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

在哥舒翰準備攻擊的準備階段,一個緊急的軍事會議在大明宮的宣政殿舉行。

古人爲建築物命名是有講究的,不像現在修了幾個平頂房子也叫什麼“威尼斯‘花’園”等等。從名字上看,宣政殿就是一個“講政治”的地方。實際上的情況也是如此,這裡是大唐朝廷的心臟,唐朝皇帝臨朝聽政之所,宮內稱之爲“中朝”。

宣政殿是一個在當時無人企及的建築瑰寶,殿基東西長70米,南北寬40多米,佔地近3000平方米。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館等官署。在殿前130米處,有三‘門’並列的宣政‘門’,左右是橫貫式的宮牆,牆、殿之間形成較大的院庭。

此刻,宣政殿燈火明亮,在大殿的各個角落,南洋爪哇國供奉的兒臂粗的檀香蠟燭熱情的燃燒着,煙氣氤氳,散發着好聞的味道,將寬闊的大殿照‘射’的亮如白晝。

李隆基穿着尋常的便服,斜倚在寶座上,身上蓋着一‘牀’錦繡。以李林甫爲首的朝廷三省六部的大員們誠惶誠恐的坐在大殿的兩側,等待着皇帝的訓示。

儘管大殿珠光寶氣,一派美麗的景‘色’,但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並不美麗,甚至可以說是極爲生氣。

大唐朝廷對西域地區的領土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武功和帝國榮耀的驅動,而不是出於經濟目的,因爲徵稅和少量貢賦,都不足以供養大唐長‘腿’在西域地區駐紮的龐大的軍隊和官僚機構。在消滅了西突厥,並屢次擊退吐蕃後,大唐朝廷的這種溫和政策在西域地區有極強的感召力,甚至遠在蔥嶺以西的‘波’斯和印度,都願意通過這種關係而得到庇護。據統計,當時,向大唐朝廷朝貢的國家有72個,史書吹噓爲“萬國朝拜”。

這一點毫無爭議,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後世號稱大唐“最牛外‘交’官”的王玄策,就曾經多次出使印度,天竺國王待之以上國之禮,可謂畢恭畢敬。

但是,榮耀總是曇‘花’一現,當大食崛起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阿拉伯鐵騎逐漸進入蔥嶺以西,滅亡‘波’斯,佔領阿姆河和錫爾河下游之間的地區後,原本西域地區的唐與吐蕃的對峙,變成了三國之間利益錯雜的爭執。

三國鼎立,彼此之間各有忌憚,不得不尋求兩方的聯合來對付第三方,於是,時而大唐與大食結盟對付吐蕃,時而吐蕃與大食結盟對付大唐。孔子文學網由於吐蕃兵力較強且最有侵略‘性’,所以大唐和大食聯盟的時候更多一些。

現在,攻取石堡城的戰役即將打響,大唐朝廷開始了外‘交’努力,尋求更多的支持。這一點沒錯,任何人都知道,戰爭是政治的最高表達形式,也是最具破壞力的形式。能夠用錢收買的,當然不能訴諸武力。大唐朝廷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外‘交’活動,從各個層面孤立吐蕃,以解除大食軍隊對西域的壓力。這一次石堡城之戰發動之前,大唐朝廷打算委派官員,跋涉萬里之外,向大食示好。

對於大食的政治情況,因爲很多胡商來自西域,消息來源廣泛,大唐朝廷還是很瞭解的。因此,對於特使拜訪的對象,沒有選擇遠在敘利亞的哈里發馬爾萬二世,而是選擇了大食呼羅珊東部總督賽雅爾。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當時的阿拉伯社會情況。

簡單地說,在穆罕默德先知及伊斯蘭教最初時期,大食還實行着民主政治,沒有實行家族統治,依次選出了四位哈里發,即所謂“純潔的哈里發”,或“正統哈里發”。

民選的領袖充滿智慧,在他們執政期間,大食軍隊所向披靡,勢力橫跨歐亞兩大洲,觸角伸進了非洲,攫取了大片的土地。正因爲大食軍隊的彎刀足夠鋒利,大食的國土幾何般擴張,是一個國土面積遠遠超過大唐的強大國家。

在阿拉伯的彎刀之下,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佔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消滅了薩珊王朝,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地中海成爲了阿拉伯人的內湖。阿拉伯帝國成爲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強力量。

四大哈里發之後,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於公元661年在耶路撒冷登上哈里發的寶座,實行了家族統治。因其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倭馬亞家族,故名“倭馬亞王朝”。

倭馬亞王朝是世襲的君主國,旗幟尚白,中國史書稱之爲“白衣大食”。

白衣大食文化發達,人民富足,首都大馬士革有“東方的眼睛”之美譽,阿拉伯人視之爲人間天堂。

因爲國土面積過於廣大,‘交’通困難,哈里發對國土的控制,依靠各地區的總督。東部總督賽雅爾就是一個具有君主權威的地方長官,有權力決定和大唐是戰爭還是和平。

因此,大唐朝廷將目標鎖定爲大食東部總督賽雅爾。

儘管目標選定了,然而,特使的人選遲遲沒有定下來。儘管李隆基開出了雄厚的價碼,但朝廷裡的大臣們都是聰明人,沒有一個人願意擔任使臣,冒着掉腦袋的危險,遠赴萬里,和那些不講理的“生番”談判。

唐玄宗李隆基爲人‘精’明,如何能不明白這些人的小九九,但他沒有揭穿,有氣無力的說:“國家用人之際,諾大個朝廷,朝臣數百,有品級的官員數以萬計。這些人飽受朝廷恩典,享受着國家俸祿,難道竟然選不出一個可以代表朕出使大食的嗎?”

李隆基言語平和,但透着強烈的不滿,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接茬兒。頓時,整個大殿鴉雀無聲,陷入了死一般的靜寂。

出使西域那個充滿危險的地方,可謂九死一生,大臣們不願意幹這個苦差事,李林甫也不願意有人願意幹。

李林甫的想法很簡單,越是兇險的投資,回報越是豐厚。此行雖然艱險,但一旦成功了,就會贏得好大的政治資本,提拔是免不了的,這就威脅了他的政治地位。

抱着這樣見不得人的齷齪心思,李林甫決定影響李隆基的判斷,小心的說道:“萬歲,臣以爲,大食遠在西方,和我朝歷來兵戈相向。今日派出天使,是朝廷示弱之舉,莫如不派,靜觀天時而後動。”

對於李林甫的提議,李隆基並沒有察覺出背後的意圖,以爲是懼怕困難,因此很不高興的說道:“北庭都護府軍力甚少,主要軍力都在防止吐蕃軍隊突襲。而安西四鎮軍馬既要防範大食,又要派軍支援石堡城作戰。如果大食乘虛而入,前線戰事堪危。此事已是箭在弦上,豈能坐視!”

皇帝不能坐視,大臣們自然聽話,坐在那裡不動,眼睛一起閉上,集體修身養‘性’。

唐玄宗李隆基環顧左右,看到了都是一個個低垂的腦袋,於是黯然說道:“滿朝文武,誰是朕的張騫啊!”

張騫通西域的故事聞名已久,李隆基此言一出,衆大臣無地自容,腦袋恨不得塞進‘褲’襠裡。不過,他們心裡暗暗慶幸,皇上沒提蘇武牧羊,還是給大家留了面子。

別人可以當啞巴,但作爲宰相的楊國忠不能,在大風大‘浪’裡‘混’久了,這樣的事難不倒他。看到了冷場,他的眼珠一轉,說道:“皇上可記得西晉時期名將馬隆的故事?”

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正月,河西鮮卑大佬禿髮樹機能率衆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中原和涼州的‘交’通斷絕,晉廷大震。

晉武帝司馬炎選派將領討伐,然而,涼州道路險遠,鮮卑兵力強悍,整個朝廷竟然沒有任何將領願意領兵出戰,氣得司馬炎泡妞的心情都沒有了。

當時,馬隆任朝廷的司馬督,一個負責警衛的小官員而已。看到國土淪陷,朝廷的官員無動於衷,因此‘挺’身而出,請求招募3000勇士前往收復涼州。

額滴神啊!終於有人願意堵搶眼了!晉武帝司馬炎龍顏大悅,準其所請,破格提拔馬隆爲討虜護軍、武威太守。

當年十一月,馬隆冒大雪出發,率軍西渡溫水(今武威東),斬關奪隘,接連血戰,消滅禿髮樹機能的部衆數萬人,陣斬禿髮樹機能,克涼州。

丟失了九年之久的涼州再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由此,成就了一代名將馬隆的光榮故事,至今讓人血脈噴張。

李隆基學富五車,如何能不知道這個故事,聽出了楊國忠的畫外音,因此眼睛一亮,說道:“愛卿之意,可是徵召外臣,替朝廷出使大食?”

楊國忠恭謹的一笑,說道:“山野之中多豪傑,臣正是此意。”

李隆基龍顏大悅,誇獎道:“還是朕的宰相有辦法。好吧,掛出招降榜文,徵召天下有識人士出使西域。”

楊國忠長出了一口氣,在朝廷外提拔官員,這人不管有多大功勞,因爲級別低,提拔起來是有限度的,不至於威脅到自己的相位,因此放心了。

第62章 小茅屋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73節 不速之客第94節 追兵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121章 交鋒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8節 西北望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1章 故土難離第64節 劉三哥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72節 血戰第254章 穆斯林總督的猶豫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327節 母馬計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82章 密詔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00節 拜火教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308節 馬嵬坡第63節 李代桃僵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23節 激戰前夜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52章 落魄秀才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16節 飛來橫禍第235章 碎葉川第73節 不速之客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191章 柘枝城第248章 叛逃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159章 賽雅爾總督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章 故土難離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163章 石堡城第18節 伏擊第18節 伏擊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170章 血戰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