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

蘇祥兵,蘇州人,在東南情報局的資歷甚老,這些年來,他深耕東南,在各地拉起了一個巨大的關係網、情報網,包括:

明朝的官員;

明朝的官員或明火執仗地走私,或充當走私、商品銷售的保護傘,例如兩廣總督丁魁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位大官除了充當保護傘,還自己拉起了船隊去販賣商品,有去呂宋的與西班牙人交易,有送到旭日港與其餘紅毛番交易。

連他都淪陷了,整個南粵官場也就烏煙瘴氣了。

除他之外,江浙官場也好不了多少,高級文官道貌岸然,坐收賄賂,其餘官員一窩蜂而上,齊分一杯羹。

官員們管的是陸地,海洋是東南府的,因此官員們自然不會與東南府過不去,這不是影響到大家的進項嘛。

又有官員看到東南府對於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或者東南府保境平安的功效,也就緘默不語了。

如現任福建巡撫胡志藩,天啓五年的進士,合肥人,他並不與濁流同流合污,他到福建來,是想做點事,讓百姓過上好生活,甚至心中,也有剿滅亂臣賊子東南儲的願望。

但當他走遍福建調研過後,就心涼了半截!

福建是“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山多水少田少,還能怎麼辦?

或許說在山上種蕃薯?

吃多蕃薯,民間皆有菜色!

除非迫不得已,否則蕃薯都是餵豬的。

福建人必須走出去,走向海洋,方有活路!

他翻閱資料,福建也多次遭災,但餓死的人極少,一來東南府自海外調糧援助鄉親們,二來福建百姓出海到東南府打工入伍,就有白銀流回家鄉,肯定不會餓死。

如果禁海,則他得罪了福建官員、百姓和東南府,是做不下去的。

胡志藩不爲難東南府,聽之任之。

東南沿海乃至於內陸官場,東南府影響力非常大,與東南府暗通消息的不在少數。

官員如此,則胥吏有了好處,更加不會多事,再到各地的士紳,他們擁有土地,產出的茶葉、絲綢和瓷器都要走海路賺取白銀,東南府是厚道的,保障海路安全,收取海稅得當,因此士紳與東南府成了一個利益聯合體。

再到讀書人階層,他們得到士紳的資助,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雖然有人在那裡叫嚷嚷,但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廣大百姓呢?

百姓無權,不用過多的擔心他們,尤其是東南百姓,他們其實與東南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畢竟他們生產出來的貨物很多是運出海外銷售的。

這麼多年經營下來,大明社會精英階級與東南府緊急相連,再有各處地方的黃色架步、車船店腳衙,情報來源廣泛。

東南府展開輿論攻勢,引起論戰,對於那些反對分子,東南府用上了種種手段,尤其是一些死硬分子,更是展開監視行動!

那年頭可沒有什麼竊聽器和錄像、網絡,都靠人來監視,以接近那些反對分子的同階層已方的情報員去探聽他們的消息,同時派出狗仔隊監視他們的生活圈,與什麼人接觸過,再有派人打進他們的內部!

聽起來有點複雜,但實行起來不難,畢竟大勢在我,反對分子其實不多,只要抓幾個重點人物就在了。

東南府的監視隊伍,使用接力方式進行監視,他們使用了清晰度較高的望遠鏡,同時還訓練出不少畫師,以畫下嫌疑分子的圖像。

畫師自間諜學校畢業,他們受過良好的畫畫訓練,擅畫人像。

接力方式很有用,這次是這個人跟隨對方,下次換了另外一個人,而且是本地人,不容易引起懷疑。

主持東南沿海情報工作的蘇祥兵,業務純熟,他着各地情報員先不要急於動手,而是監視監視再監視。

三個月後就有了效果,線索都指向一個人:範承志!

他是來自北方晉城的舉人老爺,很年輕,他到達南京後,說是來避禍,以躲避北虜,貌似北虜殺了他的家人,他生活闊氣,爲人豪爽,且學識不差,在南京城裡交遊廣闊,朋友不少。

這位範舉人表現出對北虜、流寇的極大痛恨,引申出對一切反賊的惡感敵意,尤其對東南府,認爲東南府是腑腋之患,不可不防。

明面上是如此,是一個憤世嫉俗,痛恨不臣的士大夫。

但是,東南情報局通過接近他的情報員記載他的語言,他十句話中有一句是對北虜、二句對流寇、七句對東南府!

把指標量化了確實有用,一些人容易造成假象,但量化出來,就清楚了這位範舉人的針對方向。

同時,他影響到周邊的一些官員、讀書人、士紳等等,都對東南府充滿了惡意!

他們抨擊東南府的種種不是:不忠不義、不臣之心、無法無天、滋擾地方……

調門遠比對北虜的來得高,因此非常可疑。

“我們監視了範承志三個月,發現他每個月都會神秘地失蹤二天,不過,他沒能逃脫我們的跟蹤,發現他去了鎮江!”情報員向蘇祥兵彙報道。

範承志化裝、中途轉車,用上了一些手段,奈何這裡是東南府的主場。

任爾多狡詐,亦難逃我東南府的金睛火眼!

“第三次,我們花了大力氣,在他所去的道路上設下了十個監控點,終於發現他去了鎮江的勤豐村,然後我們通過鎮江的本地人,秘密調查了勤豐村,發現了有一大戶人家姓王,在此買地落戶,聽口音是北方人,據說也是避禍而來。”

“不過,我們發現了王家的兩個護院。”情報員向蘇祥兵展示兩張圖片。

護院相貌兇惡,倒沒什麼,關鍵是他們的頭殼頂前額的頭髮很淺。

蘇祥兵霍然起立,興奮地道:“不用多想了,他們是韃子!”

韃子頭髮是金錢鼠尾,就是前額剃光光,腦勺後留辮子,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纔算合格。

該個地方,就是韃子的據點!

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846節 過關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1656節 行途中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671節 打城牆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1045節 抓壯丁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385節 驚天的鹽政大調整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1707節 去找老毛子談判第206節火槍逞威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423節 圈套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1980節 大汗之心第1424節 拜拉維化身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2064節 有至尊導遊帶領的遊覽(二)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333節 好看第765節 火燒韃子第1893節 銀元實在收人心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916節 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690節 惡土司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306節 地域黑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235節敢犯持吾令旗者之人,雖遠必誅!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1310節 明義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2178章 許二牛度假(三)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555節 書生無用第21節軍魂立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