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軍中論戰

特別是對於這個華嶽,高懷遠在深入接觸過他之後發現,華嶽確實堪稱一個南宋眼下軍事界的不世之才,對於軍事方面的知識可以說超出他數倍也不爲過之,並且他還拜讀了華嶽早年所著的一本《北征錄》,其中更是從三個方面詳盡的闡述了華嶽的軍事思想。

一、在戰略戰術方面,主要是主張兵不輕舉,謀不妄發;內修外攘,以屈求伸;反客爲主,易短成長。二、在部隊建設方面,強調治安不可無兵,將帥要延攬英雄豪傑,改善器用製作。其中重視武器製作中制度建設的思想尤爲可貴。三、在國防建設上,主要是重視戰場建設、軍事經濟、軍民結合及軍事法規,強調依法治軍,另外,華嶽還專門探討了邊境防禦作戰和軍事情報得失等問題。

而這些軍事思想,對於同樣這些年來苦讀兵書的高懷遠來說,也同樣受益頗深,高懷遠一時性起,自己拿錢將這本書翻印,下發給護聖軍的將官們進行閱讀,還送了一批給京東一帶的付大全、周俊等人,令其發給他們手下軍官進行學習,連孟珙那裡他也沒忘了送一些過去,像黃嚴等人更是做到人手一本,沒事的時候要他們研讀吃透其中精髓。

對於能得到華嶽的幫助,高懷遠真是可以說喜出望外,等於是撈了個天大的人才,這對他掌控護聖軍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只是高懷遠以前不知道華嶽也因此受到了他的益處,史上的華嶽後來因爲暗中糾集人手,想要爲國除掉史彌遠而事敗,後來被史彌遠杖死於市,而他認識了高懷遠,也徹底的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華嶽自從見過了紀先成之後,便受紀先成所託,進入護聖軍一力輔助高懷遠重建護聖軍,短短三個月之中,便獲得了護聖軍上下的極高的尊重,使他也擁有了一片真正展示才能的場所,而他和高懷遠兩人相得益彰,將護聖軍迅速的打造成了京城首屈一指的一支精兵,讓高懷遠爲此剩下了不少力氣,得以抽出身忙一些其它的事情,故此可以說紀先成無意之間又給高懷遠幫了一個大忙。

而史彌遠爲了顯示對護聖軍的重視,甚至親自在夏震等人的陪同之下,還到護聖軍校閱了一次兵馬,當他們這些人看罷了護聖軍的軍容之後,各個不得不讚嘆高懷遠確實是個統兵之才,而護聖軍在高懷遠的帶領下,對史彌遠也顯得格外恭敬,令史彌遠大爲高興,覺得這步棋總算沒有走錯,有了護聖軍給他做後盾,他再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就連夏震、陳浪這些殿前司的主將們在看罷了護聖軍的操演之後,也不得不暗自嘆息,長江後浪推前浪,高懷遠這個年輕人大大超乎了他們的預料,起碼在控軍和練兵方面的本事要遠超過他們這些人太多了,不由得讓他們暗中有些感到嫉妒了起來。

就這樣表面上波瀾不興的歷史從嘉定十六年進入了嘉定十七年,自從金國完顏珣駕崩,完顏守緒繼位之後,完顏守緒徹底摒棄了完顏珣於大宋爲敵的政策,轉而開始和南宋這邊修好,派來了使臣和南宋這邊的滁州於南宋通好,並且開始在光州一帶,張榜公告,告知南宋軍民,從今往後不再會南侵,請南宋這邊的軍民放心。

如此一來,也正合南宋這邊君臣的意思,大家都可以大大的鬆一口氣了,於是乎南宋這邊以史彌遠爲首的主和派立即表示接受,並且着令各處軍民,不得再向金國那邊進攻,於是持續數年之久的這場宋金戰爭,再一次宣告落下了帷幕,只剩下京東一帶的北軍還在和金軍進行着對峙。

進入了嘉定十七年之後,西夏那邊也有了新的動靜,西夏國主李遵頊終於因爲他在位這些年,附蒙侵金而將西夏國折騰的油盡燈枯,國勢日衰,不得不過罷年之後,將王位傳給了他的此子李德旺,自己去當了西夏國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個太上皇,不再過問政事,而李德旺在繼位之後,也改變了政策,不再依附於蒙古,甘當蒙古的馬前卒,轉而開始謀求和金國這邊修好,並且停止了和金國的敵對狀態。

這個消息傳到了高懷遠耳中之後,高懷遠便糾集了華嶽等幾個部將在他的帳中討論此事,華嶽當即搖頭道:“爲時太晚了一些!雖然現在夏金兩國換了國主,但是他們氣數恐怕是已經將近,蒙古那邊是不會坐視他們不管的,恐怕他們兩國時日無多了!依我所見,這個時候我朝同金國停戰,實爲不智,還不如現在集結大軍,揮師北上,趁着金國國力日衰,無暇南顧之時,光復中原舊土,此乃是一個天賜良機呀!”

聽罷了華嶽的話之後,趙府堂、陳震等人也點頭稱是,覺得這個時候正是北上光復舊土的最佳時機。

唯有高懷遠沒有說話,由着他們幾個在那裡議論此事,高懷遠由不得有些感到悲哀,即便是像華嶽這樣的人才,也未能在這些事情之中看到南宋所面臨的危機,一致想趁此機會北復中原,但是他們何曾想過,金國一滅,南宋和蒙古之間便再無緩衝可言了,到時候蒙古人豈會放過南宋這塊肥肉呢?而現在南宋上下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意識到這一點,朝中的權貴們更無人關注這個事情,而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當今的皇位上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史彌遠這個時候沒有經歷關注這個事情,對於南宋可以說還是件好事,要不然的話,他將精力放在這個事情上,大肆和金國開戰的話,保不準南宋這邊的下場會更慘一些!畢竟現在南宋還沒有做好任何北復中原的準備,這個時候不過只是給蒙古人打個下手,幫忙而已,跟當年的北宋覆滅前夕何其相似呀!

“高大人告訴我等這件事,不知道高大人又有何高見呢?”就在高懷遠暗自沉思這件事的時候,華嶽對高懷遠問道。

高懷遠收拾了一下思緒,搖搖頭道:“諸位說的不錯,只可惜現在我等只能憑空議論一下罷了,對於夏金兩國來說,我也認爲他們恐怕是時日無多了,不過對於他們的滅亡,我倒不認爲對我們大宋是什麼好事!”

“高大人此話何講?要知道我朝和金國乃是不共戴天之仇,兩國自靖康年間之後,到現如今已經爲敵百多年之久了,現在金國勢衰,豈不正是我們光復舊土的好時機嗎?”華嶽不由得對高懷遠的話大奇道。

高懷遠苦笑了一下之後,搖搖頭道:“非也非也!我並非是爲了夏金兩國而感到悲哀,作爲異族侵佔我們大宋國土百年之多,我也和你們一樣心懷北復中原之情,只不過現在你們看看吧,眼下形勢和當年靖康之難以前又是何等相似呀!

當年我們和金國達成海上之盟,兩方夾擊舊遼,結果呢?還不是引狼入室,滅了舊遼之後,卻不得不面臨兵強馬壯的金國,以至於讓我們大宋兵敗千里,丟掉了幾乎大半壁河山!

而諸位也想想眼下,蒙古人不斷南侵,雖說他們眼下對付的金國,但是他們所佔據的疆土,曾幾何時不正是我們大宋所轄的疆域嗎?假如現在我們和蒙古人夾擊金國,即便是滅了金國,那麼面對蒙古人已經佔據的半壁中原舊土,蒙古人難道會善心大發,將到嘴的肥肉再吐給我們不成?

這也正是我所擔心的事情,金國不滅,我們還不用直面蒙古大軍,但是金國一滅,蒙古人又豈是好相遇的?以我們大宋眼下的軍力,又豈是蒙古大軍的對手,我們眼下唯一可仰仗的,也不過就是目前的江淮天塹罷了!所以我纔會有如此一說!”

聽罷了高懷遠的話之後,華嶽、趙府堂等人也都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幾個人臉上很快就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華嶽驚道:“我等怎麼沒有想到這一層呢?我們宋軍眼下對付日漸勢衰的金軍,尚有力有不逮之憂,假如碰上了來去如風的蒙古大軍的話,豈不是隻有敗軍一途了嗎?好險好險!”

趙府堂也點頭道:“高大人此話有理,難怪提及此事,高大人會心事重重呢!對於蒙古大軍來說,以他們之犀利,金國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是連戰連敗,丟城失地,我軍又豈是他們的對手,依仗江淮天塹尚可以水軍禦敵,假如在中原碰上了他們的鐵騎的話,我們大軍豈有勝算?”

高懷遠看衆人聽罷了他的話之後,受到打擊不小,於是擺擺手道:“我等倒也不能妄自菲薄,雖說蒙古大軍厲害,但是我等乃行伍之人,豈能長他們志氣,滅自己威風呢?現如今我等只管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將護聖軍打造爲一支鐵軍,假如真的有朝一日用上我等上陣的話,也定不能要天下人笑話我等無能!諸位都乃護聖軍肱骨之將,還望諸位能努力勤加練兵,確保我們護聖軍能成爲大宋可以依仗的常勝之師!大家共同努力吧!”

衆將聽罷之後,立即起身一起稱道:“請高大人放心,我等定會盡力而爲,定要將護聖軍練成無堅不摧之軍!……”

第195章 河中府第140章 勸降第292章 功成第57章 弓箭社第64章 剪除後患第71章 遭遇第1章 郾城第101章 大戰之前第182章 最後通牒第44章 無恥第53章 哪根蔥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3章 驚天冤案第229章 武生營第73章 親情第47章 何爲短視(上)第224章 紀府夜宴第314章 見面禮第286章 地窖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359章 洛陽鏟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100章 夜襲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116章 精兵還是乞丐第63章 縣尉之職第21章 流民第49章 夜行第93章 秋季比武第366章 慘烈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30章 兄弟相會第62章 夜襲敵巢第107章 功高蓋主第87章 走馬上任第71章 遭遇第86章 誰更缺德第31章 破陣第18章 辭行第123章 勤王第7章 君臣相見第105章 決勝4第4章 掃墓第358章 被圍第332章 攻防激戰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19章 啓程第181章 獻禮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94章 爆冷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290章 四娘倒戈第38章 破軍第39章 暗算第50章 兵發恩州(上)第57章 弓箭社第55章 坐地分贓(下)第65章 壽宴(下)第68章 遊說(下)第7章 君臣相見第35章 黑吃黑第123章 勤王第110章 亂局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89章 甕聽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55章 將利縣第6章 負氣而走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114章 愚弄第26章 冗兵之亂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206章 大炮立威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26章 冗兵之亂第199章 盡釋前嫌第132章 兄弟相會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120章 危機化解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84章 再返鄂州第274章 交易第164章 如意算盤不如意第171章 巡視京東4第22章 好事(上)第108章 火銃第343章 突擊第193章 密謀第86章 軍棍伺候第196章 試探1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07章 主僕相見第224章 紀府夜宴第20章 兩難第52章 磨洋工(上)第43章 落花流水第50章 兵發恩州(上)第59章 翹班驚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