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_第213章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6月底,最沒耐心的林丹汗徵發十2部落,十5萬騎卒進攻大同,首當其衝的9是何衝駐守的玉林城,其次是菅典標駐守的鎮虜城。

這兩個人1起搶了林丹汗的1對姐妹花,成了連襟,不殺他們,林丹汗如何能泄氣?而且這兩座城池9在塞外,互爲犄角處理起來十分麻煩。

從個人角度,林丹汗要打破這兩座城,將何衝、菅典標千刀萬剮;從軍事角度來看,這兩座城懸在塞外9是不安定因素。

對林丹汗來說,這次不需要攜帶糧草,6月正是夏收之後,新糧入庫之際。南下只要不斷打破城池,有的是糧食吃。而且,晉商已爲他制好地圖,哪怕他1路帶着兵馬狂奔,他也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吃!

他們合作那麼多年,這點信任還是有的。有時候親兄弟帶不來好處,而彼此相互帶來源源不斷好處的9是親兄弟!

朱弘昭的9邊封鎖計劃,最倒黴的93方人,首當其衝的是可能全族餓死的建奴。這是重中之重,1切利益的源頭。

其次倒黴的9是握着商道,充當中間人的林丹汗。因爲和晉商的合作,關係到他的統治穩定。最後倒黴的纔是晉商,他們失去了來錢最快的路子,但本身沒受什麼傷害。

可他們是商人,利益9是他們的生命,這1點和政客、官僚比較相像。

建奴、蒙古、晉商,再加上遼地將門,這4個團體完全9是組合在1起,是內外1起吸食明朝血液的抽水機!

先說建奴,靠劫掠爲生,搶遼鎮的,吃遼鎮的。搶來的金銀和東北獨有的特產,又會換成糧食,儘管是市價6倍、7倍價格的糧食,建奴也必須買,不買9會餓死。可能在餓死之前,這個運作簡單的強盜組織會崩潰。

和建奴緊鄰着的遼鎮將門,每次大敗多是客軍損失慘重,反而物資1批又1批的折損,有朝廷補助。物資到底怎麼折損,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可能真的被搶走了,可能讓他們賣個建奴、或者蒙古人。

又或者這批遺失的物資轉1圈,經手的人1人撈1點,重新變成朝廷補充的物資發下來。物資還是那批物資,但賬面上,朝廷還是要掏錢的。掏出來的錢,會在經手的人手中分潤乾淨……

這是個扭曲的戰爭紅利,只聽說過打勝仗分潤利益的,沒聽說以戰敗瓜分利益的……

再說蒙古,蒙古在明初的時候已經被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倆打斷了脊樑骨,之所以2百多年來邊患不斷,不是蒙古人想找事,而是他們想過的更好,或者準確來說,他們只想健康生活着。

茶、鹽及各種香料、調料是上到蒙古貴族,下到普通牧民必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絲綢布匹、精美瓷器之類算是王公貴族之間的奢侈品,彼此除了比誰的牧民牲畜多之外,9剩下攀比奢侈品了。

可以想象,你的鄰居是賣鹽的,而你沒鹽吃,他又不給你賣鹽,周圍百里9他1個賣鹽的,還比你強壯,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父母孩子都沒鹽吃,你會不會去搶鹽吃?搶不到,也要持續不斷騷擾讓強大的鄰居疲於應對。即使自己傷痕累累,也要以無賴精神迫使對方來談判,於是,9邊各鎮的馬市出現了。

而晉商商隊出塞的名義是與蒙古人做生意,主要是和林丹汗,畢竟這位是正宗的蒙古大汗。東西名義上賣給蒙古人,實際上兩方1起運給建奴賺取暴利,天下間還有比這更能賺錢的事情?

比強盜來錢還要快,成本還要低,這9是晉商的本色。

晉商賺取他們骨子裡嚮往的金錢,這個人人都向往,只是良知底線不同罷了。

而林丹汗藉助分潤的紅利,以茶、鹽掌控插漢部諸部,4周的土默特、兀良哈,甚至是北部遙遠的車臣部,也被林丹汗握着的茶鹽遙控統治。

作爲蒙古的大汗,卻不是以刀子和馬蹄統治諸部,而是以商業進行挾制性統治。這是驍勇善戰蒙古人的後退,還是進步?

至於晉商,沒什麼好說的,他們吃的,用的,穿的1切都染滿了鮮血。有遼鎮死的不明不白將士的,也有含辛茹苦爲朝廷繳稅的百姓以至於賣兒賣女的。

畢竟滿清的皇商,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

此次林丹汗起軍十2部,其中屢次與何衝麾下歸化蒙古牧民發生牧場爭奪的土默特諸部有4部出兵,5萬騎。

對於何衝的恨意,這些部落的臺吉,沒有不咬牙切齒的。何衝的待遇非常好,蒙古牧民所缺的1切,何衝都能拿出來賞賜。而賞賜往往會多出牧民的消耗,於是這些牧民又拿着鹽、茶什麼的去和土默特諸部遊散放牧的牧民去換取牛羊馬匹。

這9造成兩個後果,土默特諸部的臺吉們,無法用昂貴的鹽來剝削牧民。而牧民更向往歸化蒙古牧民的生活待遇,不管在哪裡,他們在戰爭中都要提弓上馬打仗的。

而何衝這裡1戶只要1丁充軍,不需要父子兄弟1起上陣。而且不需要他們準備皮甲、武器,只需他們帶3匹馬入軍營報備。

更關鍵的是,何衝這裡不會因爲血統出身而遭到歧視,這裡只要有本事,9能憑着戰功升上去。

何衝的這種政策,完全9是在吸土默特諸部的血肉。

這次林丹汗起兵,土默特部諸位臺吉,響應的很是積極。

林丹汗起兵寇邊,整個過程有些可笑。

算起來宣府鎮、薊鎮距離林丹汗的插漢部駐地最近,而且這兩鎮的兵馬相對於大同來說是弱兵。

但林丹汗不敢打,在起兵之時,他9派遣使者上報天啓皇帝,很委屈的表示是大同總兵何衝搶了他女人,宗主皇帝不爲他主持公道,那他只好自己來找公道。

並再3請求,希望天啓皇帝不要插手他與何衝之間的戰爭。報仇後,蒙古依舊是大明的北方藩屬,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

先禮後兵,還是麻痹戰術?

“宣府鎮兵馬不動,調劉高旭所部支援鎮虜城,虎英部支援玉林城。”

劉高旭手下1萬兩千人,虎英部6千人,這樣1來,何衝的玉林城將會高達3萬兵馬,鎮虜城則有兩萬。

軍機處主持會議的是從延綏鎮1路狂奔回京的楊肇基,楊老頭指着塞外兩城道:“這兩座城池絕不能丟,在我軍手中,林丹汗兵馬休說十5萬,9是3萬,他也不敢輕易侵入邊防。”

說着,他很是疑惑扭頭看向朱弘昭,摸着鬍鬚道:“如今雖說牧草豐茂,可也難以供應十5萬騎卒食用,十5萬,按慣例最少可是2萬匹馬!人可以吃肉乾喝馬奶,可馬能吃什麼?”

別說2萬匹馬,9是兩萬匹,十來天的時間9能將玉林、鎮虜周邊的牧草吃乾淨。這1帶有兔毛川,水草豐茂也經不起這樣吃。

若戰事拖延到入秋,派人分散去草原,藉助風勢,1把火9能將大片的草場燒乾淨。

崔景榮想了想,緩聲道:“莫非林丹汗虛張聲勢,並沒有那麼多兵馬?”

都督王威搖頭:“咱見過林丹汗,這人是個犟脾氣,虛張聲勢這種手段,這人還不屑使用。”

十5萬騎兵,聽着9駭人。

更奇怪的是,如此龐大的軍隊出發,想不通對方的的後勤補充是什麼方式。總之,林丹汗絕對有後勤來源,必須要弄明白。

朱弘昭擡頭看向楊肇基,手裡轉着1支炭筆:“老將軍,這林丹汗該不會打着聲東擊西的主意,準備撕破防線在我疆土內劫掠爲生?”

“有這個可能,但林丹汗不同於其他部落。他不能太過放肆,他代表整個蒙古,1旦他打過9邊深入內地。那麼事後9邊重鎮封鎖廢除馬市,蒙古各部自然積怨,朝廷略施小計,他林丹汗也9當到頭了。”

楊肇基也是頭大,蒙古這次出兵的時間不對頭。如今正是盛夏,牲畜繁衍,正是長膘長肉的好時節。這種情況下,蒙古人很少會起兵,起兵9意味着牲畜減產,牲畜9是財產。

9連他們的戰馬,也是剛剛生完小馬駒,還未恢復體能。最好出兵時間是秋後,戰馬膘肥體壯,而且氣候寒冷,受傷了很容易救治過來。

膘壯的馬,可以進行急行軍。而掉膘後,別說急行軍,跑都跑不遠,跑得快了會因爲體能不繼而累死。

蒙古人詭異的後勤令人難猜推測出來,那麼9不能往塞外何衝那裡支援兵馬。宣府兵馬不能動,調動到大同也起不了多少作用。

朱弘昭握着炭筆在大同城北的長城1線劃了1個圈道:“拒牆堡、鎮羌堡這邊要駐以重兵,嚴加防守。若林丹汗想要入塞吃我邊民糧食,只有這條路適合大軍行進。調劉高旭部入駐此處增強防禦,虎英部入駐弘賜堡爲劉高旭後繼。”

說罷拋掉炭筆,朱弘昭笑說:“與其徒勞操心蒙古人後勤問題,不如做好防守。至於塞外兩城,何衝手握3萬大軍,若連1月時間都守不住,那9讓他去死!這混蛋仗着兵馬強盛沒少做混賬事,讓他吃吃苦頭也好。”

會議結束,朱弘昭找到天啓皇帝,直接說:“皇兄,臣弟要調遣飛熊衛趕赴晉南,將晉商抄家!”

天啓眨眨眼睛,良久反應過來問:“晉商犯事了?”

“他們勾結、慫恿林丹汗寇邊,臣弟懷疑林丹汗此次出兵,有可能是晉商出軍費出糧秣。”

搖搖頭,天啓神色有些意動,又有爲難:“缺乏證據。”

“抄家後,自然能找到證據。”

天啓還是搖頭:“事後拿出的證據無法服衆,先找到證據,朝議……”

朱弘昭伸出手掌5指張開,壓低聲音道:“抄出幾家必然會有貨真價實的鐵證,順藤摸瓜將晉商1網打盡。起碼能爲朝廷帶來這個數的財貨髒資。”

天啓眼睛1亮,輕咳幾聲掩飾1下激動,轉身手負在背後臉上滿是笑容,又緩緩轉身,恢復嚴肅:“當真?”

“不夠的話,缺少的部分由臣弟補足。”

天啓負在背後的雙手緊握,笑道:“成,超過這個數的歸你。你呀,總做這種髒活,不怕別人笑話你?”

“他們能笑話臣弟什麼?臣弟只是殺該殺之人,抄該抄之家。”

笑着搖頭,天啓道:“你的兵馬吃着朝廷的糧餉,卻朝士紳大族下手,你說他們會怎麼罵你?”

聳聳肩,朱弘昭笑了:“誰對朝廷上稅,臣弟9保護誰。晉商、士紳又有幾個上過稅?百姓們對朝廷上稅,臣弟和將士們吃的是百姓的稅,又不是士紳豪商的。9連強盜都知道拿人錢財爲人消災的道理,這個道理簡單不復雜。”

天啓腦袋歪着打量朱弘昭,突然笑了:“確實簡單,可惜那麼多人看不明白。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句話,大妙啊,朕要製成牌匾立在太廟!”

保護納稅人,是國家的義務。可惜,明朝是畸形的,不納稅的人反倒騎在納稅人的脖子上,讓朱弘昭根本看不過去。

他的齊德來商會,規模越來越大,並沒有因爲他是齊王而不納稅,反而繳稅還是高額稅,十5稅1,算是給皇帝的紅利。

鐵網_第417章 圖窮匕見啓明_第295章 求賢兩令啓明_第296章 朝議啓明_第334章 丟臉的軍事預算九邊大同_第70章 戰後掌軍(1)南京_第433章 感慨南京_第490章 毒計(6)時勢難造英雄_第104章 張榜戰死南京_第483章 失控啓明_第322章 1戰定乾坤(1)南京_第534章 夜宿秦淮上南京_第588章 起用南京_第442章 南京3兩事(上)南京_第514章 斬蛇計劃南京_第560章 楊愛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6章 崇智宮也不安全……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0章 出征,汪文言(2)南京_第572章 盤口大局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9章 內校場南京_第455章 感恩問題南京_第535章 夜宿秦淮中青陽_第265章 神機營青陽_第204章 東林難辦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8章 東林,即正義鐵網_第408章 天災,大雪青陽_第263章 得山海者得天下啓明_第357章 告國民書青陽_第243章 何衝惹得麻煩(1)鐵網_第389章 承天門會操南京_第497章 殺星(上)啓明_第355章 開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7章 陰雲壓城青陽_第215章 令人絕望的細紅線啓明_第332章 有人點火南京_第448章 法司啓明_第330章 2月寒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5章 朝鮮變動九邊大同_第62章 好賭楊御藩(2)南京_第506章 刺殺啓明_第355章 開始九邊大同_第6章 李家小娘子鐵網_第410章 葉爾羌汗國青陽_第257章 大火,天啓遇刺南京_第559章 路何在南京_第574章 平叛啓明_第285章 中宗恭皇帝南京_第541章 蝗災南京_第462章 災星與花稅南京_第604章 擔子啓明_第333章 5年大策九邊大同_第59章 大雪,出兵難(1)時勢難造英雄_第142章 文官認慫(1)啓明_第278章 佈局蓋州南京_第464章 武學教授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9章 道不同(1)鐵網_第386章 解析九邊大同_第35章 焦炭鍊鋼,人心不足啓明_第320章 決戰蓋州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南京_第528章 瘟疫南京_第602章 西狩上青陽_第236章 血流成河九邊大同_第64章 火銃生意,暴利鐵網_第382章 資本之爭貫徹人心(1)南京_第530章 公主難嫁中南京_第519章 海的味道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7章 各方動員九邊大同_第77章 天啓的高興九邊大同_第8章 農苦,聖旨到南京_第493章 欽差袁樞啓明_第338章 中正2年,大旱九邊大同_第58章 兵災起西南南京_第565章 于成龍鐵網_第388章 法統所在啓明_第292章 治國安邦,順我者昌時勢難造英雄_第119章 西天9在腳下(2)九邊大同_第76章 惶恐的大同鎮(2)南京_第576章 舞弊下啓明_第297章 獨斷專行南京_第546章 新任千戶啓明_第274章 推廣土豆南京_第452章 軍階上青陽_第215章 令人絕望的細紅線鐵網_第419章 針尖對麥芒啓明_第302章 糧草黑槍南京_第539章 西北戰事九邊大同_第53章 9千歲攻略成功啓明_第345章 皮球啓明_第311章 肩挑日月之天命南京_第556章 入京南京_第454章 調軍鐵網_第423章 是非公論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2)南京_第507章 調任青陽_第263章 得山海者得天下鐵網_第372章 澳門(1)南京_第493章 欽差袁樞時勢難造英雄_第128章 痢疾!(2)九邊大同_第52章 升官的爽感是什麼?啓明_第320章 決戰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