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過河

張略調任的整個過程,趙然都一清二楚,正是因爲他的推薦,張略才入了大都管趙雲翼的眼中,並由此步步高昇。原本趙然還擔心趙大都管因己之故而遷怒張略,但如今看來,這個擔心並不存在。

簡單談了兩句,知道寧德壽如今的守禦之職,前面還掛了一個“署理”,署理的意思,就是暫代,表明寧德壽依舊不是正經的守禦,故此也沒有加“指揮僉事”銜。

趙然便問:“署理一年有奇了吧?還未掛實麼?這是什麼緣故?”

寧德壽嘆道:“張大哥離任之前,我鬆藩衛指揮使曹大人向川西總督府舉薦末將接任守禦,川西總督府徵詢道門意見時,道門這邊出了點意外。”

類似紅原守禦這樣重要的軍職任免,照例是要徵求道門意見之後再報兵部的,但一般來說,道門干涉的並不會太多,所以寧德壽才說,是道門這邊出了“意外”。

“是哪個關節卡住了?”

“天鶴宮杜監院那邊。”

趙然怔了怔:“這不應該啊……”

寧德壽苦笑:“適逢杜監院自總觀返回,可能爲避嫌之故,他將總督府的公文報到了玄元觀,玄元觀便讓徵求駐地道門的意見。白馬院袁監院回覆同意,但曾方丈卻說‘不可’……也是曹大人有魄力,雖然末將沒有升任守禦之職,但曹大人還是讓末將暫且署理,說起來,末將這個‘署理守禦’也無憑無據的,若非營中弟兄們擁戴,這署理守禦是萬萬幹不下去的。”

話說到這裡,趙然只能陪着嘆息兩句。雖說下一步由他出任白馬院方丈一職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文書沒有下來,那顆釘子還沒釘上,就永遠只能說“幾乎”,所以他現在也沒法表態,只能旁敲側擊的安慰鼓勵幾句。

寧德壽將趙然已至的消息報給了駐守切瓦河谷的曹指揮使,曹指揮連夜趕至紅原守禦所拜見了趙然,並於營中大擺筵席,協守軍營的道門二十多位修士一起赴宴,爲趙然送行。

八月一日大早,趙然自月亮渡口登船,率副使張居正和寧德壽調撥的十二名護衛親兵渡江,在對岸下船,踏上了夏軍控制的土地。

西夏人早就按照約定齊聚岸邊,一眼掃過去,連同護衛兵丁不下數百人。

當先打頭的毫無疑問是一羣和尚,被衆人簇擁在中央的,是天龍院玄葉堂首座、菩薩境的弘道大師。天龍院長老堂下有五堂,金針堂主管諜探,紅蓮堂主管刑罰,菩提堂主管佛寶佛經,達摩堂主管鬥法,玄葉堂主管宣法。

玄慈大師虹體送還興慶,這是如今佛門的頭一樁大事,天龍院要召開涅槃大法會,此事正爲玄葉堂當管,首座弘道親來迎奉玄慈虹體,足見佛門對此事的重視。

和佛門打交道,趙然可謂熟稔已極,這位弘道老和尚的事蹟,他在興慶府時也曾有耳聞,多少知道一些。這位老和尚佛學極其深厚,可謂佛門大經師,在整個西夏、乃至整個西域佛門,都是公認的大德高僧。若論修爲,他並不拔尖,但論到地位,則幾乎不輸於印光、妙真、文音和虛永明等幾位佛陀。

趙然當即上前施禮:“想必您便是弘道大師,小道趙致然,見過大師!”

弘道老和尚合十:“多謝趙道長歸還虹體。”

弘道大師身後,是玄葉堂西堂長老及幾位執事僧,金針堂專司接應此事的特使明覺和尚也在其中。

明覺出列,將衆僧一一向趙然介紹,前來迎接的不僅有天龍院的和尚,還有這附近幾座寺廟的方丈。這幾位方丈都是自發前來的,要一路“護送”虹體入國都興慶。

一羣和尚身後,是幾員夏軍將領和西夏官員,朝堂這一塊,自有張居正出面相見接洽,又是亂哄哄熱鬧了一陣。

小半個時辰之後,張居正交換完關防,辦妥了手續,趙然和張居正帶着一隊親兵明軍,騎上西夏調配來的良駒,在夏軍的護衛下沿河向北而去。

張居正低聲向趙然道:“方丈,那位就是吳化紋。”

趙然向張居正努嘴的方向看去,只見一條壯漢頂盔摜甲,身披白袍,正在夏軍軍營外目送自己等人離去,見了趙然望過來的目光,微微躬身回禮。

原來這位便是讓整個明軍都十分鬧心的變節者,當年的大明山東蒙城千戶吳化紋。此人奉令至雲南作戰時投了吐蕃,又於嘉靖十二年投了西夏,雖說毫無節操可言,但在戰事上卻很有一套,屢屢令明軍吃虧,如今已是西夏白馬強鎮監軍司的左廂指揮使,駐守白河天險的夏軍主將。

張居正又在趙然耳邊恨恨唾了句:“大明待他不薄,他卻叛國投敵,當真該殺!若是有朝一日拿住他,必得千刀萬剮不可!”

趙然轉過頭來緩緩道:“放狠話沒有意義,叔大冷靜些,你我都是讀熟了道經的,這點養氣功夫還沒有嗎?”

張居正長吐了一口濁氣,低頭應是。

繼續前行,趙然手中掌着旌節,身前身後是一羣佛門高僧,上百名夏軍軍士在周圍護衛,感受很是不同。

他一路體會着身爲國使的滋味,行了半個多時辰,進入一片谷地,遠遠看見前方三名僧人立於道旁。

弘道大師輕輕嘆了一聲,向趙然道:“趙使勿怪,此乃太慈寺住持玄生。”

趙然剛纔一眼就看見了其中的一位熟人,正是缺了一條胳膊的廣真。當年廣真在折耳山殺了常萬真和成致承,那一戰是趙然最爲驚心動魄的一戰,幾乎身死道消,此刻回想起來,猶自心驚。

一想到常萬真和成致承都死於廣真之手,趙然心中便不由自主蓄了一口鬱悶之氣,暗道若是有朝一日拿住你,必將你千刀萬剮不可!渾然忘了剛纔自己是怎麼提醒張居正的。

廣真也看見了趙然,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兩人就這麼對視着,直到走近面前。

玄生合十:“老衲玄生,攜弟子廣法、廣真,恭迎明使,見過弘道師兄。”

弘道搖了搖頭:“玄生師弟還是來了,卻又何必?印光大師說讓你去天龍院等候,這也是爲了你好。師弟若有什麼念頭,還是打消了的好。”

玄生道:“還望師兄見諒,玄慈師兄虹體歸來,貧僧怎能坐等,違了天龍院的法旨,回去後自會向印光大師請罪。師兄放心,貧僧並無怨望之心,此來僅爲恭迎玄慈師兄,並無他意。”

弘道默然片刻,道:“那便一起同行吧。”

感謝哦哦呀呀哈哈、書山的男爵、梔子9187的打賞,拜謝道友們的訂閱和投票。

第三十四章 打算第八十二章 放賑(爲亂亂的來盟主加更)第五十六章 白馬院同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潯陽江頭第四十八章 議決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二十章 妖之羣架第三十七章 求教第六十六章 法外豁免權的誘惑第三章 由龍安府到鬆藩衛第九章 神神叨叨第二十二章 川驢技不窮第三十九章 長老堂議事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八章 君山民事第六章 身而爲人的煩惱第十八章 巡查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談話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封推感言第十七章 修煉的日常第十八章 江師父的小道消息第二十八章 大悲大喜過山車第一百一十三章 場邊對論第一百零三章 保舉師第七章 拉隊伍第四十一章 場外因素第二十五章 深入談話第十五章 田園第四章 受籙黃冠第七十六章 點化第二章 周懷和宋雄第五十三章 紅原三部第五十一章 奇葩的態度第一百零七章 諸蒙的追趕之勢第一百零七章 金丹第十四章 誓言第四十章 刺蛇第四十三章 遷居工程第二十三章 野利與房當第一百五十章 藍圖第二十一章 競價第七章 搜山(爲郭植煒盟主加更)第四十九章 白都管的猶豫第八十一章 關照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劫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五十一章 慶雲館(補更)第二十四章 忙碌的五月第四十九章 白都管的猶豫第七十章 張公子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二十一章 約期將至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九章 什麼是牛人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磨盤第五十九章 大戰真酣(爲天明道長加更)第八十章 君山衛第九十二章 各方來客第八十章 公推之前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十七章 再拜玄元觀第七十一章 肚子問題第三十四章 國家隊第一章 夜路和竹籬第七十六章 是敵是友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六十七章 搜谷第六章 衆法相第三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二章 反間第八章 手訣第七十一章 東方敬的排查法第八十章 還要等?第三十章 獨特的行走方式第七十八章 這次真的休庭第一百五十章 藍圖第二十六章 三個諸葛亮第六十八章 好大一條魚第三十四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六十三章 說不說?(爲善哉大師蕭山盟主加更)第十三章 逃奴第一百零八章 爲曲鳳和授籙第二十三章 沒佔到什麼便宜第六十一章 財務狀況第三章 後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三十章 裁定第七十五章 跟蹤是門辛苦活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