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華殿密談

北京城中之城紫禁城文華殿中,朱由校正舒服的躺在一把躺椅上,幾個宮女正在給朱由校輕輕的扇着風,這時魏朝領着孫承宗進來,朱由校見孫承宗進來,立刻一骨碌爬了起來,摒退了兩旁的宮女,對着孫承宗嘻笑着說道:“孫愛卿好久沒有來了,這些天愛卿去遼東巡視,朕可是好久沒有聽愛卿講讀了,今天要講些什麼給朕聽?”

孫承宗見朱由校這嬉皮笑臉的樣子,不由臉上一鬆,臉上帶着笑意說道:“皇上,微臣今次就講些遼東的趣聞好了,保準皇上沒有聽過,皇上聽了肯定高興。”孫承宗那會不知道朱由校的心思,前幾日與朱由校密商遼東之事,便知道皇上對遼東甚是關心,今天想知道的定是遼東之事了。

朱由校聽到孫承宗要說遼東趣聞也很是高興,馬上說道:“還是孫愛卿明白朕的心意,朕最關心軍事,遼東戰事乃是我大明心腹之患,朕要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如何處理遼東之事。今日愛卿定要和我詳細講講。”

孫承宗見朱由校這般關心國家大事倒是十分高興,古時君主大多不喜過問國事,今日朱由校這般勤政也算是國之大幸了,便說道:“皇上,微臣這番巡視遼東可謂是收穫頗豐啊,以前總覺得我大明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乃是中央之國,可是微臣此去遼東才知道,現今我大明在遼東根本就毫無優勢可言,可惜朝中大臣都以爲後金不過是一蠻夷小國,根本不懂遼東形勢之危,此番下去,遼東必有失。還好皇上聖明。”

朱由校現在都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對遼東什麼都不瞭解,什麼發聖旨都是聽了孫承宗的話,自己不過是在上面蓋個章而已。不過皇帝本就該如此吧,反正事事都有人幹,只要把人分配好,把工作協調好便是個好皇帝,小事自己處理,遇到大事找專家。皇帝就是這般如此,就應該和企業總裁一樣。

便訕訕說道:“都是孫愛卿的意見,朕對遼東也是一事不知,這次多虧了愛卿。倒是說到此事,朕想朝中大事總是些從未出過京的大臣在把持,總覺得有些心虛,不如以後朝中有大事便多找些知實情的來講講。總比這幫什麼都不懂,只知爭權奪勢的大臣好。”朱由校說完,看到孫承宗盯着自己發呆,又說道:“孫愛卿,怎麼了。”

孫承宗自己其實是個官場失意人,爲官多年,與自己同批的進士早已大多權高位重了,只有自己還是個翰林,不過塞翁失馬,鄢知非福。正是如此卻當上了帝師,自己突然一下從官場的角落裡被一把拉到舞臺中央,現在看來皇帝很信任自己,朝中明眼人都知道,他孫承宗進入內閣那是遲早之日,正是如此,孫承宗更想幹出一番成就來,要不根本就不可能過庭議這一關,要是過不了庭議,就算皇上欽定那也躲不過御史們的彈劾。

孫承宗聽到朱由校叫他,立刻回過神來,對着朱由校說道:“皇上,微臣這些日子舟車勞頓,有些疲勞,所以適才走神了,皇上恕罪。”

朱由校一聽那知道孫承宗在想什麼,還以爲孫承宗真的病了,便說道:“愛卿要是真的不舒服,朕就讓御醫進來給愛卿瞧瞧。”

孫承宗馬上說道:“皇上,不用了,微臣只是有些勞累而已,休息幾日便可,還是讓微臣給皇上講講遼東局勢吧。”

朱由校立刻說道:“開始吧,前日愛卿說的不詳細,朕今日想認真聽聽。”

孫承宗頓了頓,說道:“微臣開始先說這遼東局勢的起源好了,遼東局勢到現今有兩個因素,一是自然災害,關外這些年來,連年自然災害,那些遊牧部落爲了生存下去就不斷的向關內燒殺搶掠,掠奪財富,此爲主要原因。二是人禍,我大明自打建國以來就統治遼東,可是我大明卻以蠻夷態度對待關外部落,對其橫徵暴斂,肆意欺壓,激起其的強烈反抗。”

朱由校一聽,心中暗罵,原來是這些老祖宗民族關係沒有搞好,真是遺禍千年啊,祖宗造孽,兒孫受罪。不過現在遼東問題的根本不是這個,關鍵還是在自己,對於明這麼龐大的帝國來說,只要自己是健康的,後金就跟本沒有辦法打贏這個戰爭,可惜現在的明帝國也是滿身傷痛,搖搖欲墜的帝國了。

這時孫承宗又說道:“可是爲什麼我大明在遼東卻是不斷戰敗,卻是軍備馳廢,將士戰鬥力底下的原因,我大明已是多年未經戰火,現今的大明軍隊已經不是那個宇內無敵的軍隊了。還有就是將領截留餉銀的原因,微臣從遼東回來,略知道遼東情況,國家餉銀能有一半進入軍士手中的部隊那是屈指可數,這樣怎麼能讓軍士爲國作戰呢!”

朱由校聽孫承宗說到這個,便說道:“朕不是已經告訴愛卿,朕準備派最新成立的反腐局去遼東檢查將領。”

孫承宗聽完朱由校所說,便笑着說道:“皇上,容微臣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皇上你經驗不足,要是這般事情如此容易,早就解決了,熊廷弼也是個敢做敢爲的能臣,可是到了遼東還不是隻好姑息養奸。”

朱由校一聽孫承宗這麼說,很是奇怪,便問道:“愛卿怎麼這麼想,朕派楊漣領聖旨去,再命令錦衣衛和東廠配合楊漣,這般已是毫無問題,怎麼會不行呢?”

孫承宗接着又說道:“皇上,這剋扣軍餉乃是普遍之事,皇上這欽差一派去,定然是要抓幾個人頭殺殺,如此一來,軍中定然會同仇敵愾,一同以軍情要挾皇上,我猜只要楊大人一到遼東,遼東必然就有敵寇入侵的軍情奏摺上呈皇上,這已是軍中慣用計策。”

朱由校一聽,原來還是這般複雜,看來自己是想的太簡單了,那些軍中的老油條要說如此容易解決了,那便就不配到遼東去當官了,朱由校自己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好求助孫承宗,於是說道:“既然這般不成,那愛卿定是有些好主意,還請愛卿告訴朕。”

孫承宗接着說道:“皇上可知,九邊一年光是軍餉就是將近400萬兩,這是爲何,那便是截留,首先餉銀從戶部出去,戶部當然要截留一下,戶部到了兵部,兵部又要截留一下,兵部到了遼東經略,又是一番剋扣,再到邊鎮,再剋扣,最後到了統兵大將手中,這裡剋扣的最嚴重,真正到了軍士手中的卻是甚少。”

朱由校聽到這裡深有體會,不管錢都是過個人手少一點,心中突然有點感悟,馬上說道:“朕突然想到,既然發銀子是這般的,那收銀子自然也是這樣的,應該是這樣的,百姓被各個里正盤剝,里正被縣府盤剝,縣府被布政司盤剝,布政司被各部盤剝,這些到了各個官庫又得盤剝一番,再後來就是愛卿所說的了。俗話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到頭來,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孫承宗見到朱由校說出這麼深刻的話來,心想這個皇上是個好皇上啊,自己給他賣命也算是值了,於是說道:“以前軍中餉銀都是直接發到軍中,遼東經略只能掌握其中少許,現今皇上只需把餉銀盡數壓給熊廷弼就可以了,至於他怎麼分配就是他的事的,這樣等於就給了熊廷弼另外一把尚方寶劍。”

朱由校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個方法的好處,不過又是覺得有些不妥,便問道:“如此可以麼,孫愛卿?”朱由校怕熊廷弼手中權利過大,遼東經略總部山海關距離京師僅有200公里,萬一熊廷弼謀反,那自己就徹底完蛋了。

孫承宗自然是知道朱由校想些什麼的,也許這就是朱家王朝的特點,多疑。便說道:“皇上不用擔心,將在外,就需適當放開,何況熊廷弼微臣是很清楚的,其忠心可嘉,是皇上絕對可以信任之人。”

朱由校聽到孫承宗說這熊廷弼是個很忠心的人便放下心來,要說這邊關之事,自己反正不懂,乾脆委派個信任的人辦就好了,不過自己還是要對其嚴密監視,權利太大了,不能把寶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看來還是要加強徐光啓的新軍訓練啊。於是說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把遼東託付給熊廷弼了,愛卿還要多多關心遼東局勢,過些日子朕會讓方從哲增補個大學士,那時朕會讓方從哲推選愛卿的,到時朕就愛卿專門負責遼東問題。那樣外有熊廷弼,內有愛卿,這遼東也應該安穩了吧!”

孫承宗聽朱由校要升他官,自然是十分高興,馬上叩拜道:“微臣謝主隆恩,臣當盡心盡力爲皇上辦好遼東之事。”

朱由校笑道:“愛卿爲朕辦事,朕是很清楚的,現今愛卿的責任就更大了,愛卿可要保養好身體,朕可不希望愛卿爲了給朕辦事病倒了。”

接着又說道:“今日朕的研究院來了些客人,愛卿和朕一起去看看,見見世面,這世界可是有趣的很。”說着便上前拉住孫承宗快步向宮外走去。只餘魏朝等一羣太監和一羣錦衣衛在後面緊緊跟隨。

第1章 皇帝逛妓院(1)第22章 進京覆命第26章 貪官的覺悟第21章 微服私訪第10章 欽差袁崇煥第7章 遼東軍情第8章 大戰在即第47章 工部之事第17章 進發瀋陽第16章 商船局第2章 長工資了第11章 印刷機第21章 宋應星視察第7章 民主黨第7章 皇上,我有了第六卷第二十六章第41章 造艦計劃第四十一章第六卷第四章第4章 皇帝逛妓院(4)第21章 宋應星視察第10章 籌建秘書處第38章 這回真的官制改革了第44章 面見李旦第6章 國企改革第六卷第四章第十六章第37章 安平港之戰第39章 朝會(上)第六卷第七章第34章 突襲呂宋第38章 信使第20章 面聖升官第11章 張玉庭出差第40章 朝會(下)第22章 官制改革的困擾第11章 天啓元年第21章 微服私訪第36章 拍賣會完第29章 升官問題第5章 印書局第9章 邪教啊!第19章 戰場嗜血第6章 蒙古攻勢第五卷第三十一章第27章 宰相的誕生第24章 孫府賀壽第17章 女真滅亡第21章 皇后的人選第43章 召見鄭芝龍第2章 秦淮街頭第36章 炮戰第24章 孫府賀壽第6章 登基改元第6章 都城界幾第38章 這回真的官制改革了第45章 本卷完第36章 拍賣會完第29章 升官問題第五卷第十八章第28章 賠款問題第38章 這回真的官制改革了第11章 張玉庭出差第38章 信使第4章 移宮第8章 大戰在即第19章 回京第6章 登基改元第17章 熊廷弼的否定第44章 面見李旦第11章 天啓元年第25章 妹妹終於出現了(3)第40章 變更爵位第1章 南巡南京第34章 突襲呂宋第18章 馬得志得志第26章 萬燝和銀行第20章 陰謀暴露第四十二章第32章 偶遇東林聚會第四十一章第7章 范文程議明第10章 殺殺殺第5章 印書局第五卷第十八章第10章 面試成績60分第36章 拍賣會完第五卷第十八章第五卷第五章第33章 情意綿綿第28章 銀行家的出現第29章 出門打的第16章 皇帝也會給錢急死第4章 巡遊京師大學第19章 回京第七卷第四章第5章 獲罪平反第五卷第十八章第37章 全曉芸的覺悟第26章 片話釋政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