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

趙然品味着這幾句話,注意到趙雲翼說的是“道門不會虧待他”,而非“道門和朝廷不會虧待他”,於是鬥起膽子道:“是,大都管的好意,我必轉達給張略。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張略的確有些心灰意懶了,前幾日我去潯陽渡口僱船,正巧遇到了也在僱船準備返回川省的張略,我和他簡單閒話了幾句,他的意思,是如今白馬山大戰已停,眼見着今後幾年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戰事,因此想家了。他說離家已經十八年,一直未曾侍奉高堂,也沒盡到長兄的責任,想起來很是不孝,想要從軍中退出,今後常伴父母。”

“也算得上是個孝子,孝心可嘉。”

“大都管說得是。也是碰巧,那天正好遇到當年和張略同在鬆藩效力的一個軍將,此人是武昌衛左千戶,他率領麾下軍士前往大勝關換防,走的也是水路。因此,張略很是羨慕這名千戶,也希望自己能夠調防內地,離家近一些……”

趙雲翼打斷道:“武昌衛千戶?調任大勝關換防?”

趙然點頭:“正是,此人名羅洪,原本也在鬆藩衛所軍中,以一手連珠箭稱名,白馬山大戰後調任武昌衛左千戶……”

“這羅洪怎麼說的?”

“大都管是指?”

“換防大勝關一事。”

趙然想了想,道:“羅洪說,接了兵部調令,從武昌衛抽調三個千戶前往大勝關換防,他便是其中之一。張略當時很羨慕,說若是自己能和他一樣,離京城那麼近就好了,可以經常回家探視雙親。羅洪說,此行也不知是吉是兇,因爲如今京城很是喧囂,局勢有些不穩……”

趙雲翼沉吟着不說話,手指輕釦几案,過了良久,道:“張略此人如何?你瞭解麼?”

趙然道:“作戰勇猛,深得軍士信服,只可惜朝中無援……”

趙雲翼舒了口氣,微微點頭,道:“他如今回川沒有?”

趙然道:“他還在潯陽鎮等我,我們約好一起返回的。”

趙雲翼道:“你讓他後天……不,明天午後,上簡寂觀見我。”

趙然忙答應了,笑道:“能拜見大都管,想必張略定是歡喜異常的。”

無意間幫了張略一個大忙,趙然也替他感到高興,正要開口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卻聽趙雲翼道:“有個事情,致然你怕是要有心裡準備。”

趙然心道來了,這是關係到他自己的事情,於是全神貫注傾聽。

“前幾日,總觀方堂符雲真、典造院潘雲翔聯名上了本子,名《館閣修士不入十方叢林疏》,主要內容就是一條,報請三都議事同意後下發詔令,今後館閣中的修士不在十方叢林中擔任道職,以免打亂了十方叢林的法度和規矩。”

符雲真是方堂左方主,潘雲翔是典造院左典造,都是正經的簡寂觀下觀八大執事,是與川省玄元觀監院李雲河同一級別的高道,且位在中樞,更顯尊崇一些。這兩人聯名上本,分量可想而知。

趙然頓時就怔住了,想了片刻,道:“以前不是就有館閣修士不干涉十方叢林事務的詔令麼?怎麼會突然上了這麼一個本子?”

趙雲翼解釋道:“館閣修士不干涉十方叢林事務,其實並無明文詔令,此語出處,其實來自承康子祖師所著《長春劉真人語錄新攥》,致然知曉這本經文麼?”

趙然道:“這是邵祖師撰寫的長春真人語錄補本,致然慚愧,我還不曾讀過。”

趙雲翼笑了笑:“也談不上慚愧,除了雲南那邊部分同道,不僅你沒讀過,咱們道門絕大部分人都沒讀過,我也沒讀過。長春真人主張福慧雙修,是故承康子祖師問,何時修福?何時修慧?長春真人答:修行如煉丹,有主賓之分,因時而異,順勢而爲。譬如亂世,主爲修福,由館閣而入世,以造福世人,治世之中,主爲修慧,宜養慧根,館閣不理俗務,不涉十方叢林。百年以來,此語不知何時傳開,漸漸成了我道門的一項默認的規矩。”

“原來如此……既然本無明文詔令,何故又要重說此事?”

“因爲你的出現,引起了很多同道的擔憂。當有人想把這條規矩撿起來的時候,竟然發現這條規矩本身的來歷和立場是站不住腳的,爲了以防萬一,故此提議將之明文確定下來。”

趙然沉住氣道:“可我爲方丈,並不曾胡作非爲,更沒有依仗修爲強行壓人,自始至終都是依照十方叢林的規矩行事。”

“過去沒有修士直接在咱們十方叢林出任道職,這條規矩主要是防止各地館閣對十方叢林隨意指手畫腳。現如今出了一個擔任縣院方丈的修士,這就令許多同道感到不安了。或許你不會胡作非爲,但別的修士呢?當然也不是說別的修士就會胡作非爲,但佈道一事自有其法度,不瞭解內情者往往做出錯誤的決定,很容易鬧出亂子。”

這個解釋趙然沒法反駁,除了他自己,他能保證別的修士不亂來麼?甚至連他自己在內,需要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動用法術,只不過他動用的時候比較剋制而已。

“若當真有修士亂來,自有館閣約束。”

“那是你的想法,十方叢林的俗道們可不敢這麼想。”

“這個本子,除了符方主、潘典造,還有誰贊成?”

“這個本子,草擬之人是景緻摩,至於贊成者……從這幾日下面的同道反饋來看,八大執事房一致贊同。只不過客堂、寮院、經堂三位正主都不在廬山,還沒表態。”

趙然心裡頓時有些哇涼:“三都呢?張天師和沈真人呢?”

“三都之中,老郭是贊同的,老盛還沒說話,至於我,不瞞致然,我也贊同。再過兩天就要提交三都議事商議了,目前張天師和沈真人都在京城,客堂莊知客、寮院周巡照、經堂顧高功也隨侍他兩位左右,明日就將急件發文去往京城,聽取他們五位的意見。”

“不敢請教大都管,他們五人都不在簡寂觀,三都議事怎麼召開?”

“廬山這邊三都俱在,張天師和沈真人若是回話同意,便可照常議事——只需取得京城那五位的手書意見便可!”

感謝段冪、書山的男爵、白羽1、毓秀中華的打賞,拜謝道友們的訂閱和投票。

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六章 君山洞天開工第六十八章 框架第五十八章 折扣第九十章 武人的夢想第七十八章 這次真的休庭第十八章 一個小意外第六十六章 佳人會面第四十七章 當金身再遇法相第三十二章 磨盤第一百一十七章 爲樓觀着想第三十六章 又一個故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第十六章 沒完沒了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三十一章 迦藍寺別院第八十七章 杜騰會升座第二十五章 開工前的準備第四十六章 地道第六十二章 繼續聽趙廟祝講故事第四十章 刺蛇第二十四章 忙碌的五月第三十七章 趙然的第一次公推第三十七章 僧鬧第六十章 脊樑第二十三章 野利與房當第九十四章 關於人事的一二第三十章 部民信道諫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要我的信力第四十五章 文字遊戲(爲天明道長盟主加更)第十二章 新地舊人第十二章 官僚主義第五十八章 折扣第八十九章 演算有誤?第三章 吃“大戶”(爲登峰見我盟主加更)第四十八章 憤青端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十八洞第三十一章 貧道是那種人嗎第四十五章 文字遊戲(爲天明道長盟主加更)第三十五章 尊號第十三章 條件第三章 經堂內的說唱聲第九十六章 而立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十六章 這個夜晚真熱鬧第二章 寶貝復活了第三十八章 升座講法第八十八章 第三次談話第五十六章 大禁術的新用法第六十六章 一點小小的改革第四十七章 三項主張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一百零四章 撒網撈針第七章 趙廟祝“不行”第六十七章 方丈一號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飛昇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八十七章 杜騰會升座第六十四章 東方敬的召喚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山之再友第八章 手訣第三十六章 又一個故事第三十六章 一縣之尊第二十二章 西真武宮震盪第三十五章 銀子賺得飛起第五十七章 屁股的位置第九十七章 新的村落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六十章 提半格第八十二章 攪局第五十章 尋訪第一章 樓觀舊物第八章 新生活第一天第五十章 尋訪第五十五章 臨時條例第二十三章 沒佔到什麼便宜第十七章 大沼澤第五章 科學不科學第十一章 記名弟子第八章 誰沒幾個朋友第一百零一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三十二章 烏乘大師第十四章 誓言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談話第三十三章 關於服飾問題第十四章 再入興慶第五十章 鬱悶的宋監院第二十二章 老都管第三十九章 開罵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八十一章 關照第六十章 提半格第十三章 薛知客第三十六章 送一送第三十章 部民信道諫第八十三章 軍民魚水一家親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