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

歷史的進程有時候會有一種格外荒唐的方式被推進。

比如說:社會的整體進步往往伴隨着死人而推動。很多時候,伴隨的是錯誤的反對者老死或者各種意外死去而被推進。隨後,伴隨着新生一代成爲新技術新思維的認可,不合時宜的老古董就這麼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如此輪迴,螺旋上升。

這一回,徐新學有些預感自己會成爲這樣的一個人。

朱慈烺說完之後,一人高聲領命。

“是!”寧威領命而去。

朱慈烺也不由有些感嘆起了自己這一佈局。

顯微鏡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發明,但實際上光學顯微鏡的發明時間很早。在十六世紀,也就是1590年就在荷蘭被詹森父子所發明。儘管後世許多人認爲他們發明的僅僅只是用兩片鏡片做成的放大儀器,但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開端。

到了1611年,克卜勒完成了複合式顯微鏡。再過十一年,羅伯特胡克就能完成細胞名詞的產生。當然,最爲閃亮的還是1674年列文虎克對原生動物學的報導,這位布料商人的業餘興趣點亮了整個世界,讓人類對進入了對微觀世界的研究,從而發現了細菌。

朱慈烺身爲大明帝國皇帝,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科技樹的攀升,依仗着接連大戰的充沛財力與帝國官府的名義,朱慈烺蒐羅了無數能工巧匠。

其中,因爲朱慈烺充沛的軍資訂單,在足足打造了超過一百副望遠鏡後,經歷了七次失敗後,匠作大院的李寇大匠終於完成了第一副顯微鏡的製作。

這時,吳有性輕咳一聲:“其實,比起辨明病症,更關鍵的是傳染路徑。確定這一點,我們纔好切斷傳染源。從而完成對瘟疫的初步控制,無法遏制瘟疫的蔓延就談不上對瘟疫的最基本治理。相對而言,已經患病的病家其實更難醫治。用病入膏肓來形容並不爲過。與其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病患的身上,不如***的力氣用在如何預防,如何減少新增加的病家。”

胡波一樣緩緩點頭:“目前,支撐着京師瘟疫治理順利的更多的是百姓對於感染的恐怖。而不是……幾乎難以痊癒的鼠疫患者之治療。大多數人對於感染後的瘟疫已然是……近乎放棄了。”

還有一句話胡波沒說,就算治癒了,也不知道有多恐怖的後遺症。

聽吳有性提起這一點,徐新學身爲贊同,但微微一想,就有些奇怪。

徐新學道:“又可先生所言毒氣之說,不是已然爲公允之說了嗎?《瘟疫論》上,字字珠璣。尤其是鼠患是人病傳染的緣故,更是精闢。”

太醫院的醫正崔文樸此刻也開腔了,這個像五官端正,一副儒生氣度的太醫道:“着啊。明白了傳染緣由,吾等這才能更好解決瘟疫。癥結,應是在此處!”

胡波輕咳一聲,忽然有些想笑。他明白了過來,看着京中衆多醫生對吳又可的敬仰,又看了看不少太醫院的御醫對吳又可的推崇,緩緩搖頭。

“不僅如此,在下此前推斷鼠疫的傳染路徑爲鼠蟲其實也基本上確定了。”吳有性看着這位老先生,很尊敬,也很尷尬。他朝着徐新學與太醫院的一干太醫拱了拱手,指向朱慈烺道:“但這些,其實都是來自聖上在臨清時的診斷。通過捕鼠、全民清洗除跳蚤完成了對瘟疫的控制。從而,確立了鼠疫治療之法。這呢,也是聖上此番信誓旦旦,不僅堅持大力投入治理,更是堅信能夠治理勝利的根本。”

“什麼?”徐新學頓時一驚。

京師一干名醫聽了,也都是發現新大陸一樣看着吳又可。他們倒是不敢看朱慈烺,只是萬萬也不敢相信,一個明顯的門外漢竟然反過來幫助吳又可此等深入病患治理瘟疫的大家。

胡波又道:“《瘟疫論》之發行,也是仰賴恆信印刷工坊所助。”

有些人並不理解恆信印刷工坊是什麼,但知道的人還是很多的。只要提及恆信兩個字,衆人就悄然明白了。這是朱慈烺的私人產業,目前執掌這個龐然大物的就是朱慈烺的未婚妻,也就是未來的帝國皇后。只不過,而今事務繁忙,未來的皇后又醉心商業的傑出成就,以至於並未完婚。

恆信印刷工坊只不過是恆信旗下商業航母裡一艘微不足道的補給船罷了。但就是這樣一艘小船,也能夠將經過朱慈烺修訂後的瘟疫論發行萬冊,到各縣醫官人手一份的地步。

發行數量龐大,很快屋內就有人拿出了《瘟疫論》。率先找出的是孔洛靈,這位陸軍醫院的正式醫師十分激動地道:“快看,這裡有兩位作者呢。除了又可先生,還有一位叫做秦益明的先生!”

朱慈烺曾經隱姓埋名出宮的傳奇偉業已經成了近乎路人皆知的傳奇事蹟,不管其中褒貶如何,至少秦俠秦益明幾個字衆人是明白的。

“一點粗淺的發現罷了。”朱慈烺深色淡淡,反而讓衆人摸不出深淺,場面氣氛徒然變得很尷尬。

那些信誓旦旦認爲朱慈烺是門外漢的人們紛紛發現,自己不瞭解的質疑成了小丑一般的心思。

角落裡,孔洛靈看了看身邊滿臉羞紅的周醫師,輕哼一聲,粉拳緊握,白皙光潔的臉上,眸子閃閃發亮:“纔不是粗淺的發現呢!要不是發現了害人的原來是那些鼠蟲,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當初,反而是吳又可先生來了以後,也跟着認可當時還只是太子殿下的聖上之說呢!”

場面微微有些亂糟糟,議論之聲紛紛說了出來。

可吳有性竟然爲朱慈烺背書起來,其瘟疫論的著作更是有朱慈烺的修訂,其中意義如何,誰也清楚。徐新學長大着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此刻,他的心中猶如翻天倒海,很是心情激盪。

這個認知的顛覆對他而言實在是太激烈了。

這會兒,一陣沉重的腳步聲響了起來。

寧威以及幾個健碩軍士擡着一臺小轎子進來了。

朱慈烺是一慣不愛擡轎子的,他喜歡騎馬。但騎馬對於皇帝而言又不適合安保,於是退而求其次,坐馬車。一連就是九輛一模一樣份三個方向的四輪鋼板大馬車。

只不過這一回大馬車沒用上,朱慈烺原本看不上的轎子反而起了大作用。

顯微鏡被朱慈烺歸類爲易碎品,這種東西要是摔了那緩急之間可就再也弄不出第二波了。轎子就成了適合的選擇。就這般,兩架顯微鏡被幾個軍事輕手輕腳地擡進了藥王殿。

朱慈烺站了起來,親自接過顯微鏡檢查起來。

至於其餘人更是好奇紛紛,盯着這一副奇怪模樣的東西仔細打量着,議論聲如宣泄的洪水一樣擋不住了。

也沒有人想擋住,朱慈烺不在意,他動作嫺熟地檢查着顯微鏡。

這是一臺基礎版本的光學顯微鏡,結構無限接近於朱慈烺後世中學所見的顯微鏡。

這一臺光學顯微鏡由載物臺、聚光照明系統、物鏡,目鏡和調焦機構組成。載物臺的作用是放置被觀察的物體,使用調焦旋鈕來驅動調焦機構能完成對載物臺的調節工作。聚光燈照明系統由聚光燈和光源組成,聚光燈的作用能夠讓光更多的聚集到被觀察的部位。物鏡距離載物臺比較近,是第一級的放大裝置。目鏡則是於人眼靠近的第二級放大鏡頭。

精密的光學儀器讓人着迷,朱慈烺更有種親手開啓歷史的成就感。大多數發明了改變世界之物的人並不能當場理解手中的舉動有着怎樣的意義,就算有些人猜想到了自己的舉動會很重要,卻也絕對想不到會帶來怎樣的劃時代變革。

而朱慈烺就不同了,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在這位皇帝的親手推動下,一個嶄新時代來臨了。

現代科學技術的與生產的各個領域顯微鏡都是十分重要的觀測工具。生物學、醫學、農業、畜牧、地質、礦產以及衆多的工業領域都會因爲顯微鏡的應用而產生突飛猛進的化學作用。可以說,有了顯微鏡,這些領域就能在一年的時間裡邁出後世現代技術邁出數十年尺度的進步。

朱慈烺複製的是列文虎克的顯微鏡。首先被研製出來的是一個很小的大麴率透鏡,透鏡的焦距在1mm以下,物體被放在針尖上,針尖可以用兩個螺旋調節聚焦。這種顯微鏡必須緊貼眼睛對着光線進行觀察。它雖然異常簡單,但放大率卻高達240~280倍,能夠分辨1/700mm的精細結構。

伴隨着朱慈烺的操作,超過兩百五十倍的放大倍率開始出現。樣本之中,猶如小蟲一般圓柱形狀的鼠疫桿菌開始出現在了朱慈烺的眼前。

“這一塊患者的肺部切片裡,出現了鼠疫桿菌的存在。諸位,可以大膽觀測,圍觀下的世界裡。”朱慈烺輕聲地說着,驕傲地看着藥王殿裡,一羣懵逼的古代人。

帶着劃時代變革的產物,朱慈烺有理由驕傲於自己帶來的革新。

而獲得允許控制顯微鏡的徐新學更是激動連連,全然忘了此前的爭端。作爲醫者,他太明白真切觀測到這個世界微觀真相後有多重要。

用俗氣一點的形容,這樣的神器,足以讓醫者藉此真切瞭解毒物的真相,從而開發出更多的藥物。

這樣的功業,毫無疑問比起簡單的治病救人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原本,換一個環境,讓衆人看到顯微鏡也會如同時代人一樣難以理解顯微鏡究竟有多重要。

可現在,瘟疫橫行,天下矚目。這時候,卻有了一個可以揭秘瘟疫微觀真相的神器,誰能不驚歎?誰能不細想其中妙用?

李中梓看着顯微鏡再度出示,不由感嘆道:“此物真乃上蒼賜予的神器。借我等如此利器,可以觀察千百倍的細微之處,探查真假。所言毒氣之物,也終於有了切實的認知。更是……讓我等真切探查人體奧秘。明白竟然還有聖上所言‘細胞’之物。簡直可以說,從今往後,醫者理論將重開新的一頁!”

“老夫……”徐新學顫顫巍巍地調試完畢,看到了鏡頭裡清晰可見的鼠疫桿菌,囁嚅許久,這才沉沉一嘆:“的確老了。以至於纔會一開始就心懷偏見。有這一方神物,我等過往的認知的確要出現天翻地覆的革新。而聖上所言,實乃真知灼見。”

順天府尹周百法驚愕地看着這一幕,悄然間,他也與徐新學一樣,心中所有認知全部翻新。

與崇禎皇帝全然不一樣,這一位新皇竟是真的信誓旦旦,專業而見解深刻。

作爲京畿地區的長官,周百法頓時感覺肩頭的一座大山有了破解之法。他看着朱慈烺,激動地道:“聖上,我順天府上下定是竭力配合陸軍醫院完成瘟疫治理!”

徐新學感嘆着道:“賴聖上之聖明,我等京中醫者,願爲聖上竭力以赴,治理瘟疫!”

見此,朱慈烺環視衆人,笑道:“哈哈,前不久,又可先生上書此次瘟疫治理有七難。一難醫無素養,二信心低落,三難藥品無儲,四難財力無處,五難隔離措施不及,六難交通斷絕之困,七難焚燒屍骸毒物之困。今日諸位一心,朕也終於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瘟疫了!全體都有,聽朕命令!”

“第一,統計各坊各街道瘟疫情況,分化隔離區域。組建治理團隊,嚴密監控蔓延趨勢。”

“第二,戶部已然特派銀兩,但京中上下,需要配備棉紗口罩,全面培訓使用。”

“第三,朕已經命令各司文武百官各自抽調人員觀看屍體焚燒。病家所用毒物,一律焚燒。誰敢**阻擋,朕會讓他知曉後果!”

“第四,全面隔離。各城警署、順天府、大興宛平二縣、兵馬司集中抽調人員隨時待命。敢有違抗隔離者,一律逮捕!”

“第五……”

伴隨着朱慈烺一句一句鏗鏘有力的命令,衆人紛紛鼓舞。他們明白,這一場瘟疫真的有望撲滅了。

“吾等,盡皆全力以赴,撲滅瘟疫!”胡波、吳又可、李中梓、徐新學、周百法以及在場衆人齊齊高呼。(未完待續。)

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玩把大的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一百六十二章:凱旋渾河畔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四十三章:新任督師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六章:揮斥方遒第九十六:胸有成竹第五十章:冒險計劃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六十五章:留學生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八十六章:攘外還是安內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六十八章:小白羊與大肥羊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五十七章:勝利信心第五十八章:趙氏姻親第十六章:都算完了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四十章:戰、戰、戰!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四十六章:玄武湖盛會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19章:兵變 下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十八章:亂戰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六十章:體量碾壓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三十八章:明國海軍殺過來了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四十八章:再入龍江船廠第三十三章:騎兵對衝第七十九章:米價騰貴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三十五章:賣國賊你逃不掉了第一百一十八章:將帥之心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八十七章: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第三十一章:神技-自古以來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三十五章:碾壓過去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五十四章:破局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五章:謀主柳如是的首秀第三十三章:報復第七十五章:喜訊第四十二章:李香君與君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四十三章:最後通牒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