麼認爲,我還真專門研究過當時的情況,發現並不是這樣的。長平只是個村子,並不具備潼關這樣堅固的壁壘,廉頗死守,也是付出極大傷亡,趙軍軍力一直被秦軍所消耗,每次秦軍進攻,趙軍都得付出數千人傷亡的代價。
雖然秦軍遠離咸陽作戰,糧草供給很成問題,但得益於商鞅百年前制定的“耕戰”之國策,秦國國力遠勝於趙國,完全能夠支撐前線幾萬大軍作戰,如果趙國不換將,頂多再過半個月,秦軍就可以攻破長平,擊潰廉頗的部隊。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勝負。
趙王不是傻子,並非只是因爲秦國離間,就更換主將,因爲趙括他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帶來了二十萬趙國最精銳的騎兵,支援長平,讓騎兵下馬死守長平營壘,怎麼發揮其威力?
當時秦軍原本是40萬,廉頗軍20萬,聽說趙軍增援,秦國也趕緊增援,又陸續開來20萬兵馬,趙括到達長平的時候,趙軍總兵力才40萬,兵力並不佔優,而且趙軍的戰鬥力,也不如訓練有素的秦軍,如果趙括讓二十萬步兵、二十萬鐵騎死守,只能與廉頗一樣,被秦軍慢慢蠶食掉,只不過能多支撐些時日罷了。
所以,趙括若想取勝,唯一的機會,就是趁着秦軍增援來的兵馬未完成調度,以優勢騎兵突擊,孤注一擲,要麼一舉擊潰秦軍,要麼全軍覆沒!
沒錯,這是唯一的機會!這根本就是一場取勝概率很小的戰爭,換成孫武、孫斌,也得這麼打!
本來,趙括是有機會贏的,可惜秦國也秘密更換了主帥,指揮官換成有可能是華夏五千年最佳將領之白起!如果換作旁人爲將,仗着秦軍人數優勢,與趙軍硬碰硬,那就中了趙括的計了,騎兵打以步兵爲主的秦軍,勢如破竹,只要衝散了秦軍陣線,趙軍就有可能取勝!
然而,白起畢竟是白起,他沒有與趙括正面對敵,而是率秦軍中軍退避三舍,任趙軍騎兵衝鋒,部隊井然後撤,這就好比趙軍的鐵拳,擊在了棉花上!
至此,趙軍騎兵沒有發揮出優勢,已經宣
告失敗,趙軍突入秦軍,被優勢兵力的秦軍分割包圍,趙括戰死,趙軍投降,白起將降卒全部坑殺,只留幾百趙人回去報信,由此一戰成名!
這纔是長平之戰的真相!
現在潼關的情況,與當時頗有些類似,河對岸西涼兵馬的營盤規模,已經是我軍的兩倍還多,西涼聚集在這裡的兵馬,至少已達百萬,而且,援軍還在不斷開來,西涼人的目標很明確,你南山國不是把全部兵力都放在這裡了麼,那麼,我也舉全國之力,咱們來個一戰定輸贏!
通過驢家四將,還有趙依憶的介紹,我瞭解到西涼國人口雖然比南山少,但他們是遊牧民族,全民皆兵,快速武裝起來,兵力反而比南山國更多!
南山國雖然國力比西涼要強(GDP高),但是國力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轉換爲軍力,這是個嚴峻的問題,現在是70萬對100萬,如果按照肖丞相和的策略,任由西涼肆意增兵,最終達到150萬,甚至200萬的話,潼關雖然城牆很高,又有渭水爲屏障,面對這支勢在必得的虎狼之師,恐怕也是極難守住!
所以按照我的打算,還不如趁着西涼人立足未穩,夜渡渭水,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哪怕只是擊潰戰,見好就收,再撤回潼關,也能挫傷敵人的戰鬥意志,讓南山軍知道,西涼軍並非不可一世,這樣纔有可能挽回劣勢,要不然,一直堅守不戰,西涼士氣大增,我軍士氣低落,等他們準備好了攻城,就什麼都晚了。
麻痹的,一口氣水了這麼多字數,啊呸,這不能叫水,這叫SOWT分析,觀點新穎獨到,所以不叫水,順便,還可以跟我學學歷史。
然而,說這些並沒什麼卵用,因爲東野是太子,南山軍肯定擁護他,我是誰啊,寸功未立,從陽界空降而來的所謂“北院大王”,爭兵權,是爭不過東野亂步的。
“好,就依大哥的意思,不過,先鋒官這一職務小弟不能擔當,這職位實在太重要,兄弟我資歷尚淺,我建議,由龍天雲將軍擔任此職!我在大哥麾下,隨時聽您吩咐,兄弟再不濟,單兵能力尚可,哪兒戰況吃緊,兄弟就去哪兒罷。”我把自己的官職,一擼到底,其實是想效仿白起,徹底雪藏自己!
“嗯,這樣也好。”東野答應了,他雖然跟我在用兵方面,道不同不相爲謀,但關於雪藏我這件事,我們是有共同着眼點的:我雪藏自己,是爲了麻痹敵人,他雪藏我
,是因爲我畢竟是“北院大王”,前線的指揮權,理應歸我所有,我不出現的話,他統領全軍,也就更加名正言順。
但我也不能閒着啊,吃完飯,我決定去前線視察,趙依憶非要跟我去,可我擔心她的安全,讓她回潼關等着我,幾經勸說,她總算答應下來,跟着那個領路的校官回潼關,幫我鎮守北院大王府。
東野還算仗義,給了我一塊東宮將官的牌子,有這塊牌子,我便可以自由進出各個營地,並能隨時調動一個“旅”的單位,人數大概是三千,但更多的軍權就沒有了。
好吧,本王就靜靜地做一個旅長好了。
沿河查看,看來,肖丞相併非只會紙上談兵,這邊的南山軍,軍容齊整,營壘搭建巧妙,均互爲掎角之勢,而對面的西涼軍,則正在製作木筏,陣前的渭水,水深大概兩米左右,西涼都是鐵甲兵,游過來肯定不現實,只能渡筏。
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雙方的軍種和戰法,不懂戰法,怎麼指揮作戰呢?
經過調研,我發現南山軍的軍種有四:第一種是純步兵,四軍種之主力,兵力達50萬之衆,以盾牌、刀劍爲武器,負責近戰格鬥;第二種是純弓箭手,兵力10萬,也是徒步作戰,負責在後方或守城時候對敵進行火力壓制;第三種是上文所說的車兵,共有戰車2萬乘,兩馬一車,車上三人,一個司機,兩個持長矛的士兵,負責衝鋒陷陣,兵力爲6萬;第四種爲輕騎兵,不配備弓箭,以馬刀爲武器,護甲都是輕甲,人數不多,約爲5萬人,只能在兩翼策應,並不能作爲主力部隊進行正面進攻。
四者相加,約71萬人,內部稱70萬,對外號稱百萬。
攻城守城的戰法就不說了,一方往上爬,另一方往下扔石頭、射箭唄!
至於野戰,經瞭解,南山軍一般是這麼排布的:車兵在前衝鋒,步兵隨後,弓箭手在最後,發揮遠程火力,輕騎兵的任務,主要是保護兩翼,防止敵人繞過來攻擊毫無防禦能力的弓箭手,要是答應了,輕騎兵能憑藉機動優勢追殺一陣,要是打輸了,主力部隊鳴金收兵,輕騎兵便負責斷後,抵擋一陣,依舊憑藉機動性,最後撤出戰場。
四個兵種當中,車兵、弓箭手和騎兵,都是輕甲,也就是皮甲,只有步兵配備鐵質戰甲,近戰能起到較好的防護作用。
嗯,看起來很科學、很完美、很厲害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