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老朽的幾個朋友出海去了,已經過了我們約定回來的時間很久了,但是遲遲未見他們歸來,我看幾位大人好像是要出海的樣子,想託付各位大人幫忙找找,不過我說好了,我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給各位大人的。”那個張旭說道,說玩好像還是怕我們獅子大開口似的,急忙說道。
“哦,那你要我們找的是誰啊?”我隨口問道,對於什麼獎勵的我冰不在意,現在我和神後他們的準備都已經齊全了,而錢,因爲稅收以及商鋪出租的收入,現在我們的金幣已經多得我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是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張旭說道,對於這三個人我還是知道的。
詩聖杜甫,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個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爲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爲「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爲「詩聖」。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書聖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
(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爲“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個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後就從當時著個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個山,博採衆長,觀摩學習“兼撮衆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羣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聖”。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爲“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畫聖吳道子,吳道子(約686~760前後)唐代畫家。又個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貧,初爲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個。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個於時。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爲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爲“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爲祖師。辭聖蘇軾曾稱讚他的藝術爲“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好理於豪放之外”。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
圖》可能爲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爲是他的畫風。
而這裡提到的詞聖蘇軾,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着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死於常州。蘇軾爲人正直、性曠達,才華橫溢,詩詞文賦而外,對書畫也很擅長,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他講自己書法創作過程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蘇軾的字看似平實、樸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就像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他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給人以“大海風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蘇)爲第一”。明董其昌盛讚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傳世書跡有《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鬆醪賦》等。
(對不起,因爲昨天出去“打非”直到今天下午纔回來,所以沒有時間寫了,就弄了點上來,以後我儘量避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