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

八月十五中秋團聚。

位於盛京的大政殿裡,披甲執銳的滿洲武士們顯然不是打算着怎麼商量着晚上賞月。多爾袞的氣勢洶洶更是彷彿要在這團聚的日子裡送對方來一場生離死別。

於是,當多爾袞傲然地說出“這皇位,本該是我多爾袞的”時,場內的氣氛一下子繃緊到最高。

多爾袞要造反!

聽到這一句話,孝莊太后更是腦袋嗡地一下彷彿巨錘在胸,震得她胸悶氣短,頭暈眼花。

眼見這麼多人一擁而入,孝莊太后懷裡的福臨再也忍不住了。這個年僅六歲的小孩子一見這麼多人披甲執銳衝進來,頓時嚇壞了,哇哇大哭。

順治皇帝的哭聲讓成了孝莊太后的振作的原動力。

他將福臨按在龍椅上,站在殿上,怒視多爾袞:“多爾袞!這皇位不管本該不該是你,眼下都是我兒福臨的!當初你既然立了福臨,眼下便別想欺我孤兒寡母!我大清縱然以強者爲尊,卻也是有那忠臣勇將的!當朝文武,讓哀家看一眼,到底有沒有那懷着一顆忠心給我大清爲臣的!”

孝莊皇后挺身而出,身着皇太后的盛裝朝服讓那些手持兵戈的滿洲士兵微微一愣。就連福臨,也彷彿明白利害,不哭了。

這一位女中豪傑當真是有偌大勇氣,讓他們這些身經百戰的武士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經過這麼一個空檔,鰲拜與索尼哪裡還反應不過來?當下便跟着挺身而出。

“多爾袞!你敢造反,卻也要問過我手中的刀答不答應!”鰲拜怒吼如驚雷,震動得這處屋頂彷彿都要裂開。

伴隨着吼聲的,是鰲拜怒而拔出腰中長刀。

鰲拜在後世被譽爲滿洲第一勇士。

崇德二年時,鰲拜從徵軍中與準塔遂率部渡海朝着皮島發動進攻,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鰲拜奮勇衝殺,衝向明軍陣地,冒着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遂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攻克。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靈。這一戰。鰲拜以首功晉爵賜號巴圖魯。

其後鰲拜勇猛無雙,在八旗軍中早有威名。

多爾袞麾下的巴牙喇護兵們雖是八旗精銳,卻都明白比起鰲拜差了一籌。此刻見鰲拜拔刀怒視,紛紛有些泄氣。

見此,碩託與阿達禮都是有些氣急敗壞。

兩紅旗的巴牙喇不頂用,兩人便將希望寄託在了阿濟格的身上。

阿濟格比起多爾袞多鐸等人而言雖然只是武英郡王,但在軍中一向有能征善戰的威名。他性格粗暴,見鰲拜如此威勢,心中升起了較勁之心,他怒視着鰲拜,便要拔刀衝上去大開殺戒。

這時,忽然間索尼大喊一聲,道:“且慢!眼下正是我大清內憂外患,最緊要關頭,諸位都是我滿洲大好兒郎,真要將鮮血都灑在自己人的身上嗎?難不成,都忘了那明人攻入盛京時的景象,都忘了我二十餘萬大軍還不知所蹤!

索尼的聲音只是讓阿濟格手上的動作慢了一步,但很快,效果就止步於此了。

多爾袞身後其餘衆人聞言,都只是低低的冷笑。

誰也不在乎索尼這冠冕堂皇,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的話。

對於還殘存着野蠻氣息的滿清而言,強者爲尊,不服就打纔是鐵律。

很快,索尼也明白了過來。他這一番話並沒有人搭理。但他卻並沒有什麼沮喪,只見他擋在孝莊皇后的身前,大呼道:“你等這些大逆不孝之人竟然要犯上作亂,那就先從我屍體踏過去!”

“索尼,你也就這點本事了嗎?這在那明國裡說不定還有些用處,你也算是我滿洲男兒,竟然就只會耍些嘴皮子?”阿達禮大笑起來,格外暢快。

索尼當即反駁道:“你若是敢丟了手中刀槍來與我比試拳腳我又有何不敢?只可恨你這懦夫,只會仗着刀兵之利,哪裡敢與我比試拳腳?”

“有何不敢?我阿達禮還怕了你不成?”阿達禮惱了,當下就要丟下兵械。

這麼一耽擱,倒是讓阿濟格被阿達禮擋了路。

還是多爾袞反應快,衝上去將阿達禮扯住,道:“這個時候時間萬分緊要,你還在這裡鬥氣作甚?”

阿達禮頓時反應過來,惱羞成怒,就要提刀衝上去。

但這時,另一邊密集的腳步聲也徒然響了起來。

原本一直消失不見的蘇克薩哈這時趕了過來,不止如此,他的身後,還有數百鐵甲衛士。這些顯然就是兩黃旗的巴牙喇護兵。

“終於來了!”索尼身上汗流浹背。

蘇克薩哈單膝跪地,朝着孝莊太后道:“微臣就救駕來遲,還請太后恕罪!”

孝莊太后見此,亦是重重呼出一口氣:“還好有忠臣啊!無罪無罪,能趕來了,那是救駕大功!”

蘇克薩哈低聲對着鰲拜歉意道:“讓多爾袞搶了個先,我們入皇城的時候爲了不被發現中途攔截,已經慢了一步。”

“來了就好!”索尼重重鬆了一口氣:“總算讓我拖延了下來。”

原來,剛剛的索尼犯傻只是想要拖延時間。

眼下援兵殺來,阿濟格卻不敢動了。他看到了多爾袞臉上變化的神色。

要知道,蘇克薩哈可是正白旗的人啊。眼下,竟然到了效忠順治皇帝的位置上去。這如何不讓人感覺喪氣?

見阿濟格停手,孝莊敏銳地發覺機會,大聲道:“我大清國內議論,那總歸是自家人的事情。哪裡有動刀動槍的?攝政王,你今日醉酒胡言亂語,哀家念情有可原,收回去可好?”

“太后。你也不必誑我,這眼下大清主少國疑,一個六歲的孩子能做得什麼大業?”多爾袞聲音淡淡:“本王在時,勵精圖治,如何不比先皇做得好?福臨能上臺,還不是因爲豪格?眼下豪格既死,那不該它端坐着!

說完,多爾袞也不管衆人神態,笑着對濟爾哈朗道:“鄭親王。餘下還有三十處皇莊,此前都是均分,委實過了一些。這一回,我打算將皇帝那二十處皇莊都撤了這五十處皇莊你想如何分,都依你。鞏阿岱,你看本王這一手做得如何?”

鞏阿岱便是拜音圖的弟弟,努爾哈赤的侄子。也就是現在的吏部承政,這個職位眼下還不算關鍵,但對於濟爾哈朗而言,卻是一道重創。

因爲,鞏阿岱是拜音圖的弟弟,而拜音圖等人當初可是要扶豪格上位的。眼下鞏阿岱叛變,讓濟爾哈朗心中大受動搖。

這時候,多爾袞拿出三十處皇莊作爲誠意拉攏濟爾哈朗,這連拉帶打,胡蘿蔔加大棒的作用很快便讓濟爾哈朗心中意志動搖,看着多爾袞的眼神也微微變了一下。

“此事”濟爾哈朗喃喃地說着,心中打量起了近日多爾袞的勢力。他雖然心有不甘,卻不得不承認主少國疑,頻繁的內亂並不利於大清。而且,豪格死了,多爾袞勢力蒸蒸日上,這時候攔路可未必有好果子。

說到底,濟爾哈朗並不覺得順治能贏到最後。

一念及此,濟爾哈朗沉聲道:“皇位的確應該重新商議。”

眼見鄭親王濟爾哈朗表態,孝莊皇后臉上的表情頓時白了一份。

清國的勢力實際上就是八旗軍中各自所佔的比重。這其中,兩黃旗是黃臺吉的嫡系,忠心耿耿於順治皇帝,也就是索尼與鰲拜等人的兵馬。只可惜圖賴帶着正黃旗出征,留下的鑲黃旗讓忠於順治皇帝的力量大減。

好在,正白旗與鑲白旗這兩白旗都被多鐸帶出遠征,留在多爾袞手中的力量也不是很大。

餘下的,便是因爲阿巴泰與豪格身死後大爲衰落的正藍旗。掌握在鄭親王濟爾哈朗手中的鑲藍旗。以及掌握在禮親王代善手中的兩紅旗。

正藍旗實力衰微,大家都瞧不上了。

眼下濟爾哈朗跟着倒戈,頓時讓局面格外不利於順治皇帝。

索尼鰲拜以及蘇克薩哈等人見了,紛紛都是驚愕難言。

這時,孝莊皇后將目光落在了場上唯一還沒說話的禮親王代善的身上。

可以說,眼下八旗手中兵力最爲完整,實力保留最爲強大的也就是正紅旗與鑲紅旗了。阿巴泰出征的時候沒有帶上,自然就沒有如正藍旗一樣折損慘重。豪格留守盛京的時候,兩紅旗跟着多爾袞出征,也避開了明軍的兵鋒。

這讓原本在八旗裡頭十分低調也排不上號的兩紅旗一下子躍升上來,成了衆人矚目的焦點。

但對於代善,多爾袞並無什麼擔心。

果不其然,碩托出場了。他大笑着道:“你們心中打得什麼注意,別以爲我不曉得?兩紅旗跟着攝政王出征,上一回便打下了遼西千里沃土,眼下這一百六十官莊是哪裡來的大家難道都忘了?那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兩紅旗上下誰都明白,我大清只有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旗幟下才能擊敗明國,人人富貴!跟着一個毛都買長齊的六歲小孩兒,誰服氣?”

阿達禮緊隨其後,目光猙獰:“兩紅旗的將士們,你們信我大清能在一個六歲小孩的執掌下強大嗎?要知道,這福臨小兒纔剛剛登基沒幾日,就讓我盛京被明人攻克!唯有我攝政王,才帶你們打下了遼西,佔了山海關,可以年年入關劫掠,明國金銀女子奴僕生口,應有盡有!”

兩人一唱一和,頓時讓殿上的涌入的滿洲士兵齊齊高呼:“多爾袞爲皇!”

“多爾袞爲皇!”

“多爾袞爲皇!”

緊接着,便是咚咚咚的聲音響起,都是長槍短刀在地上敲打發出的聲音。

如此羣魔亂舞的景象,六歲的福臨再也忍不住哭腔,也不顧孝莊太后怎麼哄着,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衆人見自己跟着的竟然只是一個六歲小孩子,這會兒還哭了出來,紛紛呢都有些感覺心酸。

反倒是碩託與阿達禮的話在情在理,讓殿上還未有開口的滿清大臣們心思不盡思量。

與多爾袞打擂臺一個級別的其實是豪格,豪格因爲盛京被攻破已經身死,讓就任攝政王的多爾袞權勢滔天,實力相對而言大漲。

反倒是登上皇位的福臨就很尷尬,雖然還有兩黃旗的支持,但圖賴帶着正黃旗去了,福臨支持的力量就大大衰落。

索尼蘇克薩哈這些人的支持看起來聲勢不又站着正理,但都是些文臣,實力是有,卻比不得武將。

對於大人而言,看問題永遠只看利弊與強弱。

毫無疑問,多爾袞就任攝政王后,實力強大,比起弱小的福臨而言強大許多。再想濟爾哈朗的例子顯然也可以看出,跟着多爾袞顯然對他們而言更加有利。

一念於此,再看向代善時,大家已經沒有那麼多期待了。

衆人心中彷彿漸漸已經有了定計。

更何況,多爾袞一早就佈局兩紅旗。有碩託與阿達禮在,除非代善鐵了心不計代價大義滅親,不然,兩紅旗是絕不會有亂子的。如此一來,局勢就全面倒向多爾袞!

想到這裡,多爾袞已經露出了成竹在胸的表情,他環顧衆人,看到的是一個個恭順低頭的腦袋。

多爾袞笑了。

孝莊卻是面色慘淡,他看着臺下羣臣盯着代善的目光,心中一片悽苦。她如何不明白代善是個怎樣的性子?

能夠在黃臺吉時代一直留存到現在,代善的低調已經深入骨髓,更何況還有一子一孫已經爲多爾袞站臺?

見此,蘇克薩哈與鰲拜對視一眼。只見蘇克薩哈昂然出列,高聲道:“若是跟着多爾袞就能讓我大清好起來?那我看那纔是天大的笑話!在聖上父皇,也就是先皇在時,我大清是如何個國力蒸蒸日上的景象,誰都明白!可眼下難道諸位還不知道嗎?多鐸已經身死,二十餘萬大軍灰飛煙滅,那遼西更是被明軍已經打上門,圍了錦州城!”未完待續。

...

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七十一章:金光閃閃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六章:火銃見真章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二十四章:大明內外第二十四章:新政第七十六章:名將李定國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二章:琉球往事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四十七章:再擴軍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六十章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八十七章:買買買第六章:認規矩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一百三十七章:玩弄指掌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二十九章:抓捕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七十五章:他們是誰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四十八章:秘密武器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五十一章:強兵利炮第十二章:國務諮詢委員會第五十三章:自有謀劃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二十四章:潛入敵營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三十章:接戰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七十六章:五京第六十八章:彗星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四十九章:見面禮第三十九章:國宴第19章:兵變 下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一百二十三章:殺機驚現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十三章:稅警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