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

?終於有了一張能做夢的牀,高仙芝率軍在疏勒簡短的修整了一夜,體力恢復了。在第二天的凌晨,他變得精神抖擻,率大軍出發,揮軍南下,踏了蔥嶺的丘陵,開始了異常艱苦的行軍。

因爲前方都是高山峽谷,道路崎嶇難行,大車已經失去了作用,高仙芝下令,將士們帶足一個月的糧食和乾肉,車輛和車伕留在疏勒,等候大軍折返。

雖然沒有了大車運輸,但當時唐軍將士皆有私馬相隨,裝載一些物資不是大問題。

在戰馬的蹄聲,大軍進入了著名的瓦罕走廊。這條橫亙在帕米爾高原的“天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是古代東西方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唯一陸通道。它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素有“雞鳴四國走廊”之稱。

從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向南約80公里處,由西往東的喀拉庫力秋河和由南向北的紅其拉甫河,在這裡交匯成爲塔什庫爾幹河,便是我國瓦罕走廊的起點。

塔什庫爾幹河的北面是傳說的“漢日天種美麗神話”公主堡的遺址。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漢家公主遠嫁波斯。當送親的隊伍來到克孜庫爾幹山下,突遇匪亂,爲保護公主安全,衛士們近把公主安頓在陡峭的山崗面,四周嚴密把守,每天的飲食專門用一根繩子吊去。三個月以後,匪亂平息,隨從恭請公主啓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懷有身孕!

這一下把衛士們整蒙了,山崗攀爬困難,想去,不是一時之功,大家互相監視來着,也沒見到誰徹夜不歸的!難道是神仙乾的?

確實是神仙乾的,原來,公主在山頂的時候,讓神仙得到了空兒,每天有一個騎着金馬的王子,從太陽裡飛出,來到山和公主約會。公主腹的孩子是“漢日天種”。

公主有了孩子,這不能到波斯了。忠心的衛士們地安營紮寨,用石頭在山頂建起宮殿,以後稱之爲“公主堡”,並擁立公主爲王。衛士們則在山崗附近的開荒種糧。一年後,公主生下一個英俊的王子,成爲塔吉克先民盤陀國人的祖先。

實際,這個故事很烏龍,塔吉克是王冠的意思,這個生活在慕士塔格峰的民族,是興都庫什山脈最爲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夏商時期居住在這裡。

與其遙相呼應,卡拉其古,柯爾克孜語意爲“黑洞”,因地處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風肆虐,環境惡劣而得名。

過瓦罕三橋,沿明鐵蓋河向里約10公里,是外著名的明鐵蓋達阪。塔吉克語意爲“一千峰駱駝”。

至於爲什麼叫“一千峰駱駝”,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有找到出處,如果誰能知道,留言給我,當在卷首表示謝意。

沿着瓦罕走廊繼續向西,便是瓦罕走廊部的托克滿蘇。塔吉克語意爲“水磨盤”。它像一個巨大的石頭製作而成的磨盤,在帕米爾高原不停的旋轉着。

經過了托克滿蘇,大軍進入了蔥嶺的心地帶。

蔥嶺即今天的帕米爾(塔吉克語,意爲世界屋脊)高原,由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興都庫什山等交匯而成。高原海拔4000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

帕米爾高原面積廣闊,分東、、西三部分,東帕米爾以山爲主,是帕米爾高原海拔最高的部分,海拔平均6100米或更高,山峰相對高度11001800米,山體渾圓,山間谷地寬而平坦,已經看不到嚴格意義的青草,只有一片又一片的苔蘚。

關於這裡的形勢,史書記載的很詳細“崖嶺數百重,幽谷險峻,恆積水雪,寒風勁冽。”“又當蔥嶺之,風雪飄飛,春夏不止,以其寒冽,卉木稀少,稼穡不滋。境域蕭條無復人跡。”

漢代李廣利伐大宛(即今費爾干納)時,物資準備很充足,但越過蔥嶺後,因爲飢餓和嚴寒缺氧,6萬兵力仍然損失一半。而再次翻越蔥嶺返回玉門關時,漢軍兵力只剩下1萬,馬只剩1千餘匹。

由此可見,這地方的自然條件是如何的惡劣,不愧爲“生命禁區”的光榮稱號。

越過了東帕米爾高原,唐軍來到了一座巨大的山脈,這是海拔7564米的青嶺(慕士塔格山),雪山壁立千仞,人馬難於攀登,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了。好在席元慶和封常青帶着200勇健的軍士前頭帶路,留下了路標,唐軍能夠從平坦寬闊的山間谷地行軍,這才使行軍困難降至最低。

經過二十餘日的艱苦行軍,唐軍到達了蔥嶺守捉(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這裡是唐軍最後的堡壘,大軍休整了幾日,留下了一部分得了疾病的將士,用當地的新兵進行了補充,然後再次向西,沿興都庫什山北簏西行。

大軍行進在崇山峻嶺之,這裡是帕米爾高原最爲險峻的地區,高高的山,白雲繚繞,積雪終年不化。從高山頂往下看,顏色逐漸變得厚重,綠色蔓延開去,連接着鬱鬱蔥蔥的丘陵山地,景色蔚爲壯觀。

在青山綠水間漫步,旅途變得不那麼枯燥,又經二十餘日到達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漢附近)。

這裡的牧民是化外之民,不知道祖國,但知道銀子。唐軍公平買賣,牧民們大爲歡迎,爭先恐後的趕着羊羣送到軍營。

在這裡休整了一日,吃到了新鮮的牛羊肉,唐軍的體力得以恢復,然後繼續前行,再經二十餘日到達特勒滿川(今瓦罕河)。至此,唐軍經過百餘日的跋山涉水,於同年六月到達了連雲堡(今阿富汗東北的噴赤河南源蘭加爾)外圍百餘里處。

從疏勒到特勒滿川的距離,大約400公里,僅佔總行程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因爲所過之處都是起伏的高山和深不見底的峽谷,部隊要在山谷穿行,所花時間卻佔了三分之二。由此可知,當時翻山越嶺的艱難。

在帕米爾高原旅行,真不是人能夠忍受的,這裡的海拔5000多米,即便由山谷隘口通行,也有3000米以。按現代登山運動員的經驗,在這個高度,正常人都會出現呼吸困難,體力下降的現象。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還要時刻防備可能遇到的山風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而高仙芝的軍隊在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行軍時間至少有一個半月,還要保證給養的及時運輸,特別是當地海拔高,水無法燒開,食物都是半生不熟的,艱難程度是無法想象的。

是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討伐軍以大無畏的勇氣,征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勝利的到達了預定戰區外圍。

在連雲堡外圍,進入了護密國的領地,遠處的山巒煙氣氤氳。人馬走進了一看,竟然發現了大片的溫泉,溫泉發出濃烈的硫磺味道,疲憊的將士縱情歡呼。高仙芝將軍馬部署在山嶺之下,讓部隊加緊休息,準備進行嚴重消耗體力的戰鬥。

護密國是古西域國名,在吐火羅境內,護密王居塞迦審城(今阿富漢巴爾赫)。護密國北臨烏滸河,東西長千餘里,南北不過4、5裡,信佛教,國人眼多碧綠,異於諸國。唐以其地爲鳥飛州,封其王爲沙鉢羅頡利發爲都督,刺史。

護密國是大唐朝廷的忠誠粉絲,一直在爲大唐站崗放哨,聽說唐軍主力到來,國王派出自己僅有的幾千兵馬,跟隨唐軍作戰。

聽說唐軍到來,附近的識匿國國王五跌失迦延高興異常,率領數千軍隊趕來會合。

唐軍得到了盟軍的補充,兵力達到了20000餘衆,足夠和任何強大的對手一本正經的打一架。

冷兵器時代,打仗靠的是人多,有了同盟軍的加盟,唐軍士氣大振,將士們求戰的**強烈。

將士們求戰也是逼不得已,沒有任何人願意在這個鬼地方多停留,都想趕快完事兒回家。

根據封常青送回來的情報,連雲堡南面依山,北臨婆勒川,因爲依山而建,地域狹窄,難於部署更多的兵力,連雲堡吐蕃守軍僅有1000人。擔心連雲堡遭到攻擊,吐蕃軍隊又在城南15裡處因山爲柵,扼守住河水,駐紮騎兵8000人,防備唐軍突然襲擊。

打仗最怕的是搞不清楚敵人的動向,掌握了敵人的防禦配置,戰鬥贏了一半。

按照敵人的兵力配置,高仙芝做出了戰術安排,將軍隊分成三部分,兵分三路,會攻吐蕃的連雲堡。一路由段秀實統3000騎兵從北穀道向吐蕃連雲堡;一路由朗將李嗣業統領3000步兵,自赤佛道南下;路爲主力,高仙芝和監軍邊令誠率1萬餘人從安西四鎮入吐火羅的要道護密國南下。

得到了必要的補充之後,軍隊的士氣有所恢復。高仙芝決定繼續前進,約定了時間,三路兵馬分頭出發,目標只有一個,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下婆勒川會合。

高仙芝如此命令是有原因的,行軍作戰,多路軍隊突進,相互之間互相策應,能夠有效的震懾對手。另外有一個好處,山道狹窄,多路進軍,不會形成擁擠,進軍的速度更快。

三路兵馬按時出發,意外的沒有遇到吐蕃軍隊的狙擊,如期抵達。

唐軍輕易地完成了戰術動作,讓統帥高仙芝十分的興奮,更加輕視吐蕃軍隊。然而,他沒有想到,吐蕃軍沒有阻攔,是因爲有着非常讓人信服的理由。很快,唐軍知道吐蕃軍隊淡定的原因了。

當唐軍進至婆勒川時,恰逢雪山冰水融化,河水暴漲,噴赤河大水在嶙峋的岩石間奔騰咆哮,“捲起千堆雪”,猶如巨浪排空,橫掃一切,根本無法渡河。

噴赤河位於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山脈之間,西北鄰卡爾?馬克思峰,由阿富汗的瓦罕河和阿、塔邊界的帕米爾河匯流而成。噴赤河水源來自冰川融水,流向西南後轉向北,最後又向西南流,與克瓦赫什河匯合後成爲阿姆河。

有了這樣無法逾越的天險,唐軍望洋興嘆,吐蕃軍隊完全可以“站在城頭看風景”,幹嘛還要拎着菜刀出來拼命。

正在高仙芝無可奈何的時刻,親兵密報“封先生求見。”

高仙芝正在發愁,很希望有人爲自己排解,現在聽說封常青前來,當即大喜,讓親兵快快將他請來。

幾十天未見,但足夠一個人涅,封常青變得更加的清癯,但面色很好。

高仙芝很心疼,請封常青坐下喝茶。

封常青顧不得客套,開門見山的問道“副大使盾兵於此,是不是因爲水漲的緣故?”

高仙芝喟然長嘆,黯然點頭。

封常青沉思着說道“程千里千里來襲,也是盾兵於此。徘徊數日,軍心不穩,吐蕃軍隊半夜偷襲,致使唐軍兵敗。”

高仙芝心一驚,隨即變得高興起來,馬問道“既然吐蕃軍隊能夠渡過噴赤河,那麼,一定有一條秘密道路能夠通過。敢問常青,道路在哪裡?”

封常青搖搖頭,說道“往噴赤河的源行十五里,有一塊河牀水淺,朝夕可以渡河。然而,吐蕃軍隊鄰水結陣紮營,背山立柵,將淺灘封得鐵桶一樣,沒有數萬大軍,根本拿不下來。”

高仙芝剛剛燃起的希望頓時破滅了,大失所望,內心異常的沉重,有了一種要哭的感覺。

封常青展顏一笑,說道“副大使不必發愁,常青來此多日,看到一個異現象,每日平旦,噴赤河有大約半個時辰的枯水期,河水盡消,河牀露出,大軍可以渡河。”

平旦是每日的12個時辰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意思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高仙芝大喜過望,恨不得跳起來繃住封常青親一口,但看了看他的臉,大約半個月沒洗了,還是算了吧。

高仙芝馬要傳令部隊準備,休息幾日,然後在三天後的平旦渡河。

封常青制止了高仙芝,淡然說道“副大使,我軍長途跋涉,士氣不高,甚至可以說低落。這是天賜將軍大功,難道將軍要如此浪費麼?”

所謂兵貴神速,封常清說得很正確,然而,將士們疲乏,不休息不成的,高仙芝猶豫了。

封常清斬釘截鐵的說道“副大使,時不我待,浪費時間是浪費將士們的性命,趁吐蕃人沒有警覺,我軍必須明日過河。”

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8節 西北望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35章 碎葉川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9節 高將軍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163章 石堡城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4節 追尋寶刀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58章 段秀實揭榜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62章 小茅屋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1章 故土難離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43章 鋒矢陣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76節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163章 石堡城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47節 死到臨頭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30節 虯髯漢子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191章 柘枝城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39節 捕俘(1)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35章 碼頭驚魂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19節 孤身遇險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191章 柘枝城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39節 捕俘(1)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124章 勒索第16節 飛來橫禍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235章 碎葉川第74章 突騎施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