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

殿上已經沒人再關心太子讀書之事了。

鬆錦大戰戰敗傳來,崇禎連忙將衆臣傳來議事。

崇禎急急帶着慌亂的陳新甲去了乾清宮,慌亂間,沒人注意到朱慈烺竟是也在隊尾,默默上了殿。

內閣諸位大學士,六部都察院四寺等一干尚書侍郎正卿少卿等四品以上的官員紛紛被召入宮中詢問。

崇禎慌了。

在不起眼的角落裡靜靜地觀察,朱慈烺比所有人都多了一份冷靜。

“諸卿,諸卿。現在遼東局勢,當如何?”崇禎環視羣臣,目光急切。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道直道:“陛下。松山戰敗,蓋因總兵王樸、吳三桂臨陣脫逃。以至於軍心大亂,由此敗績。欲穩定邊疆,首當整肅人心。臣請誅王樸、吳三桂。查中樞、遼東,有礙邊事者。”

陳新甲面色微白,這次鬆錦大戰他多有催促,使得洪承疇倉促出戰,多有怨言。

一旁的吏部尚書李日宣緊接着附和:“九邊精銳,旦夕傾覆。不徹查誤國之奸臣庸吏,無以挽回人心。”

“臣附議!”

……

一時間,羣臣踊躍,正色昂然之音不絕殿內。

朱慈烺笑容浮上冷意,冠冕堂皇的漂亮話誰不會說,議事決斷的時候一個個不見蹤影,這會兒攻訐倒是起勁。

崇禎被吵得心煩氣躁,斷喝道:“孫師(孫承宗)十數年遼東經營,現在旦夕傾覆。諸君還在此糾結於什麼細枝末節?當務之急是遼東軍務應當如何處置?至於其他,推後再論!宜興,你爲首輔,如何看?”

殿內稍稍安靜了下來,首輔周延儒硬着頭皮,上前道:“陛下。遼東軍務未必沒有轉圜之餘地。錦州被圍未破,吳三桂雖臨戰退兵,但主力猶在。先安撫前線將士,後方徐徐調撥兵馬,籌集糧餉。應有恢復之望。”

周延儒一番話說得模棱兩可,含糊之極。但比起一羣私心氾濫光拖後腿的其他人而言,崇禎聽了好歹打起精神。

周延儒說得不錯,錦州還沒有被攻破,洪承疇出兵,本來就是爲了解圍錦州。遼東防線,只要錦州寧遠尚在,遼東之事,就沒有糜爛到無可收拾的地步。

“收拾遼東軍務,兵部議論如何?”崇禎看向陳新甲。

陳新甲滿臉愁苦之色,道:“兵部議請陛下施恩籠絡山東劉澤清部、湖廣左良玉部。抽調宣府大同之兵馬,擇選京營精銳,赴遼東救援。”

崇禎搖頭:“劉澤清、左良玉需圍剿內寇,不許。宣大殘破,無可用之兵。”

“如此,臣請陛下擇一老練精幹之臣速赴山海關,穩定軍心,收拾軍務。”陳新甲又道:“或選廣西土司狼兵、石柱土司土兵入遼東,或選京營勇士。”

“石柱兵當面張賊,調撥委實艱難。”崇禎又是否了:“廣西土兵不錯,還有京營。兵部議一議,安穩遼東吧。”

陳新甲鬆了口氣。

崇禎現在已經冷靜了下來,松山一敗他痛心無比。乍然聽到消息,已然慌亂失措,差點走上了賭徒心理。妄圖再收羅餘力再次一搏挽回局面。

但現實是殘酷的。

洪承疇已經將所有能戰邊兵蒐羅一空,眼下能做的,只能期望清人胃口不足,吞掉洪承疇所部後再無餘力進攻,讓寧錦防線維持下去了。

再次蒐羅兵馬匯聚遼東,顯然就是這個打算。

朱慈烺站在歷史的高處,對現在局勢的把握,可以說不輸當朝宰輔,更比局中人多了一分後來者的遠見。

只是……

崇禎就連這麼一點點期望都只能是妄想了。

朱慈烺環視了一圈朝中衆臣,這裡面,連一個能擔大任之人都沒有。

周延儒太使乖,做事太顧忌己身,陳新甲忠心魄力有餘但才幹不足。至於朝中其他人,更是連這兩人都不如。

清流一派只知道強硬圖名,其他大臣大多私心過重,不足以任事。戰敗消息傳來,首先攻訐別人撇清自己,只圖私利而已。

而最最重要的是……

戶部尚書李侍問出列,緩聲道:“陛下。若調撥九邊之兵,廣西土兵,再整頓京營。國庫已無錢糧足用。”

崇禎直愣愣地看着李侍問:“現在國事如此緊急,國庫裡面,就再也拿不出錢糧了嗎?”

李侍問孤零零地站着,面色好像蒼老了好幾歲一樣,道:“松山一戰延綿兩年,戶部爲供給大軍已經左支右絀。國庫空虛,各處能想盡辦法的地方都已想了,能挪用籌措的辦法,也已經都用了。實在是……無法籌措再多錢糧。”

崇禎強作鎮靜的表情終於垮了下來。

李侍問自知結局,顫顫巍巍地將頭上烏紗摘了下來,匍匐在地上,平靜地道:“陛下。老臣無能,耽誤國事。請陛下許臣乞骸骨,歸鄉里。”

崇禎憤怒了:“國事當頭,你就是如此盡忠職守的嗎?來人,革了這廝的戶部尚書之職,下入詔獄!”

見崇禎如此憤怒幾乎失去理智,將一個並無罪過的耿介之臣革職下獄,羣臣都惶然起來。

首輔周延儒,左都御史王道直,兵部尚書陳新甲,僉都御使劉宗周等人紛紛勸說崇禎收回成命。

“陛下,李尚書勤勉用事,兩年殫精竭慮維持國事已經實屬不易。能供給大軍安然不見過錯已經難得。請陛下寬待大臣,收回成命啊。”

“聖上,現在收拾遼東軍務,真是用人之際。請陛下暫緩成命,勿動戶部。往後調撥兵馬,籌集糧草,需多賴戶部之力啊。”

“陛下……”

……

崇禎憤怒之下革了李侍問的職,但冷靜下來也明白,大明內外用兵,國庫早就空了。此時讓李侍問下臺只能讓戶部亂上一陣,對於收拾遼東殘局毫無益處。

“罷了。現在國庫裡,還有多少錢糧,可供多少兵馬救援遼東?”崇禎恢復了冷靜。

李侍問苦澀道:“國庫糧尚有六萬石,可用之銀不足兩萬兩。回稟陛下,此錢糧只能供三千兵馬三月之用。”

“遼東,錦州……寧遠……”崇禎躺在龍椅上,口中念念不停,臉上的神色,越來越多了一分絕望。

殿上一派寂靜,一衆大臣相顧無言。

良久,崇禎重新看向朝臣,道:“現在之局,誰能解困?”

羣臣默然,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在亂說話了。

殿上陷入了死沉沉的寂靜。

崇禎的臉色由此也越發難堪,漠然到了冷酷。

直到一個年輕的身影緩緩從屏風外走上大殿。

第一百二十二章:頭痛的歐洲人第52章:牛刀入黃油,犀利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六章:大新聞第一百二十五章:大手筆軍資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一章:圍軍之中第八章:解決問題第四十九章:御門聽政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二十八章:在日本搞中國租界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四十一章:秦淮八豔,佳麗迭出第五十章:一言平千軍第八章:兵圍漢城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六十二章:征途漫漫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四章:小馬兒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六十七章:神秘勢力第二十九章:走向世界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六章:出宮安家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八章:天津衛第七十九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五章:大順御林軍第五十五章:披着羊皮的狼第九章:微服出巡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三十八章:如見神蹟第三十七章:全軍抵達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張底牌第八十七章:買買買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十七章:揭曉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三十九章:國宴第三十九章:戰場上的獵人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二章:湖廣局勢 起點正版我發紅包第三十一章:英才輩出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十五章:開始驗收賬冊了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二十四章:順我者昌第二十章:治國大道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五十七章:迪亞戈的反擊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二十二章:戰河間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