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能人

曾致禮道:“你說的再天花亂墜,都擺不脫一個事實,明夏交戰之際,邊軍對峙之時,卻不得不抽出寶貴的兵力駐於小街,這算不算影響大局?哪怕你再怎麼解釋,龍白部和查馬部人心不穩,告狀都告到天鶴宮,告到玄元觀去了,只是不是事實?若非我一力相勸,若非嶽典造……嶽方丈苦口婆心竭力攔阻,若非葉都講親至鬆藩安撫,恐怕人家就要去廬山了,到時候鬧將起來,你袁大人撐得住?”

袁灝反脣相譏:“原來你是怕人家鬧到廬山去,怕丟了頭上的冠巾,所以才一昩妥協退讓?諸位,當年曾方丈在白馬院倒是不擅動刀兵,可我紅原爲此付出的是什麼?是有地不能耕種,百姓們去給党項人佃田交租!是有糧先緊着党項人賑濟,自家的百姓卻只能半夜餓肚子!是別人都在遊手好閒,自家子民卻累得半死辛苦築城!是人家繼續在山裡供奉和尚,我們卻只能眼睜睜看着無動於衷!”

曾致禮大聲道:“爲了道門大局,爲了鬆藩安穩,百姓們做些犧牲又如何?”

袁灝大怒道:“爲什麼犧牲的不是你曾方丈?爲什麼捱餓的不是你曾家的族人?”

瞿靜主出面制止:“好了,說過去的事情沒什麼用,我們今天商議的目的,是爲了着眼將來,討論今後該怎麼辦。聶方丈,你有話要說麼?”

聶致深咳了一嗓子,起身道:“既然說到下一步,我以爲,還是要對症下藥纔好。剛纔嶽方丈也說了,藩部的兩個問題是需要我們正視的,一個是土司頭人們的威望,另一個是藩部的習俗。這兩個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們幾位深入藩部的同道們花費了多年心血總結而來的,我們認爲,下一步如何做,應該從這兩個問題着手。”

瞿靜主問:“聶方丈的建議是?”

聶致深道:“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做兩件事,鬆藩各部二十餘萬部衆之心便可盡入道門。一是籠絡好各部土司頭人,二是尊重各部的習俗。”

袁灝當即道:“這兩個問題本就不存在,談何對症下藥?”

聶致深皺眉道:“怎麼叫不存在?從前年起,我們走訪了所有藩部,我們瞭解到的情況,都是第一手的資料。”

袁灝道:“剛纔嶽方丈爲了證明他所說的這兩個問題,舉了幾個例證,我可以幫你們分析一下。嶽方丈說,丹木的父親率龍白部抵抗党項人的欺凌,此事刻於哲波山主峰的天外飛石上,可實際上呢?飛石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攻破紅原之時,在党項人的官衙中有卷宗記載,四十二年前龍白部叛亂,夏軍進山平滅後勒石記功,置於主峰之上。諸位,很可笑的是,引党項人進山的,正是丹木的父親,此人名叫丹朱。”

聶致深臉上掛不住了:“怎麼可能?我們可是親眼見過碑文的!”

孟監院在旁邊小聲道:“抹掉原文換新文嘛,小小手段,不值一提。”

袁灝笑了笑,向孟監院點點頭:“這卷宗就在總督府,我當年處理檔籍時正巧看了一眼,不信諸位可以查閱。對了,剛纔嶽方丈還說,土司們的威望來自於數百年純粹的嫡系血脈,因爲血脈純正,故此能得先祖庇佑。很不巧的是,我正好看過党項人的一份記載,完丘是外來戶,他的父親不是查馬部部民,是不知哪裡來的流浪漢,餓倒在羊拱山下,幸爲查馬部大土司所救,收爲養子,然後繼承了查馬部,傳到了完丘的手上。”

聶致深怔了怔道:“簡直一派胡言。”

嶽騰中也坐不住了,道:“就算党項人卷宗中有記載,那也是污衊,當不得真。”

袁灝道:“是不是污衊,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一切都需要進一步證實。但我想提醒兩位方丈,前幾日葉都講上哲波山,如果丹木在龍白部民中果真有極高威信的話,爲何逃離哲波山的部民卻陡然翻了一倍?”

聽了這話,葉雲軒臉上就是一黑,但袁灝壓根兒不去看他臉色,自顧自道:“至於你們所說的第二個問題,同樣經不起推敲。我們承認藩部的習俗,尊重他們的習俗,但習俗絕不能凌駕於大明律之上,絕不能不受道門的規矩約束,至於反過來以此要求我們同樣遵循他們的習俗,更是想都別想。總不能你們不吃魚,就不允許我們吃魚吧。袁某最愛的下酒菜,就是魚膾!”

陸致羽大笑道:“貧道也愛吃魚,改天與袁監院相約,好好吃一頓!”

袁灝拱手:“敢不從命!”然後續道:“所以說,想要以此爲據,保留他們的信仰,那更是萬萬不能!習俗和信仰,這是兩碼事,切莫混爲一談。”

孟監院向趙然豎起大拇指,示意這位袁監院說得好,趙然點頭,深以爲然。

嶽騰中搖頭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通盤考慮,站在全局的高度,考慮出來的結論和採取的措施,才能真正對道門有所益處。什麼是大局?我認爲,當前的大局就是穩定邊陲,穩定鬆藩這快新佔之地,一切爲了與西夏的戰事考量,如何能不拖我明軍的後腿,我們就如何做,如何能助邊軍取得勝利,我們就如何選擇。因此,我認爲當前要做的,是儘快安撫松藩各部。凡是容易引發藩部不穩的事情,我們都不做,凡是能以最小付出收服藩部的治策,我們都要支持。”

瞿靜主問:“嶽方丈的建議是?”

嶽騰中道:“很簡單,封賞和籠絡各部土司、頭人,這是最簡便,也見效最快的辦法。正如當年安樂苗亂之時,曾方丈所做的。不論曾方丈的做法諸位是否認同,至少,他當年以最快的方式將苗亂平定下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聶致深附和道:“的確如嶽方丈所言,不論你是否認同,至少在當年安樂,沒有形成更大規模的暴亂,沒有造成更多的傷亡,朝廷也沒有支出大筆軍餉,能夠將此暴亂平息,的確堪稱能人。”

第八十六章 結局第二十六章 又是一道坎第十六章 捉妖的幾點常識第三十六章 住持永善第十三章 無極圖第一百八十九章 聯合指揮部(爲母豬催情專家盟主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序第三十四章 打算第四十五章 文字遊戲(爲天明道長盟主加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真人(爲bear_0408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章 望梅封推感言第六十章 有人助攻第四十八章 緊急通知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六十八章 好大一條魚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第十一章 記名弟子第一百零三章 保舉師第三十五章 裴行走第九十七章 莫非後遺症第九章 見召入青城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癢第三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六十五章 約戰第四章 受籙黃冠第四十二章 二次聯手第六十九章 警示教育(爲天明道長加更)第二十章 告狀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二章 八卦男、鮮花和牛糞第二十一章 潘養壽的眼光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一百零九章 黃冠第九章 什麼是牛人第十一章 幫手第五十八章 折扣第七十五章 刷經寺第三十四章 巡查紅原第八十三章 橫斷大山第五十一章 如此交換虧不虧第一百一十三章 場邊對論第三十二章 理解萬歲第二十九章 讓氣泡再大些第四十一章 別院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四十一章 別院第十章 道廟第三十一章 後廚那點事第六十九章 人選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聲筒第一百三十三章 邏輯關係第二十七章 石泉縣淨明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十四章 誓言第六十章 有人助攻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一百九十章 軍輜(爲櫛風沐雨初心牢記盟主加更)第三十章 哪裡來的小丫頭第十三章 逃奴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六十八章 五情決第五章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第二十八章 暗流洶涌(二)第一百章 水一章第一章 記名第十四章 再入興慶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十四章 小街一戰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八十章 抓捕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九十一章 君山衛的下屬第十八章 一個小意外第五十一章 花分兩朵第九十四章 關於人事的一二第二十四章 緣何成人之美第七十七章 想家了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第一章 回明第三十七章 要人第四十三章 會面第一章 玉皇閣第二十一章 君山匪患第十三章 第三次正骨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八章 材料第三十六章 新鮮出爐趙靜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方會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照本宣科第八十六章 結局第二十五章 深入談話第十八章 巡查第三十七章 受牒的曙光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二十二章 敵敵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