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

ps:感謝黃金巨蟹打賞,感謝暱稱都被搶了、biexinwu、風凌度、黃金巨蟹、小金魚3的月票鼓勵。明天去順義培訓,希望不耽誤更新,如果出了問題,那也是網絡的問題,絕對和股市無關,貧道堅定的站在國家隊身邊,爲國護盤!

《阿含悟難經》到手,覺遠此行目的達成,便告辭了。他潛入四川已經小半年,離開大雷光寺久了,心中很是牽掛。

趙然也沒有挽留,他和覺遠之間的關係委實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按理明夏敵國、佛道不容,且兩人之間曾經多次爭鬥,其中更不乏下死手的時候。可別看鬥法之時拼盡全力,鬥法完畢後卻頗有幾分惺惺相惜,都覺得對方的性格脾氣很合胃口,只是礙於大勢,無法深交。

覺遠走了以後,君山開始了第一次秋收,百姓們被組織起來,全力投入其中。隨着秋收的開始,江油縣受災的難民也逐漸多了起來,到了十月初的時候,難民呈洶涌之勢,每天都會有二三百人來到君山。

按照之前定下的方略,林雙文專司負責災民的救濟,在各個進出路口上設立關卡,將難民全部堵住,疏引至小君山西路的救濟點。

災民到達救濟點後,林雙文會向他們宣講君山廟的救濟政策,然後將災民進行篩選,願意移居此地的,便伐木建屋,開闢平地以爲田土,不願意長居於此的,便組織起來參加君山的秋收,爲自己換取填肚子的吃食。

老百姓鄉土觀念很重。哪怕僅僅是一縣之隔,也大多數不願意移居,開始幾天,只有不到一成的百姓願意遷到此地。

除了鄉土觀念很重以外,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還相當老實忠厚。他們並沒有因爲分配的口糧有很大區別而假說自己要遷居,以此來騙吃騙喝。這令趙然頗出意外,他準備的很多防範措施居然都沒有用上。

令君山廟衆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竭盡全力宣講遷居政策、許下重重承諾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令災民們有所動搖的反而是這場秋收。

老百姓不會輕易聽信別人的承諾,他們更注重眼見爲實。當看到稻田裡沉甸甸的稻穗。當知道腳下的土地還是第一耕新田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產生了一個念頭:等到這片土地成爲熟地的話,收穫又該是多少?

再看看縱橫來去的溝渠,看看三座村子裡的新房,聽聽君山百姓講述趙道長的神仙本領……

秋收結束的時候。超過一半的百姓選擇了遷居此地,君山的丁口數目一舉突破了六千!金久和林雙文把新遷而來的兩千災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小君山西側的救濟點爲址建村,另一部分再向東北七裡外的一處小盆地中建村,趙然分別取名爲“上新村”和“下新村”。

上新村和下新村剛剛開出一片平整的土地,村落的房屋尚未搭建完畢,爲了儘快讓這些君山新移民們有房子住,趙然將剛剛搶收完糧食的所有青壯都組織過來。幫忙搭建木屋。

十一月的時候,兩座新村的木屋搭建完畢,新移民們喜氣洋洋的搬入新居。

下一步需要將兩個村子所處的盆地開發出來。將樹林砍去,將土地平整翻新,同時修建一條渠道,將山上的泉水引下來。這項工程非常浩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過工程一旦完成,君山廟轄下的耕地將多出八千畝!

這兩處耕地原本都是密林。並不在官府的田冊之中,最關鍵的是。這裡是江油縣和谷陽縣的交界處,屬於三不管地帶。因此趙然並不準備把這塊地向官府報備,這裡的一應產出都可以留下來自用。

還有一半的災民仍舊不願遷居,不過他們暫時還無法回鄉,需要在這裡度過冬天,等到水患徹底退去、疫病消除之後才能回去春耕——當然,他們還得想辦法弄到種子和糧食,否則回去後一樣沒有好日子可過。

趙然估計等到明年開春之後,這兩千多災民中的一半很有可能最終會選擇留下來,所以一直在向他們供應救濟口糧。當然,也不可能讓他們白吃白喝,其中一些人需要繼續幹活,幫忙開荒,另一些人則要在匠師的帶領下搭建作坊,將砍伐下來的樹木去枝拋光,晾曬後作爲生產傢俱的原料。

金久挑選了幾十名君山百姓進入君度山,趁着農閒之時搭建泥窯,開始動工興建陶瓷作坊。這些人將作爲學徒,在匠師的指點下學習製陶燒瓷的技藝。

當然,匠師也被趙然好不容易忽悠到了君山定居,不僅許以重利,而且還答應給予陶瓷作坊的股份,否則這門技藝人家根本不可能傳授。

這一陣子,五色大師算是倒了黴,被趙然拉着拼命幹活。一會兒到林子中伐木,一會兒上山挖溝渠,一會兒打洞挖陶土,一會兒喙爪並用去翻地,忙得不亦樂乎。

趙然已經完全將五色大師當作鳥形自動多用途農機來使用,付出的僅僅是各種美食,與收穫完全不成比例。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趙神仙在君山地區再次收穫大批信衆。早先的百姓見到了沉甸甸的糧食,對他更加崇拜,江油縣的災民因他而活命,其中的大部分更看到了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也加入到信衆的行列之中。

這一年冬天,趙然收穫了大把功德,頭一次出現了煉化速度趕不上功德增長的情況。他沒日沒夜的修煉,法力每天都在暴漲。

嘉靖十七年的正旦,數千百姓來到君山廟,在玉皇殿中敬香,向趙神仙致謝,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趙然親自主持了盛大的齋醮儀典,爲君山祈福,爲百姓祈福。

齋醮結束時,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百姓們紛紛拜倒在他的腳下,向心中摯愛的趙神仙表達自己的崇慕之情。

功德力在飛速的填滿氣海,轉化而來的法力以可以明顯感知的速度在往上升,趙然以前能夠一口氣連拋十多張焰火符,此刻的數量則長到了四十多張,相當於法力上限提高了四倍!

等到元宵節過去的時候,趙然發現自己法力上限的提升開始明顯趨於減緩,簡而言之,體內氣海已經充盈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可是功德力仍舊在飛快地累積,這些累積起來的功德力因爲無法煉化爲法力,以一種很玄妙的方式儲存在氣海之中。

氣海內的空間和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如今功德力和法力都將氣海填滿了,可是二者之間卻並不排斥,或者說沒有交會,就好像兩個氣海佔用了一處地方,或者說一個氣海具有兩個空間,二者重合卻並不排斥。

趙然依舊每天進項大筆功德力,可他痛苦的發現,自己煉化法力的速度一直在下降,感受着逐漸增多的功德力卻無法下手,趙然很是鬱悶。

從法力的角度講,趙然知道自己這是到了破境的邊緣了。這就是功德力修煉的可怖之處,沒有功德的時候什麼都修煉不了,可是一旦有了大筆功德,修煉轉化的速度快捷無倫,和佛道兩家正常修煉功法相比,其速勝過十倍不止!

可是趙然破不了境,因爲他的修煉有很大的短板——他凝練的精元根本不夠。

道士境修煉的主旨,是要凝練精元,然後將精元與法力相合,形成無形無色的精炁,精炁充盈氣海之後,呈三花聚頂之態,這便算入了羽士境。

趙然現在法力已經快滿了,可精元不足,形成的精炁遠遠無法達到充盈的地步,因此便入不了羽士境,修爲層次突破不了,增加的功德力便只能累積儲存着,無法繼續煉化。

旁人都是精元滿而法力不足,趙然卻正好相反,他必須耐着性子將自己的短板一點一點補起來。

第二十一章 競價第十一章 玄生第六十八章 樓觀丹符第六十二章 以畫開道第五章 再見封唐第十五章 普真的幸與不幸第四十五章 文字遊戲(爲天明道長盟主加更)第四十七章 刺殺案後十日第二十二章 半月談第六十章 提半格第七十四章 官話的威力第五章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八十四章 錢息和交通第九十三章 算計第七十三章 豪邁的張公子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四十四章 臨洮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步五年計劃第二十六章 兩記小悶棍第三十九章 新任夏知府第六十四章 景緻魔(爲特別白大神盟主加更)第十三章 逃奴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三十六章 董致坤的腦回路第九十七章 君山日落第五十四章 紅蓮業火和金丹大道第六十一章 甲乙丙丁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五十六章 白馬院同道第六十一章 財務狀況第十二章 鬱悶的白騰鳴第六章 臨時事件第一百零五章 大紅袍第二十一章 立場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六十七章 轉圜第九十三章 看破一竅第三十九章 作風問題很致命第五章 黑衣四師兄第四十七章 處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飛昇第四十四章 臨洮第一百二十八章 潯陽江頭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門不能亂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七十八章 遊說第二十二章 名字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七章 分割禮單第二十九章 道門行走駱致清第十七章 拯救火工關二第十二章 好寶貝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六章 君山洞天開工第一百一十一章 聽老師將過去的故事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六十四章 東家、和尚與女修第八十四章 錢息和交通第七章 總觀有高人第五十章 三清閣第四十章 陪耍(爲林主教二盟加更)第二十二章 兄妹第二十八章 拿人第一百零九章 祖師和三個女修第二十四章 君山獵寨第二十五章 孔縣尊第三十六章 董致坤的腦回路第五章 破境第四十五章 感悟第一百三十章 綠地、靈氣、陽光和道友第三章 由龍安府到鬆藩衛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八章 材料第一百三十一章 議事臨近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三十四章 罪責第二十四章 佳人回山第七十一章 東方敬的排查法第七十九章 忙碌的夜晚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二十章 五行神陣纂要第三十五章 得失之間第五十八章 裴中澤任滿第四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一章 大明好師兄第七十八章 這次真的休庭第十八章 分贓與上訪第五十二章 整人的藝術第一百一十章 總觀地震第七十四章 官話的威力第三十一章 西真武宮第三十三章 事發了第七章 樓觀承繼第七章 拉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