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找到一個人才

“亟求真才以備急用,亟造實用器械以備中外戰守,亟行選練精兵以保全勝,亟造都城萬年臺(即用來防守城牆的炮臺)以爲永永無虞之計,亟遣使臣監護朝鮮以聯外勢。”(找不到什麼好的話了,就這些大家湊合湊合,畢竟本人對火器作戰不甚瞭解)

“停,這是誰上的摺子?”朱由校一把叫住正在念奏摺的魏朝。原是大太監王安知朱由校乃是文盲,便安排魏朝專門給其念奏章。朱由校本就不識繁體字,加上要豎立着念,更是不習慣,乾脆裝着不識字,每次到左順門辦公便躺下聽魏朝念奏摺,活的甚是輕鬆。現下魏朝唸的正是前日朱由校巡視兵帳局、安民廠後那些局正、廠監上的工作彙報折。

魏朝看了看奏摺的名字,回道:“回皇上,是安民廠的廠監劉公公的摺子。”

朱由校一聽原來是上次給他當導遊,介紹大炮的那個太監,心想不對,上次也不見他有如此見識,要是真有這般見識,那就可惜了,肯定是有槍手在後撐腰。

又問道:“朕問的是誰寫的,不是問誰上的摺子。”

魏朝翻了翻奏摺,回道:“回皇上,就是他寫的,這摺子上只有劉公公的名字。”

朱由校一陣納悶,難道這太監還真有才能,難道自己看走眼了,不至於吧,要是真有這麼厲害,也不管什麼宦官不能幹政,大用纔對。不過這個有水分,筆試過關還得面試,要是面試也過關,那就大大看走眼了。便說道:“魏朝啊,你飽讀詩書,覺得這個摺子怎麼樣?”

這魏朝乃是內書堂畢業的高才太監,文筆見識雖說比不上那些翰林,卻也差不到那去。聽這文章也覺不出什麼好處,便回道:“回皇上,奴才駑鈍,不覺的這文章有何出採之處。”

朱由校說道:“你已經唸了6個摺子了吧,有沒有發現這個和前面五個有甚區別?”

魏朝回道:“奴才駑鈍。”

朱由校知道在這些太監面前一定要高深一點,這樣這些奴才纔不敢恣意妄爲,今日定要嚇嚇他,於是故弄玄機的回道:“朕今日不與你詳說,就告訴你兩個字,聽好了,‘實踐’二字。我知你們內廷的太監都喜揣摩聖意,取悅朕。朕今天告訴你這兩字就是聖意,你好生研究一番,待到明白了,再來告訴朕。你現在喚人把那劉公公招來,朕要見他,好好考考他,看看他有甚過人之處。”(作者突然想起以前上自然辯證法時交的課程論文,今天拿出來難難這些太監)

過了片刻,那劉公公便被錦衣衛的官員帶來見朱由校。

劉公公一見朱由校便叩拜道:“奴才叩見皇上,奴才願意爲吾皇排憂解難。”

朱由校一看這陣勢差點還以爲真的是他寫的,轉眼又想寫出那般文章的定是見多識廣之人,就他一廠監如何能有如此水平。

便說道:“朕今日給你一次機會,你說是誰寫的奏摺,說了朕照樣賞你,不說,等朕知道了便治你欺君之罪。”朱由校希望嚇他一下,讓他說出槍手即可,這般庸人自己懶得與他計較。何況自己時間有限,在他身上浪費可惜。

果然,經朱由校一嚇,這劉公公便跟竹筒倒豆子一樣全都說出來了。

“皇上,奴才沒有欺君之意,這奏摺是奴才囑咐下屬寫的,其他幾位公公也都是這般,奴才冤枉啊!”說着連眼淚都流了出來。

朱由校一看覺得噁心,便說道:“朕昨日就告訴你們,你們要是寫不出來朕不怪你們,可是你們這些奴才膽大妄爲,還敢欺騙朕,還好朕今日心情不錯,就不追究你們的罪責了,你退下吧,回去把替你寫奏摺的下屬傳到朕這裡來。朕有事要問他。”

過了片刻,魏朝又帶了個匠人過來,這回看來還是有些水平,至少看樣子應該懂得不少。誰知朱由校一問,開始幾個問題這匠人還能勉強回答,待多問了幾個,便答不上來了,朱由校一陣失望,還指望能挖個人纔出來,沒想到一下挖了兩個庸才。不由感嘆人才難得啊。

最後朱由校問道:“朕覺你所知不過如此,怎麼能寫出這種摺子來,定是冒領他人功勞,今日說出是盜了誰的功勞便饒你不死。”

這匠人經這麼一嚇,便恐慌說道:“皇上,這實在是小人所寫,是劉公公讓小人寫,小人才寫的,小人冤枉啊。”

朱由校說道:“還敢巧言欺騙朕,你跟本就不懂文章要義,如何能寫出這般文章來。”

這時這匠人才明白過來,原來皇帝是要知道到底是誰提出文章中的那些要義,便說道:“這奏章上的要義不是小人的,是小人從徐大人那聽來的,小人覺的有道理,便寫進了奏摺中,皇上,小人沒有欺騙皇上啊。”

朱由校一聽原來是這匠人搞學術腐敗,剽竊他人的觀點,自己又是一知半解,難怪自己一問他什麼都不明白。沒想到在古代也能遇上學術腐敗,還真是稀奇。不過還是要問出到底是誰纔是原著,這個人可是百分之九十是人才,估計還是一個實幹家。現在自己最缺的就是這種人,要說這朝中政治權謀高手那是一大堆,真正能幹點實事那可是屈指可數,至少自己還是沒有見過一個。

朱由校一聽還有人立刻問道:“這個徐大人是誰,你告訴朕,朕就不追究你的責任了,再賞你十兩銀子。”

那匠人立刻回道:“回皇上,這徐大人乃是詹事府少詹事(正三品)兼河南道監察御史徐光啓大人。小人那些話是前些日子徐大人到安民廠中調運火器時聽徐大人說的。”

朱由校一聽這人才終於有着落了,便讓這匠人推了下去,也懶得追究他剽竊之罪,畢竟現在還無版權之說,而且法制社會要從自己做起,怎麼定他的罪還是問題。

立刻又找來魏朝打聽徐光啓,宮中皇帝身邊太監一般都是半個秘書,這些官員任免之類的事情個個都記得十分詳細,朱由校一問,魏朝立刻告訴朱由校,這徐光啓乃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土。至於詳細的情況還要查閱一下宮中錦衣衛和東廠的記錄才行。

過了片刻,魏朝便手中捧了一堆書進來,明朝特務機構盛行,錦衣衛和東廠都會記錄百官的言行和動向。所以皇帝要是對誰有興趣,可以很清楚的得到第一手資料,這對於一箇中央集權國家來說本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正是由於其權利過於龐大,而且通常都是由太監和太監的親信掌握,這時錦衣衛和東廠就成爲了其進行誣告陷害的工具了。權利並不可怕,但要看掌握在誰手中。不過現在朱由校真是在享受着錦衣衛和東廠的好處了。

朱由校一看便知是關於徐光啓的檔案,便說道:“魏朝,揀些有用的念,這麼幾本得唸到什麼時候。”

魏朝自光宗一死便被大太監王安派來跟隨朱由校,來之前早就聽聞過朱由校從小酷愛玩樂,到登基還沒有出宮讀過書,本以爲朱由校應該是那種絲毫不懂朝政,只知道玩樂的昏君。這幾日下來,魏朝開始覺得朱由校越來越高深莫測了,今日又突然對自己說了一番話,實踐到底有什麼高深意思,不就是少說空話,動手做事。難道真有這麼簡單嗎?想畢,搖了搖頭,還是先幹正事爲好,皇上就是看了這徐光啓的文章對我說的話,保不定能從這裡領悟些東西出來。

於是魏朝對朱由校說道:“皇上,這記錄甚是繁瑣,待奴才先瀏覽一番再與皇上細講。”

朱由校一聽便想,這內書堂出來的太監個個倒是文采了得,禮儀嫺熟,要是不是太監倒是個好秘書,便說:“隨你吧,自從你跟朕以來,一直勤勤懇懇爲朕排憂解難,朕對你很是放心,只要你不負朕的期望,朕是不會怪罪你的。”

說完便躺在躺椅上閉目養神。心想,昨日去打了回槍,建立了下威信,順便今天還揀了個徐光啓。人生之事,總是這麼變幻莫測。今日要是找到的這個徐光啓正是個人才,那我的獵才計劃可就算開張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今天我找來徐光啓,就可以通過這徐光啓找到他的革命同志,怎麼也得讓這徐光啓發展他幾十個下線,再一個下線發展幾十個。哇,我們的皇帝似乎看到了臉前站滿了各種各樣的人才,造槍的、造炮的、冶鐵的、治水的、還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幹嘛的。

這時魏朝開聲道:“皇上,奴才已經看完了,容奴才向皇上詳細稟報。”

朱由校揮了一下手,示意魏朝開始。

“徐光啓,字子先,號玄扈,生於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一個商人兼小地主家庭裡。他出生以後,家境已經衰落,青年時期曾經先後到廣東、廣西等地,靠教書爲生。在這期間,他曾經七次回鄉應試,直到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他三十五歲那年才以第一名考中舉人。七年後(公元1604年)又考中進士。先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職。現今任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御史。”魏朝說罷,看了看朱由校,見其聽的很是認真,又接着說道:

“萬曆三十一年(1603),徐光啓在南京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聽,立刻坐了起來,對魏朝說道:“什麼,把剛纔那個再說一遍。”

魏朝一見朱由校如此大反應嚇了一跳,剛纔自己看到這個時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堂堂大明官員竟然去信那些紅夷的邪說,皇上聽過定然要治他的罪了,還爲徐光啓一陣惋惜。

於是說道:“回皇上,萬曆三十一年(1603),徐光啓在南京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聽這徐光啓竟然是個天主教徒,原來明朝的時候西方就已經對中國進行思想和平演變了,朝廷的正三品大員竟然都已經是個天主教徒,不過又想到,看來明朝還是挺開明的,對明朝來說,這紅夷的天主教可以是是異教徒了,竟然還能當到如此高的官位上。看來自己改造明朝的計劃應該還是有前景的,至少要比想象中的形勢好多了。

既然是個天主教徒那思想應該很是開明,自己最需的就是這些改革意願強烈的改革派。不錯,不錯。於是臉上浮出一絲笑容,接着說道:“接着念。”

魏朝一看朱由校先是一驚,後又是一笑,估計皇上沒有責怪徐光啓的意思,便放心的接着唸了下去:

“萬曆三十四年(1606)秋,徐光啓即與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西方數學名著《幾何原本》的前六卷,還譯一部了《測量法義》。後在因父喪回上海守制三年期間,徐光啓又對上述兩部譯作進行了修改。守制期間,他還進行了農事試驗,爲救災救荒,他引種並推廣了甘薯,撰寫了《甘薯疏》。”

“萬曆四十年(1612)與傳教土熊三拔()合譯的《泰西水法》,書中介紹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種水利機械。在此期間,徐光啓還與傳教土合作再次校訂了《幾何原本》。同時他還爲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的《同文算指》(此書介紹了西方的筆算數學)、熊三拔編著的介紹天文儀器的《簡平儀說》等書寫了序言。”

朱由校一聽,早就樂翻了天,這回揀到寶了。開始還有些擔心這徐光啓名不副實,現在看來,絕對是人才,而且是百年一遇級。此刻朱由校的心情猶如火箭隊老闆亞歷山大用底薪簽下鄧肯、加內特、科比,再加上姚明、麥蒂。總冠軍輕飄飄的,手到擒來。

魏朝又接着說道:“萬曆四十一年,御史彈劾徐光啓,言徐光啓庇護紅夷,爲紅夷刊刻宗教書籍,同年致仕,萬曆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6l3—1618)間,他在天津從事農事試驗,其餘時間則多是往來於京津之間。”

朱由校一下聽了這麼多,反正知道徐光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至於細節也不想了解太多,自己纔不管他什麼,抓來面試一把就什麼都清楚了,現在這個徐光啓可是筆試滿分,面試只要能通過,一定要升官,給自己打下手,當皇帝做事總不能自己動手,徐光啓可是個好人選,本身就是正三品大員,自己用他的時候壓力就會比較少,要是隨便找個新人,在明朝的官場中定然什麼都幹不了。當官可不是件容易事,要想在官場混出點名堂來少說也得幾十年時間,就是皇上器重也不逃不掉資歷這一關。徐光啓現在看來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人選了。

於是朱由校說道:“現在這徐光啓在什麼地方,朕想見見他,你去安排一下。不過今天就算了,還是明日召見好了。”其實朱由校恨不得馬上見見這個徐光啓,可是對付徐光啓這種思想比較進步的人才,定然要壓壓他的氣焰,如果現下就見,自己沒個準備,保不準被他難倒,以後要他接受自己的看法就難了,所以務必一擊必殺,讓他知道自己比他懂,比他還專業,雖然自己是皇帝,說什麼他都的聽,可那就是口服心不服了。今天晚上好好想想,就憑自己領先四百年的知識,拿下他應該問題不大。

魏朝說道:“徐光啓現今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御史的官銜在通州、昌平督練新軍。”

朱由校聽完高興的都快跳起來了,沒想到困擾自己多日的兵權問題又是一道曙光,人說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回自己是賺了夫人又賺兵,一箭雙鵰。想那些回到古代的好漢,那個手下不是精兵強將,很多人一到古代就千方百計要練新軍,現下可好,強將加上精兵一次到位。不過這徐光啓自己要好好用才行,其是典型的多面手,天文、算法、農學、水利、軍事樣樣精通,看來得讓其搞統籌規劃,具體去幹一方面是浪費人才。

這魏朝一看皇帝臉上喜悅之氣越發明顯,定是知道皇帝肯定很是喜歡此人,估計重用在所難免,想罷魏朝準備出去安排一下朱由校明日召見徐光啓的事宜。

朱由校一把叫住魏朝,說道:“派人去傳徐大人的時候,傳朕的口諭,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御史徐光啓建議火器生產有功,賞銀五十兩。”

這裡要說一下,明朝官員工資很低,整個明朝一年官員工資總額是大約四十萬兩白銀。六部尚書這類的正二品官員一年工資也只有區區152兩,知縣一年工資大約是18兩,而皇帝一天的零花錢是30兩。

魏朝連忙轉身回道:“回皇上,奴才知道了,奴才明日親自去見徐大人。”魏朝一看皇帝人都沒有見到就要賞銀50兩。不是一般的器重,這未來皇帝旁邊的紅人,自己定要去見見面。(明朝召見大臣一般都是由錦衣衛負責,但是如果是皇帝特別器重的經常由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前去。)

朱由校看這魏朝甚是聰明,很快便知道自己心思,孺子可教。看來自己身邊這個秘書職位倒是不用擔心了。

作者的一些話——寫着寫着,突然發現自己把魏忠賢給消滅在萌芽中了,自己卻把這魏朝慢慢變成了魏忠賢。慚愧!!!

第47章 工部之事第45章 本卷完第14章 繼續無標題第30章 的士司機第4章 移宮第26章 皇上進衙門第50章 質詢孫徐第18章 皇帝遇刺(下)第6章 蒙古攻勢第3章 掃黃打非第10章 電報機第26章 片話釋政權(1)第16章 皇帝也會給錢急死第19章 戰場嗜血第16章 炸藥的威力第46章 甄選大學士第5章 左光斗第1章 皇帝逛妓院(1)第25章 欲擒故縱第7章 靜坐示威(上)第13章 移民臺灣第17章 熊廷弼的否定第3章 皇帝逛妓院(3)第18章 馬得志得志第17章 進發瀋陽第五卷第十三章第30章 的士司機第7章 靜坐示威(下)第三十四章第46章 甄選大學士第10章 面試成績60分第24章 醒酒之後第20章 亂搞炸藥第8章 收復澎湖(上)第25章 欲擒故縱第3章 掃黃打非第5章 購物第34章 拜師第35章 海上遭遇第18章 皇帝遇刺(下)第6章 登基改元第41章 覺醒第28章 銀行家的出現第4章 巡遊京師大學第36章 炮戰三卷倒一第五卷第十八章第20章 偷襲江戶第10章 殺殺殺第五卷第三章第3章 非法廣告第8章 收復澎湖(下)第10章 書冊改進第29章 升官問題第20章 亂搞炸藥第五卷第十三章第六卷第三章第15章 終於搞定澎湖了第7章 范文程議明第37章 攻佔馬尼拉第二十二章第15章 好兄弟第20章 面聖升官第13章 移民臺灣第4章 巡遊京師大學第26章 萬燝和銀行進vip要說的一些話第6章 羣美會聚第19章 誰是兇手第4章 書院第26章 貪官的覺悟第34章 拜師第24章 富家惡少第19章 留住吃飯第5章 印書局第35章 遊玩上林苑第六卷第八章第3章 掃黃打非第38章 這回真的官制改革了第23章 紈絝子弟第19章 誰是兇手第12章 又到聚福樓第21章 宋應星視察第11章 三言兩語搞定第48章 面見使團第4章 巡遊京師大學第6章 都城界幾第5章 左光斗第13章 移民臺灣第五卷第三十一章第20章 亂搞炸藥第17章 女真滅亡第33章 無常小人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5章 好兄弟第8章 找到一個人才第19章 留住吃飯第7章 靜坐示威(上)第11章 張玉庭出差第21章 宋應星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