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

對於世道變化,各種消息,京裡的百姓最是瞭解。

這1刻,他們糊塗了,有些難以理解,西南彝人數十萬的叛軍,9這麼被齊王平定了?這纔多久的時間?兩個月啊……

對於遙遠的西南戰場,似乎距離他們是那麼的遙遠,似乎是兩個世界的事情。9連山海關外的戰事,如果不是衣衫襤褸的遼民流動過來,他們也會當成1件故事來談論,9像歷史上的,過去的事情1樣談論。

他們底蘊深厚,他們見多識廣,這樣戰事對他們來說永遠都是那麼的遙遠,遙不可及。

他們是天子腳下的百姓,自然高人1等,戰爭,怎麼會落到他們頭上?

當然,有個能打的王爺,也是1件好事情,起碼是個爭議話題,可以很好的消磨時間。

今天齊王回京,京中百姓忙碌了1天,下午彙集在正陽門大街,瞻睹齊王風采。

這次齊王是輕車簡行,只帶着儀衛入京,真正的儀式還要等南征大軍返回,1起慶賀。

本月在京祭祖的是魯王,朱弘昭的同藩系爺爺輩人物,1老1少坐在戰車上,笑談着。

老魯王顯得格外的激動,說話間鬍子激烈抖動,非常的感慨:“活了1輩子,老朽從未見過如此多的人。”

藩王入京,都是輕車簡行哪會有這麼多人迎接觀望,有的底子不乾淨的藩王,灰溜溜的來又灰溜溜的走,除了在朝錄裡留下1次記錄外,9什麼都沒有。

“再有半月大軍返回,到時王爺爺也能趕上,彝人火把舞,巴人的戰舞,都是難得的場景。”

撫須,魯王期待點頭:“好,還是我家2郎深明大義,以奢香夫人舊事感化彝人。也能放下身份與彝人歃血爲盟結爲兄弟,爲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明眼人都知道,2郎這次能穩定西南至少百年,功在社稷!”

說着,又搖搖頭道:“如果是信王那孩子,說不得此時西南還是1片戰火。他性格孤高自矜,不懂得變通之道。”

朱弘昭望着暮色下的正陽門,扭頭說:“信王聰慧,此行頗有收穫。孫兒將西南近半兵權送給了他,聽說他深得軍心。”

人老自然成精,魯王聽了笑笑沒有再說信王的事情。在他看來信王遠不如天啓敦厚,或許能1時放下身段,可沒有需求後,9會本性畢露。

而且,他不認爲齊王放下的兵權會那麼好拿,往裡面埋釘子是正常的做法。

不過齊王能放下西南十餘萬大軍的誘惑,這1點殊爲難得。或許文官們對兵權不重視,認爲掌握朝廷大義,後勤糧餉9能掌控全局。

只有藩王們知道,兵權9是1切,其他什麼的都是虛的。

沒見齊王帶着兵,震懾住通州兵馬,直接將老賊李3纔給抄了麼?

沒有強大的鐵桿嫡系,其他人想要抄李3才的老巢,可能還沒抄,9被京營通州兵馬給鎮壓了。

正陽門是北城,也是內城的正門,葉向高與朱純臣帶着文武勳戚前來迎接,朱弘昭在車上只是對他們抱拳1禮,話都沒說9走了。

魯王看到葉向高、左光斗、*星等人的臉色變黑,頓時覺得非常的解氣。如果是福王在這裡,保不準會站在車上拍手叫好。

看着齊王9帶了45人進內城,沒有將儀衛帶齊,讓1些人失望嘆息。

正陽門前,勳戚們過來還想問問自家子侄在西南的表現,碰了1鼻子灰933兩兩散了,武將們相互對視,也散了。

葉向高露出1個苦笑,齊王對他們善意的示好無動於衷,讓他們有些難做。

文官大員們難得私下聚在1起,齊王走後小輩人物先後告辭返家,李長庚、郭允厚這樣的無黨派人士,也沒有政治傾向的大員直接9散了。

各黨首腦核心人物分成幾隊,1起徒步回家,相互討論着。

官員們私下走動是有限制的,起碼名義上、規則上是這樣。而京察在即,諸黨成員不想留下這種現成的把柄,東林黨也要端正自己的行爲,所以最近4下走動之類的都停了。

9連首善書院裡的宣講也停息下來,老1輩不去,由下1輩過去講課或相互辯論。

文武大員們的宅子都在東西長安街兩側,靠近官衙,也是成片居住,1起步行回家不算什麼。

葉向高人老了,卻精神爍爍,步履輕快:“汪文言欲在西南行教化大事,齊王深知教化育人1事緊要,不計前嫌個人私怨而鼎力支持。諸位門人子弟衆多,莫落於人後,不妨助力12。此事功在千秋,造福後世子孫,不可不重視。”

他是商量的語氣,實際上9是命令。

建極殿大學士韓爌,也9是內閣次輔有些捨不得,躊躇道:“如今京察大計在手,1舉掃清朝中奸邪指日可待。正是任賢選能之際,葉公爲何有此般說法?”

京察大計過後,必然能將各黨1舉掃出朝堂,空下來的位置那麼多,正該提拔小1輩,讓在野的也接替上來。到時候1家獨大,9能源源不斷,前赴後繼的接掌朝中大權。然後,9能按照他們所想的那樣,改革吏治,肅清政治。

“齊王令汪文言轉告老朽,說是月滿則虧日中而落。老朽前後思量,也覺得不該趕盡殺絕,留下1些監督我等也是好的。”

葉向高的意思很明白了,留下各黨是託詞,意在將各人子弟派到西南去當書院院正,1來是積累名望,2來是留作種子。

兵科都給事中楊漣上前兩步,微微拱手道:“葉公,齊王的心思是好的。可朝中積重難返,想要行雷霆之事橫掃積弊,人少則不能成事。此時9該全力1搏,豈能惜力自存?”

楊漣的青年時代,正是“東林”方興的時期,他對於顧憲成等人以天下爲己任、不畏權勢、敢於評議朝政的氣節非常敬佩,每遇東林講會,他1定千方百計趕到無錫。

在無錫,他與東林諸君子探討性理之學,共商治國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漸成爲東林黨的後起之秀。

萬曆35年,楊漣考中進士,當了常熟縣的知縣,這可是個富得流油的大縣。爲了真實瞭解當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里利病。深受當地百姓的擁戴。

後來稽查政績,他被舉爲全國廉吏第1,升爲戶科給事中,奪宮之變裡,他慷慨激昂,秉持道義勇猛衝在最前,風頭壓過衆人,事後被封兵科都給事中。

歷史上此時貴州巡撫王3善戰死,空出1個左僉都御史的位置,廷議時,他被百官1致推舉上去。

他現在是公認的東林下1輩掌事,本來這個人是王化貞,但王化貞做的那檔子事實在是讓人寒心失望。

爲了保證楊漣在東林黨內的地位不受挑戰,葉向高將自己另1名看重的弟子,同樣擁有極盛清名的成靖之,也9是那位成基命打壓下去,可謂用心良苦。

葉向高止步,望着拱手俯身的楊漣,楊漣也擡頭相望,眼眸中滿是決然。

誰都知道,留下種子的重要性。

微微1嘆,葉向高道:“文孺,剛則易折。”

楊漣微微頷首,語氣沉重:“齊王殿下剛烈,行殺伐手段於西南。殺伐非是長久之計,治標不治本。唯有朝廷清明,上行下效方能根除積弊。我等飽讀詩書,受聖人教化,9該捨身,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爲天地立心,有天的心,有地的心,唯獨沒有人的心,是指讀書人要摒棄私心;爲生民立命,因爲沒有私心,才能爲萬民找到倚靠。生命無常,萬民獲得生命需要物質及精神的依靠,才能穩定。

見葉向高沉默,楊漣繼續說:“外王內聖,大公也。爲大公天下,我等死而無憾。我等即便身死,聖人經義在,後繼者不絕於世。繼往開來,何愁無後?”

外王內聖是儒家的道德觀念之1,並非專指朝廷政策,也指個人道德素養。

外,指待人處世;王,指天地人貫徹1體則無私,指的是大公於世。

內,指自我要求;聖,指善聽善言,是無私的標準。

葉向高等人沉默,相互看看微微頷首,楊漣的心性和抱負,足以挑起東林脊樑。

“9依文孺,此事老朽尚需與齊王殿下說說,殿下也是1番好意。奈何殿下是藩王,與我等道義相違背,憾事啊。”

楊漣露出笑容,勇猛向前不計身死得失,這纔是東林風骨。

對齊王的大度,和爲社稷的無私,東林黨這些老1輩人是感激的。

汪文言是1支髒手,髒活都是他來幹。這傢伙幾次謀害齊王,人被齊王逮在手裡,證據什麼也不缺,可齊王1聽汪文言要在西南大行教化之事,9放了汪文言還鼎力支持,這種胸懷,值得他們尊敬。

只是可惜,齊王的存在與他們奉行的道義不符,還大大的違背。

但他們雙方的出發點不同,有1點是相同的,那9是保證這個國家的強盛與安穩。

齊王此時除了宗室,天底下所有人都被他得罪了1遍,絕了自己後路,爲的還是社稷。

甚至爲了社稷平穩,放棄了對他們的報復。這份大公無私,值得東林上下學習以及佩服。

如楊漣,9是這樣,他佩服齊王。可齊王還是他們的對手,依舊是要打倒的靶子。最多,因爲這份尊敬留齊王1命,讓他9藩安心養老。

至於其他勢力黨派會不會報復齊王,這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爲了東林自創立以來的理想,他們心中的大道,他們拒絕了汪文言和齊王的意見,準備全力以赴,要麼大勝,要麼全軍覆沒。

南京_第502章 叔侄倆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時勢難造英雄_第110章 侯府夜戰青陽_第201章 軍機大臣鐵網_第422章 長相與命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4章 各種麻煩九邊大同_第7章 姐妹倆南京_第463章 雪中送炭九邊大同_第82章 憤怒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1章 火藥船九邊大同_第37章 冷水激頭錦衣衛南京_第586章 大幹旱南京_第515章 又1年啓明_第281章 悲觀的老奴時勢難造英雄_第130章 落幕(1)南京_第569章 怕老婆南京_第587章 天下無糧青陽_第223章 秦人傭兵南京_第537章 狗比人值錢南京_第608章 重複不斷的背叛啓明_第336章 大豐收鐵網_第388章 法統所在南京_第521章 銃刺衝鋒!(2)南京_第608章 重複不斷的背叛九邊大同_第34章 匠戶與燒製焦炭鐵網_第402章 過江之鯽鐵網_第385章 船的差別鐵網_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南京_第458章 女子權益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3章 兩千歲時勢難造英雄_第133章 齊!(1)青陽_第246章 眼光(2)啓明_第314章 京聞報刊(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6章 齊王出宮了!南京_第465章 革新之道時勢難造英雄_第88章 密議時勢難造英雄_第133章 齊!(2)南京_第447章 辛丑逆案(下)南京_第544章 南京1日遊下時勢難造英雄_第114章 出兵鄆城(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4章 飛熊入京青陽_第236章 血流成河青陽_第220章 淩河建奴現九邊大同_第17章 人定勝天青陽_第265章 神機營啓明_第353章 1杯酒南京_第482章 問責(下)南京_第522章 銃刺衝鋒(3)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0章 讓兵權南京_第516章 情敵九邊大同_第60章 中堂議事青陽_第225章 成妃的野心啓明_第283章 72人過無跡(2)時勢難造英雄_第114章 出兵鄆城(1)九邊大同_第30章 高傑啓明_第340章 褫奪時勢難造英雄_第112章 撕破臉面(2)南京_第504章 宰殺大肥羊時勢難造英雄_第99章 最毒不過書生九邊大同_第48章 夏收,經濟拮据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4章 3月平叛計劃南京_第436章 反擊鐵網_第378章 宋應星南京_第549章 胡無人南京_第462章 災星與花稅九邊大同_第82章 憤怒時勢難造英雄_第105章 衡王犒軍(2)青陽_第200章 戰略目標南京_第502章 叔侄倆鐵網_第363章 穩定第1啓明_第329章 女色與杭州鐵網_第380章 軍功縮水南京_第596章 公田制度九邊大同_第42章 戰事與喜事南京_第486章 毒計(2)九邊大同_第75章 事後報復(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1章 苦逼的戶部青陽_第225章 成妃的野心南京_第479章 策動南京_第432章 審案南京_第451章 校友時勢難造英雄_第103章 侯爺的大手筆南京_第472章 輕與重南京_第543章 南京1日遊上九邊大同_第27章 危機感鐵網_第370章 有恃無恐南京_第501章 盧國霦南京_第581章 致命1擊下青陽_第262章 密詔遺詔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3章 蝴蝶效應(1)啓明_第279章 奪功3人組南京_第467章 偷襲(上)啓明_第331章 月之末青陽_第251章 衛所冗官南京_第609章 軍制再改南京_第600章 調兵遣將南京_第510章 水師規劃鐵網_第419章 針尖對麥芒鐵網_第414章 明修棧道青陽_第233章 晉商與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