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登基大典

這一天清晨明媚,氣候罕見地比尋常暖和了一下。≧似乎,大明這個泱泱大國的皇帝更迭之時連老天爺都給了面子,讓這京師不僅晴空萬里,亦是陽光直下,灑下了初春的溫暖。

朱由檢在這樣好的天氣裡心情既是放鬆又是感嘆,他有些沉溺於對過去的緬懷上。

上一次聽這些曲樂時,朱由檢還是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而這個代表着革新過去,新帝上位的曲子,他是萬萬想不到自己也有活着聽到的那一天。

大明曆代皇帝,他朱由檢或許是那唯一的太上皇呢。至於大明曆代之中能在第二次登基場合裡聽到的,似乎也僅有他一個人。

爲新帝奏樂,舊帝要麼被囚禁九層宮闕內,要麼就是已然駕崩仙去,再也不復關心人間煙火了。

“這麼個獨一份的,也算得上是殊榮吧?不管怎麼說,這也算對大明好的一個開端罷?”朱由檢想到了自己當初登基時的心情。

那時候,朱慈烺還是個一心想着革新天下,將木匠皇帝治下一塌糊塗的大明治理中興的年輕人。他放眼望去,似乎中興之主的地位已然在朝着自己招手。

現在,十六年過去了,已經到了第十七個年頭,大明沒有在他的手裡變好,反而因爲這個皇太子才一次次轉危爲安。

決定將皇位交給朱慈烺後,朱由檢忽然重新釋放了青春活力,渾身上下都放鬆了下來

不用在擔心反覆惡化的國政,不用去管讓人心力交瘁的軍略。更不用擔心大明這****上國竟然有一天糟糕到需要剋扣皇帝衣服的地步。

崇禎皇帝是個走路都不敢快步走的人,因爲一旦走得快了,龍袍裡的棉絮就會悄然飄出來。大明皇帝儀表放哪兒擱去?

但而今,崇禎皇帝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朱慈烺見了周皇后就奉上了一道大禮,這是繞開內庫裡一堆蠢蟲的進獻,實打實就有五十萬兩。

再也不用擔心用私房錢貼補朝政的朱由檢膽氣十足,當日就雄風振作了一晚上,自此,卻也越感慨朱慈烺這個兒子心細與厲害了。

想着那五十萬兩,朱由檢輕聲道:“也許,這纔是真正中興之治的開始吧。”

崇禎皇帝在座位上呆。朱慈烺可沒閒着,他殿內面向西方,打量着,等候着下一步的動作。

這會兒曲子停止。臺階之下,三聲抽鞭子的聲音又是響起。其後,丹陛大樂響起,這是慶平之章。

朱慈烺聽不懂這些,只在禮部尚書王鐸的帶領下朝着殿中一拜行禮然後退後站立。

鴻臚寺卿領着王公文武百官以及外國使臣雲集就位。朱慈烺看着黑壓壓的人羣,望着一個個恭謹的目光,帶領他們朝着崇禎皇帝行禮。

行禮完畢,宣表官從西檐進入大殿右門,從西楹案上拿着傳位表到殿檐下跪。

內閣大學士範景文與方岳貢二人一通捧着展表進來,至此,樂聲停止。朱慈烺還沒喘口氣,宣讀官退出,路過呆喘氣的朱慈烺時丟給了他一個眼神。

朱慈烺明白了過來,到他了。

只見他依舊面向西邊立着,有些沒明白這麼多頭大的禮節。好在有人帶他,大學士範景文與方岳貢引領着朱慈烺走到崇禎皇帝的御座前。

左邊的範景文捧着皇帝之寶跪進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走過去,拿着皇帝之寶遞給朱慈烺。

朱慈烺走過去,肅然一禮,將皇帝之寶緩緩接過來。

朱由檢看着朱慈烺,輕笑着緩緩點頭,彷彿肩頭之上萬重大山紛紛飛離,心頭一陣暢快:“太子,往後,你就是我大明皇帝了。我爲太上皇,只在意悠遊天下。但我相信,這大明,會在我的麒麟兒手中,龍飛九天,中興於世!”

“兒臣……”朱慈烺剛一開口,就看到四周目光齊齊望來。他凝望着手中的皇帝之寶彷彿感覺到了使命匯入心底。

這一刻,一個古老的帝國落在了朱慈烺的肩膀之上,他的心懷裡,再也不能只裝住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是這個帝國萬萬人的命運。

邊疆的戰亂,內地的分裂,百姓的貧苦,王侯的野心。所有的一切在這一刻全部與他有了最深切的關聯。

朱慈烺深深呼出一口氣,再睜眼時,已然一片坦然,萬千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朱慈烺再無所動,心中一片沉穩,笑道:“朕,定爲大明再造盛世!大明諸君,皆可正眼已待!”

只聽朱慈烺話音剛落,殿內羣臣就紛紛在內閣輔黃景昉、次輔吳甡、大學士範景文以及方岳貢的帶領之下,齊齊朝着重新坐在太上皇御座旁邊的朱慈烺,這位大明的新皇帝行九叩大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此時,樂聲齊奏,氣氛達到**。

當禮節完畢後,樂聲停止,禮部尚書王鐸高聲宣唱道:“帝王之禮成!”

殿外,鳴鞭之聲再度響起,中和韶樂作奏響和平之章。

朱慈烺轉身望去,宮闕之上,百官朝拜。紫禁城之外,萬民歡呼。

……

太上皇帝朱由檢回到自己的宮殿保和殿暖閣裡更換禮服。

內閣大學士方岳貢捧着傳位詔與皇帝之寶放在皇極殿的中案上。

王鐸捧着豫奉登極賀表,將其放在大殿東楹案上。其餘百官侍立在保和殿外,靜靜地注視着這一切。

朱慈烺目光落在王鐸的身上,果不其然,王鐸忙完了就朝着朱慈烺道:“聖上,微臣請奏殿下入中極殿。”

朱慈烺依言而去,中極殿大上,六部九卿在京的高級官員紛紛在列,見了朱慈烺來,各自拍着此前彷彿排練了千百回的次序一樣,對着朱慈烺再度行九叩禮。

朱慈烺一步步走到皇極殿,看着大殿中心那座皇帝寶座距離自己越來越近,身邊響起中和韶樂作奏元平之章。彷彿背景音樂一樣,將這樣的景象襯托得格外肅穆,一直到朱慈烺緩緩坐下,樂聲才重新停止。

當朱慈烺坐定後,鳴鞭之聲如方纔一樣響起,丹陛大樂奏響慶平之章。宣表官從東檐進入大殿左門,捧着東楹前案裡的上表文進來。

樂聲停止,宣表官高聲宣讀着上表文。

背景音樂恰此時重新奏響,外藩各國使臣行九叩大禮。朱慈烺平靜地看着寥寥無幾的外國時辰。看到了熟悉的人影。

就是那個大膽被朱慈烺派入盛京明軍策反的朝鮮王子,鳳林大君李淏。朱慈烺朝着人羣裡的李淏笑了一笑,算是打了個招呼。

朱慈烺爲大明皇帝新君,無論是羣臣百姓還是外國使者都分外關注這一點。見朱慈烺朝着鳳林大君李淏打招呼,所有人都將李淏心中的評級悄然迅擡高。誰都知道,這個曾經不被朝鮮國內上下看好的鳳林大君距離朝鮮國王之位已然不差分毫了。

李淏更是激動,又是隆重一禮拜下,也不管錯了齊整的隊伍,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彷彿像是炫耀自己新的的表彰一樣。

果然沒有人怪他,外藩使者退回班次。

大殿左門裡,大學士範景文看着吏部尚書王鐸走到屋檐之下。理了理思緒,忙活了一個早上的範景文感慨着還好這是冬天,要不然,這一堆理解都能弄的人一身汗臭了。這時,他打了一個激靈,連忙告誡自己收心。回想着上一個步驟,範景文奉詔從闑東出大殿中門,授王鐸。王鐸跪受。接過詔書捧着到丹陛中黃案上恭敬擺好,又行三叩禮。然後又小步走着從中階下到丹墀,將詔書放進雲盤內。

此時,等候的禮部官員規則接受。

忙完這一切,王鐸從中間走出,高聲道:“禮成!”

這一刻,如果王鐸知道範景文的感慨,恐怕會恨不得同飲三杯,禮節繁重啊!

還好,接下來的典禮就不需要他去操心了。

鳴鞭之聲像是標配一樣繼續響起,伴隨着的還有中和韶樂奏響的和平之章。

朱慈烺回了宮,內閣大學士,次輔吳甡捧着皇帝之寶恭送到乾清門。

當朱慈烺入宮後。禮部、鴻臚寺官此刻已經到了**樓上。他們聲音清朗,宣讀萬衆期盼的太上皇帝傳位詔書。

“朕纘紹丕基。撫綏函夏。勤求治理。日有孜孜。仰賴上天眷佑。列聖貽謀寰宇稍安。蒸黎康阜。聲教四訖。中外一家。御極以來。剷除奸臣魏忠賢、平定滇南沙普之亂。緬甸、安南、朝鮮以及外藩屬國鹹震懾威棱。恪修職貢,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除。恩覃**。慶施惠,蠲逋賑貸,不下數千萬億。振興士類。整飭官常。嘉與萬邦黎獻。海隅蒼生。同我太平。躋之仁壽。朕持盈保泰。弗懈益虔。勤念雨暘。周諮稼穡。於庶言庶獄庶慎。靡不躬親。宥密單心。時幾交敕。用亹上副祖宗付畀之重。下撫億兆仰戴之誠。日慎一日。六十年於茲矣。回憶踐阼初元。曾默籲上蒼。若紀年周甲。當傳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載。今敬迓洪釐。幸符初願。原康強逢吉。九旬望袠。五代同堂。積慶延祺。光於往牒。非昊慈篤祜。申命用庥。曷克臻此。天生民而立之君。使爲司牧。授受之際。敢不兢兢。溯自癸巳南郊。即以嗣位皇子之名默奏上帝。並於成京恭謁祖陵。敬告列祖在天之鑑。昨冬頒朔屆期。特宣佈詔旨。明定儲位……”

城樓外,李定國屏息以待。

“另奉聖上之命,定洪武元年爲公元,以我今甲申年爲公元二百七十六年!豫敕所司敬議歸政典禮。皇太子秉性謙沖,臚誠固讓,率同內外王公大臣等、具章請朕至百歲始行斯典。但天聽維聰朕志先定。再四申諭、勿得懇辭。皇太子仁孝勇武,克肩重器,宗祏有託。朕用嘉焉。已諏吉祗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太子於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親御皇極殿。躬授寶璽。可稱朕爲太上皇帝。其尊號繁文。朕所弗取。毋庸奏上。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部院衙門及各省題奏事件。悉遵前旨行。履端祚禪授上儀。宜沛新綸。同敷愷澤。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左。”

“另……”這時,內閣輔黃景昉站了出來,道:“奉今上之命宣佈。在京文武百官,俸祿皆於十五日內放完畢,絕無折鈔剋扣。因京師恰逢大戰,聖上命令,認定京師爲戰區,再加一月俸祿於文武百官,另賜各官最低一石米爲恩賜,依品級不同各異。”

“內外文武大小官員。俱加一級。內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者。著照新銜封贈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照現任品級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內外文職自四品以下。武職自三品以下。降革留任。及信俸罰俸處分。準其開復。”

“會試額數。俟禮部臨期奏明人數。請旨酌量廣額。鄉試大省加三十名。次省加二十名。小省加十名。……”

“各直省入學額數。大學加七名。中學加五名。小學加三名。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免坐監一月。各直省儒學。無論府州縣衛。俱於本年以正貢作恩貢。次貢作歲貢。每府州縣衛各舉孝廉方正……”

“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

“天下之本農爲重。各府州縣衛、果有勤於耕種。務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時加獎以示鼓勵。年老之人。自古所重。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一匹。棉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毋致失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定國高聲大呼,他的身後,萬民朝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未完待續。)8

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八十章:軍資本錢第二十三章:李巖的依仗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五十一章:強兵利炮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七十章:新式武器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七十四章:昭顯世子李皚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十八章:中興一式步槍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九十七章:動手收網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九章:京營賬冊第五十章:冒險計劃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五十九章:以打促打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八十九章:炒糧票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二十八章:重禮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一百零五章:倭寇動靜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二十八章:春秋大夢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六十章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五十三章:一定要贏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五十六章:大明偉男子第十六章:一千年前就很吊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三章:島津光久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十五章:朝鮮世子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九章:微服出巡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八章:天津衛第四十五章:閣下究竟是誰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十四章:首輔督師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叛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