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平息

黨軍部隊大兵壓境,張學良是焦急不安。

西安的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裡,只有楊虎城是穩坐釣魚臺。

在楊虎城的眼裡,這件事情是很容易處理的,相反如果按照張學良的做法去執行,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大量的東北軍和西北軍集結在甘肅和陝西的分界線上,那可是泥巴進了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張學良焦急的時候,楊虎城不由的看了一眼張學良。

張學良很傻很天真,但是對於楊虎城來說,他正需要這樣的東北軍總司令。只有這樣的總司令,才能夠成爲楊虎城的一把利劍。

在幾十年後,張學良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楊虎城纔是西安事變的主謀。但是實際上面,人們都認爲張學良是主謀,可見楊虎城隱藏的有多深。

其實仔細想想,就憑張少帥這智商,他敢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來,一眼就能夠看出來,張少帥是被人利用了。

結果呢,在西安事變之中死的人,責任全部落在了張少帥的身上了,張少帥也被軟禁了一輩子,也沒有得到蔣校長的諒解。

而西安事變所產生的後果,是張楊二人無法承擔的責任。

也許很多人認爲他們是英雄,是民族的英雄,但是實際上面,民族和歷史,是他們最終的評判者,他們真的是英雄嗎?

“張總司令,不要慌。我們研究一下。立即發表通電。”楊虎城看着張學良的樣子,急忙的安慰了一句。

在張學良東北軍剛來陝西的時候,張學良可是趾高氣揚,根本就不把楊虎城放在眼裡。按照東北軍入陝的情況來看,東北軍是客軍,西北軍是主軍,客軍總要給主軍一點面子的,但是張學良根本就沒有給過楊虎城面子。

在幾次部署作戰的時候,張學良甚至嘲諷西北軍的無能。但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在數次作戰失敗後,楊虎城做的,不是抓住機會嘲諷張學良。反而去安慰張學良。

如果是聰明的人,一眼就能夠看出楊虎城的心機了,但是張學良卻沒有,還把楊虎城當成了好人。

兩個人在總司令部裡面研究了通電的內容。這個時候他們也不敢亂來了,通電的內容肯定是支持中央,譴責兩廣聯軍。

至於實際上面的行動,他們纔不會去做。

“來人,馬上發表通電。”張學良研究好了通電內容。急忙的下達了命令。

可是楊虎城卻急忙的制止了張學良,看着張學良說:“我們不能聯合通電,你我以個各自的名義發表通電,通電的內容也需要更改一下。絕對不能夠一樣。”

張學良沉默了一陣,楊虎城把話都說到這份了。張學良要是在不明白,恐怕楊虎城都要敲他的腦袋了。

“對。你說的對。”張學良這才醒悟。

如果兩個人聯合發表通電,蔣校長那裡恐怕是要多想的。

蔣校長讓東北軍入陝,玩的是一石二鳥的計策,一方面除掉。。。,另一方面就是利用東北軍和西北軍兩虎相爭。

如果這兩個人聯合到了一起,恐怕蔣校長是要十分憤怒的。

當日,張楊二人發表了通電,譴責了兩廣事變。

而在南方的戰場上面,陳濟棠麾下第一軍軍長餘漢謀發表通電,宣佈歸順中央,而中央方面則是答應,戰後由余漢謀主政廣東。

七月四日,數十架廣東空軍飛機飛離廣東投蔣,粵軍實力大損。

兩廣喊出來的抗日口號,欺瞞的了外人,卻瞞不了自己人。日本顧問就在軍人,用粵軍的話來說,哪有日本人去抗日的說法。

陳濟棠最大的敗筆,就是在粵軍之中安排了日本人,失去了軍心。

而陳濟棠的上位,是依靠出賣李濟深而得到主政廣東權力,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在開戰不久後,陳濟棠的麾下大將餘漢謀,就選擇了倒戈。

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他們不懂得什麼國家利益,更不懂得忠僕不事二主,只要給他們利益,他們完全可以倒戈相向。

利益,是他們最大的追求,只要價格合適,他們可以出賣任何人。

這也是抗日之中,有大量僞軍部隊產生的原因。

七月十三日,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決議撤銷西南執行部,軍委會則宣佈撤銷陳濟棠的職務,以餘漢謀取而代之。同時爲了分化粵桂,宣佈李宗仁、白崇禧的本兼各職不變。

而在七月十四日的時候,餘漢謀得到了實惠,開始向廣州進軍,要求陳濟棠二十四小時內離開廣東,陳濟棠所部第二軍不戰而退,準備迎餘漢謀以代替陳濟棠,陳濟棠所部軍心大亂。

廣西的李白大跌眼鏡,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廣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兩個人倒是聰明,想要陳濟棠到廣西,來統一指揮部隊繼續作戰。

陳濟棠本人則是在廣州下血本穩定軍心,可是軍心已經混亂,不管陳濟棠怎麼樣做,也無法制止混亂的軍銜。

在七月十五日,廣東殘餘空軍部隊,在司令黃光銳的率領下全數北上投蔣,陳濟棠已經心灰意冷,決心下野,遂不再理會白崇禧的提議。

七月十八日,陳濟棠下野,攜帶兩千萬銀元前往香港。

解決陳濟棠之後,大批中央軍向廣西靠攏。

廣西雖然是窮省,但是在李宗仁,白崇禧的統領下,搞的是全民皆兵,轉眼之間就變出了二十萬大軍,想要和中央軍決一死戰,同時李白二人又驅趕在廣西的日籍顧問,以便獲取民心。

雙方的僵持一直維持到八月。在衆多國民黨元老的調解之下,雙方達成了和解,李白二人繼續掌握廣西政務,而廣西則是向中央俯首稱臣。

九月四日。國民政府和軍委會發布命令,李白二人和桂系大小官員之職位不變,新桂系官員則隆重在南寧就職,宣佈服從蔣之中央。至此,兩廣事變平息。

平息兩廣之後,南方數省係數落入國民政府掌握之中。

而對於蔣校長而言,西北的安定,則是重中之重。對於華北的各個軍閥。蔣校長不敢逼迫的太緊,免得他們投入日本人的懷抱之中。

而在八月二十九日,西安發生了一件大事情。

得知國民黨中統特工逮捕其秘書宋黎和馬紹周、關沛蒼後,張學良命譚海率衛隊營包圍和查抄了國民黨陝西省黨部。

查抄一省省黨部。往小了說,是對國民政府的不敬,往大了說,是對國民政府權力的藐視。

如果這件事情換成楊虎城,恐怕他是不會做出張學良這樣的動作。

1936年十月二十二日。蔣校長由南京飛抵西安,嚴令張學良進剿。。。,張當面表示反對,並提出“一致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蔣介石拒絕。兩人大吵。

在西安逗留幾日的蔣校長,飛赴洛陽。打算在洛陽過五十大壽。

但是蔣校長卻不知道,他這次的西安執行,是在虎穴裡面走了一圈。

在蔣校長離開西安之後,楊虎城部將51旅旅長趙壽山會談的時候,趙壽山就提議說:“目前情況危急,因此是否考慮蔣如果來西安,必要時我們把他扣起來,逼他連供抗日。”

這個時候的情況,對於陝西的東北軍和西北軍而言,已經是四面楚歌了。大批的中央軍從兩廣前線趕赴陝西,只要蔣校長一聲令下,陝西就會成爲中央軍的地盤,而凡是抵抗中央軍的部隊,很有可能會灰飛煙滅。

蔣校長調動中央軍入陝,讓楊虎城有了戒心,他開始仔細思考自己陝西的問題了。

張學良數次面見蔣校長,要求抗日的事情,都沒有得到蔣校長的得意,而張學良現在也處於十分絕望的狀態。

人在絕望的時候,是會做出任何事情的。

十一月,從洛陽祝壽回來的張學良面色黯淡,神情低落。

當張學良把在洛陽會見蔣校長時候遭遇的事情和楊虎城一說,楊虎城忍耐不住了,說出了自己心裡想要說的話:“現在我看只有一個辦法,是我身邊那些小傢伙的計策,蔣公來西安,我們就可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了。”

張學良在回憶錄之中所寫到,他聽到這句話以後十分愕然,沉默不語,最終露出懼色說:我們不是賣友求榮的人,這種計策我做不到。

楊虎城則是諷刺張學良是感情用事,以私忘公。

張學良答應楊虎城仔細考慮考慮,卻沒有當場表態。

十二月三日,各路中央軍大兵壓境,張學良再次飛赴洛陽,想要爭取蔣校長抗日,卻遭到了蔣校長的拒絕,張學良甚至下跪,也沒有得到蔣校長的同意。

至此張學良似乎明白了,不再懇求蔣校長抗日,而是邀請蔣校長趕赴西安,張學良的藉口是東北軍和西北軍羣情激奮,生怕西安會有變亂,情勢迫不及待,請委員長趕赴西安安撫。

蔣校長此刻也準備去西安,徹底解決西安的事情,隨即答應了下來說:“我是要去,你說軍官不聽你的,不願意去剿匪,我大不了一天請一桌子酒,一個個的說服他們。”

十二月四日,蔣校長帶領隨行秘書和部分中央大員趕赴西安。

而此行的警衛人員,卻只有三十人,而蔣校長攜帶的人員,需要保護的,遠比警衛人員還要多,就是說,沒有拿槍的人,要比拿槍的人多。

而在西安那裡,卻有東北軍五六萬人,蔣校長此行,無異於羊入虎口。

(西安事變是雷區,走一個過場。真相遠遠比我們想象之中複雜。)(未完待續。。)

第110章 良禽擇木第219章 中原大戰(十八)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371章 預備役第310章 復仇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15章 上峰敲詐第160章 初戰日寇(一)第180章 亂中取慄(上)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222章 少帥學良第71章 惠州之戰(三)第185章 蔣馮戰爭第100章 增兵湖南第93章 開辦工廠第118章 佔領村莊第44章 棉湖大戰(三)第338章 陝西第385章 大同會戰2第196章 三家聯盟(三)第178章 坐山觀虎第2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62章 初戰日寇(三)第340章 局面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362章 十七軍第137章 平定福建(二)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285章 反攻1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1章 黃埔教官第149章 校長婚禮第347章 動亂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102章 朦朧之愛第368章 血夜第19章 到達虎門第274章 南天門4第261章 長城抗戰5第267章 長城抗戰11第37章 淡水之戰(一)第100章 增兵湖南第195章 三家聯盟(二)第48章 棉湖大戰(七)第332章 民心第6章 校長召見第177章 越亂越好第255章 風波再起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360章 突變第223章 年少輕率第164章 初戰日寇(五)第342章 逼迫第62章 槍擊事件第144章 龍潭大戰1第203章 中原大戰(二)第298章 救人第333章 殺貪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329章 攻堅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313章 假幣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116章 火炮襲擊第301章 求婚第167章 嚴詞激辯第42章 棉湖大戰(一)第99章 漏洞百出第155章 杜大耳朵第309章 僞軍第284章 南天門14第258章 長城抗戰2第330章 贖人第347章 動亂第354章 龍虎臺第124章 圍殲援軍第88章 汪家家宴第251章 報國疆場上(五)第26章 防禦寮步(上)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329章 攻堅第147章 龍潭大戰4第361章 萬全縣第213章 中原大戰(十二)第120章 死守陣地第158章 濟南慘案第201章 射日飛機第218章 中原大戰(十七)第12章 廣州之行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188章 威脅蘭州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244章 九一八事變(十八)第323章 夾擊第344章 召見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6章 校長召見第155章 杜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