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

今日,兩位道門十方叢林的頂尖人物齊聚一堂,堂下是前來回事的禮部尚書毛澄。

“當年那封皇后詔書是怎麼寫出來的?查出來了麼?”張陽明略帶煩躁的問。

“嗣皇帝位,奉祀宗廟”這八個字,是本次朝爭的焦點,也是贊同皇帝一派的理論依據。這封詔書由當時的孝康皇后所下,經內閣用印,報已故的上一代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同意,才明發天下的。張陽明問的當然不是這些,這些流程和經過他和沈雲敬都很清楚,他問的是後面的內情。

毛澄擦了擦汗,道:“迴天師,查出來了,詔書是當年內閣首輔楊閣老所擬,經秉筆太監趙德批紅,交孝康皇后用印。禮部上月派人查覈,發現趙德已於嘉靖三年發往川西宣慰司爲鎮守太監,於嘉靖十二年六月自縊。”

“自縊?”

毛澄道:“的確是自縊而亡,吊死在了鎮守府正廳的橫樑上,有人說是因爲川陵銅礦礦難,趙德無法完成皇命,又云或與當年白馬山大戰有關,因白馬山爲夏軍所破,川陵銅礦幾至淪陷敵手。”

張陽明搖了搖頭,又問:“楊閣老那頭是怎麼回事?”

毛澄道:“這卻不知了,楊閣老嘉靖十年被貶回鄉,於十二年病故於四川都府,或許當年擬文之時並未想及今日。其子楊慎也並不知情。”

張陽明嘆了口氣,向一旁的沈雲敬道:“沈真人,你的意見呢?”

沈雲敬道:“真要問我的意見?便是隨他去!皇帝想要立生父?由着他折騰便是,折騰來折騰去,還能跳出三山之外?”

“總是亂了道門的成法。”

“當年更立皇帝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來的因,如今不過是結果而已。再者,大明天下都是咱道門的,何必糾結於此?”

對於沈雲敬的話,張陽明委實不敢苟同,但他也知道,沈雲敬這位全真道士一向怕麻煩,屬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子,能不爭就不爭,對大部分事情都很淡然。

於是笑道:“總之皇帝脾氣拗,咱們扳不過來,便等待真師堂議決就是。今日便辛苦沈真人了,咱們各自回去,將情況好好梳理梳理,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你們那邊到了幾位仙師了?”

沈雲敬道:“到了三位真人,其實用不着那許多,有許真人在就行,其餘幾位都聽他的。”

“雲璈真人在你們那邊的確是異數。”

“你們天師呢?”

張陽明道:“來了五位,明日再到一位,加上我,便來齊了,但你們那邊還差三位。”

沈雲敬懶懶道:“我們這邊的仙師都喜靜不喜動,這你是知道的,再等幾日吧,若是還不到,便等不得了,其實有這麼多真師到場,也足夠議決了。早些議完早些了結,在京城待得厭了。”

張陽明道:“誰說不是呢?皇帝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無可厚非。但無論怎麼鬧,他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道門的意見,纔是最終的意見。總之這件事情,無論咱們同意與否,儘早把朝爭平息下來是正經,日子久了,天下人心紛擾,難免有所後患。”

乾元觀中同樣有方丈院和監院舍,沈雲敬身爲簡寂觀下觀方丈,便入住了方丈院,而作爲監院的張陽明,當然住進了監院舍。乾元觀的方丈和監院,自是另尋他處去了。

沈雲敬回到書房,書案上已經堆好了整整齊齊的公文,都是今日需要處理的事務。

揉了揉額角,沈雲敬取過公文折本,一份一份認真看起來。道門十方叢林的事務,但凡全真的,一般都由他鈞裁,涉及正一的,則需要交給張陽明,如果正一和全真同涉,則召集三都議事,大家一起商議。

眼下就有這麼一份需要三都議事來擬決的事項。方堂和典造院兩位大執事聯名上疏,提議簡寂觀下達正式詔令,限制館閣修士在十方叢林中出任道職。

因沈雲敬和張陽明都在京城,按照總觀的處置慣例,一般事務由留守廬山的三都措置。如今,三都均就此疏文提出了修改意見,現由典造院謄清,發給沈雲敬和張陽明,提請召集三都議事。

如果是一般的小事,沈雲敬也不會多說什麼,畢竟在總觀中,三都位高權重,僅次於自己和張陽明,三都達成了一致意見的事情,自己通常是不會駁回的。只要在公文上畫個圈,同意三都議決,並將自己的意見附上,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

但這件事情,涉及到的可不單單是十方叢林,其中牽扯到的可是館閣修士,不經上觀真師堂同意,下發這麼一個詔令出來,那不是開玩笑麼,絕對是行不通的。到時候三都議事通過了,最終還得自己和張陽明提交真師堂,當着那麼多館閣高修的面,你說不讓館閣修士出任十方叢林道職,這要怎麼開口?

更何況疏文中還列舉了八條危害,每條看上去都那麼觸目驚心,這份疏文要是拿出來,真師堂的諸位坐堂真師們,會怎麼看自己?

沈雲敬大感頭痛,當即就要將之否決,正要動筆之時,卻猶豫了起來,否決的意見應該怎麼寫呢?此時此刻,只覺坐着的椅子都隱隱發燙。

思慮再三,還是把筆暫時擱下,想來想去,將書房外廂的提科道士叫了進來。

“騰嘉,這份《館閣修士不入十方叢林疏》,你怎麼看?”

“真人的意思是?”

“這樣一份疏文,三都怎麼一致同意呢?他們難道不清楚,這是要報上觀真師堂的麼?”

身爲沈雲敬的提科道士,顧騰嘉很多時候擔負着瞭解和反饋下面意見的職責,許多時候,沈雲敬囿於身份,無法瞭解到下面人的真實想法,而顧騰嘉這裡,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

“稟真人,據我所知,這份疏文不僅是三都的一致意見,而且八位大執事都是贊同的。”

果然如此!看來這道疏文深得十方叢林同道之心啊,若是自己斷然予以否決,恐怕會讓下面的絕大多數同道們失望吧……可若是就此莽撞同意,又該如何在真師堂開口呢?當真是左右爲難。

“騰嘉,你也贊同麼?”

“稟真人,就我本心而論,我也是贊同的,畢竟我沒有修行的命,十方叢林就是我的立身根本。若在我的身邊,有館閣修士出任道職,我無法想象應該怎麼和他相處。”

“可是你想過沒有?這份疏文想要變爲詔令,需要在真師堂商議,我去了真師堂應該怎麼提議?”

天明道長中午飛昇,現在就返回人間大額打賞,貧道實在感激涕零!感謝磊磊少爺、金剛來也、步劍庭、書山的男爵、王半緣的打賞,拜謝道友們的訂閱和投票。

第三十章 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七十四章 何必打打殺殺第十四章 趙然的一夜暴富第三十六章 又一個故事第四十五章 趙丹第八十四章 投籌開始第七十三章 英雄救美第八十八章 仙逝第八十三章 不忘初心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四十四章 臨洮第二十七章 再會柔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十五章 強硬的白馬院第八章 玉皇閣考察組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四十六章 應天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三十一章 雲水堂的法陣第六十一章 趙廟祝的故事第八十七章 算錯還是算對?第二十三章 下山吃酒封推感言第五十五章 至孝(爲吃飽撐着2013盟主加更)第一章 樓觀舊物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六十四章 景緻魔(爲特別白大神盟主加更)第九十一章 龍虎山來的客人第九十二章 廢話連篇第一百一十八章 趙師姐第五十一章 奇葩的態度第十六章 捉妖的幾點常識第五十六章 白馬院同道第三十六章 答不答應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十章 折耳山下第五十七章 打就一個字第二十三章 被抱了粗腿第四十九章 道門應對第三十章 反正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五十六章 仲裁庭第九十六章 支撐第六十八章 好大一條魚第二十七章 再會柔安第三十四章 回到君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手冊第八十七章 送信(爲星漢浮槎盟主加更)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零六章 越境鬥法第三十三章 怖畏佛像第五章 黑衣四師兄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三十三章 僧商第六十八章 樓觀丹符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九十二章 大綱第四十一章 逃出貢布山口第七十三章 英雄救美第四十九章 辦案等於發財(補更)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五十五章 雷善第七十二章 漫長的一餐第十章 道廟第三十九章 天馬臺寺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一百零四章 撒網撈針第一百一十六章 試探第六十八章 爲大師兄背鍋第一百二十六章 斷交(祝特別白生日快樂哈哈)第七十五章 跟蹤是門辛苦活第十二章 第二層第十九章 快要餓死的大師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二十九章 牽連第六十四章 東家、和尚與女修第一百零三章 賀宴第三章 要錢要人要地皮第十七章 君山氣象第七十六章 仲裁第二章 突如其來的禍事第二十四章 佳人回山第四十四章 東方師兄第二十章 離山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第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聯合調查組(上)第七十八章 選擇第十六章 捉妖的幾點常識第三十二章 磨盤第七十章 抓差第八十二章 雲顯臺上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第三十章 華雲館中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聯合調查組(上)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一百零四章 撒網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