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依據

堂上衆人都默然不語,仔細思量着景緻摩的話,相顧駭然。

有人道:“上觀下過嚴令,不許館閣干涉十方叢林……”

景緻摩當即問:“此令見諸何處?”

說話之人頓時語塞,衆人以前不覺,今日仔細回想,卻發現居然奉行了不知多少年的慣例,竟然找不到出處!

只聽景緻摩道:“近月以來,我翻閱道門百年以來頒佈的詔令,裁定的各類道門戒律規範,發現所謂館閣不許干涉十方叢林的規矩,竟然不見諸明文之中,當日便感奇怪之至。後來無意間請教一位前輩,才找到了這條規矩的出處。”

嶽騰中忍不住問:“出在何處?”

景緻摩道:“不知諸位可曾讀過承康子祖師所著《長春劉真人語錄新攥》?”

承康子祖師是百年前受詔飛昇的有德真道,姓邵名以正,封賜“振法通妙真人”。邵以正是“演教長春真人”劉淵然的大弟子,曾著有《長春劉真人語錄》,記述了劉淵然的日常言行。

在座數十人沒有不知道劉淵然和邵以正的,但看過《長春劉真人語錄》的很少,大部分人甚至都沒聽說過《長春劉真人語錄新攥》。

衆人不敢露怯,只是聽着景緻摩侃侃而談。

“長春真人云:人人本來清靜,只因主人無覺照,被物慾所牽,聲色汩於外,情慾蕩於內,顛倒夢想,無由漸息,所以不能清靜。

又云:福慧雙修乃得道之真諦,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立而仙道成,種修福德可救拔俗世厄難,有益於百姓,且提升自身道德,乃得道成仙的條件之一。

是故承康子祖師問曰:何時修福?何時修慧?

長春真人答:修行如煉丹,有主賓之分,因時而異,順勢而爲。譬如亂世,主爲修福,由館閣而入世,以造福世人,治世之中,主爲修慧,宜養慧根,館閣不理俗務,不涉十方叢林。

諸位,此說,即館閣之士不干涉十方叢林的唯一記載,再無其餘,當然,或許是我才疏學淺,尚未看過。百年以來,此語不知何時傳開,漸漸成了我道門一項默認的規矩。”

過了片刻,只聽嶽騰中道:“若是如此,只怕這項規矩大有可商榷之處……”

景緻摩道:“所以我很擔憂,過去沒有修士直接在咱們十方叢林出任道職,這條規矩用處不大。現如今有了趙致然,我們再想把這條規矩撿起來的時候,竟然發現這條規矩本身的來歷和立場是站不住腳的,諸位細思,是否和我一樣感到畏懼?面對將來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的修士,應該怎麼約束他們?或者說,我們這些俗道,真的能夠約束他們麼?”

有人問:“景殿主,以你之見,又該如何?”

景緻摩慨然道:“上書以求詔令!若是諸位不願結名,我景緻摩願獨自上書三都!我知諸位的顧慮,無外乎事涉修士,不敢擅言,但我景緻摩不怕!我們這些身在十方叢林的俗道,若因惜身之故而畏首畏尾,將來法度敗壞之時,如何自處?若是當真因此取禍,我景緻摩願一力擔之!”

景緻摩在這次議事最後講的這番話,深深震動了在場的所有道士,無論所站的立場和背景怎樣,無論持有的立場如何,每個人都在思索他提出來的那個問題,當修士出現在你的身邊時,你會怎麼面對?

議事結束之後,符雲真將景緻摩招到了身邊,道:“三天之內,把你今天講的話整理成文,提出建議,報給我也可,或是報給你們典造院潘典造,此事我會和他溝通,儘早提交三都。上書一事,不需你獨自承擔,這是整個十方叢林同道們的共同心聲。”

崔殿主、許方主和林高功這三位齊齊出門,相互對視,良久無語。他們是專門負責與趙致然談話的,辛苦近月,卻沒想到,這次議事的議題明明是裁定杜騰會的案子,怎麼忽然就轉變到要制定明文詔令,限制趙致然這樣的修士在十方叢林中任職了呢?當真是匪夷所思!

杜騰會一案,最終以“查無實據”宣告結束。凡是被招至廬山的川省來人,俱都一一放回,同時被告知“感謝你的大力協助和積極配合”。

廬山本身就是風光絕佳的所在,各處名聲不計其數,只是經歷了這麼一出,川省這些被招來問話者,基本上沒人有心情賞玩一番,匆匆道別之後便各自離去——甚至沒人敢結伴同行。

趙然來到山下,在九江城外的潯陽渡口,遠遠目送杜騰會登船。杜騰會立於船頭,遙望廬山,身形久久不曾一動。艄公一聲呼哨,幾根長長的竹蒿伸出,將客船撐離岸邊,趙然向着客船上的杜騰會稽首行禮。

杜騰會這纔將目光從廬山方向收回,在岸邊一掃,瞥見了行禮送行的趙然,於是微微闔首回禮。

客船漸漸遠去,消失在江面之上,趙然轉頭問東,行不數裡,進入江邊一處酒家,酒家門外挑着根旗幡,上書“三石一茶”。

上得二樓,進了間包廂,就見坐中一位大漢,正是鬆藩衛指揮僉事、紅原守禦張略。

張略起身抱拳:“見過趙方丈!”

趙然一笑:“張守禦客氣了,怎麼還請我喝酒?”

張略自嘲道:“原以爲張某還算有幾分膽色,誰知上了廬山才發現,自家不過鼠輩爾,若非趙方丈指點,險些釀成大錯!此番迴轉鬆藩,也不知何時能再見到方丈,乾脆便在此地擺上一桌,與方丈共謀一醉。”

說話間,將酒保招進來:“你們這裡不是號稱什麼廬山四絕麼?快些整酒上來!”

那酒保笑道:“早給準備多時了,立刻上來!”出門喊了兩聲,便有廚下陸續傳上來一桌酒菜。

所謂廬山四絕,便是酒幌上挑着的“三石一茶”。三石即石雞、石魚、石耳,就是廬山裡特產的赤蛙、泉魚和黑木耳,石雞黃燜了一盆,加上石魚炒蛋和石耳炒菜,配上一罈酒家自釀的黃酒,一邊欣賞窗外大江上千帆競秀的景緻,一邊喝酒吃菜,真是別有風味。

喝了幾杯,便開始閒談,趙然問:“張守禦今年貴庚?”

張略道:“張某今年虛歲三十八了。”

“看上去倒是不像,說你剛滿三十,怕是無人存疑。”

“哈哈,多謝方丈謬讚,練武之人,時常活動筋骨罷了。”

“張守禦看上去的確英武,聽天鶴宮杜監院說過,張守禦在戰陣之上是員猛將。”

張略嘆了口氣道:“不敢妄稱猛將,不過是敢衝、捨得拼命罷了。”

趙然舉杯相敬:“聽說張守禦並非將門世家,也不是軍戶出身,能做到四品僉事、擔負一方,這番際遇當真難得,非是戰陣上有過人之處,哪裡可能身居高位?守禦是在何處應募從軍的?聽口音,似乎不是川中子弟?”

張略乾了杯中酒,笑道:“張某在四川待了十七年,自以爲言談已與川人沒得區別,不想被方丈一聽就聽出來了,哈哈……我下面那幫瓜娃子,一直說老子四川話地道,原來也是哄老子高興,哈哈!不瞞方丈,我是京城人士。”

“哦?京城人士,怎麼跑四川從軍了?守禦必有故事,且說來聽聽?”

感謝書山的男爵、齊致休、哦哦呀呀哈哈對本書的打賞,感謝白羽1打賞了大唐新秩序(道友又打賞了貧道那本書?),感謝書友20180608對角色趙致然的打賞(角色也能打賞了?)。另補充一下,在這裡拜謝7月份第一粉絲郭植煒,以及票王好心情811。貧道謝過各位書友的訂閱和投票!

第三十九章 長老堂議事第三十六章 又一個故事第六十五章 鐺鐺鐺鐺第二十章 孔縣尊的疑惑第五十八章 分組討論第五十八章 裴中澤任滿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二十四章 忙碌的五月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五十六章 大禁術的新用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武當第五十章 後續事件調查第三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十六章 嶽騰中的高論第八十七章 元宵節後第一百二十章 爭位第九十八章 筆試第四十八章 一路向東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六章 兩個神經病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刀(爲zzzzlf盟主加更)第十九章 後續第二十九章 交手第七章 新任方主第二十四章 一泉飛瀑掛潭邊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三章 由龍安府到鬆藩衛第九十三章 籌備第六章 衆法相第二十一章 常設貨棧第九十七章 十二枚棋子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十二章 新地舊人第七十四章 官話的威力第十一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十一章 君山匪患第三十二章 預期與人心第三十七章 趙然的第一次公推第三十三章 拍品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五十二章 因果完本感言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七十二章 控訴(爲蛩蛩巨虛—約翰道友加更)第五章 三位師兄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六十三章 週轉房第十章 君山廟的擴建問題第十七章 三代第二第九章 無處不在的行霸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三十三章 死鬥第十三章 逃奴第三十一章 另一種熔斷第六十九章 金針堂第二十五章 開工前的準備第五章 再見封唐第十四章 道門行走第四十六章 應天第四十四章 夜談番外(賀六行堂榮升盟主)第八十二章 攪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梅花易數第二十七章 西北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真人(爲bear_0408盟主加更)第六十一章 嚴格執法第二章 八卦男、鮮花和牛糞第一百二十四章 雨夜殺人圖第五十章 三清閣第三十九章 新任夏知府第十三章 薛知客第四十二章 趙方主和五色大師的對話流第三十六章 住持永善第十五章 普真的幸與不幸第七十章 常務(爲saverage加更)第七十八章 遊說第八十四章 投籌開始第四十章 投緣不投緣第三十九章 可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八十八章 仙逝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九十七章 新的村落第五十章 東方師兄的八卦第二十章 五行神陣纂要第八十九章 關於記憶力的問題第四章 修行中的臺階第三十七章 東線貫通第三十三章 張雲兆的決心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一百三十九章 渡劫流程第一百九十章 軍輜(爲櫛風沐雨初心牢記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青苗錢第六章 水石丹經(爲天使也要墮落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