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變化的天下

盧曉航回到洛陽之後,發生了不少事情,首先便是在陝西的孫傳庭傳來消息,李自成已經於數日之前走投無路,被一夥村民打死之後用來領功。

聽到這個消息盧曉航不禁感嘆,當初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竟然就這麼沒了,在後世的時候,剛開始接觸歷史的時候,是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在那裡面李自成英雄的形象已經深入盧曉航的內心,後來讀的書多了便知道事情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李自成因爲堅持手下農民的利益導致了與天下的士紳決裂,在他撤出京師的一個月之內,長江以北所有的地區除了他撤退回的山西、陝西幾乎全都投靠了滿清統治者,因爲過於在意兄弟情誼,結果大將軍劉宗敏桀驁不馴,三軍將士腐化之後再無一點精兵的樣子,甚至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之後,從京師到山海關大順軍整整走了十八天。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大順軍在京師感染了疫情,所以纔會戰力不足,但是無論如何李自成與掌管着天下八分資源的士紳走到了對立之後,再無奪得天下的可能,而盧曉航最佩服他的便是這一點,無數風雲人物當了皇上之後立刻開始轉變,對付那些當年跟着自己打仗的老部下,那些支持自己的農民階級。比如當朝太祖朱元璋,差點把整個大明的功臣殺光了,而且再不承認一直支持自己的明教的合法地位。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個梟雄,而李自成是一個英雄,他不願對農民階級下手,反而對士紳很感興趣,因爲農民階級出身的他知道這些農民就是拼死拼活也榨不出多少油水,那些地主大官纔是富得流油,但是他錯的地方在於不該在天下未定的時候就對士紳階級動手,就算天下已定,這種動手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爲很可能逼反他們,更何況天下未定,李自成在京師掠奪了八千萬兩銀子,這些銀子沒能幫他成就帝王基業,反而毀了他,這便是時也命也。

如今李自成也走上了和歷史差不多的道路,不過在他還是比歷史多了點機會,歷史上山海關兵敗之後,吳三桂便像攆兔子一樣把他從京師攆到了湖北身死,但是這一次他從京師撤出之後也開始醒悟改革,但是無奈手底下實在沒有能人可用,改革之事進展緩慢,終究還是沒能耗過擁有大半江山的大明。

李自成身死之後,田見秀和李過等人逃到了甘肅,田見秀在手底下老兄弟的大力支持下自立爲王,稱爲甘肅王。並且對孫傳庭宣稱大順軍戰死到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

實際上大順軍已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完全沒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若說以前他們佔據陝西,山西兩地還能說自給自足,但是他們佔據了甘肅之後絕對會越過越窮,治理國家可不是做山賊那麼簡單。況且李巖出走之後大順軍的內政已經陷入了危機之中,顧君恩雖然可以接手,但是畢竟上了年紀,很多事都力不從心。李自成死的時候,顧君恩也在旁邊,當時老頭就不行了,李過等人趕到的時候,老頭已經就剩最後一口氣了,嘴裡還在念叨着:“大王若能聽李巖之言何至於今天。”

顧君恩一死,整個大順文人徹底沒了主心骨,牛金星又重新回到了歷史的舞臺之上,雖然李自成對他並不信任,但是田見秀想來寬厚,只是覺得這位先生不過是一時糊塗做錯了事,以後會悔改的。

但是牛金星已經不是以前的牛金星了,當初他可是李巖之後闖王麾下第一謀士,就是因爲李巖之事一再貶謫,最後甚至連軍事計劃都沒他什麼事了。

牛金星本來就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否則也就不會蓄謀已久對李巖動手了,現在又被重新安排到了軍師的位置上,可以說心中沒有絲毫的感激之情,只有滿滿的恨意。大順軍所有人他都恨,因爲在他落魄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替他說一句好話。田見秀他們是因爲牛金星帶壞了劉宗敏所以不想幫他,那些文人則是因爲李巖的事心生兔死狐悲之感,誰也不願意開口。

有這麼一位軍師在,大順軍估計好不了了。孫傳庭倒是沒有懈怠,帶着大秦軍開始對整個陝西進行重手清理,所有有當反賊潛質的人全都被孫傳庭拉去修橋補路了。自從三十多年前開始的陝西之亂終於慢慢歸於平靜,再也不是那種陝西年年有反賊,反賊必定出陝西的那種狀況了。

而李定國帶着手下的三千將士也感到了洛陽,和艾能奇、劉文秀的大軍匯合,大西軍這個名字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張獻忠身死之後,這支軍伍便該改名字了,只是當時李定國要回去守靈,所以盧曉航沒來得及爲大西軍更名,如今是時候改名了,畢竟大西軍這個名字聽着確實有一種張獻忠的味道在裡面。

最終經過商議,大西軍正式更名爲陷陣軍,名字自然是取自三國高順的陷陣營,盧曉航的願望便是希望他們可以如同陷陣營一般,每所攻擊無不破者。

陷陣軍大將軍自然便是李定國,左將軍艾能奇,右將軍劉文秀,所有的人手盧曉航全都交由李定國調配,只是軍師一職盧曉航任命的自己人,在盧曉航看來自己對陷陣軍不熟悉,所以不能亂調派,但是對於李定國這幾個人算是熟悉,所以可以根據他們的性格安排軍師更好地輔助他們。

陷陣軍成軍一個月之後,滿清的多爾袞終於又忍不住蠢蠢欲動起來,他已經滅了滿清境內所有的敵人,只剩下大明水師如同跗骨之蛆,讓人如鯁在喉,十分難受。耿仲明等人精心打造的滿清水師還不是大明水師的對手,所以東江鎮還沒有看到收復的希望,多爾袞無奈之下只能在陸地上安排重兵把守,只要他們不襲擾陸地,那東江鎮先由着他們糟蹋便是。

但是他確實要出兵了,不知道這幾年怎麼回事,滿清越來越冷了,若是不去劫掠點東西實在不能安穩地度過冬天。

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76章 連環第82章 欲哭無淚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49章 清算第168章 圍村第21章 霍州楊家第172章 蜀王求援第3章 出路和胖哥哥第366章 吃飽纔是硬道理第74章 反水第226章 痕跡第177章 狄三品第383章 戰事第5章 大婚(五)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70章 總哨爺之殤第42章 對牛彈琴第59章 警明鐘響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9章 秘辛(一)第29章 密道第71章 出兵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42章 選擇第445章 潼關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228章 希望第510章 人皆有退路,我沒有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2章 衍聖公第107章 搶人第56章 下毒第68章 江南尾聲第10章 結陣第38章 蘇州盜門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141章 站隊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23章 底細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202章 毒計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40章 遼東傻狍子船隊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299章 看病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33章 城外事第76章 激戰城頭第105章 冤家路窄第80章 血戰不退第13章 誤會加深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205章 大西軍的反撲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55章 大戰序幕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48章 比試第18章 山大王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51章 藥到病除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25章 一直很安靜第7章 火炮手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127章 算計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38章 撤退第9章 炮轟雷炸第113章 明殤(三)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62章 血濺當街第17章 勸完一家還有一家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29章 利慾薰心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