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順御林軍

京師的百姓們很快就看到了作爲先鋒出去的騎兵營。

高頭大馬與威武的騎士象徵着可怖的力量。而更加讓人不解中參雜着奇異仰慕的是身後那支打着飛熊營軍旗的軍隊。他們身着整齊的軍裝,顏色相同步伐一致,腳步齊整,千人齊步猶如一人,手持鋼槍,洗刷得鋥亮的火銃槍面在陽光下映出陣陣反光,寒光讓人看得心顫。看到這一幕,縱然是再不懂軍略的人也能感受到他強大的力量。

就是這支部隊擊敗了韃子,攻佔了建奴的國都,爲大明狠狠地雪恥了一把。

而今,他們跟隨他們的皇帝,再度踏上征程。

整齊劃一的隊列從正陽門走出,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之前。

其後,一支支部隊開了出去。

都道是人馬上萬,無邊無岸。皇家近衛軍團集結進京以後,原本一共十個營,每個營兵馬兩千,不計留京訓練的新兵,足足一共有兩萬人。這兩萬將士齊齊從京師走出來,前後銜接,彷彿無邊無際一樣。

如此多的兵,又都是如此強的兵,京師上下見了,紛紛胸中涌起一股我軍無法戰勝的感覺。

站在道路旁的洪秀突然感覺身邊的人羣激動起來,所有人七嘴八舌地高呼了起來:“這是皇上的新軍,皇上的皇家近衛軍團!”

“這就是新的京營嗎?好生威武雄壯……”韋傑許第一次看到皇家近衛軍團的真面目,他縱然聽着身邊許多人說皇家近衛軍團強大難以匹敵。可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着你那頭一聽官軍就能響起京營裡的那些大爺,地方上那些兵匪。當兵成了逼不得已活不下去了的最後選擇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就成了口口流傳的俗語。

但當韋傑許真切看到官軍以如此嶄新姿態出現的時候,他承認,自己打心底裡被震撼到了:“竟是如此景象,竟是如此強軍。號令自如,舉動如一。衣甲鮮明,精神昂然。竟然能有這樣的兵……”

“我大明,竟然也有這樣的兵!”保長王丁喃喃自語。

楊老爹身材稍稍矮小一些,不住踮着腳尖,身子如在海潮之中,被前後左右的人羣不斷擠壓來回,惹得他也急了:“都莫要擠我了,我要看我大明強軍啊!別擠我,我還沒好生看個完全啊!”

這時,一陣急促的哨聲響起。前方,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個個身着黑皮的警員帶一些穿着灰袍帶着巡警袖章的火甲急聲厲呵:“各部聽令,控制秩序,不要釀成踩踏事故!”

“設立封路警戒,維持維持!”

“喏!”

……

人羣之中,楊老爹聽着這一聲聲短促有力的命令,高聲道:“是趙娃子嗎?快整頓下這裡的秩序,好擠啊。天殺的,我還未能上前看一眼仔細啊!”

趙應先見此,大笑走過去,喝令幾聲,終於讓路邊微微有些混亂的秩序迴歸了平靜。

楊老爹藉此時機,頓時一步衝入,到了趙應先的身前。

還未來得及打個招呼,楊老爹忽然雙目瞪圓,手指着正陽門的城門口,驚呼道:“那……快看,快看!那可是皇帝?是我大明皇帝?那個打贏了韃子,治了瘟疫的萬歲爺?”

趙應先一念及此,頓時過去將楊老爹的手指頭壓下去,轉過身,赫然看到一輛大馬車四**馬車裡走出一人。

這人銀盔金甲,從大馬車的車廂裡走出,一派皇家氣度,如黑夜之中的日光,一眼就讓衆人分辨出。赫然就是而今大明皇帝朱慈烺。他身材適中,一雙顯得格外年輕的臉上,夾雜着這個年紀少有的成熟與風霜。此刻,他站起身,朝着路邊的百姓們招手。

面對朱慈烺的舉動,道路兩邊的百姓們徒然間沸騰了。

無數百姓們拼命地跟着招手。

楊老爹剛剛纔感覺一點輕鬆,頓時就覺得四面八方都是上前涌動的百姓。

“快看,陛下朝着我招手了!”

“是朝着我們招手!天啊,上蒼啊,這真是我大明皇帝出征!”

“如此強大的軍隊,有什麼敵人能阻攔我們勝利?”

“吾皇萬歲!”

“大明萬勝!”

……

道路兩邊,無數百姓大喊着,伴隨着威武的軍號與整齊的軍隊步伐,京師百姓的氣氛點燃到最高。

角落裡,洪秀才久久望着朱慈烺的背影,喃喃着,滿目都是震撼:“我大明,何曾有過這般威武氣象?這一位皇帝,真是……改變了時代。”

……

就當洪秀才喃喃自語的時候,他忽然感覺身邊被人猛地衝撞了一下,胸口一陣發甜,緊接着腦袋猛地一暈。人羣突然間亂了起來。

他靠的比較遠,家底不錯的他更是選了一處酒樓二樓靠邊的位置。但此刻,整個酒樓上滿滿當當都是人,一亂起來,更是四處茫茫都是人影。彼此衝撞,推推搡搡,洪秀才身處這漩渦之中頓時一陣雙目發白。

“不許動!”

“上前,敢動的一律打倒!”

“併肩子,一起壓上去!”

……

咚……

一陣沉悶的聲音響起,洪秀才不住地揉着胸口,猛翻白眼這才緩了過來,轉過頭,發現整個酒樓頓時恢復了平靜。

許多個舉動幹練的勁裝男子排起了隊列,明顯指揮有序地開始拉起手禁戒開。

“警局辦案,莫要驚慌!是韃子的奸細,要行刺陛下。有嫌疑的,就辛苦配合一下調查,不建議反抗。沒有嫌疑的,一刻鐘後這裡就會恢復正常。老少爺們都自便吧。”一個低沉嘹亮的男中音響起。

洪秀才看着那人,認了出來,這是東城警署的署長,林鵬。他的手下,幾個行動幹練的男子更是腰胯繡春刀,只是都身着便服,沒帶錦衣衛特色的飛魚服。

此刻,這幾個錦衣衛力士拼命地壓着一個男子在地上,死死壓着四肢,更是塞進去了一隻不知哪裡尋的臭襪子。

酒樓裡的人一下子空了不少,秩序恢復,洪秀才重新回望着大街發現此刻閱兵依舊繼續。方纔的發生的事情比起他這十年來遇到的事情還要精彩,可論起時間,過去了纔剛剛不過數十息的時間。

……

眼前,出征的軍隊的閱兵已經漸漸到了尾聲。

當最後一支主戰營伍走出以後,出現的已經車馬衆多的輜重營以及隨軍醫院。

輜重營原名輔兵營,作爲千戶的是徐鴻。這位統帥着軍中最多非戰鬥人員的軍官走正陽門大街上,驕傲地看着身前將整個正陽門大街遍佈滿滿當當的車輛。

這裡有足足上千輛各色車輛。有四匹馬牽引的炮車,有四**馬車改編的重型運輸車輛,更有無數滿載着軍資的平板大車。

車輪在青石板轉的道路上碾過,帶上滾滾響動的聲音。

無數人順着目光落在一輛輛滿載而去的大車上,莫名地鬆了口氣。他們明白,朝廷今時不同往日了。曾經困擾了崇禎皇帝無數個日月的後勤問題顯然已經得到了解決。

這是強大的軍隊在後勤上面沒有憂慮。

除此外,還有讓無數京師百姓們感恩戴德的陸軍醫院的醫師們。他們跟着歲醫工背起急救箱,穿着繡着一根紅色甘草臂章的白大褂跟着輜重營一同出發。

兩萬皇家近衛軍團簇擁着朱慈烺,走出京師,開拔殺向李自成!

……

太原。

李自成這個名字對於大明朝而言彷彿有着終結者一般的意義。這位天下皆降闖不降的闖王而今已然成了大順國的皇帝,登基立業,率領麾下兵馬號稱五十萬,攻佔太原,試圖席捲天下。

在原定歷史上,太原過後,京畿再無一絲阻攔之地。

邊軍已經糜爛,京營更加殘破。

但在這個時空,一切悄然發生了變化。

這樣的變化知曉的人卻並不多,能夠感受到,亦或者能夠相信的,更是稀少。

李自成顯然不是這個範圍裡的人。他躊躇滿志,望北京,豪情滿懷,壯志激烈。

順國行在。

李自成站在曾經的晉王府裡,走上一處城樓。這是臨時修築的建築,東方,是被剷除一空的晉王府花園。

花園裡一覽無餘,地面平整,成了一處上佳的校場。

咚咚咚……

沉悶的鼓聲響起,李自成揹着雙手,身着龍袍,極目遠望,赫然看到北面出來一條黑色的細線。

李自成在西安建國,遵循了秦國舊事,以水爲尊,尚墨。於是李巖興建大順御林軍就身着黑色軍裝。

這一支御林軍是集合了而今李自成麾下各部精英籌措而來,作爲交換,李巖麾下不少新兵壯丁也被分派到了其餘將領的手中。

而今,經過了將近兩個月的整訓,這支本來就是老兵佔據大多數的大順御林軍替代了曾經的前鋒營被李巖統領,走上了大街,徐徐朝着晉王府花園進發。

李自成自從有了根據地以後都是格外用心在士兵的訓練上,有了追贓助餉之後,順軍的軍餉也得到了基本的供應。朝堂那種一月操練一次就是勤快的說法到了順軍這裡早就行不通了。順軍上下,三日不大操練一次李自成就會親自追究。

就是劉宗敏,自己每日忙着追蹤,一樣也會讓部下用心操練。

這樣的士兵優中選優到了李巖手中的時候,只要稍加磨練就足以成爲強軍。

這一支部隊人數約莫上萬,學着朱慈烺的所爲排出了一個個的方陣。只不過,順軍的方陣長槍手居於四角腹心,火銃手居於前排。這樣一個排兵佈陣的打算顯然是讓四角的長槍手可以隨時衝殺出去結陣。

上萬的大順御林軍分成五個方陣,都是身着制式兵甲,基本色調都是黑色,從遠處看來,除了面部不是黑色以外,一團看起來都是墨色,黑壓壓地走過來,如同一團濃重的陰雲一樣。

“黑雲壓城城欲摧……”城樓上,牛金星高聲道:“這纔不過一個多月的整訓,李巖將軍麾下就有萬餘精銳御林軍,老臣恭賀吾皇,得此強軍,天下之大,無處不能攻破!”

“臣等亦是恭賀……”宋獻策緊隨其後。

其餘文武將官紛紛稱讚:“臣等恭賀……”

李自成聞言,大笑:“哈哈哈。御林軍能不能打,還得先看戰場之上的檢驗。”

咚咚咚……

腳步聲開始緩緩迅速貼近傳來,上萬的人馬,經過李自成檢閱的時候,彷彿洪流一般,無邊無岸蔓延過去。

湊近了,李自成也可以看得清楚這支部隊的細節。

大順的御林軍不分兵種,都是身披甲冑,火銃手穿的是棉甲,長槍手穿着尋常鐵甲,弓手則是身着從草原貿易得來的皮子製成的各類皮甲。

甲冑齊全,訓練有素。步伐之中,漸成隊列,一直走了將近半個時辰才需要全軍整隊一次。這般景象對於李自成而言,的確算得上是精兵了。

緊隨李巖大順御林軍其後的是汝侯劉宗敏,這位中營權將軍率領着兵力更多的主力。尤其是李巖走精兵路線之後,許多新兵壯丁都加入到了中營之中。於是,比起萬餘精兵的李巖,汝侯劉宗敏麾下的大軍更加可怖。一路走過去,足足走了一個半時辰都沒有走完,惹得宋獻策不得不出言提醒,這才讓大軍的行軍速度得以加快。

“有此大軍,天下何處不平?”李自成看着麾下大軍,胸中豪情無數。要數量有數量,有質量有質量,想起那沿途無不是望風投降的明軍,李自成自信滿滿。

……

“主力出東門,向東面,兵發壽陽,越平定州,進攻固關,也就是出井陘關進攻京畿的真定。這裡,他的正面之敵是督師李建泰。”

“同時,李自成分兵向北,由制將軍任繼榮率領所部兵馬北上進攻大同、宣府二鎮邊軍。”

“以制將軍馬重禧留守太原,轉運軍資,維持戰線……”

太原城內,一處樹影遮蔽的四合院裡,無數關於順軍的情報被漸漸彙總起來,在一個年輕的男子口中緩緩念出:“而我們……也該出動了。”(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章:自有謀劃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五十四章:軍中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四十五章:才驚四座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零二章:不守反攻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九十五章:過洋牽星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七十七章:重擊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三十一章:決戰開啓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四十五章:明清對局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三章:暴亂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三十六章:闖軍迎戰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七十六章:天子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七十三章:蒙古人中計了第六十章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七十六章:阻擊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三十三章:大明陸軍學校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四章:親征閱兵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六章:攻佔仁川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三十章:駐華使節們的信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二十四章:京中名醫第三十八章:如見神蹟第十四章:最高級的利益捆綁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五十章:關係微妙第八章:通州大營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山東鎮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三十章:接戰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