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先下一城

高懷遠腦海中急轉了起來,開始思索眼下應付的辦法,稍微思量了一番之後,高懷遠便拿定了主意,抱拳對夏震說道:“眼下要是讓卑職分兵去監控這些班直,顯然會引起他們的防備,而且很容易發生摩擦,一旦本不該出事的時候,反倒容易出事!而且卑職眼下要控制多處內城城門,還有太子府以及皇宮外圍,最多也只能抽調一營人馬,來作爲應急使用,尚不足以對付這數個班直,眼下只有殿帥出馬,將這幾個班直的統制乃是正副將先調入到殿前司侯命,然後暫時將他們滯留在殿前司,如此一來這幾個班直羣龍無首之下,自然也就鬧不出太大的事情!卑職只要再加強一下對這幾個班直的監控,料定也出不了大事!另外神勇軍那邊也可抽調一些兵力,加強對這幾班人馬的監控,將會更加安全一些!”

聽罷了高懷遠的主意之後,夏震思量了一下,覺得高懷遠的這個辦法不錯,現在雖然內城之中已經是厲兵秣馬,但是整體上還算是安穩,沒有大亂起來,而且這幾班人馬雖然態度不明朗,但是也並未作出太過分的事情,只是眼下有些執行軍令拖延罷了,他畢竟還是殿帥,調這些人到殿前司問事倒也符合常理,先控制住這些主將,剩下的人也就掀不起什麼大浪了!

於是夏震點了點頭:“高都統倒是很有辦法,就按照你說的辦吧,你儘量抽調一些人,在諸班直營盤之外侯命,一旦發現有人鬧事的話,就地進行彈壓!我這便派人招這些人過來!至於神勇軍那邊,我會抽調一些兵馬過去的!你特別要注意一下太子府的動靜,假如有人想要兵變的話,那麼他們的首要目標便是太子府!此乃重中之重呀!”

高懷遠點點頭離開了殿前司,而此時早已是快到了天亮時分了,高懷遠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華嶽帶了一營兵馬,直接進駐到了諸班直營盤之外的一個臨時強徵的大宅之中,作爲應急的一支隊伍,隨時防備諸班直那邊出什麼岔子,而他自己馬不停蹄的在城中各處要害之處進行巡視,生怕這個時候再出了什麼紕漏。

眼看黎明將近,早朝時間臨近,外城的一些朝官開始聚集在內城各城門處等候入城,大家站在諸門之外議論紛紛,許多人都不清楚內城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所有人都有些人心惶惶,感覺得到內城之中定是發生了大事了,連外城的侍衛親軍步軍司的方書達,在昨晚也加強了對外城的兵力,總之臨安城之中可以說是烏雲壓境,讓人開始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而這個時候史彌遠才傳令給諸門,只開偏門小門,放這些朝官入朝,不得其他人等入內城。

當內城諸門打開之後,這些朝官小心翼翼的在護聖軍的盤查下進入了內城,隨即城門便立即又被關閉了起來,將內外兩城再一次隔絕成了兩個世界,朝官們惴惴不安的朝宮中垂拱殿走去。

雖說當今聖上龍體欠安,早已不怎麼親臨早朝聽奏了,但是早朝卻依舊沒有停止,京中朝官還是要按時上朝,將各自的奏本呈交給中書省,然後領取各自已經批閱過的奏本,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但是真正把持着朝政的卻是史彌遠一黨,說白了,這段時間南宋朝廷的運作可以說完全被史彌遠掌控着,大家不過是來走走過程罷了。

隨着朝中諸官員基本到齊之後,一個黃門太監出來,當衆宣佈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當衆宣讀了昨晚剛剛由史彌遠等人炮製出來的那份詔書,詔告朝臣從今往後,原來的沂王養子貴誠被冊封爲皇子,賜名其爲趙昀,擢升其爲武泰軍節度使,同時冊封其爲成國公。

詔書宣讀之後,立即引起了朝堂之中一片驚聲,許多大臣立即就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這個消息對許多大臣來說都很意外,不知道平白無故之中,爲何忽然將沂王養子貴誠立爲皇子,雖說當今聖上已經沒有了親生兒子,但是不是還有一個沂王的兒子趙竑嗎?怎麼突然間又把沂王養子趙貴誠冊封爲皇子了呢?

不少大臣可以說還都被矇在鼓裡,但是所有人根據昨晚內城宵禁一事,在這件事中嗅出了濃重的陰謀的味道,但是卻沒幾個人敢站出來表示反對。

只有支持太子的那些大臣們立即便知道此變故中蘊含着的威脅,於是那個韓姓大臣立即出列,對站在文臣前列的首輔大臣史彌遠開口說道:“此事下官有異議,當今聖上龍體欠安,豈會發此詔書,另立皇子,難不成聖上身體已經痊癒了不成?下官認爲此事不足以服衆,請史相給諸臣解釋一下吧!”

史彌遠擡了擡他有些浮腫的眼皮,他這年紀熬了一夜,也算是難爲他了,這會兒他的臉色更加白了許多,眼袋也看上去腫了一些,他翻翻眼皮冷笑了一聲道:“韓學士此話何講呢?難不成認爲此詔書有假不成?”

這個韓姓大臣不由得有些語塞,畢竟這裡是朝堂之上,而且宣旨的乃是內侍省的黃門太監,要說這詔書是假的話,還真是有些說不過去,但是他最終還是強硬的答道:“下官不敢,只是對此詔書心存疑慮罷了,想請史相給諸臣解釋一下此詔的由來,也好讓諸臣明白此事!”

史彌遠也早料到這份詔書頒佈之後定會引起朝中一些人的詰問,早已想好了一套託詞,扭頭在殿中上朝的大臣臉上巡視了一遍,其中不少人也正在看着他,等候他的解釋,但是當他們的目光和史彌遠的目光碰到一起的時候,大多數人都立即垂下了眼皮,他們這些人豈敢像這個韓學士一般向史彌遠詰問呀!故此只能低着頭等着史彌遠對此事解釋了。

隨着史彌遠的目光,朝堂上大部分人都低下了頭,這讓史彌遠頗有點洋洋自得,論權勢,現在縱望南宋朝堂,可以說絕對無人可與他相比,只有區區數人支持太子,這讓他不由得信心大增了起來,開口輕咳了一聲之後,答道:“此事既然韓學士問起,那麼本相也就解釋一下好了,當今聖上龍體欠安不假,但是正因爲如此,爲了我大宋江山社稷着想,當今皇后娘娘纔會下懿旨收成國公爲皇子,此行也是爲了大宋江山的未來着想,此乃楊皇后懿旨,難不成韓學士還要找皇后娘娘問詰不成?”

史彌遠直接將楊皇后擡了出來,要知道現在趙擴病重,後宮之事都由楊皇后一手打理,何況立皇子之事乃是人家皇家的家事,只要擡出楊皇后,自然可以堵得住悠悠衆口,這種事情也由不得太子黨的人反駁什麼。

韓學士聽罷之後,便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知道此事已經無法逆轉,史彌遠這個老賊定是又說動了楊皇后,要重新立一個皇子出來和太子趙竑直接相抗了,而不用問,這個沂王養子貴誠則早已是史黨那邊埋下的伏筆,這個史賊果真老辣,這件事看來他早就開始運作了,直到現在纔將那個在京中從不怎麼現山露水的貴誠給推到了前臺,可以說他們太子一黨這一次再失一局,又讓史彌遠朝前邁出了一大步。

於是太子一黨的衆官員立即臉上露出了一片苦澀的表情,他們知道這將使那個趙貴誠獲得了一個和當今太子分庭抗禮的身份,接下來的事情他們真的有些不敢想了。

就這樣太子一黨的人帶着灰暗的心情在退朝聲中離開了大殿,眼下他們面對着史彌遠一黨的禍心,卻毫無一點辦法,別說與之對抗了,即便是他們想見一面太子,現在也成了一種奢望,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就此服輸,史黨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也不見得就滴水不漏,畢竟朝中還是有許多人不願看到史彌遠這次廢立成功的,一些忠良之士很希望太子趙竑登臨天下,能將史彌遠一黨掃出朝廷。

Wωω☢ ttкan☢ co

史黨雖然可以控制內城乃至皇城,但是他們卻不能完全封鎖宮中一切消息,支持太子的那些人自有途徑查知宮中的情況,而且他們在幫着太子和史彌遠鬥了這麼多年之後,沒有積攢一點力量,故此在他們離開了大殿之後,所有人也都立即開始在城中奔走忙碌了起來。

這注定是一個不平靜的時刻,內城之中自從宣佈了貴誠被冊封爲皇子之後,便再一次暗流涌動,各方勢力開始擺出了最後對決的態勢。

而這個時候偏偏高懷遠這裡也出了問題,問題還恰恰出在他非常信任的華嶽身上,華嶽被高懷遠派去領兵監控諸班直的動靜,但是在他得知了史彌遠的整個陰謀之後,便當即要罷工不幹了。

(順利完成,第三更到!總算沒有食言!)

第367章 療傷第148章 範小五第369章 入城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244章 砲陣攻城第165章 金國求援2第114章 突圍失敗第342章 伏兵第70章 獻寶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78章 交手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345章 紛紛受挫第67章 千里眼第2章 有事相托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16章 賜刀第73章 兄弟之誼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71章 金廷第214章 傷第72章 海州告急第8章 抗敵第186章 先下手爲強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15章 切磋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33章 豐原布莊(上)第149章 暴怒第243章 鐵桶圍城第58章 圍城之戰第176章 兄弟相會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48章 甕中捉鱉第69章 支援(下)第138章 勳章第23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102章 決勝1第96章 湖匪屠村第31章 賊巢(上)第117章 暗刃第348章 柳暗花明又一劫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291章 營救第76章 親事黃了第35章 黑吃黑第76章 刀匠第115章 抗旨第37章 新皇登基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70章 巡視京東3第7章 君臣相見第254章 損招第204章 城破第25章 堵口第180章 餘太醫第98章 分裂第283章 掘地攻城第299章 小將建功第188章 進逼唐州第61章 戰爭之神第286章 地窖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73章 親情第348章 柳暗花明又一劫第63章 問計(下)第241章 黃雀在後第20章 兩難第298章 周俊殺俘第52章 海拉蘇第89章 磔於市第320章 軍紀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59章 殺猴敬雞第302章 突擊第65章 狩獵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0章 戰馬第139章 劍指鳳翔第97章 人贓俱獲第12章 趙貴誠第64章 剪除後患第325章 爭執第67章 與狼共舞第63章 一網打盡第212章 狡兔三窟第23章 蟊賊第21章 暗鬥(上)第216章 舉賢第23章 牀子弩第8章 離任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174章 虎狼之師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68章 遊說(下)第116章 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