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短短的幾天,史思明徹底的清除了安祿山的老班底,大唐朝廷的軍隊又逃得遠遠的,因此,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最大的那個贏家。[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在鄴城安全以後,史思明帶兵進入鄴城,收降安氏遺衆,擴大了自己的實力。等到一切穩定下來以後,留下兒子史朝義駐守,自己率領主力回到范陽。
范陽是史思明起家的地方,也是他的大本營,在這裡休息一段時間以後,命其子史朝清鎮守范陽,看住老巢,然後趕到了魏州。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五月,在和熙的春風之中,史思明在魏州築壇祭天,更國號“周”,自稱“大聖周皇帝”,年號順天。
史思明成功涅槃,開始榮耀自己的家族,立妻子辛氏爲皇后,封兒子史朝義爲懷王、周摯爲宰相、李歸仁爲將軍,改稱范陽爲燕京。
史思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如願當上了黑社會老大,但這個國家太小了,只是侷限於幽州到河北的有限地區,極度缺乏戰略縱深。而地球人都知道,缺乏戰略縱深就意味着國家承擔風險的能力弱,一旦遭到攻擊,政權岌岌可危。史思明作爲一個軍事家,不會這個都不懂,因此,他急於擴大自己的地盤,增加自己的安全係數。
現在今非昔比,史思明將安慶緒的殘餘部隊收編,實力壯大了,有能力採取更具有挑戰性的行動,由此改變了軍事部署。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史思明安頓好後方的防務,然後兵分四路大舉南征,首要的攻擊目標就是汴州。
實事求是地說,史思明的進軍路線充滿了智慧,叛軍偏師由將軍令狐彰從黎陽(今河南浚縣)渡過黃河,目標是攻取滑州(今河南滑縣),佔領前進基地;他本人親率主力從濮陽(今河南濮陽)出發、兒子史朝義率軍從白皋(今河南滑縣北)出發、丞相周摯率軍從胡良(今河南浚縣東)出發,分別在就近地區渡過黃河。從各個方向進攻唐軍據守的汴州(今河南開封)。
汴州就是以後黑包公大顯身手的那個地方,地處中原腹心地帶,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史思明的計策不可謂不狠。叛軍旌旗所指,大唐朝廷的軍隊躲無可躲,要麼迎戰,要麼逃跑。實在打不過逃不了,那就投降好了。
史思明大軍南下的消息傳來時。李光弼正沿着黃河巡查各營,聽到了消息,李光弼無法淡定,馬上率騎兵進了汴州城。
自從北邙山戰敗以後,大唐朝廷重新調配了領導班子,李光弼是整個唐軍的最高指揮,接替了郭子儀的指揮地位,負責指揮中原地區的平叛作戰。
郭子儀很冤,被大唐朝廷像扔掉抹布一樣的扔了。因爲郭子儀戰敗。魚朝恩沒有檢討自己瞎指揮,反倒狠狠奏了郭子儀一本,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
對於這份摻水的報告,明眼人一看便知,然而,有時候,事情是不理智的。這次也是。唐肅宗李亨當然相信自己身邊的人,因此下令,讓郭子儀退休,而讓李光弼代行朔方節度使職務。
李光弼馬上接過了郭子儀留下的軍隊,因爲史思明進軍的速度太快,李光弼的軍隊未能完成部署。必須撤出戰鬥。但是,汴州控制運河,物產富饒,地理地位重要,決不能淪於叛軍之手,因此,他對汴滑節度使許叔冀囑咐道:“請您堅守汴州十五天。我組織軍隊反擊,一定會帶兵來救汴州!”
許叔冀狡猾多詐,麾下多精銳,安史之亂早期爲御史大夫,帶兵在前線牽制叛軍。賀蘭進明不敢分兵救援張巡、許遠,固然有自私的因素,擔心許叔冀背後捅刀子的因素也不應否定。
聽到李光弼的囑託,許叔冀拍着胸脯打保票說:“請放心,我一定堅守十五天以上!”
李光弼智計過人,明知許叔冀的爲人,但也只能相信他,於是點了點頭,離開汴州趕赴洛陽。
李光弼離開後不久,史思明率軍到了汴州城下。
這時,許叔冀確實想着建功立業,看到史思明的叛軍亂哄哄的紮營,馬上率兵出擊,攻擊叛軍陣營。
許叔冀爲人狡詐,但治軍嚴格,手下的軍隊戰鬥力很強悍,但是,他碰到了硬釘子,史思明的軍隊戰鬥力也不差。
就是這樣,兩支軍隊瘋狂的搏鬥了很久,誰也沒佔到便宜。
許叔冀在城頭看得明白,自己的軍隊並沒有勝算,於是鳴金收兵,軍隊退回汴州城內堅守。
史思明的各路叛軍水陸並進,陸續到達,將汴州包圍的十分嚴密。
史思明對於汴州是志在必得的,因此攻城準備相當充分,各類大小攻城機械門類齊全。
這些天的日子不錯,正適合打仗,叛軍四面進攻,汴州城陷入了苦戰之中。
戰鬥是消耗人命的遊戲,在大量殺傷叛軍的同時,汴州守軍也承受了重大的犧牲。
亂世之中,軍隊爲王。經過了幾天血戰,許叔冀害怕自己的軍隊消耗光了,在以後沒有話語權,因此,產生了投降的念頭。
經過和手下將士們的民主協商,許叔冀做出了一個****的決定,不打了,開門投降!
許叔冀的無厘頭投降讓史思明大感意外,汴州城池堅固,軍隊戰鬥力強悍,讓他傷透了腦筋,正不知如何是好,現在汴州居然不攻自破,讓他如何不高興。
史思明幾乎都要樂瘋了,人也變得極爲大方,賞給了許叔冀一頂中書令的官帽。
史思明真是胡來,歷朝歷代的中書令都是由宦官擔任,許叔冀沒經過那道程序,就擔任這個官職,實在令人費解。不過,史思明就是胡人,胡來也正常。
輕而易舉拿下汴州,史思明乘勝向西攻打鄭州,這時李光弼已經得知了許叔冀投降的消息,
李光弼正在整頓軍隊進行反擊。汴州的失守,完全打亂了他的軍事部署,於是緊急下令,全軍戒備,放棄鄭州,緩緩往西退去,開往洛陽。
但是。洛陽是東都,就這樣不戰而退不容易。於是,李光弼對留守韋陟(音至)說道:“叛賊剛打了勝仗,我軍不能和他們硬拼,只能憑藉堅城固守。但洛陽糧食短缺,城牆破壞嚴重,因此難以堅守,您認爲下一步怎麼做爲好?”
韋陟是一代名臣,耿直厚道,他也認爲洛陽不能防守。而且洛陽周邊的土地都要放棄,迴應道:“增加陝州的軍隊,我軍退守潼關,可以長期堅守。”
李光弼當即否決了韋陟的建議,說道:“現在,我們和敵人的實力差不多,這時候應該寸土必爭。如果不戰而退讓出大片國土而固守潼關。這就讓叛軍得到了廣闊的戰略空間,毫無疑問會壯大叛軍的實力。我軍應該迅速佔領河陽,以北方的澤州、潞州爲依託,戰勝就出擊,戰敗就退守,內外呼應。叛軍不能西進,這是像猿臂一樣互相配合的態勢。如果說,辨別朝廷的禮節,我不如您,談論戰爭勝敗,您不如我。”
李光弼連哄帶蒙,話裡含着骨頭。但他說的實在,沒摻一點假,句句都是真的。韋陟弄了一個大紅臉,無言以對。
看到李光弼要逃跑,判官韋損跳出來阻止,說道:“洛陽是東都,不應該輕易放棄,應該在此地堅守。”
李光弼一句悶回去,說道:“汜水、萫嶺都是叛軍進攻的道路,你能都守住嗎?”
判官韋損當然不敢說自己能守得住,軍無戲言,他要說敢守,李光弼絕對會交給他一支軍隊,讓他防守洛陽。
沒有任何人再敢提出異議,李光弼成功的統一了意志,於是命令當地官吏帶領百姓出城,在洛陽附近的山中躲避叛軍。
中國人向來拖泥帶水,但叛軍曾經用行動告訴過他們,跑慢了就不用跑了。因此,在得到通知以後,老百姓出奇的迅速,洛陽很快就成爲了空城,李光弼下令軍隊立刻搬運作戰防禦的物資。
轉運物資的船隊剛剛離開碼頭,叛軍前鋒部隊已經逼近了洛陽東門外的石橋。
這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洛陽的唐軍主力已經奉命離開,李光弼能掌握的軍隊只有500騎兵。
500騎兵,絕對是一支強大的突擊力量,一般的黑社會都不敢惹。但是,在數萬叛軍面前,500騎兵隊伍的規模太小,就是一個塞牙縫的早點。
叛軍聲勢浩大,唐軍將士人心惶惶,都打算從北門逃走。但是,李光弼向來愛獨出心裁,手下將士不確定逃跑方向,於是向李光弼請示道:“大人走北門,還是走石橋?”
李光弼飛身上馬,非常豪邁的大聲說道:“當然走石橋!”
李光弼手下的將士習慣了他的膽大妄爲,而且,李光弼的膽大妄爲至今沒有受到過懲罰,因此,將士們放心了,馬上跟着他向石橋方向奔去。
叛軍在石橋前集結,伺機進入洛陽。李光弼在500騎兵的護衛下,大搖大擺地從石橋退去。
叛軍看到如此少的唐軍如此淡定,叛將說什麼想不明白,蛋疼的很,但不敢就此放走唐軍,只得在唐軍後面尾隨,尋找突破的機會,沾點便宜。
叛軍在身後亦步亦趨,好似跗骨之蛆。唐軍將士們非常擔心,都希望快點跑,李光弼不以爲然,依然不緊不慢的走着,好似領着媳婦散步一樣。
叛軍跟的久了,天色已經黑下來,李光弼擔心叛軍失去了目標,於是下令全軍點起火把,保持隊型前進。
史思明的前鋒部隊如同李光弼的影子,緊追不捨,試圖找機會發動突襲。但是,希望豐滿,現實骨感,叛軍跟了一路,就是沒看到唐軍隊形有任何的慌亂。
在月上柳梢頭之後,唐軍接近了河陽地面。那裡有唐軍的主力,是唐軍的地盤,叛軍前鋒不敢繼續跟蹤,只能回軍,這一路保鏢當的,沒拿到一文錢的勞務費,甚至一句謝謝都沒有。
李光弼平安到達了河陽,史思明也在大隊人馬的護送下離開偃師(今河南偃師)到了洛陽。
幾乎同一時刻,高仙芝的部下段秀實保護唐軍將士妻子家人及公私輜重,自野戍那個地方渡過黃河,待命於河清縣的南岸,爲北岸唐軍保護渡口。
在大隊人馬護衛下,史思明進入洛陽城。
來到了曾經繁華的帝都,史思明倒吸了一口涼氣,昔日繁花似錦的洛陽成了一座鬼城,好似水洗過一般。叛軍除了拆房子,沒有任何搶劫的東西。
但拆房子有什麼用,史思明又不打算搞基本建設,因此,叛軍進入了洛陽,根本沒有任何的收益。
史思明不免非常失望,覺得費了那麼大的勁兒,就得到了一座空城,即搶不到美女又搶不到財寶、物資,怎麼算都虧大發了。
不過,這是既成事實,史思明也無法改變,只能認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