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

《道德真經》分上篇《道經》和下篇《德經》,全文五千餘言,共計81章,合九九歸一之數。這部真經,可以套用其中一句話來解釋趙然看書的觀感——玄之又玄!所謂微言大義,絕非虛言。

每一句話都可以表達很多層意思,和前後相接,又可以表達很多意思,再聯繫上下文,又引申出不同的理解。趙然穿越前看的是熱鬧,穿越後來到這個世界上,想要看個門道,卻哪裡是那麼簡單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趙然看着比較熟悉的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按照字面的理解,就是說天地沒有仁愛之心,把萬物視爲芻狗;聖人也不要有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做芻狗來看待。

聯繫下文——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其想要表達的意思,似乎是說道的規則是冰冷的、漠然的、是空洞的、是沒有任何感情和羈絆的,想要觸摸其律,也必須秉持虛無之心——天地像個大氣囊,空虛卻不會坍塌,運行中卻生生不息,說得越多,能夠表達得卻反而越少,因此,“不如守中”——不如持守空虛以應萬變。

就這麼短短几句話,越琢磨越覺得後面似乎猶有餘味,越想越覺得深奧難言。趙然穿越前看過很多描寫修道的小說,常常引用這句話,然後憤憤然讓主角施展辣手,或是以爲主角與天斗的宣言。其實謬矣,無論憤然出手報復,或是選擇與天抗爭,都和這句話的本意相違背——最好的求道之路,就是持守虛中,不予介懷,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也。

這句話應該便是“太上忘情”的註解吧?趙然也不確定,他忽然又想起了佛家思想,這不就是“空”的來源麼?難怪道士們一直指斥佛門乃是道門的叛逆……

趙然想得頭都大了,只覺頭暈腦脹,眼前發黑。他不敢再深想,長長吐出一口濁氣,強迫自己以簡單之心看待《道德真經》——好吧,就當是背誦名句吧,或者是後世的考試提綱,這樣會輕鬆一些。

背誦了前面十多章,趙然就遇到了難處。每一章那麼簡簡單單幾句話,背下來不是問題,可想要流暢的通篇順下來,卻很是不易,因爲這些經文看上去更多的是老人家隨口而出的警句,似乎是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想起什麼就說什麼,每一章之間是割裂的,凌亂中沒個頭緒。

可真要這麼想,卻又不是那麼回事,因爲後面的每一句話,如果沒有前面的話作爲鋪墊,理解起來就會愈發困難。

好吧,趙然承認,他頭一次認真研讀《道德真經》就遭受挫折,被徹底打敗了,腦子裡除了一堆漿糊,啥都沒剩下。

此後幾日,趙然每晚都到藏書樓看書,看的結果是一片悽然。很多內容自己明明以爲看懂了,也背下來了,可就是不敢去琢磨其中的深意,想清楚一層之後,接下來必定會引發更深的下一層,然後繼續去想,每次都讓自己想得近乎吐血。

連續多日之後,趙然熬不住了,去尋於致遠求教。當他十分苦惱的將自己的遭遇傾訴出來,並且舉了幾個自己遇到的難題之後,於致遠臉色古怪的打量了他很久,問:“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的?”

趙然苦笑:“不是自己琢磨的還怎的?也沒人指點我……”

於致遠默然半晌,拱手道:“老弟大才,吾不如矣!”

趙然不知道,自己因爲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眼界使然,讓他對經文的理解在這個世界已經算是非常深邃和寬泛了,他所考慮的那些問題,就連於致遠這樣有才名的道士也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比如宇宙的本源來自何處?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又是怎樣?這個世界有幾個人看過類似的科普性文章?

但於致遠也有自己的長處,他的優勢相比趙然而言,正在於信仰專一。他很快就將趙然灌入他耳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思路拋開,指點趙然道:“觀《道德真經》而不讀《想爾注》,非正道也。”——你小子看經不看注,這算什麼道理?

好吧,趙然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這個真是疏忽了。這個世界人們最簡單的常識,於趙然而言,卻並非那麼理所當然,他疏忽了也並不奇怪。

《老子想爾注》爲道門祖師——張天師所著,入道門而不讀《想爾注》,那是不可思議的。可趙然是穿越客,說白了,他內心中缺乏對張天師的敬畏之心,想不起來也不能怪他。

於是,趙然又開始翻閱起《老子想爾注》來。

《老子想爾注》是張天師對老人家“語錄”的解釋,每一句話都作一註釋,讓人們明白老人家到底想說什麼。趙然大致翻看了一遍,很快便有了所得。

對於《道德真經》,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理解,那麼究竟哪一種理解纔是正確的呢?很顯然,張天師認爲,他的理解是最接近老人家本意的。

簡單來說,張天師提出,守道不僅要守道心,而且要守道戒,也就是從行爲規範上符合天道,趙然認爲,這是張天師創立道門的基礎。沒有道戒維繫上下,就沒有道門的存在——道門是個組織,而修道只是手段,修道也許可以上溯無限元元,但道門的誕生卻自張天師而始。

有了道門,讓人們入了這個組織,那就得拿出些甜頭來不是?張天師便在《想爾注》中借老人家的話,闡述了長生之法,也就是修道之法,這是道門傳承衣鉢的最重要方式。可趙然卻覺得,《道德真經》是講述對道的本源追溯的,強行將其與長生之法掛鉤,會顯得很是彆扭。

舉個例子,老人家已經說過了,道是虛無,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善惡之念。可張天師註釋說,“道設生而賞善,設死以威惡”,又說“仙士畏死,信道守誠,故與生合也”,那麼趙然不禁要問,既有賞罰之舉,必有好惡之分,這不是說天道是有思想的麼?與老人家所云,不是矛盾了麼?因此,趙然的理解是,《道德真經》是理解天道的著述,或許修行到了至深處,能夠從中悟出飛昇的法門,但那屬於最高等級的範疇,絕不是一般修道人士可以參研的。

除了長生之法外,張天師還講述了普通世人應該怎麼做。有資質根骨和天賦才幹參與修道的人畢竟是少數,剩下的大多數人怎麼辦?張天師繼續借着對老人家話語的解釋,闡發了世俗統制的規則,君王應該怎麼做,臣吏應該怎麼做,百姓應該怎麼做。即“治國之君務修德,忠臣輔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懷慕,則易治矣!”

由此,道門確立了世俗王庭的運行規則,並以十方叢林而督之,以四方天地爲貢,助有道者飛昇。

趙然不憚以最大惡意揣想,也許就現世道門而言,《道德真經》並非是最重要的經典,真正的核心典籍,應當是《想爾注》纔對。就他的眼光來看,張天師對老人家的註釋,是純宗教的,正是因爲把世人的理解全都從宗教的角度統一了起來,纔有了道門的存在。

好吧,胡思亂想歸胡思亂想,趙然已經深入道門,就必須融入這套思想體系之中,哪怕內心深處再不以爲然,表面文章也得好好作下去,就當是在讀這一世的考題和標準答案罷。

從《想爾注》讀起,趙然終於開始入了門徑。

第二十五章 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九十七章 十二枚棋子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四十九章 辦案等於發財(補更)第四十六章 曲鳳山第二十五章 大青山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敵敵友友第五十五章 無極山下第九十章 過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輸了第三十章 那個有異議的趙致然?第三十九章 可第一百章 老師回山第二章 寶貝復活了第七十八章 同心掌第六十四章 東家、和尚與女修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等的問題(爲沖沖寶盟主加更)第二十九章 讓氣泡再大些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五章 三位師兄第六十八章 樓觀丹符第四十二章 後盾第六十四章 景緻魔(爲特別白大神盟主加更)第九十二章 海上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癢第十三章 谷中三僧第五十九章 家訪第六十章 幾乎跪了第六十四章 福利問題第六章 不一樣的修煉第四十二章 老朋友第四十二章 假道第四十章 刺蛇第十三章 陣破第九十五章 梅里雪山第八十二章 雲顯臺上第四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四章 打算第九十四章 霸王餐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二十七章 發家致富的捷徑第二十三章 下山吃酒第九十章 和大妖談壽元第十八章 明覺的煩惱第四十八章 緊急通知第四十六章 人驢之幸第七十一章 執法的條件(爲michyul加更)第六十六章 法外豁免權的誘惑第九十二章 各方來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照本宣科第六章 臨時事件第八十三章 軍民魚水一家親第九十章 和大妖談壽元第八十二章 雲顯臺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照本宣科第二十二章 名字第一百一十三章 場邊對論第十一章 無相水障第二十七章 再會柔安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五章 文字遊戲(爲天明道長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君山氣象第八十四章 兵團第五十一章 九州閣第一百一十二章 吃不消第九十章 兩個老夥計第一百零三章 賀宴第十二章 敲詐第七十一章 東方敬的排查法第七十八章 同心掌第一百五十章 藍圖第三十二章 依據第五十章 後續事件調查第二十六章 老道、雜工和毛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制度性障礙第八十七章 杜騰會升座第四十九章 乾乾淨淨的手腳第五十七章 素履子第七十六章 仲裁第二十八章 暗流洶涌(二)第二十一章 債權轉移第三十五章 銀子賺得飛起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三十一章 初見張雲兆第五十九章 三個問題第七十九章 忙碌的夜晚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五章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第二十四章 在菩提堂講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八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七章 杜騰會升座第五十一章 花天酒地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五十一章 慶雲館(補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發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武當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