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在菩提堂講法

聞達和陽梵鄭重取出一卷折本,兩僧一左一右,將這卷折本打開。

趙然連忙湊上前去,向折本中輸入法力,折本中每一張空白摺頁上都立刻有所變化,各自顯現出一幅畫像。

趙然先看第一幅,卻是關尹子。稍一凝神細看,整個人便如忽然進了這幅畫中,一瞬間便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看到了關尹子望紫氣東來,於函谷關恭候老君,得老君傳道的故事。其後周穆王於終南山建樓觀,由是道門大興。

心神一震,趙然退出畫中,呆立片刻,又去看第二幅圖畫,講的卻是文子。趙然再次身臨其境,看到了文子師老君,其後勸諫楚平王,說出了‘積德成王,積怒成亡,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殃’。”

再往後,趙然忍不住一幅圖一幅圖沉浸其中,看到了庚桑子、南榮子、尹文子、士成子、崔瞿子、柏矩子、列子、莊子等先賢祖師的故事。

看罷之後,竟恍如隔年。

趙然不過是黃冠境界,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使用這件頂階法寶,但僅僅是看“進去”之後,道心便有所感,自家體內靈力丹胎和功德力丹胎似乎都有所變化觸動,只憑此中微妙,這卷折本便是真貨無疑!

不管怎樣,對於趙然而言,他認爲《玄元十子圖》足以當得起曼荼羅壇城了,只可惜換來之後落不到自家手上,真是遺憾!

將《玄元十子圖》收訖,趙然便從扳指中取出壇城,置於案上。聞達和陽梵兩僧同時以佛法查探,片刻之後,相顧點頭,取出一個木箱,將壇城收了進去。

交接順利結束,趙然長出了一口氣。《玄元十子圖》到手,完成了玉皇閣東方天師的囑託,這下子趙然算是真的圓滿達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務,心情相當愉悅。

於是趙然向着在場的天龍院幾位和尚抱拳道:“多謝諸位,此次興慶之行,多承諸位關照了。拋開道爭國戰不提,在私下裡,貧道是非常敬重諸位的,雖說相處短暫,甚至如陽梵大師貧道也只有今日的一面之緣,但諸位的率直、友善和認真,都令貧道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能有幸和諸位相識,實在是貧道的緣法。”

四個和尚都紛紛還禮,連稱:“不敢。”

明覺感慨道:“這兩個月便如做了一場夢般,能和大名鼎鼎的山間客結交相識,此乃小僧之幸。”

陽梵在旁道:“能在天龍院中和道長相見,小僧幸何如之,今日機會難得,不知道長是否有暇,能爲小僧解答幾個疑惑?”

“大師請說。”

“小僧忝爲菩提堂執事僧,因事務所需,近年來常研讀道藏,有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小僧,故特向道長請教,並非要與道長辯難,這一點還望道長明察。”

“好說好說,談不上請教,大師能於菩提堂執事履差,想必功課是極紮實的,一起探討便是。”

“《列子》雲,黃帝時,有神巫自齊來,處於鄭命巫咸。”又有《呂氏春秋》中《勿躬》篇說,巫彭作醫,巫咸作筮,可見巫之源極早,及至商周之時,至於極盛,朝中有治史的巫史,有治病的巫醫,有祈雨的巫尪,有養馬的巫馬。但之後,巫便漸趨式微,乃至如今之世,已少之又少。究其緣由,乃於祖天師滅巫。小僧一直不解,道源於巫,爲何祖天師要滅巫?”

聽陽梵和尚問的是這個問題,說實話趙然很有些詫異,道門奪佔中原六百多年,與西方佛門對峙,兩邊提到的話頭,更多是關注於對門身上,即便偶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小教出來搗亂,那也是纖芥之疾,不太關注的,至於巫,則更是罕有人提及。

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陽梵和尚是當真研讀過不少道藏的,屬於“真讀者”,而非“隨意噴”。

對於這樣的和尚,趙然肯定要大力支持、答疑解惑,於是問:“大師從何得知,道乃源於巫?”

陽梵答:“降神、祈福、卜算、治病,此非道之承於巫?”

趙然道:“大師所說的這幾點,佛門有沒有?是不是承於巫?”

陽梵呆了呆,恍然道:“是小僧想差了,諸教並立,並非一脈相承。那道門的法術、符咒等等,與巫相似,其實也是並立而非傳承了?”

趙然點頭:“我道門科儀中的劍、印、丹、衣,均自古時朝服而來,符籙咒文則傳於天庭,與巫何干?大師剛纔說到相似,巫咸之擅卜卦,卦從何來?卦從伏羲氏而來,能說卦爲巫之所傳嗎?”

趙然又道:“再說一點,道爲道學,巫爲巫術,學和術之間的分別,切切不可鬧混了。稱道爲學,是因爲道所探究的,是古往今來上下宇宙的總體認知,而巫呢?巫則從未有過如此成體系的認知,他們僅僅是看到了一點皮毛,而沒有深入探討其中的內在法則,久而久之,便陷入了思想上的混亂,到了後期,許多大巫甚至連字都認不全了,專司操神弄鬼、搜刮百姓、逼人建廟、強迫祭祀,甚至以活人祭祀江河,如此之巫教,祖天師率道門滅之,豈非正合天道?”

陽梵喜道:“多謝道長解惑,小僧胸中塊壘平息矣。”

趙然溫言道:“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只不過大師身在西夏,又非道門中人,沒有條件專心修習道藏,故此有些迷障也很正常。”

陽梵道:“也不知今後有沒有機會,前往大明。”見趙然表情有些驚訝,笑道:“道長不需爲小僧擔心,在我菩提堂、玄葉堂中,有許多師叔師伯、師兄師弟都要研讀道藏的。”

這下輪到趙然若有所思了,天龍院允許院中僧侶研習道學,但簡寂觀卻禁止道士接觸佛學,人家天龍院的這項舉措,道門需不需要借鑑呢?

這時,菩提堂中已經聚集了十多個僧人,都是留在菩提堂和左近玄葉堂的值守僧,各自圍坐一旁,靜聽陽梵向趙然的提問,並不時發問,見他們完全是請教而非辯難,趙然在解答之餘,便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由陽梵大師的話題說起,貧道再講幾句。從巫教和道門的興衰對比中看,一個教派若是沒有合理、自洽、完整、成體系的哲學支撐,最終的發展,要麼不合人之本性從而禍害世間,走向沒落甚至消亡,要麼固步自封而禁制人之思維,從而不合時乃至宜引發整個修行世界的倒退。”

“以我道門爲例,先有老莊之道,而後有祖天師之道門。老莊之道,窮究萬物生成、變化、發展之理,其後又有無數先輩祖師不斷探尋、完善,將之發揚光大。此道不以歲月悠久而消亡,不以朝堂更迭而興替,包容並蓄,源遠流長,爲我華夏延續久存之道統。以此爲載,我道門自可經久而長盛不衰……”

“……以貧道觀之,佛門亦是此例,可稱先有佛學而後有佛門,由此纔有西方世界大小佛國。陽梵大師和諸位大師能夠有此專業精神、有此專業態度,潛心於學問而探究天地,此乃正途,貧道爲此欣喜而誠服。以上,與諸位大師共勉!”

感謝馬瞪狗呆、哦哦呀呀哈哈、書山的男爵打賞,拜謝道友們訂閱和投票。(ps:本章部分參考了九色離羅道友的大作,貧道在此拜謝。)

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變數第十三章 無極圖第一百零二章 女修有點多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四十五章 真相(補更)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番外二(祝百盟衆籌道友新年快樂)第五十四章 鬆藩的情況第五十三章 皇城之內第一百零六章 九姑娘入山第十六章 捉妖的幾點常識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第二十章 告狀第二十七章 新的職司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方會面第五十三章 戰場設定第二十四章 一二三四五第三章 由龍安府到鬆藩衛第五十一章 花天酒地第八十一章 關照第三十章 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五章 破境第二十六章 老道、雜工和毛驢第三十章 華雲館中事第十九章 名號下的光環第二十八章 向上的門路第四十四章 走走東方敬的門路第四十五章 趙丹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五十章 兔子的身影第四十八章 兵發太華山第九十八章 筆試第二十七章 石泉縣淨明院第一百一十章 望梅第六十四章 兩個毒舌鳴翠柳第一百零六章 三代首徒第二章 反間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三十四章 國家隊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十二章 好寶貝第二十一章 競價第二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八十二章 放賑(爲亂亂的來盟主加更)第五十一章 九州閣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二章 不再是以前的趙致然了第五十五章 煉符第七十八章 同心掌第五十五章 信力排名第十六章 朝氣的另一種解釋第二十六章 扯得有點遠第二十五章 阿含悟難經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五十六章 白馬院同道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第三十一章 大乘菩薩千器法第二十七章 正題第六十九章 金針堂第五十九章 緊急叫停第六十三章 戰事結束第二十五章 封大郎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五十七章 素履子第五十一章 師徒五個番外(賀六行堂榮升盟主)第五十一章 奇葩的態度第四十一章 聽話的宋師姐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麻煩還是不麻煩第十九章 慈善堂風波第二十四章 信條不可觸犯第七十四章 要關心下屬的成長進步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五十六章 赴會報恩寺第一百章 梅落雨第一百三十六章 聯合調查組(下)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武當第二十三章 暗樁和春耕第八十四章 錢息和交通第九十章 武人的夢想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十一章 碰瓷第八十三章 軍民魚水一家親第三十二章 小僧覺遠第十七章 大江第三十七章 東線貫通第三十一章 貧道是那種人嗎第五十八章 筆記第二十八章 關於過去的同道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二十七章 新的職司第五十章 兔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