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忠順驍軍

讓人大跌眼球的是這次的表現,一直以來不太受人看好的這次卻表現突出的很,這些年自從重新投順了宋廷之後,又了彭義斌和飛虎軍作爲他的近援,他也下定了決心,不再搖擺不定,這次蒙古軍起兵南下,他親自坐鎮滄州,孛魯雖然派出一支兵馬進攻滄州,但是集中了他麾下所有精銳之師,在滄州和蒙古軍居然打了個不分上下,雖然傷亡很重,但是卻也成功的阻止了蒙古軍進犯德州,爲彭義斌擋住了東面的側翼,也守住了山東的大門。。c

這一戰打出了軍的威風,讓在京東也聲名大振了起來,這和當初飛虎軍將青州讓給也分不開關係,青州兵自古便十分彪悍,軍中主力這幾年換成了青州兵,並且效仿了飛虎軍,逐步的建立自己的供應體系,裝備質量上雖然不比飛虎軍那麼厲害,但是比起彭義斌的麾下兵馬來說,還算是可以,滄州一戰進行了十多天,蒙古人見無法突破滄州,便主動縮了回去,加入到了對冀州的圍困之中。

至此京東的局勢變得如同亂麻一般的混亂了起來,各種勢力趁着這個機會開始選擇自己以後的道路,而蒙古大軍在冀州受阻的消息傳開之後,整個山東一帶的軍民士氣也漸漸的高漲了起來,人心更是倒向了南宋朝廷這邊,使李全更加的孤立了起來。

李全有點搬起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消息不宣佈的時候還多少有一部分人念及他當初也算是紅襖軍出身,雖然做了錯事,但是宋廷當初也有過失之處,並不能全都怪李全不是,但是他這麼一宣佈投靠蒙古人,雖然蒙古大軍強悍無匹,但是人心卻不再同情李全了,連他自己麾下的一些將領態度也變得消極了起來,這讓李全很是不快。

好在李全的妻子楊妙真在軍中還多有一些威信,她親自出面說服了一些李全手下的部將,讓他們得以重新聽從李全的吩咐,積極投入到了對於楚州的備戰之中。

楚州乃是江淮軍事重鎮,以前承擔着防禦金國進犯的要務,所以南宋建立之後,便下了大力氣經營楚州城,這裡曾經多次爆發過和金軍的激戰,城池在南宋近百年的修葺之下,比起一般的州城都要堅固許多,而且境內水網密佈,溝壑縱橫,是這些年以來,宋金兩國兵家必爭之地,而李全在這些年的經營之中,將楚州以各種手段從宋廷手中給搶了過來,成爲了他的主要屬地,這也是這次趙昀答應高懷遠出兵討滅李全的一個理由,楚州問題也是朝廷所耿耿於懷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高懷遠率軍出寶應縣,直逼楚州的時候,在洪澤湖和白馬湖之間,黃嚴所率的忠順軍也終於和李全軍交上了火,在忠順軍渡河向楚州挺進的時候,他們的行動也被李全軍查知,原來陳駐於仁和鎮打算進攻揚州的一支李全軍在仁和鎮設下了防線,打算將忠順軍擋在仁和鎮西南方向。

這支李全軍兵力也在萬人以上,乃是李全手下的一個叫做於潭的人所率領,而於潭這個人也乃是當年最早在京東起兵抗金的紅襖軍將領,早年此人乃是一個鐵匠,孔武有力,起兵之後很快就歸於李全麾下,也是一個行軍打仗多年的傢伙,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李全對這個於潭有恩,於潭十分忠於李全,故此在李全手下也是一個心腹之人,要不然的話,李全也不會讓他獨自領兵陳駐在仁和鎮了!

於潭得知宋軍渡河打算從楚州側翼進逼楚州的時候,一刻不敢怠慢,立即率軍在仁和鎮擺開了防線,打算以仁和鎮外的小河爲天然屏障,阻止宋軍繼續前進,而仁和鎮乃是黃嚴北上楚州的一個必經之地,唯有突破這裡,才能打通通往楚州的道路,否則的話,他就無法達成和高懷遠會師楚州城下的目的,更大的問題是留下一支李全軍,會威脅到高懷遠主力兵馬的側翼,一不小心這支李全軍就可能會切斷高懷遠主力部隊和寶應縣後方的補給道路。

所以仁和鎮就成了黃嚴眼中必須拔除的一顆釘子,黃嚴領兵渡河之後,便很快抵達了仁和鎮西南方向的小河南岸,在這裡和於潭麾下的兵馬形成的對峙的形式。

黃嚴親自沿着小河查看了當地的地形,這裡乃是洪澤湖一帶重要的產糧之地,擁有各種水旱良田過萬畝,地勢平坦低窪,但是好在這個季節尚未進入雨季,多處地面還很是乾燥,比較利於騎兵的展開。

於潭主要依仗的就是仁和鎮外的這條無名小河,陳兵於河北岸,並且構築了不少工事,沿着河岸,更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打定了主意在這裡要擊宋軍於半渡之中,然後將宋軍趕回揚州城去。

看罷了整個戰線之後,黃嚴心裡面便有了主意,現在的黃嚴能成長成爲忠順軍的主將,麾下能率領兩萬多兵馬,那可是憑着真本事混上來的,以前他在棗陽,和金軍大大小小的戰鬥打了也不下數十場之多,比起河對面的於潭來,在作戰經驗上一點也不遜色於他,而且黃嚴最大的優勢不單單是武功和作戰經驗上面,最重要的是他曾經系統的跟着高懷遠和孟珙,學過不少的兵書戰策,對於戰場的形勢把握方面,即便是在整個南宋將領之中,也算是前列之人,更何況他麾下的忠順軍將士,多經歷過和金軍殘酷的戰爭歷練,絲毫不懼上陣殺敵,這一仗就讓黃嚴有了充分的優勢。

在看罷了敵軍佈防的情況和當地的地形之後,黃嚴立即召集麾下將官開始了安排,並且在他領兵抵達仁和鎮以南之後的第二天,宋軍便開始行動了起來。

這條河看似是一條敵軍的有效防線,但是在這個季節之中,河水正處於一個枯水期,水深很是有限,並不能有效的阻斷忠順軍渡河,黃嚴就是看中了這一點,他親自坐鎮陣前,令麾下兵將每人準備了一根原木或者是木板,戰鼓一響,全軍便開始發動了進攻,每個兵卒都扛着木頭抑或是木板、沙袋之類的東西,飛速奔向小河,紛紛將這些東西投入河中。

一個人大概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七八千人一起朝小河之中投擲雜物,那麼這樣的工程量就相當可觀了,而且忠順軍將士受命只要丟下東西,就立即撤離河岸,所以整個軍隊都奔到河邊之後,丟下東西扭頭便走,在很短的時間之中,便將一段河道給填埋堵塞了起來。

宋軍的行動速度非常迅速,而於潭將麾下兵馬沿着河道佈置,使他麾下的兵馬變得鬆散,他這麼做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事情,因爲他無法提前預知宋軍將會選擇何處渡河,故此纔會這麼安排,假如他採取攻勢的話,就可以集結兵力和宋軍一戰,但是因爲這段時間李全軍連續傳來的失利的消息,讓於潭有些擔心自己不是宋軍的對手,不敢渡河去迎戰殺來的忠順軍,那樣的話他怕背水一戰對他不利,結果造成了他的兵力很是分散。

當宋軍突然間集結起來採用這樣的突破方式的時候,於潭雖然很快領兵趕到了宋軍填埋河道的地方,但是卻已經有些晚了,於是只得領兵佔據河北岸,一邊放箭阻止宋軍填埋河道,一邊佈置防線,試圖阻止宋軍渡河。

黃嚴這次是他來淮東所指揮的第一場比較大規模的戰鬥,所以他在看到兵將已經鋪平相當寬一道通道之後,便立即手持一杆精鋼大槍,身先士卒領一千陷陣士暴喝一聲,一馬當先的朝着河對岸殺了過去。

忠順軍裝備質量雖然比不上殿前司諸軍,但是這次在他們到達鎮江府之後,高懷遠卻假公濟私,從鎮江府兵械庫之中調撥給黃嚴了不少器甲,使他的忠順軍裝備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加上他領兵到達揚州之後,黃嚴少不得去拜見一下高建,高建現在視黃嚴也爲自家人,當做侄子看待他,毫不吝嗇的又支援了他一批器甲,更是令忠順軍的裝備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懷遠他們父子二人這纔算是將忠順軍武裝到了牙齒,而現在黃嚴所率的一千陷陣士全部都是鐵甲在身,裝備的十分精良。

在黃嚴領兵發動猛攻的時候,他麾下的弓弩士隨即便壓上河堤,以弓弩支援黃嚴他們這幫人的突破行動。

更奇的是黃嚴所率陷陣士的裝備,他們人人左手一面碩大的可以掩住大半個身軀的圓形木胎皮盾,右手持着一把六尺多長的短柄梭槍,背後還揹着三把短柄梭槍,每人腰間還有一把護身短刀,這樣的裝備和常見的宋軍裝備差異很大,但是作戰的威力卻也大大超出了普通的宋軍。

第20章 兩難第28章 入川平叛第68章 意外第195章 敲詐勒索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21章 都作院第5章 山東李全第146章 滔滔涇水第85章 路遇故交第75章 分兵第72章 海州告急第6章 名將第57章 皇后壽禮(下)第275章 李全之煩第224章 紀府夜宴第359章 洛陽鏟第145章 佯攻第130章 得以強援第26章 收僕第12章 拜師第41章 浴血孤城4第184章 竊聽者第260章 再捷第52章 彙報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10章 亂局第24章 飲宴(上)第90章 走水第20章 噩耗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174章 虎狼之師第13章 民報第123章 勤王第87章 劍指吐蕃第160章 濟王脫逃第48章 靳黑虎第19章 陰霾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139章 劍指鳳翔第185章 心事重重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76章 曬太陽第163章 告吐蕃人書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323章 兇悍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26章 潑皮擋道(上)第43章 震撼第97章 人贓俱獲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9章 初戰告捷第243章 鐵桶圍城第327章 當頭棒喝第130章 破城阻擊戰第295章 銜尾追擊2第267章 四娘勸夫第68章 狼口脫險第31章 賊巢(下)第20章 噩耗第329章 孛魯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179章 捷報頻傳2第44章 承諾第43章 殺俘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49章 包藏禍心(下)第76章 曬太陽第34章 證據第219章 論功行賞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235章 會師第4章 兵發襄陽第318章 北上第35章 陣前顯威第20章 名儒(下)第206章 互有損失第245章 不遵號令第72章 壞種兄弟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55章 盤點2第208章 移師蔡州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260章 再捷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60章 考量第76章 疑兵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270章 奇怪援軍第133章 高級集訓班第23章 牀子弩第64章 橫掃第183章 豪賭第38章 佃戶第91章 喜憂參半第128章 逐出京師第366章 慘烈第39章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