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

?李光弼成功的擊敗了叛軍,受到這個好消息的鼓舞,唐肅宗李亨的希望陡然擴大,萬丈豪情從地起,當即決定發動奪取長安的戰役,從叛軍手中奪回都城。[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叛軍在長安集結了重兵,以逸待勞,具有地理上的優勢。相對來說,唐軍人心渙散,實力不足,不具備發動長安戰役的條件,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長安之戰都應該避免。然而,戰爭常常被該死的政治綁架,在政治的漩渦中,大唐朝廷急於發動奪取長安的戰鬥。

其實,有時候,政治並不複雜,因爲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得有人的思維。之所以做出了這樣不合時宜的決定,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原因,一切都源於唐肅宗李亨的面子問題。

剛剛成爲了帝國的最大的領導,唐肅宗李亨急於拿出成績向全國人民證明,自己是稱職的擔得起萬歲兩字。而最能博取眼球的成績,就是收復帝國的都城長安。

中國人向來是變被動爲主動的高手,這句話如此冠冕堂皇,以至於經常因此惹禍。但是,李亨已經顧不得了,爲了形勢變得有利,他採取了複雜的行動,在這一局棋中,郭子儀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李亨覺得自己很高明,但是,他的進軍方略遭到了謀臣李泌的反對。

李泌是長安人,自幼以才思敏捷、精明幹練著稱於世。他的祖上更是赫赫有名,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李密。

在我們過去的思維中,李密是農民起義軍的叛徒,註定是該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敗類。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李密絕對夠得上是歷史中最爲聰明的人之一的。

不過,祖上的榮光到李泌這一代時已經煙消雲散,李泌登上歷史舞臺靠的還是自己。

李亨和李泌自幼就是好朋友,以至於李亨在當着窩囊太子的時候,李泌也跟着倒黴。讓唐玄宗李隆基一腳踢到外地反省去了。在執掌天下權柄以後,李亨想起了老朋友,發佈招領,任命李泌爲侍謀軍國,也就是皇家智囊、元帥府行軍長史,亦即元帥府秘書長。

不過,李亨的熱臉蛋貼到了李泌的冷屁股上。李泌拒絕唐肅宗李亨的認命,只答應以白衣進入朝廷。爲李亨出謀劃策。

從這點上看,李泌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讓那些鑽營官職,蠅營狗苟的人無地自容。

然而,李亨卻不答應李泌的要求,堅持讓他出任官職,在元帥府出謀劃策。

李亨堅持自己的意見,李泌無可奈何,在功成身退的前提下接受了任命。

李泌雖然勉強赴任。但是,他的職業操守是無可指責的。作爲一個無與倫比的謀略家,他敏銳的發現了李亨進軍方略的侷限性,主張放棄收復兩京的計劃,而是要以主力斷掉叛軍的老巢,攻佔范陽。這樣,叛軍失去了根本。就會不戰自潰,唐軍就能輕而易舉的奪回長安,而不用付出異常慘重的代價。

李泌的策略很有操作性,和郭子儀以前的提議如出一轍。如果按他的計策行事,叛軍的壽命很快就會完結,以後也就沒有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因爲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唐軍無法承擔失去長安的風險,叛軍也一樣承擔不起丟失范陽的風險。既然唐軍在失去長安後依然在戰鬥,那麼,長安就不應該成爲唐軍的主要攻擊目標。

可惜,李亨鼠目寸光,居然放棄了李泌的完美策略,因此也就放棄了大唐朝廷的未來。

似乎有理由相信。李亨就是一個弱智,或者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然而,這樣說有失偏頗,對李亨是不公平的。不能不承認,或許是長期的生活在父親陰影下的原因,唐肅宗李亨性格懦弱,但他不是傻子,他和李泌的出發點不同,對他的政治生命來說,范陽遠遠比不上長安。

因爲只有拿下長安,人民纔會承認李亨的權威。因此,李亨寧願走這一步,哪怕這條路危險重重。

這一次,皇家的臉面打敗了軍事上的合理謀略。因此,必須得承認,要臉面的政治家,永遠也成不了政治上的偉人。

戰鬥方略確定以後,剩下的就是具體的軍事安排。爲了統一指揮各地勤王部隊,唐肅宗李亨任命郭子儀爲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擔任反攻長安的主帥。

郭子儀得到了任命,於是率軍立即啓程,直奔鳳翔郡。

實事求是地說,作爲一個有着豐富戰場經驗的指揮官,郭子儀不贊成發動長安戰役,但是,朝廷已經做出了決定,作爲軍隊的統帥,他沒有任何理由不執行。

郭子儀因爲不看好這場戰爭,因此擔心唐軍遭到失敗,一路行軍極爲謹慎。然而,該來的躲不過,在他的大軍剛剛開拔到三原(今陝西三原縣),就遭到了叛軍李歸仁部的阻擊。

李歸仁也是安祿山手下猛將,被封爲北平王。

在唐軍還在路上的時候,叛將李歸仁掌握了郭子儀即將指揮進攻長安的報告,因此,決定給唐軍一個下馬威,打掉唐軍的士氣,於是親自率5000精銳騎兵在三原縣北面設伏,截擊唐軍。

叛軍突然出現,唐軍受到的震動非同小可。但是,郭子儀的朔方軍戰力強悍,雖然遭到了叛軍的伏擊,但將士們英勇奮戰,擊破了叛軍阻擊,損失並不大。不過,經過此戰,郭子儀不得不停下來。

經過偵察,郭子儀發現了叛軍的活動規律,於是派大將僕固懷恩、李若幽等人繞道出擊,設伏於白渠留連橋(今三原東南)。

郭子儀設好了埋伏,然後指揮軍隊突擊,一舉突破叛軍封鎖線。

李歸仁的兵少,無力阻擊唐軍的瘋狂進攻,於是率領5000騎兵撤退,一步一步退到了白渠留運橋。

李歸仁剛剛到達白渠留運橋,唐軍伏兵四起,打得叛軍措手不及,頓時崩潰逃散。

李歸仁一看不好,索性光着膀子跳進河中,一頓狗刨,鑽進水裡逃了。

輕而易舉的消滅了叛軍李歸仁部,郭子儀順利進軍,在西渭橋(陝西咸陽西南)會和王思禮的唐軍,兩軍合兵一處,一起進駐潏水西。

這個時候,唐軍成功的搶灘登陸,獲得了前進陣地,形勢比以前有利了一些。可是,戰爭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長安的叛軍絕不會任由唐軍控制三輔地區,於是,叛將安守忠和李歸仁共同出兵,搶先一步駐守在長安西郊清渠,阻止唐軍繼續推進。

兩軍旗鼓相當,誰也不敢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率先進攻,於是就這麼耗着,一耗就是7天。

到了第8天,叛軍大營忽然亂起來,安守忠帶着幾個人逃跑,亂紛紛的叛軍隊伍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叛軍混亂的消息傳到了中軍大營。郭子儀和王思禮不明白髮生了什麼,馬上派人偵查,得知叛軍扔下了大量的輜重,逃得無影無蹤了。

郭子儀腦洞大開,叛軍無厘頭的撤退,分明是內部狗咬狗,這時候是叛軍最脆弱的時候,自己不踹一腳都不好意思。

郭子儀、王思禮高興的亂七八糟,也不多想,隨即驅動大軍追擊。

追着追着,在唐軍的前方,一支大約9000人的叛軍騎兵橫住了唐軍的道路。

郭子儀以爲這是擔任阻擊任務的叛軍,因此,命令軍隊以楔形陣突擊,打算攔腰截斷叛軍,將這股叛軍徹底消滅。

中軍鼓聲如雷,唐軍步騎協同,向叛軍中間突擊。然而,讓唐軍目瞪口呆的情況出現了,唐軍兵鋒所指,叛軍突然變陣,大隊從中間斷開,化爲兩翼,向唐軍發起了反突擊。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戰場上最重要的打擊力量,步兵在沒有結陣堅守的情況下,一般很難擊退騎兵的突擊。這時的情況就是如此,叛軍騎兵將唐軍步兵斬成數段,反覆突擊,唐軍步兵隊形散亂,首尾不能相顧,瞬間潰敗,無法收拾。

唐軍敗退,死傷殆盡,郭子儀輸得精光,只好在親兵拼死掩護下撤退,總算撿了一條命。

叛軍採用了毛委員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策略,成功打掉了郭子儀的主力,迫使唐軍進攻長安的計劃流產。

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2章 雪夜奇遇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4節 強盜打劫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88章 烈女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90節 梟雄末日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213章 阿萊拉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67節 有敵情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39節 捕俘(1)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237章 信鴿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97節 莫賀達幹第8節 西北望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6節 太原鬥毆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6節 太原鬥毆第144章 波斯奴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124章 勒索第272章 “以番易漢”第163章 石堡城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121章 交鋒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40節 捕俘(2)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2章 雪夜奇遇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章 故土難離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25章 鴻門宴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