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

黃宗羲渴望大明出現一個能夠振興大明的明君,也驕傲於自己背後以復興絕學爲名號,實際上讓自己獲得了莫大威望的復社。±,

現在,黃宗羲想要的明君似乎已經出現了,那就是大明太子,監國南京的朱慈烺。

但是……現在崇禎十六年了。朱慈烺這位大明太子卻是親手將張溥的心血毀於一旦。

章丘一戰殲滅清軍,卻戳穿了周延儒的謊言。

旋即,周延儒被罷官,監視家中,東林、復社上下心血盡數毀壞。

新上臺的陳演是個能力普通,品德尋常的庸官。

對於東林、復社等人而言只知道他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即將來江南監國的好太子——朱慈烺。

想到這裡,黃宗羲便是百轉愁腸。

……

南京,一處大宅的書房裡。

“兩位將軍的來信,我都已經收到了。殿下的動議,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這一次,江南清議願意與將軍統一態度。而今湖廣危急,武昌旦夕陷落,想來不日就會成爲殿下着手的焦點。聯絡平賊將軍之意我深爲贊同,可讓其爲前驅……以探監國太子之意……”張溥提筆寫完,輕輕吹乾,緩緩將信件收進信封了,細細用臘封好,這才笑了起來幾聲:“而今,終於能得大將之用了。”

另外一邊,張採則是嘆息了一聲:“天如,只是這樣一來。以文官駕馭武官的傳統可就破壞了。往後勢大難制……後患無窮。”

“兄長之意,我自然明白。”張溥凝望道:“自古開創新局面者。無不是文武均勢。想要單純以文壓武,非是上佳啊。這一點。我倒是頗爲讚賞太子殿下的。只可惜……太子殿下要動財賦,這是要絕了我江南士紳的根基啊!”

聽張溥這麼說,張採的目光頓時凝重了起來。

朱慈烺是改革派,他從來沒有隱瞞過這一點。

也正是朱慈烺的改革,朱慈烺才能驟然間動員起遠超旁人所想象的力量,將山東、河南兩地抓在手中,有了逼得陛下遠放其監國南京應天府的本事。

歷數朱慈烺過往的手筆,都是奔着既有利益階層去的。這也意味着,一旦朱慈烺立足。復社所聚集的力量就再難輕鬆用起來。

更何況……

還有周延儒之事。

“聽聞殿下已經到南京了。”張採轉過身,揹着手,朝着園子中走去。

張溥聞言,道:“日夜兼程趕過來的。也虧得殿下在水上好大的手筆……千里水運,無處阻攔。”

張採聞言,頓時嘖嘖稱奇地說起了朱慈烺趕路的本事。

而這,也是近來南京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

朱慈烺得了太子監國之位就星夜朝着通州出發,坐上了安排好的官船,一路南下。

按說。千里運河,官家的鈔關就有十數處,路上的水匪私關更是不計其數。運氣不好碰上翻船擱淺水道受阻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可偏偏。朱慈烺的快船一路南下,一點阻礙都沒有。

朝堂的鈔關就不說了,各路錦衣衛公文一到。無不是紛紛擡手。

最讓人側目的是那千里水道一路過去,竟是一點自然災害都沒有。別說翻船擋路擱淺之類的,就說日常所需的維修也是一個都無。

這樣的傳言到了南京。便紛紛都說朱慈烺這是天命所歸。

只有張採與張溥渾然不屑。

聽張採說起,張溥驟起眉頭:“妖言惑民罷了。還不是花了大價錢緊急疏通的?子不語怪力神,有些士子也跑過去了,不像話。”

“太沖還是有才學的。況且,不一試真僞,又如何讓其他士子明白麪目?”張採知道張溥說的是黃宗羲。

張溥聽完不再提這個話題,而是將手中書信交給家僕,讓其飛書出城,道:“軍中傳出來的飛鴿傳書還真是個好買賣。一封書信遞出去,十五兩銀子就沒了。”

這又是兩個月之前出現在南京的新鮮事。

一個名作大明郵局的鋪子悄然在城中的常府街開張。隨後,如百鳥朝林一般,每日都開始有無數的飛哥傳入。北國高頭大馬更是在常府街上來來往往,傳遞着一份份消息。

很快,南京城的百姓們就知道了這是一個什麼所在。

好傢伙,這裡竟然可以如驛站一樣寄信地方!

古代的信息流傳是格外艱難的。

在電報出來之前,信息的交流都只能依靠於人手傳遞。雖然官方有建立驛站,但驛站顯然是給公事用的,就算後來漸漸管理鬆弛,那也不是尋常私人可以用得起的。

等到崇禎年間驛站都被朱慈烺廢棄惹出了李自成這麼一個禍患之後,消息的傳遞那就更加辛苦了。

尋常家書只能依靠親朋傳遞。一封短短的書信,更是可能需要一個人經歷劫匪路霸,度過公私關卡冒着生命危險去傳遞。

這麼困難的辦法,自然讓信息傳遞變得長久而艱難。尤其是而今戰亂頻繁之際,一封書信傳達過去,可能要時隔數月一年之久。

但這個時候,大明郵局卻出來了。

他坐落在繁華的常府街裡,財力雄厚,護衛衆多。一封書信從南京送到松江府,飛鴿抵達,只需十二兩紋銀。十二兩紋銀雖然貴了些,但這對於富人云集的南京而言卻依舊有足夠多的人想要排上號都難得。

南京城內攏共只有三百隻信鴿。

一月前,在虞山紅豆館的錢謙益外室柳如是用了二十兩銀子,買了兩隻飛去蘇州的信鴿。

就當衆人議論着柳如是胡亂花錢的時候,卻忽然發現兩日後。柳如是就收到了正在蘇州遊玩董小宛的回信。

衆人這才恍然大悟,一時間紛紛蜂擁到了常府街發信。

於是乎。原本就不多的三百隻信鴿頓時被一搶而空。到最後,次一級的快馬遞都需要排隊等候。最便宜的普通腳遞都被搶購。腳遞這類是郵差跟着恆信商行定市商隊出發的。最爲緩慢,也最爲便宜只需要五分銀子。

就連張溥見了書信傳遞在大明郵局這裡這麼順暢,嘖嘖稱奇之餘,也使了關係,讓自己的這封書信搭上了大明郵局之中,備用的三隻信鴿。

常府街,大明郵局。

“張溥張天如?這是殿下點了名人物,將書信抄錄過去,速速送往舍人司!”

南京皇城。

朱慈烺走進了太子府。望着還有些沒打掃乾淨的牆角皺了皺眉:“在這裡待兩天,然後便準備啓程吧。顧絳呢,今日的行程安排得如何了?問問他,常志朗啓明市那邊收拾得怎麼樣了,什麼時候來南京。”

朱慈烺說完話,便躺在了靠椅之中,揉着額頭沉思了起來。

不多久,顧絳走了過來:“殿下。常大人七日前已經道是交接進行到尾聲了,約莫還有三日會抵達南京。今日的形成安排……是接見江南士子與復社領袖。”

“嗯。”朱慈烺又問:“張溥、張採。誰來了?”

“是南郭先生。”顧絳很嚴肅地說着。

朱慈烺聽了。卻差點笑岔氣。

不過這的確是張採的名號。

“張溥稱病了?”朱慈烺玩味地說着。

顧絳低聲道:“聽聞是兵種了。”

朱慈烺點點頭,看了看張溥力透紙背的書信,沒有說什麼:“放你一天假,去和老友們聚會吧。明日。我們就要出發去池州了。好好與好友們道別吧。”

等到顧絳走了,朱慈烺這纔不斷地嘖嘖稱奇。

他可是真沒料到這位自己的文書舍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顧炎武。只不過,就算沒有被自己招攬。此刻的顧炎武也只是一個落魄的名落孫山的普通士子。

顧炎武14歲時與窗歸莊興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八歲時二人前往南京參加應天鄉試。共入復社。只不過二人個性特立耿介,時人號爲“歸奇顧怪”。都算不得多有名的人物。

這讓朱慈烺有種撿漏的竊喜。

沒等多久,朱慈烺終於見到了跋山涉水,一路趕路的朱之瑜與黃宗羲。

一番見禮,黃宗羲稍顯沉默,大多數時候只聽不說。相反,朱之瑜卻十分亢奮。

因爲……朱慈烺開口道:“大明人口萬萬,幼童有三千萬。孤有一宏願,願天下幼童盡皆受學。曾經,孤人單力薄,只能想一想。現在,得山東一戰繳獲,入江南能招攬天下過半的英才。眼見往日宏願終於有了一點點實現的希望,實在激動難言。故而,孤初來南京,不欲談其他政務,只想問我大明的士子,有沒有人願意與孤一同推進這一番宏願!”

朱之瑜聞言,頓時熱淚盈眶:“學生遍歷民情,知曉而今官場已然糜爛一團,再無振作之餘地。本以爲這一生,只能教學民間,以一己餘力做些微末的事情。但沒想到,殿下卻有這樣一番宏願,致力於讓幼童有其學之事。學生……願此身報之,終生無悔!”

“我又如何捨得讓手底下人跟着我做事,卻會後悔呢?放心罷!這一場大戰斬獲衆多,我不會挪用一分錢用在個人享受上。我決定,這其中的七成都用在教育上!建立師範、初級、中級、職業學校。讓天下大明都有上學的機會!”朱慈烺大喜,連忙攙扶其朱之瑜。這可是大明不多的傑出教育家,隨後都揚名到了日本去了。

不多時,朱慈烺又開始與朱之瑜暢談了起來:“建立學校,還是要先建立師範學校,培養出足夠的教師。這樣纔不至於到時候讓學生們讀的都是酸儒的東西。窮酸書生,皓首窮經,一輩子將精力都投入在了科舉這條獨木橋上,太浪費了,太浪費了。復社不是也講究復古,要將古時候經世致用的學問復出來麼?可現在呢,依舊講不出個道道來。所以,我打算先在國子監裡面開一個分監,將國子監當初研習的算學等實用的學問都加強……”

“這個師範學校,就是教育大業上的第一步,教出合格的老師。當然,爲了吸引士子投身教學事業,任何費用都要免掉,還要管食宿。教學完畢以後,立刻便投入到新的初級學校上教學。而這個教師,便必須成爲一份光榮職業,職業要光榮,待遇就要厚重。要足夠養活一個體面的生活,水平麼,至少要比得上縣學教諭,而且還得是未經剋扣過的那種……”朱慈烺侃侃而談。

一旁的黃宗羲也不由動容了,感慨地問道:“這樣,這國子監分監裡面的師範學校怕是隻能招收百餘教師了吧。”

聽黃宗羲說完,朱之瑜也是跟着道:“是啊。既然師範學校要免除學費包攬食宿,甚至往後還能有一番堪比縣學教諭的體面教師待遇,那百人便是頗爲吃力了。以而今南京縣學教諭來看,一年薪俸應有四十兩,這纔能有一個體面的生活。百人就是四千兩,這還不計算往後不斷擴張的那些初級、中級還有職業學校。這算起來,都是一番天文數字啊。”

黃宗羲點點頭:“還有興建學校亦是一大筆錢呢,食宿繁雜,一樣耗費衆多,百人的師範學校每月就得耗費五百兩罷?”

兩人說完,卻忽然感覺氣氛有些尷尬。因爲,朱慈烺不說話了。

見此,朱之瑜心中一愣,微微感覺冰冷,試探着道:“殿下……若是經費不夠,稍少一些也是無礙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卻不料,朱慈烺聞言,卻是縱聲大笑了起來:“兩位是擔心多了?”

“卻不是如此?”黃宗羲與朱之瑜愣了。

朱慈烺笑完,卻不由地大大搖頭:“是太少了啊!初級中學只是掃盲班,讓已然可以從業的少年能識字,故而是需要語文教師。但再高一級,就需要算學教師。還有格物教師。孤還打算開辦軍校,那時候更有武藝教師……一百人,如何夠用啊?”

“那……三百人?”朱之瑜驚喜着,顫聲着。

朱慈烺斬釘截鐵道:“第一期,一千人!未來,我要師範學校教出兩千,三千,甚至一萬,更多更多的良師!”

“孤有這個毅力,更有錢養得起!”朱慈烺這一句說出,終於震得兩人如大錘在胸,噗通得再也無法平靜了。(未完待續。)

ps:

最近事情很忙就發大章了……

今天努力,不行就熬夜吧,把明早的寫出來。u

</br>

第三十四章:陳皋文的殺招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19章:兵變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十章:世家子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六十一章:解放菲律賓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一百一十八章:將帥之心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三十五章:賣國賊你逃不掉了第三十八章:不甘心第三章:權柄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二十三章:選妃酬太子第五章:海外開發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77章:來自瑤池的殺手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七十七章:重擊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五十章:一份大禮第八十五章:拆招第六章:軍團建制第八十七章:買買買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三十一章:開封危急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八十二章:日本太上皇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七十四章:昭顯世子李皚第八十一章:洞房花燭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十三章:清兵真的入寇了!第一百二十五章:元宵燈會的小青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五十九章 我能反殺第七十三章:蒙古人中計了第二十章:抓劉澤清要活的第四十二章:小勝傳捷報第九章:皇權下縣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三十章:駐華使節們的信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三十一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一百零三章:擊退哈巴羅夫第七十一章:奇謀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一百一十四章:思鄉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三十七章:劉宗敏與李巖之死第六十二章:萬家生佛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四十八章:蒙古人的武器第七十一章:周王選擇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十二章:國務諮詢委員會第一百五十七章:王牌抵達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7章:1舉多得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五十二章:虎賁營第三十八章:還有一事第三十二章:人心動亂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九十二章:看你乾的好事第七十九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十八章:發現殺手鐗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