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相談革命

百姓們已經安全的轉移了,商人運輸的糧食不少,還是有一部分留在了道路上面,樑浩的部隊和孫興華的部隊,則是隱蔽在四周,等待着命令。

孫興華對樑浩的部隊倒是有了興趣,因爲他們完全不向土匪,他們和百姓關係親密,而且似乎經過各種訓練,在隱蔽的時候,完全不會發出任何的聲音,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對於一支土匪部隊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孫旅長,我倒是也清楚孫中山先生的一些事情。但是我不明白,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真的能夠讓中國走向富強嗎?你們這些革命者,又知不知道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樑浩趁着空閒的時候,向孫興華提出了一個疑問。

雖然他是個悍匪,但是他是一個有思想的悍匪,他也會思考中國的命運,也會接受先進的理念,這也是樑浩爲什麼能夠在周蔭人的圍剿下存在的重要願意。

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是註定會被淘汰的,正如孫總理所說的那樣,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世界的潮流,所有和世界潮流相背的,無非是在自取滅亡,而這個滅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樑司令,飯是一口一口吃的,沒有人可以一口吃成胖子。革命的道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中國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我們想要打破這個社會,總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只要我們有耐心,這些都會實現的。”孫興華笑着回答了一句。

他不想談論這些,因爲這些問題過於複雜,此刻中國需要的,絕對不是戰爭,但是想要完成革命,就必須進行戰爭,這是一個互相矛盾的話題。

樑浩有所思的看着孫興華,他原本認爲孫興華只是一名悍將,但是從孫興華的談吐之中,樑浩感覺面前的這個軍官,不僅僅是一名悍將,他也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有一肚子的知識。

雖然樑浩在土匪之中十分的優秀,但是畢竟他有一個侷限性,那就是土匪之中,不可能在找到第二個樑浩,向他這樣文武雙全的人物,畢竟是少見的。

不過樑浩卻不清楚,扣上悍將名聲的將領,不光是要有勇,在謀略上面也是要出衆的,例如國民黨的悍將張靈甫,很多人都說他有勇無謀,但是誰又知道張靈甫是有謀略的,不過是在郭汝瑰的泄露下,這些謀略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孫旅長,你們革命者是要打破封建社會,是不是意味着,將中國所有古老的一切,都會根除?”樑浩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孫興華看着樑浩,卻是十分的耐心,他清楚樑浩能夠提出這些問題來,就是說明他對國民政府有興趣,那麼一心想要收編樑浩的孫興華,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反感。

“就拿北洋軍起義的部隊來說,北洋軍是不好的,但是我們不能夠因爲北洋軍不好,就否定了所有北洋軍的部隊。在北洋軍部隊之中,也是有好的。這些好的部隊,完全可以成爲我們北伐軍的一員。而那些不好的,我們也可以進行改造,讓他們成爲對我們有用的。人是活的,總要變通,什麼事情都不能一竿子全部打死。”孫興華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北洋軍做了一個比喻。

封建社會自然是要打破,但是中國幾千年的古老文化,的確是有值得遵守的,不能因爲封建社會這頂大帽子,就否定了中國幾千的文化,這是絕對不正確的。

孫興華是兩世爲人,他擁有兩世的理論和概念。

後世給他感覺最多的,就是金錢社會,人與人之間完全失去了情感,多了利用和金錢的關係,道德也失去了底線。

而在此刻,孫興華擁有的知識,讓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中國古老的文化,不僅是中國的象徵,更是中國人的道德存在的底線。

“孫旅長的意思,是你們保持古老的文化,你們打破是封建社會的不良氣息?我可以這樣理解嗎?”樑浩繼續的詢問道。

“樑司令,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拿清朝來說,雖然早期他們征服了我們,但是在後期的時候,他們卻完全融入到我們之中。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他們雖然武力征服了我們,但是我們的文化,卻征服了他們。”孫興華嚴肅的說了一句。

以孫興華兩世爲人的閱讀,他清楚一點,只有保存自己的文化,才能夠保存自己的民族,只有宣傳自己的文化,才能夠讓他國尊重自己的國家。

抗戰的時候,日本人大量的焚燒中國的古書,實施奴性的教育,目的就是想要摧毀中國的文化,但是他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

樑浩深深的點了點頭,仔細的思考着孫興華這些話。

在他的內心裡面,對孫興華倒是有了幾分佩服。

“做好戰鬥準備,北洋軍來了。”孫興華放下望遠鏡,輕聲說了一句。

輕重機槍迅速的做好了戰鬥準備,四門75MM榴彈炮,也開始調整炮口,對準了遠處緩緩行進的北洋軍。

這股北洋軍行動十分的小心,先鋒連和後面的部隊拉開了很大的距離。而在先鋒連的前面,還有十幾名戰士,小心翼翼的前進着,擔任着尖兵的任務。

“營長,前面道路上面發現運輸糧食的馬車。樑浩的匪兵們,應該已經逃跑了。”先鋒連的連長剛剛得到前面的報告,就迫不及待的向營長報告着消息。

營長舉着望遠鏡,四處的觀察了一下,有些得意的說着:“樑浩自知我大軍來襲,無力抵抗,丟棄糧食潰逃。馬上把糧食收集到一起,運輸回去。”

說完之後,營長直接下馬,坐在一旁的石頭上面休息,而四百多人的部隊,則是朝着前面的糧食跑了回去。

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把這些糧食運輸回去,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畢竟周蔭人現在沒有圍剿樑浩的意思。

第27章 防禦寮步(中)第164章 初戰日寇(五)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35章 軍官守則第81章 關鍵時刻(三)第232章 九一八事變(六)第198章 部隊擴編(上)第382章 成敗第122章 慷慨就義第299章 委員長來電第157章 開赴河南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324章 騎兵第13章 軍事演習第68章 二次東征第5章 晉升團副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359章 大膽計劃第344章 召見第206章 中原大戰(五)第200章 榮譽系統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354章 龍虎臺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279章 南天門9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29章 孤軍奮戰(上)第13章 軍事演習第16章 大戰前夕第309章 僞軍第116章 火炮襲擊第31章 孤軍奮戰(下)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73章 惠州之戰(五)第346章 前兆第14章 三弟衛華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139章 一心發展第193章 換裝德械第170章 迷霧陣陣(下)第54章 教導三團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239章 九一八事變(十三)第317章 計策第23章 兩個方案(上)第314章 閩變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245章 九一八事變(十九)第222章 少帥學良第267章 長城抗戰11第80章 關鍵時刻(二)第68章 二次東征第30章 孤軍奮戰(中)第183章 黃埔分校第266章 長城抗戰10第307章 婉拒第14章 三弟衛華第148章 龍潭大戰5第2章 火攻西關第393章 打援2第364章 打亂部署第263章 長城抗戰7第233章 九一八事變(七)第379章 萬全縣失守第388章 大同會戰5第121章 阻敵增援第19章 到達虎門第191章 圍殲馬麒(下)第280章 南天門10第107章 誓師北伐第39章 淡水之戰(三)第108章 衛戍司令第333章 殺貪第151章 校長婚禮2第130章 共同對敵第318章 迷局第146章 龍潭大戰3第376章 騎兵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388章 大同會戰5第222章 少帥學良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91章 一顆棋子第131章 相談革命第194章 三家聯盟(一)第70章 惠州之戰(二)第142章 校長下野第302章 孫父第229章 九一八事變(三)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108章 衛戍司令第96章 校長囚徒第92章 開發投資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396章 調兵第254章 國之殤第206章 中原大戰(五)第226章 互相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