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

如被吹亂一池春水,盛京城裡民心混亂,王爺碩塞下達旨意:除滿洲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之外,凡有人身自由的遼民,皆可在明天出城。

被韃靼人裹脅進了盛京的遼民差不多有八萬之衆,多數很年輕,聽聞韃靼人的的傳言,又驚又喜。

太陽從西邊出來,韃靼人居然發善心了?

他們首鼠兩端,有的人認爲韃靼人設下圈套,不能上當,但更多的人則認爲應該一試。

畢竟現在韃靼人控制着城裡形勢,他們想要殺人,根本沒必要玩此手段。

民衆心思大亂,收拾行裝,都在忙碌明天出城之事。

到官府指定的地點報名,領取出城的號牌,明天出城,憑藉號牌出城。

而在王府裡,碩塞召集大大小小的官佐們道:“明日遼民出城,你等每家都安排一個孩子,做好履歷,皆可隨同出城。”

他咬牙道:“不管了,家裡有未成年的小孩子的,統統帶出城去吧。”

衆人大吃一驚!

碩塞淡淡道:“這是本王與明國甘都督的默契,我放遼民出城,他亦給我便利,遼民出城,無論是誰,即爲大明子民!你們回家後教導自家孩子出城後講漢話、起漢名,習漢俗,安安份份做大明子民。”

“所有的人都要記着三條家規,一、不用記掛兩國的戰爭,不必爲我們報仇,絕不造反!二、好好地活下去,傳承家族;三、信奉領袖,他是菩薩轉世,對我們滿人有存亡繼接的大恩德!把本王的話傳出去,切記!切記!”碩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有人反對道:“王爺,這不妥吧……”

白天還雄糾糾氣昂昂地說了絕不投降,晚上卻準備着明天讓自家孩子出城當順民,反差太大了。

“很妥當!”碩塞硬邦邦地說出一句話來,讓大家都無話可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韃靼人原本是沒文化的蠻夷,老奴(老野豬皮)在時,視漢人如豬狗,隨意打殺。

待黃臺吉上臺,他這人聰明,知道自家的內涵不行,要想長久,必須採納漢文化的統治。遂放鬆了對漢文化的約束。

導致女真貴族和官員心慕漢人文化,學漢語,聽戲看曲(都是漢文化,韃靼人哪有這調調兒),身着漢人冠服的比比皆是。其間又有滿人啓心郎提議改整個八旗的服飾,蓄髮束冠,着漢人衣袍!

此時又有人說,敵方大都督的話,也能信?

碩塞再將他們頂了回去道:“就衝着他爲了招降我們,敢到城下這麼近,本王就信他的誠意!”

當你還沒有與敵人接戰時,你的名聲已經在他們當中流傳了。

甘輝統率大軍北伐,所到之處,約束軍隊,並不濫殺,名聲還是很好的。

於是,碩塞說的話,諸韃靼人聽從,回家安排孩子,認了家裡忠心僕人爲爺爺奶奶、阿瑪額孃的,做好履歷,備好行李,千叮囑,萬叮囑。

當晚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許多人家燈火點亮。

父母抱着孩子不忍分離,年輕的媳婦緊貼着兒子的頭無聲飲泣,不知道多少人在忍受着骨肉離散的煎熬!

甚至在王府裡,碩塞也抱着他小妾生的僅二歲的小兒子,眼裡柔腸百轉,久久不捨!

多可愛的小孩子,然而他很快就要失去父親了!

一旦遼民出城,明人的進攻將會猛烈無比,直到分出一個結果來。

而結果不用置疑,那就是城破人亡。

小妾跟隨兒子一起走,她認了家中的二個老人爲阿瑪額娘,至於孩子的父親則在戰爭中戰死了,註明的履歷是姓金,是金州人(碩塞曾在金州駐防過,熟悉那裡的事物)。

見到碩塞難分難捨的樣子,小妾忍不住問道:“王爺,不如降了吧,明人都說過盡赦死罪,既往不咎!”

她又說道:“明人的大官說得有道理,這場戰爭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就讓它在您手裡結束,我們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過生活。”

小妾這麼年輕,不想當寡婦。

碩塞搖搖頭道:“有所爲有所不爲,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有些事情,是要做的!”

“本王不想恥辱地活着,其他人亦是如此,我們要爲滿人的榮耀而戰。至於孩子,他們還小,就給一條出路給他們吧!”碩塞淡然道。

……

第二天,盛京城熱鬧得很,明軍在城南、城東列陣警戒,但在城北,則有一批穿着軍裝不帶武器的軍人守在城外準備接應出城的遼民,遠處,則是明軍與蒙古人的騎兵守候。

城門大開,一隊隊遼民魚貫出城!

這些遼民大部分是關外的漢人,因爲明軍在關外戰敗而成爲了韃靼人治下的百姓。

多年來,有不少遼民都認同了韃靼人的管治。

但是!在生死關頭,遼民盡皆棄了韃靼人,許多人是興高采烈的,爲逃出生天而高興。

韃靼人難得善良一次,將遼民盡數放歸,願意走的都放行了。

而夾雜在遼民當中,有許多即使是作了僞裝也能被認出的滿人的家庭,他們不捨地走出了城門,有的人邊走邊流淚,他們滿懷着忐忑不安,迎接着叵測的命運。

讓他們定下心來的是城外明軍的工作人員拿着土喇叭大叫道:“以家庭爲單位,一百個單位爲一組,設置組頭、組員,幫助管理與辦事,我們也在每一個組裡派出一名工作人員來辦事,有什麼事情,可以與他們談。”

“作好履歷,你們的履歷,我們統統承認,都是遼民,都是大明子民!”

“你們帶的財產,屬於私人所有,受到官府保護,他人不能搶劫!”

“你們也要聽從指揮,服從管理,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這正是漢高祖入咸陽時與秦人的約法三章,對民衆不能說太複雜的東西)

“分組之後,我們將發給糧食,同時醫生進行檢查,確保衛生,去除疾病!”

“等安定下來,就進行掃盲,學習說漢語、寫漢字!”工作人員大聲宣佈道,他們所講的內容,漢語、滿語輪番說,尤其是剛纔那一句,讓城內的韃靼人聽了心安,明人很清楚遼民中混有滿人的,但他們不想追究,而且打算教授漢語,讓他們儘快融入大明。

……

整整三天,出城的民衆過十萬人!

遼民根本沒那麼多,有非常多滿人混雜着一起出城。

許多滿人根本不會寫漢字,說不出漢語,工作人員有翻譯幫助他們寫好履歷,從此就在官府裡備案,成爲大明的子民。

大家都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騰機思感慨地道:“你們的領袖確實仁慈!”

甘輝的行動,都是顏常武的決定,否則如此大的動作,甘輝哪敢承擔責任。

甘輝則道:“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

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1656節 行途中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2019節 郝搖旗對羅季姆·貝伊的禮遇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2095節 酇伯爵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872節 反轉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450節 賽甘寧!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1869節 中國兵不是羅馬兵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522節 咬骨頭咬碎牙的白皮狗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1556節 彼伏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1901節 茫然的帕夏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082節 小事一樁第1435節 真正的敵人出現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1351節 殺,不殺!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578節 鬧劇一場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518節 撤退(三)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69節無農不穩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89節甘輝的任務(一)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