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普通人作爲戰力換算單位,一名基本武宗,差不多就能算萬人敵了,以一人之力,對抗一萬名連武徒都不算的傢伙,會敗北的可能,只是氣力不濟,護體武罡消磨殆盡,最終被湮滅!
而如果是資深武宗,好比三五重之流,憑藉嫺熟的技巧,在面對一萬名普通人,儘管也會氣力不濟,但不至於被人海淹沒,可且戰且退,最終站到最後,那麼再往上呢?比如八九重武宗。
這種事不常有,不過在滄瀾國的歷史下,也發生過,卻又不是拿普通人作爲戰力換算單位了,而是受過訓練的士兵……
曾有過五千輕裝上陣的士兵,以短兵跟弓箭配合,重創了一名八重武宗,結果是那五千士兵幾乎全軍覆沒,當然,那名八重武宗也無力再戰,敗走他處,想來如果換做九重武宗又不一樣。
這差不多就是當世武宗跟普通人以及士兵的層次劃分—
換句話說,一名武宗九重天,應該能在五千士兵的圍剿下留有餘力並大獲全勝,而寧城方面算上所有民戶,也不到五千人!
這乍看起來,似乎有點難以想象,想來若是翻個倍,換做以一萬名士兵,是不是可以懟死一名絕頂武宗呢?
要是這樣,所謂的絕頂武宗,好像也不咋地啊……
會這麼想的人,是進入了思維誤區,上述給出的論點,只是理論上的,更確切的說,沒什麼戰略性可言,就只是單純的武宗對萬人站擼,可實戰中,怕沒人會這麼做,無論是士兵還是武宗。
戰爭跟戰鬥是不同的,武宗之間的戰鬥大多都是在招式下完成,也就是幾招內定勝負,可戰爭卻是長時間的廝殺,武者空有爆發力,卻難持久,也只有上升到靈武者的級別,才能無視規則!
如果說基本武宗跟資深武宗的戰力換算是量變,那麼武宗九重天跟靈武者則是質變—一名九重武宗或許難以對付受過專業訓練的萬把士兵,但靈武者,恐怕再來一萬士兵
都不在話下……
這些算是題外話了,總之,從葉辰的角度分析,僅僅憑藉他跟寧邦以及那短髮男子浩子,加上還未見過面的兩武宗統領,看似戰力不俗,可實際上,跟那武宗九重天並不在一個層面上!
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交手,根本難以成立,葉辰都能想象到,若他們就這麼去迎敵,最多不過數息功夫,五人全都得敗北。
至於那五百重弩手,聽着貌似是精兵中的精兵,所謂的重弩,也能最大程度消耗武宗罡氣,給葉辰等人重創對方的機會……
可如果對方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呢?
一切理論上的換算,縱合情合理,但往往落到實處,只會讓人失望甚至絕望,葉辰根本不能指望這些便去對付那絕頂武宗!
“你跟那浩子以及武宗統領們,都是用刀的吧?”
再三醞釀下,葉辰驀然出聲道!
一道莫名,寧邦聽了一臉糊塗樣,卻是搞不懂他問這個作甚?這會可不是龍泉城,不存在‘刀劍相爭’的戲碼!
“軍中好手,都是用刀的,怎麼,有問題嗎?”
寧邦不明所以,唯頓了下,繼而回道。
“很好,我也使刀,或許,我們能在短時間內,促成一個刀陣……我們要做的,不是打敗那絕頂武宗,老實說,這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能不敗,只要我們不敗,他就沒有辦法。”
葉辰目露精芒,一時間竟想好了應對方法。
沒錯,就是用陣,用刀陣!
自古兩軍對壘,陣型尤爲關鍵,一般來說,武者之間的爭鬥,是用不到對陣那套的,但在這裡,卻是格外的合適……
所謂對陣,就是凝結所有個人的力量,組成不可打破的陣型,只要葉辰等人能夠站穩陣腳,牽制住那絕頂武宗,和田利家的殘黨也攻不破寧城,到最後,那絕頂武宗只能鎩羽而歸!
“用兵對陣我倒是知道,不過這刀陣,又是怎麼個意思?”
再看
寧邦,面對葉辰想出來的法子,一味不懂道!
“這個就不勞寧兄你多想了,總之,若你信得過我,最好現在就把其他人叫過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我們必須抓緊練習,如何在短時間內,促成一個有效的刀陣,這關係到寧城存亡……”
葉辰沒有多加解釋關於他想出來的刀陣法,這玩意講起來那真是一天一夜都說不完,好在他只要把人集全,再讓其他人完全按照他的教導來做,不必通曉其理,只要磨合,亦能成事……
“我明白了!”
寧邦自然信得過葉辰,鄭重之下,他即刻起身走到外面,應該是支使那浩子把其他武宗統領叫過來,繼而回身!
“老實說,我真沒看出來,易兄居然也是使刀的好手麼?”
回身過來,寧邦不時念及到什麼,遂有所感嘆的說道!
“好手不敢當,順手倒是真的。”
葉辰笑了笑,未說自己也用劍,只是在這裡,還是使刀較好!
“這話在理!原以爲易兄不是江南人士,難免會推崇劍道,附庸風雅,現在看來,倒是我落俗套了……其實真說起來,早些年,我也曾偏愛出門佩劍,哪怕不用,走出去總覺得別有風範~”
說到這裡,場間的氣氛總算不再那麼緊張,寧邦無由說起了自己的舊事,也不知是故意這麼說,以沖淡接下來會發生的肅殺之事還是怎地,總之說着說着,天也矇矇亮,翌日清晨如期來。
“那會我差不多隻有十三四歲吧……還沒有跟隨父親鎮守寧城,江南大多士族男子,出門在外也都佩劍,只與隴西不同,我們這裡佩劍的士族子弟,純粹是爲了裝飾,又哪裡會耍劍?”
寧邦說着且搖了搖頭,有所感想有所荒唐!
葉辰在旁靜靜的聽着,沒有打擾寧邦難得回憶起往事,這些往事看似不值一提,可實際上也透露出江南跟隴西的不同……
江南士族重形式,講究內涵,隴西子弟講風度,注重內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