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商人和大師

共和2759年(西元1918年)9月1日,廣州。

鴻運公司今天就像過節一樣,整座仿古式的總部大樓張燈結綵,不但有傳統的燈籠和走馬燈,還有新潮的霓虹燈,公司大門外的廣場上更是熱鬧,兩個樂隊在奏樂助興,八條舞龍,十二對舞獅。廣場中央還搭了個戲臺子,看樣子今晚又有大戲可看了。

這場面吸引了很多圍觀羣衆,有些好奇的就打聽,今天這家公司是幹啥?很快就有知情人告訴他們,這是這家公司的老規矩了,每次國家更新全國地圖,這裡的老闆就要大辦一場,叫做什麼“請地圖”。

很囧是不?沒辦法,人家有錢,就是任性。

“今年是搞得最大的一次,沈胖子請了華南最好的粵劇班子,要連唱三天大戲,呵呵呵……”有戲迷高興的說道。

“不過這次沈胖子居然不開流水席了,哎,真是的……”有老饕一臉遺憾的說道。

“現在沈胖子這傢伙當選全國優秀企業家了,不一樣了。人家上次說了,以後要遇到這種喜事,他就不開流水席了。要去搞什麼慈善事業,聽說他這次給省裡的社會福利院捐了50萬塊……”一個好事者伸出一隻手比了比。

“臥槽!50萬塊,搞這些幺蛾子花的錢,恐怕夠半個月的流水席了……”老饕憤憤不平的說道。

“你丫就知道吃,懂不懂尊老愛幼啊?人家沈胖子捐的錢是供養孤老孤兒,比給你灌馬尿強多了……”馬上就有人鄙視道。

沈胖子當然聽不到這些談論,他這會兒正在公司正堂裡,滿面紅光的看着剛剛掛上去的新地圖。這地圖越來越大了,最初的地圖還不到老房子正堂的半堵牆,現在這張地圖就快把正堂的整面牆佔完了,這可是新大樓的正堂,比老房子的可高大多了。

其實並非沒有小比例的地圖,但沈胖子有錢任性,一定要買原來同樣比例的地圖,按他自己的說法是“這樣更能直觀的看出地盤的變化”。好吧,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少。反正對於印刷廠來?,自然是無所謂啦,只要給錢,你要多大比例的都行。

現在,大廳裡還有以前版本的地圖,這些地圖被掛在人字梯做的臨時支架上,和剛到的地圖圍成了一圈,還是特別按照時間順序呈順時針擺放的,沈玟龍這會兒正帶着一幫手下站在地圖陣中間,這傢伙左盼右顧的,滿臉的肥肉都在歡快的抖動着,兩隻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嗯,這地圖比以前的形狀好看多了……”沈玟龍左右走了幾步,又歪着頭看了看,笑着問道:“你們說是不是?”

“就是就是,確實好看多了……”衆人連聲附和。

“以前的公雞啊,楓葉啊,都不如這個奔馬的形狀好看。你們說,像不像一匹奔騰的駿馬?”沈玟龍拍着肚子大笑。

“就是就是,這就是奔騰的駿馬!”衆人囧着臉附和,其實他們心裡都在吐糟:老子怎麼看不出來這地圖形狀像是奔馬啊?好吧,你是老闆,別說是像奔馬了,你老人家說是像河馬都行。

“老闆,現在咱們天朝有多大地盤了?”有個經理很識趣的問道。其實他是想轉移下老闆的注意力,他太清楚自己老闆的德性了,這個時候他的精神會處於一種“今兒又沒吃藥,感覺自己萌萌噠”的狀態。

“呵呵,我算算啊……”一聽這話,沈玟龍立即從“萌萌噠”狀態脫離了出來,馬上掏出一個小本本翻起來。

“去年咱們抽了河南人,哦,錯了錯了,是抽了荷蘭人。我就草了!你們說這些傢伙爲啥要叫荷蘭呢,太容易和咱們大河南搞混了,這些洋鬼子,連個名字都不好好起!豈有此理啊這是!”沈胖子很是不爽。

“老闆,荷蘭是咱們中國對他們的習慣稱呼,他們自己是不這麼叫的,他們自己的名字是尼德蘭,尼德蘭王國……”一個大學畢業生模樣的員工很狗腿的說道。

“叫你什麼?你的爛……你的爛人……這尼瑪都什麼破名字啊!怪不得一幅撲街衰樣,連一個能打都沒有,哈哈哈哈……”沈胖子和手下都捧腹狂笑起來。

“呃,是尼德蘭,不……不是你的爛……”那個畢業生臉都成囧字了。

“不管了,反正聽起來都差不多……”沈胖子豪邁的揮揮手,繼續說道:“去年,抽了你的爛人,哈哈哈……咱們撈到了東印度,就有1558萬平方公里。今年抽了老毛子,又拿回了前清的所有失地,還多賺了老大一塊,這次又多了1258。72萬平方公里了,這樣加起來……那個誰,拿把算盤過來……”沈玟龍翻着小本本,口沫橫飛的說道。

沈胖子剛剛接過算盤,正準備計算,就聽到身後有人興奮喊道:“是2816。85萬平方公里!地圖上有……”

尼瑪,老子裝個逼你也敢搶!沈胖子黑着臉回頭一看,只見一個新來的小夥子正站在地圖旁邊,一臉高興的指着地圖說道:“你們看,地圖下面寫着國土面積呢……呃,你們……你們怎麼這樣看着我?”

這小夥子突然發現,衆人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對,好像帶着一點兒憐憫,又有一點兒幸災樂禍。不過他也沒疑惑太久,他很快就知道爲什麼了。

“好好好……”沈胖子走了過來,親切的拍了拍他肩膀,笑得很陰險:“你很聰明,觀察得很仔細,反應比我都快,要得!要得!我記得你叫二喜吧,現在還在實習期吧……”

“呃,是的,老闆……”二喜連連點頭。

“好,這個月你的實行任務就是打掃廁所,總部大樓所有的十二個男廁所,你都包了!”沈胖子說完就轉身走了。“記住,每天打掃三次,不乾淨要重新做哦……”

“啊,我,這個月,打掃總部大樓所有的男廁所……”二喜同學都要哭了。其他人都捂嘴竊笑不已。

“老闆好不容易裝個逼,你都要和他搶風頭,真是不長眼,活該!”那個經理走過去低聲教訓道:“以後記住,這種時候絕對不要和老闆搶風頭……”

…………

中國文史院。

這幾天,文史院裡匯聚好多來自各地的“國學大師”,有文史院自己內部的,和各大機關、院校的“家養大師”,也有沒進編制的“野生大師”。其中“野生”的佔了一半以上,其中還不乏知名人士,像什麼梁啓超、王國維、蔡元培等等,好多圈子裡的大腕。

新中國剛建國的那幾年,因爲文總的嚴重偏科傾向,加上對大師們根本不重視,很多自負才名的“大師”也傲嬌了一把,根本不理會文史院的招募,想顯示一下文人的風骨。但我們都知道,所謂“文人風骨”這種東西,有肯定有,但數量嘛,就別提了,至少絕大多數文人沒有這種器官的。他們的傲嬌,無非就是想自擡身價而已。

但他們哪裡知道,這文德嗣領導的科社黨政府完全是個異類,根本不按他們想象的劇本來演嘛。說好的“三顧茅廬”啥啥的,怎麼就木有了啊?就算你老人家日理萬機,沒有時間來三顧,一顧也行啊,甚至都不需親自,派個人或者送份帖子來也好啊。

可科社黨就好像他們不存在一樣,別說是上門來請,就連封邀請信件都沒有。其實招聘這類大師的名額也是有的,但招聘啓事都是公開登載報紙上,或者在電視、收音機裡公佈。科社黨對於這些人的態度就是,我已經宣佈了,你們愛來來,不來拉倒。

那幾年“大師”們心氣還是很高的,除了那些沒啥名氣的或本身就是科社黨圈子的,會跑去應聘之外,那些自負才高八斗,經天緯地的人,纔不會屁顛顛的招之則來呢。這些人自詡“當代隱士”,結成了一個個小圈子,平日詩詞唱和,互相吹捧。他們這些人本身也有一定經濟實力,家底都是比較厚的,加上國內社會穩定,物資供應日益豐富,這種優哉遊哉得日子過得倒也愜意。

但這種生活不是他們的追求啊,至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這種追求,隱士的日子雖然瀟灑舒服,但如果是要他們一直這樣過,那可是真的要了親命了。大夥十年苦讀爲的是什麼?還不就是爲了做得人上人,高居廟堂,光宗耀祖嗎?誰踏馬真的想當隱士啊。

原本他們還抱着“新政府肯定會後悔他們的做法,當時候hold不住了,就會八擡大轎來請咱出出山”的心態。但他們又想錯了,科社黨還真的就當他們不存在了。

沒幾年他們就後悔了。新中國的國力日新月異的增長着,實力膨脹的速度得簡直就像做夢一般。數年之內就完全扭轉了中國之上個世紀以來的頹勢,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實現了大逆轉,到處開疆拓土,在國際上縱橫捭闔,數年之間連續推倒了法蘭西,打殘了日本,車飛了荷蘭,現在把毛子也打哭了。現在不但國力強盛已經成爲世界公認的一流列強,國民生活質量也到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程度,就連國土面積也擴大到了遠超任何一代的水平。

眼見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就要到來,大師”們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現在都悔青了腸子,爲啥當年傲嬌呢?真是太蠢了。當時一時糊塗沒去應聘,結果便宜了一幫籍籍無名的小字輩,現在連陳寅恪、周樹人、梁漱溟、熊十力這些小傢伙都成院士了。尼瑪,這文史院院士可是相當於前朝翰林啊!

雖然學術界都知道,在中國的“五大院”體系裡面,文史院是不受文總重視的。不說和科學院、工程院、社科院那些“親兒子”、“親閨女”比,就連藝術院這種“童養媳”都有不如。但哪怕只是五大院裡的“丫鬟”,那也是政府正規編制啊。現在一個文史院院士的頭銜,在圈子裡也是有極高含金量的。而且隨着新中國政府的威信和實力的上升,這個含金量還越來越高。大師們現在都後悔得捶胸頓足,恨不得踢自己兩腳。

現在他們都挖空心思想鑽進體制裡,哪怕不可能再像前朝那樣風光,但也有機會接觸上層啊。所以他們現在都密切注意媒體公告,一旦聽說政府有什麼?要,他們二話不說就會跑來幫忙,不需要上門去請,也不需要什麼請帖了。哪怕自帶乾糧都行,當然科社黨還不會摳門到這種程度,只要來參與政府項目的人,路費生活費都是要管的,還有各種補貼和報酬。

半月前文史院又刊登公告召集全國“大師”們來參加政府項目,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給那些新領土重新取名,包括城鎮、鄉村、山川、島嶼等等。“起名字”這工作看起來比較簡單,但這還真是個力氣活,以前到手的地盤少還好說,文總自己就拍板了。

可最近大半年吃下的地盤實在太多了,文總可沒這種美國時間去琢磨,別說是他,就連政府有關部門看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地盤,也覺得頭皮發麻。現在別說從毛子手裡搞來的失地,就連南洋東印度那一片都還好多地方沒改名呢。

所以總理張立錚就建議發動羣衆,羣策羣力嘛,政府部門也忙不過來啊。文總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政府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地名,一面讓文史院牽頭,帶着那些大師們去玩,這也是給他們找事兒做。

“這中亞也算是中國安西故地。君不見唐朝時的地圖有延伸到這裡嗎?所以我們收回故土也算是合情合法合理的。”

“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中亞的勢力範圍沒那麼大啊?”

“呵呵,唐朝到現在一千幾百年了,人口不會增長嗎?這人口一增長,自然地盤就要擴大。有什麼好奇怪的?”

“喔,原來話也可以這樣講啊?”

“那是當然!”

“根據古籍,在下認爲不周山就是這個帕米爾高原……”

“不對,《山海經》上說,不周山是在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應該是黑海和裡海之間的高加索山……”

“但是高加索山現在還不是咱的啊。”

“切,以後打過去就是了嘛,先把名字起好,到時候直接就可以用了。”

“兄臺真是高!”

現在大師們就分成了幾十個小組,一邊翻故紙堆,引經據典,一邊互相討論着。

……………

Ps:特別向各位讀者大大們徵集新領土地名……

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631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中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68章 善後處置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上)第283章 中美密謀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660章 歸化人(3)第397章 戰後的國際格局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68章 善後處置第437章 關東大地震(下)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635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四)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304章 沙俄的崩潰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二)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69章 平地一聲雷第101章 修約和關稅(上)第484章 提前到來的經濟危機第658章 歸化人(1)第477章 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第245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44章 燒烤大頭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621章 金庫第33章 紅旗漫卷華鎣山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531章 人革聯峰會(下)第243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655章 日落帝國第437章 關東大地震(下)第516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262章 唐普的狼獾(下)第511章 考古當如孫殿英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656章 大洋洲的投資和移民第101章 修約和關稅(上)第618章 天罰(下)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290章 重建的聯合艦隊第220章 嘴炮和刺殺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65章 起義前夜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116章 天下第一戰列艦第256章 放衛星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29章 調停第234章 獵殺運金船隊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454章 中國的反應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284章 日本的反應第569章 浴血熊貓(上)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634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292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66章 武裝干涉(上)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269章 閱兵式上的新裝備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171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下)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700章 打擊(8)第567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215章 撈船第476章 二十年代的網絡第490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中)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381章 地中海風雲(三)第79章 空中攻擊(下)第565章 獨有英熊驅虎豹第9章 動員第50章 建黨第100章 急迫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