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

吳永寶是個北貨商人。不同於大多數一張圓臉,常帶笑容,彷彿彌勒佛一樣的商人。吳永寶更像一個兵,一個隨時打算抽出刀槍幹架的兵。

當然,可以印證吳永寶身份的是隻要想找什麼北貨,必定能從吳永寶的商行裡尋到。不過呢,大多數這般生意都是從吳永寶下面那些人裡採買。真正要想和吳永寶打交道,多少都要有幾分好面子才能碰上。若是這面子足夠,想要尋常好馬高麗蔘自不用提,便是犯忌諱的兵甲強弩,甚至格外禁忌的火炮都能弄來。

京師裡頭更是盛傳着吳永寶曾經爲一位吏部的大人物辦過一處紅差,親手將某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徽商殺得上下凋零,委實坐穩了吳永寶這位兵商的身份。

沒錯,吳永寶不僅是商人,其實曾經也是個兵。甚至,吳永寶一開始本姓也不是吳。自然,跟了遼東一處將門後這才改了姓名。知道了這一層的諸多大人物們也就能順理成章知道吳永寶背後的那些人了。也就能多少明白吳永寶這位軍商的厲害。

崇禎十六年九月的京師總算有了些涼意,盛夏的酷暑開始漸漸消去。位於京師演樂衚衕的一處雅間裡,絲竹聲輕輕揚起,身材清瘦而面帶幾分蒼老的陳演姿態放鬆地躺在一張軟椅裡,微微養着腦袋,看着眼前一個身高八尺,體態壯碩的男子道:“說到底啊,還是你們這些邊鎮將這些年朝廷給的恩榮當成了理所當然。也不想想,朝廷再是如何有些難過,也終究只是幾年的事情,轉眼也就緩過來了。大明廣有天下,良臣猛將不計其數。皇太子如何征戰天下莫不就忘了?這前前後後風流人物,哪個與遼東的將門差了?你將老夫的話告訴遼東上下,你們也與這些臣子別無二致,若真以爲有個甚麼殊榮,卻是好生端正下自己的腦子。”

“是。是。陳相所言字字珠璣,小人都記在心理,定是分毫不差不敢忘。”點頭如雞啄米一樣的男子正是京師裡牀下偌大名頭的吳永寶。可憐此刻的叱吒京師商海的豪商弓着身子,彷彿一個蝦米。

陳演頓了頓。沒有多大的高興,仔仔細細盯着眼前的男子,看到了對方慌亂表情下一片平靜的眼神,頓時心中一片不喜,冷哼一聲:“哼。老夫的話也就說到這裡,我那數你也知道了,十日之內若是見不到,那便只好送那吳三桂一句:勿謂言之不預!”

說完,陳演起身離去。

“小人恭送陳相。”吳永寶忙不迭跟着過去,一番送別見禮不提,目送着陳演拐過彎後不再看到的背影,吳永寶直起了身子,恢復了那個叱吒京師的豪商面目。

“這陳老狗也真是破天大的膽子,五十萬兩銀子。他那狗腦子到底是怎麼想出來這數字的!也虧得他敢開口!”吳永寶怒氣勃發。

“掌櫃息怒。”這時,一個帳房先生走了過來,溫聲道:“他畢竟也是大明首輔了,五十萬兩的胃口來換一個將主粗心惹得這般生死抉擇,算起來也不算多麼昂貴了。至於要不要換,這事說歸到底也算不得我們有這資格。與其惱怒於陳演的血盆大口,不如還是將那幢事情給探查清楚吧。也能讓將主背後思慮值得。”

聽了這儒生勸慰,吳永寶總算漸漸平靜了下來,嘆了口氣,道:“我又如何不知道。只是氣這陳演,氣量全無,一國宰輔,卻這般下作。山海關錦衣衛番子的事情還不是他攪和上去的?這番敲詐簡直……罷了罷了。”

吳永寶緩了緩。又道:“至於那件事情,我卻是覺得是沒必要再去探查了。這朝廷上下,渾濁一片,哪裡有幾個清醒的話事人。這種親者恨仇者快的事情,也唯有陳演這般狗賊才能做得出了。還是省着時間,將這消息傳給將主等待抉擇吧……”

……

通往紫禁城的道路上。司恩神情肅穆:“此事爲真?真的要將陳永福部和傅如圭部北上?如此一來,李自成和張獻忠流寇之亂就再難相制了!”

他的一旁,是大學士吳甡:“陳演別的本事沒有,這般胡作非爲的思路卻一向毫無下限,司公公也應該聽說過。況且,剿匪一事,其間利害不簡單啊。”

朱慈烺屬意遠征朝鮮解決遼東之事,這對於崇禎皇帝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大大放鬆的事情。在崇禎皇帝看來,這的確是一個解決彼此猜忌的好辦法,朱慈烺遠征朝鮮不會引起京師敏感,也給朱由檢留出了機會。

於是,朱由檢十分有責任心地繼續主持了陝西暫時,讓張溥輸送錢糧,試圖重新振作剿匪局勢。

朱由檢想要藉助剿匪來做什麼衆人心知肚明,不外乎是爲了扭轉一直以來老爹不如兒子的尷尬局面。

只可惜,時機不再。

孫傳庭的頹勢一瀉千里,陝西局勢格外不妙。

自然,也讓剿匪這個話題在中樞變得頗爲有些尷尬。

朱慈烺留在國內的皇家近衛軍團餘部部屬南北兩面遏制流寇擴張之局面固然是公忠體國,可也更加讓崇禎皇帝感覺更加尷尬。

試想,崇禎皇帝一出手就局面惡化,朱慈烺的兵上去就立刻挽回。這大明的天下到底該聽誰的?

若是發號施令的人說的話不再正確,而另外又有一個有權發號施令的人,長此以往,天下還是誰的就難說了。

若是崇禎皇帝對此沒什麼感覺,順其自然以大局爲重,那自然沒什麼好說,誰都別提。朱慈烺也不是不知趣的人,會拿着這事刺激自己親爹。

可陳演冒了出來,頭頂大寫的三個字:不懂事。

他上書建策了,說甚麼:“大明精銳有皇家近衛軍團,既然是近衛軍團,爲何不護衛京畿?平定遼東?而今建奴大舉來襲,自當調撥強兵來勤王。”

至於陝西與四川局勢,陳演輕飄飄一句:“自當有司處置。”便帶了過去。

如此一來,崇禎皇帝便感覺尷尬了。

他的確覺得有些杯揭開傷疤的惱怒,但仔細一向,卻也覺得這是一記解渴之法。此刻建奴號稱兵馬五十萬要大舉來襲。山海關也眼見不再忠於朱明,這時候調撥皇家近衛軍團餘部來援如何不是順理成章之事?

甚至,陰暗之處,陳演說不得也有幾分趁勢將這皇家近衛軍團拆分吞吃的心思。

而且。調撥強兵勤王,此事名正言順,還真讓人無法抗拒。除了朱慈烺能有這資格說個不字,其他人連幫腔的由頭都沒有。

“這般說來,到時候說不得還會指使着陳永福部去山海關……這是在拿大明的將士用作私人的籌碼啊。”司恩心中想着。卻說不出話來了,只好道:“此事,我等得想想辦法。”

吳甡聞言,卻是不太看好,不過他沒繼續這個話頭,而是道:“對了,司公公,還未有問,今日進宮是有何要事?”

司恩是朱慈烺的代表之一,在京師裡尋常都不胡亂動作。今日還特地進攻求見崇禎皇帝。那顯然是有事情了。吳甡這般熱情,顯然也頗爲善意。

“哦……”司恩頓時笑了:“也是忘了說了……殿下啊……”

“大捷?”崇禎看着眼前的司恩,騰地繞開桌案,走到司恩身前,就差沒掐着司恩的肩膀問了:“真的是大捷?”

“聖上明鑑,此乃太子殿下親筆所書捷報。我大明皇家近衛軍團已然與朝鮮藩屬國黃海道黃州外沙裡院大勝建奴與朝鮮叛軍聯軍。而今,朝鮮一國重新歸順大明,我大明兵鋒,亦是直指遼東故地,收復遼地。指日可待!”司恩大聲道。

聽此,崇禎皇帝身子微微顫抖着,立刻拆開信封,或許是太激動了。朱由檢甚至有些沒握住力氣,砰地一下就將信封撕了個凌亂。

還好,這番拆開也並不影響閱讀。朱由檢並着兩張紙貼着,一字一句地細細讀了起來:“父皇親啓,孩兒已與大明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九大勝建奴、朝鮮兩軍三萬兵與黃州城外,當日。克復黃州,三日後,收復朝鮮。此刻,應已兵鋒直指鴨綠江。我大明水師亦是炮對故土九連城。大明萬勝!兒臣朱慈烺親筆。”

這時,機靈的王承恩大拜在地,高呼道:“奴婢恭賀聖上得此大勝,此乃天眷大明,大明萬勝!”

“奴婢聖上得此大勝,此乃天眷大明,大明萬勝!”

“恭賀聖上得此大勝,此乃天眷大明,大明萬勝!”

……

司恩與吳甡亦是紛紛高呼。

崇禎的臉上,一片紅潤:“好啊,好啊,好啊!”

一臉道了三個號,崇禎皇帝這才停了下來,又拿起一封不一樣的文書,猛地撕碎了:“建奴狗賊,你不是猖狂嗎?來啊,來打啊。我兒朱慈烺亦是領着大軍頂到了鴨綠江我大明兵強馬壯,一樣不怕你們的訛詐!”

“哈哈哈!”朱由檢大笑着。

吳甡傲然挺胸,忽然有種淚流滿面的感覺。

多少年了,自從努爾哈赤起兵在萬曆年間肆虐起,大明對付東北區區邊患已經有多久沒有這般硬氣了。

當年的章丘一戰還只能說將入侵的敵人消滅,遠遠算不得揚眉吐氣。

可眼下,將背叛的藩屬國重新拉回陣營,在對方的國土之上圍殲了對方大部分的兵馬。這是多大的驕傲,這是多振奮的勝利。

這一戰,真正開挺直起了大明久違的伎倆,更是讓自從登基以來幾乎沒有幾個大勝的朱由檢終於得以暢快吐氣一把。

一旁的王承恩更是清楚,眼見了那碎落漫天還有幾個蒙文滿文紙片的東西,頓時就認了出來。這就是前幾天陳演送上來的清國國書。

或者說……戰書。

裡面,不乏一句句威脅逼迫朱由檢的話語。

除了開戰恐嚇,更是提出了劃江而治,讓明國侍奉清國爲叔侄關係。

如此輕蔑之舉,自然惹得崇禎皇帝憤怒難言。

但這種憤怒配上了山海關吳三桂要叛逃的的傳言時,頓時就讓這個悲情的末代皇帝腰桿子硬不起來。

終於!

他的兒子,大明的皇太子朱慈烺給來了捷報。

給了大明久違渴望的勝利歡呼。

“大明的榮耀啊,終於重現了,不會杯陳演之流敗壞了吧……”吳甡亦是激動難言。

只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此刻的陳演竟是大步跑來,高呼道:“恭喜聖上,賀喜聖上啊!此番大捷,正是證明了皇家近衛軍團之強大啊。有如此強軍鎮守京師,何愁建奴跋扈?有如此京師在京畿在,只需遣一部官軍東去,遼東自然能平啊!”

看着陳演一語說罷,吳甡與司恩都是心中猛地下沉。

果不其然,朱由檢一聽,頓時心道:“對啊,皇家近衛軍團又不是我兒的私兵,這是皇家的大軍,是大明的大軍,如何不能勤王護衛京師?開封一戰,章丘一戰再加上朝鮮一戰的威力還不能證明皇家近衛軍團的強大?至於區區流寇,不是還有孫傳庭在嗎?讓他先扛一會兒,保住京畿才能保住大明的命根子啊!”

眼見朱由檢神色意動,陳演頓時笑了,他瞥了吳甡和司恩一眼,輕笑一聲,又道:“不如,遣唐通所部,傳皇太子殿下捷報入山海關。如此,定可鎮山海關穩固,使我大明邊疆無憂!”

“好!便如陳愛卿所言,傳令戶部備十萬兩犒賞,激勵唐通所部,命其部移防山海關,傳揚朝鮮大捷!”朱由檢一臉昂揚,絲毫沒見到司恩與吳甡的無奈。

他們二人的確是無奈,不過司恩好歹心中也算鬆了一口氣:“至少……皇家近衛軍團沒有如原來一樣,被當作炮灰丟到山海關去。只不過,如此一來,吳三桂真是的要大受刺激了……”

……

山海關關城裡,吳襄還在踱着步子想着辦法。此時,一個親兵快步跑來,低聲道:“不好了,不好了。聽聞朝廷移防唐通部來山海關,這是要常駐了啊!”

吳三桂與吳襄聞言,頓時面色一變。

這時,又有一人頂着金錢鼠尾視若旁人無物地走了進來,笑看兩人道:“這明國啊,還是信不過你們。還是入我大清罷,攝政王說了,只要吳將軍來,一個王爵雙手奉上!”

吳三桂面色一動,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心動了。(未完待續。)

ps:今天在手機上寫了兩千多字,結果被軟件卡沒了!!!所以更新晚了,鞠躬

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一百零三章:擊退哈巴羅夫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十五章:擁兵自重第五十九章:媚香樓裡滄海桑田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一百零七章:時機已到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七十五章:索尼在哪裡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第二十四章:貿易第七十六章:五京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十五章:薊州城內第二十一章:勝者—明皇太子殿下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十二章:初級小學與民兵小組第十六章:戰西風臺第七十六章:五京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一百零三章:擊退哈巴羅夫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十四章:密謀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六章:出宮安家第四十章:軍費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九章:南下預備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十五章:江洋大盜第十章:黃宗羲出手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三十一章:逆轉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二十四章:貿易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四十八章:蒙古人的武器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第52章:牛刀入黃油,犀利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八十七章:不懼一戰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三十九章:大獲全勝第十六章:一千年前就很吊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三十九章:戰場上的獵人第九章:皇權下縣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