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

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

還在六月末水情初發之時,太子朱和陛緊急召開了朝會,軍機大臣、內閣大臣、十二部衙門的主要官員全部到會。

奉天殿內,寬敞明亮,還是那個建築風格,上首之位仍是御座,然而下面,卻大變了模樣,南北列着數排太師椅,兩邊對稱工整。

以往朝會,朝臣需站着上朝,還得糾儀,經過天武朝的多次革新,朝會的禮制也做出了相對的變革,恢復古制,文武大臣可坐着議事,上奏時站立出班即可。

早在秦漢時期,君臣都是如此坐着議事的,皇帝還會客客氣氣的起來請丞相就坐。

從北宋宋太祖後,大臣們就開始站着上朝了,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儀”須“衆官皆跪”,平時還是站着,只有開小會的時候重臣才賜座。

清朝就更別說了,上朝的時間大多是跪着,以至於大臣們都自帶護膝。

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官僚的地位則不斷下降。

然而,越是如此,文官集團與皇權之間的鬥爭,也越發的激烈。

太子召開這次朝會,主題不是如何救災,而是國庫的儲備糧應該先供給誰?前線還是災民?

糧食就這點,兩邊都急需天量的糧食,你是先緊着外出勞務的爹用,還是先讓家裡的子民用?這是個送命題,頗有些先救媽還是先救老婆的味道。

然而,朝會一開始,太子就迫不及待地拋出了這個問題,他甚至暗示,應先緊着前線將士。

他言道:“現值軍務未平,餉糈不繼,一時斷難興築,所有蘭陽漫口,可暫行緩堵.”

奉天殿上,太子朱和陛剛說完,內閣次輔楊士聰暗暗嘆息。

太子太年輕了,只有十八歲,他的想法太簡單了,心智尚不足以擔當一位皇帝的重任。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應該在大臣面前,如此輕易的暴露自己的想法。

楊士聰已經猜到了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果然,吏部左侍郎于成龍精神一振,出班奏道:“啓稟殿下,臣以爲聚集民力緊急治河方爲第一急務!”

于成龍義正言辭道:“黃河氾濫,毀田無數,數十萬流民長聚山野,口糧一旦告急,必生饑民之亂,時天災人禍內外交困,大明何安矣!”

聞言,朱和陛雖面有不喜,但還是微微點頭,詢問道:“於卿,可有具體良策?”

太子知道,這于成龍是公認的清官,是繼前財政部尚書程國祥的天下第一廉吏,治理地方期間,多次受到朝廷表彰,父皇將他調入吏部,就是看好了他的清廉能幹,讓其淨化大明的官場。

只是,這于成龍與內閣首輔楊廷麟走的過近,二人有如師徒。

于成龍不假思索,回道:“臣有三策,其一,戶部全力籌劃就在所需緊急物資,徵發南北直隸官車及糧食,火速運往受災各縣。”

“其二,着令災區各州縣,但有聚衆械鬥事發,知縣迅即處置,不得拖延遲誤,以免釀成民變。”

“其三,戶部會同海事部,對關內各縣的糧市緊急管轄,限定每日糧價及交易量,海外及塞外糧商許進不許出,嚴禁將關內大市的糧谷運出國境!”

“臣等附議。”不少大臣異口同聲道。

又有大臣藉機提出黃河改道之事,言道:“國難與河患同作,就黃河決堤原因而言,除特大洪水外,下游河道淤墊是最主要的原因,臣建議重新改道山東!”

“閻大人,您做過江南總河大臣,懂得治河,您來說說,黃河應不應該改道?”

衆人將目光投向刑部尚書閻應元身上,崇禎十四年時,這位老兄就深得少年時期的天武皇帝新任,破格提拔爲總河大臣,治理太湖水系,至此官運亨通,扶搖直上。

閻應元跟過朱大典,幹過知州,當過巡撫,有在朝中當了七八年的刑部尚書,有着二十年的官場經驗,今天這事,我也看明白了,不願摻和。

此時有人點名讓他說話,閻應元見主題已偏,涉及到治河,於是站出來道:“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有史以來的數千年裡,黃河決口氾濫達千次,較大改道有二十次,改道最北的經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經淮河,入長江.”

提到治河,閻應元侃侃而談,又是列數據又是談地形的,最後言道:“臣發現,黃河洪水期淤灘,枯水期淤積河槽,長期以往河牀擡升,水沙嚴重失調,堆積的泥沙形成黃河兩岸南高北低的地形,這是黃河決口的根本原因,北決也是必然的!”

接着,閻應元又提到了大明洪武、正統、景泰、弘治、嘉靖年間,黃河河患以及河道變遷的情況,

黃河改道,最近一次是在嘉靖年間的黃河奪淮入海,至天武朝已維持了一百二十年之久。

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下游河道嚴重淤積,河牀已顯着擡高,閻應元建議改道山東,就按照這次黃河決口的路線,奪山東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閻應元的提議,顯然是要結束黃河趨向東南、奪淮入海的歷史,重新搞一條河道。

“閻大人言之有理,臣等附議。”衆大臣們又是異口同聲。

“臣有異議!”

眼看太子動容,楊士聰憋不住了,這他媽的早就跑題了,太子也被帶偏了!

這次朝會看似是商議國事,實則是大明朝堂上的兩股勢力在暗中比劃,針對的人就是太子!

就這麼點糧食,需要作出抉擇的人,只能是太子朱和陛!

太子如果先拿來救災,就是不管前線的君父,給爹留下個壞印象,說不定事後被不法之人定上有意篡位的罪名。

如果太子將糧食運往前線支援君父,災民被餓的鬧事,他這個監國太子名聲就臭了,士子們也會指責他不是個仁君,可謂是民心盡失。

而且日後皇帝說不定也會責怪,監國不力,致使民怨沸騰。

(本章完)

228.第227章 封賞361.第359章 有來無回305.第303章 領軍入宮889.第884章 自上而下的強勢34.第34章 干擾訓練314.第312章 京師危機496.第494章 出兵福建826.第823章 喜迎王師1162.第1156章 先救爹還是先救子民?864.第860章 一邊倒的屠殺895.第890章 爆破688.第685章 富春山居圖846.第842章 死戰 投降401.第399章 抄家八大晉商44.第44章 皇陵被毀299.第297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659.第656章 大明未來的軍力部署683.第680章 清國的驚天計劃(上)1017.第1011章 壯丁973.第968章 武皇炮1256.第1250章 巴拿馬運河645.第642章 戰利品698.第695章 擊沉!969.第964章 大明的經濟戰119.第119章 卑鄙的戰法289.第287章 望風而逃495.第493章 毆打特使900.第895章 公關1243.第1237章 一場莫名其妙的戰事862.第858章 東方殖民者1179.第1173章 自相殘殺444.第442章 劃時代的最後一題1027.第1021章 幕府爭端622.第619章 清廷的危機1299.第1293章 傀儡政權1187.第1181章 手段585.第583章 橫掃1192.第1186章 升官發財541.第539章 燎原之火695.第692章 國姓爺掀桌子了144.第144章 勇衛營譁變860.第856章 漢軍旗東渡396.第394章 多爾袞弒君奪位894.第889章 進攻馬尼拉城114.第114章 斬總兵1171.第1165章 準噶爾人的幸福生活344.第342章 收復失地230.第229章 處置俘虜36.第36章 皇太極稱帝677.第674章 緣分817.第814章 墮落的八旗兵741.第738章 又一波清洗476.第474章 神烈山祭孝陵 送血食10.第10章 京城扛把子467.第465章 勳貴逼宮(二)爲盟主九幽o加更1273.第1267章 命格350.第348章 準備抄家的崇禎678.第675章 傾心(爲雞你鈦鎂加更)1343.第1337章 廷議673.第670章 出兵東番34.第34章 干擾訓練486.第484章 落後的大明水師348.第346章 後勤不繼993.第988章 都是誤會399.第397章 取證 動手1191.第1185章 商業奇才643.第640章 騎牆1248.第1242章 大爭之世427.第425章 強行清查 抄家分田915.第910章 皇后的建議811.第808章 天皇的小心思434.第432章 大型翻車現場194.第194章 軍工 軍校(爲盟主JackieZXW加638.第635章 蒙古人的戰術937.第932章 你也配?1278.第1272章 宣傳戰370.第368章 明軍陣中的大清皇帝267.第265章 無奈的盧象升709.第706章 連哄帶騙453.第451章 斷士紳的根173.第173章 騎步兩棲作戰916.第911章 廢除太監製度?379.第377章 暗棋1047.第1041章 內閣調動115.第115章 何人出戰?576.第574章 城破822.第819章 太上皇陣前罵漢奸1229.第1223章 要什麼理由?747.第744章 舉人鬧京城(第五更)571.第569章 神烈山閱兵385.第383章 皇太子入城813.第810章 大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56.第156章 東廠的手段118.第118章 清軍會師1084.第1078章 露餡了1024.第1018章 捱打617.第615章 不配擁有祖宗1281.第1275章 向岳父大人學習660.第657章 文武分治707.第704章 千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