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

“事涉人身傷害的人員共計六十九人,均已移交三法司論罪。肩負監管責任的礦主,進行罰款警告,罰款計入社會保障稅之中……”

“各工坊設定最低工資制度與戶籍僱工制度……”

“即日起,朝廷將頒佈《安全生產責任條例》嚴格約束各工坊、礦山等事涉僱工安全事宜……”

一條又以條結果從顧炎武的口中喊出,讓場上的百姓們一陣歡呼高過一陣。

這由不得他們不高興,這每一條結果發出,都是對百姓們的迴護。

賠償受害者,逮捕施害者,施恩百姓,以防後患。

完備的四條結果發出,場上的百姓們已經激動又驚喜,紛紛感覺到了朝廷對百姓利益的保護。

這時,沈萬重、黃福文等工坊主們自然也是乖乖配合,躬身應下:“吾等聽候朝廷處分。”

隨後,一羣如狼似虎的警員便衝上前去,抓走了二十餘人。顯然,這既是那些涉及刑事犯罪的工坊管理人員了。當然,也有幾個罪大惡極,民憤難平的典型工坊主。

見此場景,現場又是一陣歡呼聲響徹雲霄。

臺上,陳子龍靜靜地看着眼前這一幕幕,轉身離去。

當他走出縣衙門外的時候,一名老者站在路旁,看着陳子龍走出來。

見了那老者,陳子龍微微有些吃驚:“道鄰先生。臥子有禮。”

來人赫然就是史可法:“我聽崇仁書院的幾個學生說你在縣衙還沒走,就過來尋你,果然在這裡見到了你。”

“讓先生尋我,是學生之過。路上人多眼雜,先生定然有事情尋我,借一步說話吧。”陳子龍心中大約猜到了什麼。

史可法不置可否,跟着陳子龍到了一處僻靜小院,尋了一個水榭亭臺的小居落腳。

兩人進了門,穿過前院,進入一個四面環水的池中小亭。亭上,幾個清秀的侍女湊過來行禮。陳子龍揮退了仕女們,與史可法對坐。

“先生請。”陳子龍說着,親自爲史可法倒茶。

史可法感嘆一聲:“想不到,天下才承平不過兩載,奢靡享樂的風氣已經興盛。”

“這處地方,說來還是樑家三公子介紹的呢。舊黨幾次聚會,可不是都在這裡?”陳子龍笑說。

史可法蹙眉許久,想起了這個樑家三公子。

這是陛下改稅法時開刀的直隸炮灰,樑夢龍家的樑家,也就是捲入天津謀反案的樑清標那一家。

謀逆一案,罪不可赦。

樑清標、王卓如以及高爾儼三人自然是抄家入獄,家業毀於一旦。

但陛下並不想打擊過深,見好就收,藉此推動了士紳一體納糧以後便不再追究。故而,樑清標一支雖然被連根挖起,但樑夢龍傳下來的樑家一脈依舊傳承並未斷絕。

但同樣,也是這一家因爲樑清標一事深受打擊,故而極力與京中權貴結交。也許是反對黨都是些臭味相投的人,故而他們也就和舊黨攪合在了一起。

當然,因爲樑清標這個翰林的當家人已經毀掉,樑家除了一個名臣後代的光環以外,已經沒有撐得起門臉的人物。

唯一一個有點成色的就是年輕一代的樑清朔,是秀才身份。

還是個三十多歲的老秀才,已經困頓十餘年沒有中舉。

這在尋常人家裡算不得什麼,只是對於一個豪門而言,實在撐不起門臉。故而,樑家爲了結交士紳,做的也就是移動付款機的身份。

史可法原本想要藉此引開話題,抨擊到新黨當政以後的害處,沒想到被陳子龍這麼一轉,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樑清朔雖然只是移動付款機,卻也是舊黨的金主,被納入圈子之中。

“罷了,罷了。閒話我也不與臥子說。這一樁事情了結,臥子如何感想?須知,朝廷可無一處要正本清源。士農工商,乃是公理正義。朝廷此番卻無一個正人君子仗義執言。”史可法擰着眉頭,顯然對這個結果不爽。

他要定調子,陳子龍卻未如史可法的願:“調查組會在各縣推行安全生產管理監督,往後此等礦難發生,涉案人員該追責刑事責任的一律會被判刑,撫卹觸發亦是都有定製,能讓百姓安心掙錢。小子認爲,這個結果是正理。”

“何必與老夫打這些馬虎眼?”史可法嘆了口氣:“我說的是,朝廷依舊要重商。”

“工商不爲一體。況且,經濟之物並非小道。事關民生社稷,士農工商之事,已經作古太久了。”陳子龍輕聲說。

史可法昂然道:“先賢前聖之言,豈能罔顧?”

“天子重經濟,臣等學管仲。管仲亦是先賢。”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塵淳。舊黨之立,在於誅奸邪,使陛下親賢臣,遠小人。不爲歪思怪言所惑。臥子,真的要走上歪路嗎?”

話說到這裡,陳子龍還能怎麼說呢。

他重重嘆了一口氣,覺得很是無可奈何。

這不僅是史可法堅定站在地主的一面上,更重要的是……史可法還是堅定的限制君權的治政理念。

如果再過一些年月,這樣的大臣可以如魚得水。但當今天子何等人物,跟不上他腳步的,註定會被拋棄。這一點,不會因爲史可法的名聲而轉變。

況且,因爲史可法的脾氣和稟性,他在廉政大臣的職位上已經得罪了太多的人。

“道鄰先生,我有一問。”陳子龍說:“社會保障稅,先生以爲此計如何?”

“的確上策。”史可法立場不一,但品性的確沒話說。一是一,二是二,不會睜着眼睛說瞎話。

“爲何工坊主之輩能說的出,做得到,而士紳之輩,千年以來,未見此等事情呢?”陳子龍一問。

史可法凝眉。

“膽敢再問道鄰先生,杜工部當年曾發宏願,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今建築會社、水泥工坊、磚瓦工坊、織布工坊還有成衣工坊等等,僅京畿左近就不下千餘家。而價僅爲過往三分之一。豈非大庇天下寒士之功勳?此等功臣,爲何不當爲帝國正業?”陳子龍又問。

這個天下的確是變了,時代在變化,但有些人卻依舊固守過去,成了時代變遷路上的絆腳石。

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五章:仁川登陸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二十五章:捷報入南京第五十八章:便無回頭之路第二十一章:發招了第二十四章:嚴酷軍法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五十章:一言平千軍第一百六十二章:決戰李闖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三章:埃及帕夏第143章:會師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十三章:戰火地中海第三十七章:敵我虛實第一百三十七章:玩弄指掌第四十八章:再入龍江船廠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十七章:東亞戰略第二十三章:變革第三十八章:戰備第三十五章:賣國賊你逃不掉了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二十四章:嚴酷軍法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三十章:有喜了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三十五章:復活吧,朕的飛熊團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第七十二章:西班牙公主的嫁妝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八十一章:大朝會第一百六十三章:兵臨赫圖阿拉第二十六章:技術儲備第五十七章:勝利信心第八章:女醫師第二十七章:有求於大明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六十九章:愛國洋人湯若望第五十章:關係微妙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十七章:稅源翻番第三十五章:賣國賊你逃不掉了第五十一章:戰鼓擂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一百七十五章:君羞否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十八章:亂戰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三章:暴亂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九十五章:過洋牽星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三十一章:佈局暗戰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一百六十章:一勝第一章:太子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八十八章:漲漲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