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

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

開封府衙前,身穿孝服的韓誠科日夜坐在着請願,持續了數日。

本來開封府接了狀子,但衙役告訴韓誠科,撫臺大人去了陳留縣視察,讓他回家等待。

然而過了數日依舊沒有消息,府衙的迴應始終是撫臺大人未歸,倔強的韓誠科只有身穿孝服在開封府衙署前蹲點。

數日間,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開封府,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街小巷都在爲韓誠科抱不平。

開封府一座大宅的院落裡。

身着錦衣的中年男子坐在藤椅上,看着院裡的花草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緩緩問:“如何了?那瘋子還在外面呢?”

伺候在一旁的正是接了韓誠科狀子的小吏劉伊口,他躬身小聲道:“回稟府臺大人,韓姓的老小子很倔,一直坐在府衙外面,因爲人來人往,我們不好出手將他趕走.”

開封府知府魏生津一拍茶案,不滿道:“也不知賴月京這個知縣怎麼幹的,這種事兒竟然鬧到我這裡,沒用的廢物!”

雖然嘴上這麼說,但他心裡卻是想着宅子裡的那箱雪花銀,賴月京知縣做的不怎麼樣,但這出手還是很闊綽的,兩兩相抵吧。

那小吏道:“大人,此事造成的影響很壞,撫臺大人過幾日就會從洛陽回來,咱們必須在此之前將事情處理掉.”

聽到撫臺大人,魏生津心中微動,河南巡撫劉同升可不是個善茬,萬不能讓他得知此事啊!

他低聲對小吏道:“想辦法將他趕走!”

劉伊口立即躬身道:“大人儘可放心,屬下一定派人看着他,不讓他出現在府衙附近!”

當天,一羣潑皮無奈當衆將韓舉人連踹帶打趕走了,更是引起了百姓們的憤怒。

朗朗乾坤之下,青皮在府衙前招搖過市行兇,還有王法嗎?

開封府知府畢竟不是傻子,爲了給羣衆一個交代,當即下令抓捕了兩名青皮,關在牢裡照顧吃喝。

一件大案,往往就是由小事引起,繼而引出更大的事情。

被揍的鼻青眼腫的韓舉人心中更加不忿,繼續往上告,告到了省級提刑按察使司。

省級大員按察使罕見的接見了韓舉人,並溫和的勸道:“按《大明律》,凡成丁者,務各守本業,出入鄰里,必欲互知,即便出城,亦須有引,無引而亂闖者,當地官司查實乃是流民,輕則牢獄,重則發配充軍。”

“城卒按律辦事,無罪,你若繼續告下去,亦是徒然,收手吧。”

韓誠科脾氣一上來,渾然不顧三七二十一,激動道:“人命關天,僅憑一句按律辦事就想了事嗎?大明以孝治天下,我爲救母出城求醫,卻教祥符縣城卒攔了,平白害了一條性命,這個理要是討不回來,除非沒了天理!”

按察使沒有接話,此案的看似很簡單,其中卻牽扯甚多,首先是律法和孝道。

再者,又牽扯到了新政,按察使去年看過朝廷邸報上所列的新政,其中有一條便是廢除各地路引,允許百姓自由走動。

然而此時,這條政令居然沒有施行下去

河南按察使忽悠走了韓舉人,便立即前往承宣布政使司,告知此事。

河南布政使名叫宋權,他的侄子叫宋尚天,也就是當初在南京秦淮河邊大鬧媚香樓的那位家世顯赫的宋公子。

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承宣政令,將朝廷的政務、法令宣達到各府、廳、州、縣,督促其貫徹實施。

這路引一項,牽扯利益不小,往來的百姓需要辦證,這也是一項不菲的收入,自下而上存在着一條龍利益鏈。

面對一個小小的落魄舉人,布政使宋權顯然沒將那種小角色放在眼裡,堅持拖延下達廢除路引的新政。

韓家,韓誠科心中怒氣難平,他很清楚,這其中定然是官官相護,無論自己如何努力怕也告狀無果,那麼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進京告御狀!

然而告御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路引就是一大難題。

試問眼下這種情況,哪個衙門能給自己開路引?如私自進京,怕是像之前一樣連城門口都進不去!

進京告御狀好像是冥冥之中定好的事情,就在韓誠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老友的拜訪給他了解決辦法。

這位老友提到了太祖皇帝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大誥》,明太祖規定:《大誥》每戶一本,家傳人誦,家有《大誥》者,犯笞、杖、徒、流之罪減一等;無《大誥》者,加一等;拒不接收者,遷居化外,永不令歸。

最重要的是,《大誥》中明確寫到百姓如果要告官,可以直接抓了送去給皇帝,沒有路引的話,大誥就可以當路引用。

當地官員敢阻擋百姓揭發、捉拿害民官吏,一律誅滅九族!

韓誠科一拍腦袋,自己怎麼把這個辦法忘了。

這可是在新政科舉中可能會出的試題,自己也曾研習過,可能一時間怒火攻心蒙了心智。

不過,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沒多久,《大誥》就逐漸從民間消失了,曾經家家戶戶、人手一本的《大誥》,已然灰飛煙滅。

幸運的是,韓舉人的這位老友,既然提到了《大誥》,自然也帶來了一份。

韓誠科淚目,十分感激老友的相助。

隨後他走親訪友,衆籌了五兩銀子,毅然決然的踏上了進京告御狀的艱苦道路。

開封城,宋府。

今天是河南布政使宋權的好日子,五十歲的他又娶了個十六歲的小妾。

宋府邸門前車水馬龍,整個宅子披紅掛綵熱鬧非凡,前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不是官員就是士紳、富商。

宋權正站在院子中央與前來祝賀的友人相互寒暄,時不時用餘光掃過堆成山的賀禮,心裡那叫一個美。

開封知府魏生津站在宋權的身邊,以門人的身份招呼客人。

這時,監視韓舉人的小吏匆匆走來,將知府拉到了一個僻靜的角落。

“大人,姓韓的舉人出城了。”

魏生津眉毛一挑,沉吟片刻道:“他可帶着包袱?”

“確是帶着包袱,大人。”

魏生津呼出一口氣,閉着眼捋起了鬍鬚:“沒有路引他要去哪呢?”

過了好一會兒,小吏劉伊口開口道:“府臺大人,您說他會不會去進京告御狀了?”

魏生津心中猛然一震,要真讓這個王八蛋進京告了御狀,那河南省從上到下就要地震了,誰也難逃罪責!

“大人,要不要屬下安排人……”劉伊口一邊說着一邊用手在脖子上比劃了兩下。

“此事我們不能節外生枝,你去吧,本府自由安排。”

說完,知府魏生津遲疑片刻,走向布政使宋權,與其耳語了幾句。

宋權聽後,原本喜氣的笑容漸漸消失,他對身邊的管家沉聲道:“把尚天叫來!”

(本章完)

1274.第1268章 成王敗寇1189.第1183章 國姓爺宴請335.第333章 火炮對轟1129.第1123章 金錢的力量1220.第1214章 逆鱗700.第697章 立志做一個狠人148.第148章 單章說明 感謝738.第735章 成王敗寇1040.第1034章 發兵關東550.第548章 迎闖王不納糧572.第570章 御駕親征1152.第1146章 平定準噶爾1177.第1171章 正面較量412.第410章 太子誕辰539.第537章 大清殖民地43.第43章 清兵入關67.第67章 處決漢奸129.第129章 破營326.第324章 收個奴才1057.第1051章 我大清呢?328.第326章 請命平遼190.第190章 屯田招兵(其訂閱求月票)51.第51章 夜不收出戰126.第126章 清軍北歸1307.第1301章 陰險狡詐朱皇帝1011.第1005章 戰前部署1154.第1148章 活捉明皇!941.第936章 細思恐極581.第579章 決戰1161.第1155章 天不佑我大明503.第501章 硬憾412.第410章 太子誕辰930.第925章 太監的愛好705.第702章 強盜放下武器就是紳士了?590.第588章 天下第一146.第146章 臨時應對1313.第1307章 皇明天軍1089.第1083章 東宮比試1296.第1290章 大決戰105.第105章 專治各種不服882.第878章 出兵南洋312.第310章 宴會刺殺(爲盟主猩紅男爵加更701.第698章 強硬姿態(爲阿爾託莉雅·潘359.第357章 大清要和親了874.第870章 飛剪船120.第120章 城下激戰331.第329章 山海關319.第317章 親自殺敵(爲舵主一槓槓加更)884.第879章 定王朱慈炯的行動69.第69章 勇衛營的弱點909.第904章 御駕回京(補更)79.第79章 京城糧荒525.第523章 大明的好朋友169.第169章 一鍋端1237.第1231章 滅口42.第42章 龍驤夜不收1318.第1312章 世界最後一個韃子315.第313章 努爾哈赤最窩囊的兒子185.第185章 祭皇陵 送血食11.第11章 勇衛營(求收藏)991.第986章 大明的月亮比日本圓101.第101章 收復順義340.第338章 圍攻 撤軍1069.第1063章 罵娘勳貴1329.第1323章 入宮964.第959章 獻俘1273.第1267章 命格369.第367章 敵後錦衣衛207.第206章 想要文斗的流寇76.第76章 闖王被俘247.第246章 到處搞事情的獻賊(加更)943.第938章 名畫再現60.第60章 轟他孃的!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439.第437章 君子六藝32.第32章 勇衛營的訓練177.第177章 天武軍1359.第1353章 天武功臣廟1293.第1287章 偉大的沙皇1365.第1359章 完本感言1266.第1260章 推動時代的人725.第722章 晉王的野心653.第650章 膝蓋不軟1085.第1079章 太子誕辰1130.第1124章 名利雙收151.第151章 文武之爭(爲舵主∠色加更)1018.第1012章 名將的自負1015.第1009章 日幣45.第45章 勇衛營出兵860.第856章 漢軍旗東渡842.第838章 難啃的硬骨頭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889.第884章 自上而下的強勢987.第982章 敵襲377.第375章 渾河血戰815.第812章 太上皇御駕親征1031.第1025章 威懾力2.第2章 崇禎召見234.第233章 招撫流寇504.第502章 破關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