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

古勒章阿把傳消息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叫崔英賢的人。

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五的崔英賢大概四十歲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然,兩個兒子都覺得他爹沒本事,有些不孝順,大的還好些,總說自己記得爹爹的生辰,要尋思着辦一個大壽。每次崔英賢聽了,都說記不得了,不辦了,好似二十多年前的人生都忘了。

這個年頭,人能活四十歲是了不得的事情。尤其是在遼東,尤其他大兒子私底下總說自己是個漢人,纔不是老爹說的什麼朝鮮人呢。

可每次崔英賢聽了都賞了大兒子兩個耳刮子,打得很輕,說話的語氣卻很沉:“這話,往後不許在鳳凰城說。”

聽說過這情景的小兒子更加看不起老爹了,扯着大哥就跑去了朝鮮經商。他們是爲鳳凰山的甲喇章京古勒章阿辦的買賣,倒也不在城裡。

於是崔英賢就一人呆在了鳳凰城,每日在古勒章阿的府裡辦着閒差,古勒章阿說他是朝鮮人,還是久居遼東二十六年的老人,辦差二十六年沒死,一家給自己幹活,也算個體貼老人。

於是這任務就交給了崔英賢。

懷着古勒章阿信封的崔英賢也沒要馬,就尋了一條地道撤出了鳳凰城。沒人知道他怎麼會在定遼右衛的舊營房裡是怎麼找到一條地道。

進了地道的崔英賢出了城,然後就看到火光四起,鳳凰城都燒沒了,毫無防備的古勒章阿沒有組織起足夠的餘力就被明軍攻克。

“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了啊!定遼右衛,又有大明的兵了!”崔英賢流着淚,歡暢地感覺這一刻自己好像一下子就恢復到了十四五歲的年紀。

那會兒的孩子精力充沛,又有着少年的夢想,長大了總覺得自己能做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扛着大明的槍,做那定遼衛國的大將軍。

可一場亂起。努爾哈赤領着女真人左屠右殺,整個遼地成了女真人的天下,多少親朋好友倒在了蠻夷的刀槍下。長着一張大餅臉的崔英賢反而被當成了朝鮮人活了下來。

看到鳳凰城升起的火光,崔英賢抹乾淨淚。緊握着手中的書信,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前所未有的強烈,讓他打心底裡發出顫慄的渴望:我要幹一票大的,我要幹一票大的!

“我要幹一票大得給我爹孃復仇啊!”崔英賢回了自己城外的莊子。他拿了鋤頭,挖了後院裡的一個地坑,裡面,塗了油包裹着的袋子被粗暴撕開。

一身山文甲被掏了出來,旁邊,是一杆已經鏽跡斑斑的長刀。

磨了刀,將甲貼在外衣裡,崔英賢上了馬,遠望南邊的鳳凰城,打馬狂奔。疾馳往北。

風聲烈烈,刮在耳朵邊裡,顯得格外孤寂。

但這一刻只感覺身邊金光萬丈,崔英賢告訴自己:我,就是那大將軍。

領着千萬無辜死難同胞英靈復仇的大將軍!

……

順着大明的官道由東南往西北走,出了定遼右衛就是斜烈站。這裡有幾片耕田,一處村莊,左右還有幾個牛錄住着。這裡地處草河主幹與主流的分叉,是上好的水澆地。

孤身而去的崔英賢卻小心翼翼地躲開了大道,仗着二十多年見多識廣。小道熟悉,繞開了斜烈站,尋了支流裡淺淺的地方強渡衝去。

一路往北,在通遠堡找到了還不知曉鳳凰城之事的老相識尋了些吃食。換了馬,偏離大道,西北奔去,過連山關,經甜水站堡北行,一路過去數十里。渾身都快虛脫的時候終於見了遼東平地而起的一座大山。

這裡,便是安平山了。

安平山裡有一處處險峻的山頭,幾處關口擋住都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很是藏了一些狠角色的人物。

當年遼東大亂興起,倒是惹得一些拉桿子上山的強盜人丁壯大起來。只可惜,他們面對的不是不善戰鬥的明軍,而是漁獵爲生的女真人。

幾番剿寇,安平山上的大杆子就紛紛消散。只剩下百十來戶學着武藝,鐵匠木匠農戶齊全的漢民躲到偏僻山疙瘩裡平谷之處。

最重要的是他們又找到了一些夥伴。以至於沒有步入那些被剿滅乾淨的大山賊後塵。

這些夥伴就是被清人從東北深處捕獲來的生女真,生女真多是在東北漁獵處於原始狀態的赫哲人鄂倫春人之輩。不服王化,文明程度極低,用的大多還是骨箭,卻兇悍無比,敢於獵殺虎豹熊狼,戰鬥力極高。

被清國憑藉着刀兵厲害捕捉之後,有些人自然樂得被統領,也有些不服管教就跑了出去。

那些不服清國管教的生女真便落草爲寇,倒也不做什麼剪徑劫商的買賣,只是在山裡獵熊刺虎賣給朝鮮商人,也算樂得自在。

這些生女真向來彪悍,有兩三百人窩在山溝溝裡,境遇卻與從前變得不一樣。兇悍依舊,但戰鬥力卻大變,不再是建奴可以隨意魚肉捕捉的存在了。

因爲安平山裡有了漢人。

這些漢人有鐵匠,有木匠,也有打造兵甲的本事。此處距離後世的本溪頗爲相近,山溝溝裡竟是也尋了少量鐵礦石煤礦可以鍊鐵打造兵甲,武裝戰備。

於是,有了漢人修補打造的兵甲,這些本性還算樸實的生女真也就與漢人結盟,可以女真人說不了。

這個時候,清國若是派遣大軍殺過去少不得死傷數百一無所得。若是派遣小股兵力,那更是如同送菜給人練兵。建奴開國畢竟有二十六年了,也沒有那麼多強兵干將可以浪費在一處沒甚麼危險的小杆子裡。

安平山就這麼一直留到了這裡。

一直到崔英賢來到此處。

這時已經日落黃昏,天色昏沉,下着濛濛細雨。山中安寧,鳥獸鳴聲,如果不是渾身大汗淋漓,疲倦不堪的崔英賢闖入,安平山也是很有些桃源仙境的感覺。

但是,進入安平山後的崔英賢沒有放鬆,他是心中十分忐忑不安。

他看了一眼山中茂密的森林,打量着不知開頭的山路。摸索着被大自然沖刷過去的人路痕跡,開始了上山之路。

他對安平山並不熟悉,只是聽幾個朋友聽過這裡的情況,知曉曾經有一部牛錄章京領着三百人入剿。結局卻是兩百多人光着身子灰溜溜地回去。爲了這兩百多人身上零件齊全,聽聞還有女真人將家中鐵鍋鹽巴都送上山這才得以換回人回去。

至此,安平山留給崔英賢的印象就剩下兩個字:彪悍。

而現在,他就是要去找這樣一羣人談生死攸關的大事。

咯吱……

崔英賢腳步輕輕,卻還是耐不住林中道路複雜。一道清脆的樹枝被踩斷。幾乎同時,崔英賢彷彿獵豹一樣渾身緊繃,猛地響了遠處一道林間岩石裡。隨後抽出腰中長刀,雙手緊握,壓抑着粗重的呼吸環視周遭。

此刻的山林裡寂靜無比,一絲聲音也無。

但崔英賢卻一點不敢放鬆警惕,背靠着岩石左右看着,唯恐哪裡冒出一堆人衝殺了過來。就這麼精神高度緊張地過去了將近百息的時間,整個林中依舊毫無一點聲息。

崔英賢見此,不由地想了下:可能是我太緊張了吧。

這樣想着。崔英賢看了看林中山路,準備繼續前行。

只是,就等他剛剛想要走出一部的時候。

忽然間,巨大的岩石上方,一道灰濛濛人影如大雁落下,寒光驚現,正朝着崔英賢的脖頸處殺去。

“我是漢人!”緩急之間,崔英賢竟是隻來得及喊出這一聲!

……

鳳凰城。

“我們的動作還是慢了一點。糧食,已經不多了,只夠十三天之用。九月二十三出發。就意味着最遲十月三要在瀋陽發起進攻!九連城和鳳凰城都太窮了,滿洲人果然是一羣人形造糞機,根本就沒有存糧的習慣,要不是收颳了他們的口糧。恐怕我們連馬都養不起。而這意味着……軍中的存糧還是跨不過十三天的最大時間,一來一回,甚至只有六天不到的時間留給我了……”朱慈烺在日記上寫掉這段話就收起了手中的本子。

大軍在進行少見的休整,隨軍的軍機處整理完了斬獲以後,各級軍官開始開例會。這是朱慈烺掌握軍中訊息的重要渠道。

日記得以寫作,也是因爲各級將官聚集起來要個時間。

說是例會。其實十分簡便。倪元璐堅持跟上軍隊,謝洪運帶着後續的新兵與朝鮮兵緩慢地朝着九連城進發。

一張遼東的地圖攤開在地上,衆人圍坐一圈,倪元璐就開始講話:“遼東的地勢大體是平坦的,我們目前行軍也還算迅速。得益於九連城的圍殲,以及騎兵營封鎖消息的厲害。鳳凰城的奔襲進行得十分順利,那麼,依照遼東的突襲方案,大致是依照曾經大明的官道奔襲瀋陽。現在,突襲的效率很高,鳳凰城也拔掉了。位於遼東邊境裡的兩座大城都解決了,後路暫且無憂,可以繼續行軍。一路北上,我們很快就進入瀋陽的防禦圈。”

“按照官道,繼續北上。先遣團已經按照計劃朝着斜烈站進發,那裡沒多少人,突破輕而易舉。然後就是通遠堡、連山關。一路上都沒有滿清大部,就算有也都已經被察哈喇與龍骨大消耗在了朝鮮。但是……”倪元璐頓了頓,道:“我們的難點是這裡!”

說着,倪元璐將手中的樹枝點在了位於太子河北方的威寧營。

“威寧營是個小地方,也沒有多少兵。但……太子河是個麻煩事。”倪元璐說着,不由地皺起了眉頭:“其實瀋陽的渾河也是個麻煩,但那是瀋陽的護城河。我們的戰略目標也並非是完全攻克,浮橋可以稍慢一些搭建。”

徐鴻沉吟了下,道:“太子河的情況我們還不知道,根據抓獲的一些俘虜拷問可以得知是與草和規模相當。如果要爲大軍準備強渡草河的浮橋,這需要十七天的時間,去除準備工具所需要的時間……”

朱慈烺道:“圓木之類的事情我會解決。現在全力準備,告訴我,多久可以搭建浮橋。”

“一天半!”徐鴻深深呼吸一口氣:“日夜兼程,爲大軍搭建浮橋!”

“軍機處記下。以戰功計。”朱慈烺沒有多說。

徐鴻目光一紅。

“一天半非常快了,但如果以完全不驚擾對手爲準,還是有些晚了。”倪元璐心道,但他沒有說出來。輜重營很不容易,爲了立軍功也是拼命了,繼續說這種話也只能徒勞施壓,心念於此,倪元璐轉過話題道:“騎兵營已經先行出發,掃蕩官道附近能夠發現大軍行動的任何人類。先遣團則作爲攻堅,目前應該已經到了斜烈堡附近,攻克應是不算問題。連山關稍稍麻煩一點,也無礙。那麼…殿下,計劃要稍稍更改。”

“威寧營……”朱慈烺凝眉着:“這是第一道防線。如果清軍不再被我們突襲所驚到的話……罷了,突襲的作用大抵是達成了,能做到在對方連城門都來不及關的那種突襲,我是不妄想了。”

朱慈烺說的是黃州城,但在座之人對於朝鮮人的戰鬥力規模如何,基本上也不需要多問。要不然,朝鮮人爲何將林慶業看得那般重?

可搜刮了朝鮮上下精銳,也唯有林慶業帶着三百人能夠得上入眼。

“突襲的作用更多的是中止對方深入動員,那種完全讓對方以和平時代的水準進入戰爭狀態的情況,還是太少見了,得之我幸,失之我運。還是說些好消息吧!”朱慈烺說着,看向了李定國。他負責後勤之事。

“殿下,各位將軍。軍機處已經統計出來了。足足一萬七千馬匹,可以達到一人三馬的程度!全都是戰馬!這羣狗韃子,別的不多,馬卻一定沒少!”李定國高聲大喊,笑容歡暢。

朱慈烺很是感慨道:“我們也進入了騾馬化的狀況了啊。也總算可以不用跟在先遣團與騎兵營後面吃土了。”

“哈哈……”衆人都是歡快笑道。(未完待續。)

ps:【正版是起點中文網,搜索、大明最後一個太子都可支持進入正版訂閱。更懇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剛剛發了朱慈烺、崇禎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畫像照片,還有飛剪船的實物圖片,愛心讀者給朱慈烺的畫像,玄武湖的配圖,柳如是、錢謙益張溥的人物圖像,以及還有很多和殿下以及這個故事相關的有趣內容~趕快來微信公衆號關注我吧!】

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九十九章:朝鮮名將第7章:1舉多得第七十五章:喜訊第十章:微服出宮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富婆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五十九章:媚香樓裡滄海桑田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六十四章:搶馬進行時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三章:天下烽煙起第七十二章:反戈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九十八章:大兵出城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七章:鐵甲艦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八十九章:加入同盟第十章:楚王面目第六十八章:彗星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五十一章:強兵利炮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四十六章:海外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九十三章:正道誅邪第十四章:首輔督師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十二章:真的全軍出擊?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三十五章:入國子監第四章:女天皇與新皇子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四十六章:初勝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七十八章:決鬥第六十五章:拼殺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七十二章:情義千斤第一百四十二章:東風壓倒西風第五十七章:攻佔盛京第十七章:稅源翻番第三十章:接戰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三章:百萬鉅款第九章:兵臨武昌第一百五十八章:全面進攻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七十一章:後膛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