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公元1641年冬,乃崇禎十四年,對於那一年的大明來說,無論是皇帝、大臣和子民,都是一個煎熬!

而在臺灣,就臺灣民衆來說,一年復一年,年年有變化,生活逐漸好。

東南府努力發展經濟,外來白銀增多,錢多,生產力提高,大家生活就象芝麻開花節節高。

他們是小民,只關心眼前的生活,倒不曾想到,海那邊的大明,將漸漸地走向傾覆滅亡。

清晨時光,這天是週末,不用理公務,高雄退思園裡,東南府資政、臺灣留守孫承宗一大早就起來了,今天他得給他的絲瓜搭架子!

人生七十古來稀,孫承宗很注意保養,活久點,爲領袖、爲東南府多奉獻。

在退思園的小池塘邊打了一段五禽戲,這是傳自三國時華佗,動作不劇烈,出出汗輒收,只覺得身心俱舒。

退思園非常大,位於高雄的海邊,包了整整一座山頭,莊內亭臺樓閣,皆是中式傳統建築,園內迴廊曲徑,依山構築,有山有水,門景、長廊、小橋、池塘、石山、房屋錯落有致,曲徑通幽,莊園內花草樹木因地而種,山山水水,匯聚一體,實爲居家良園。

他可以門朝大海,春暖花開,聚二三好友,對酒當歌,亦可以在在背風的山坡臨水月榭裡靜思人生,品茗讀書。

如此好的地盤,造價自然不菲,孫承宗一生清廉,是買不起的!

恩出於上,出自領袖的恩賜,供其休憩,退思園的名稱來自孫承宗的取名。

孫承宗打過拳,稍事休息,然後進早膳,很簡單,乃喝五穀雜糧粥、吃韭菜包和生肉包即可。

坐在池塘邊看看書,哪怕公務再忙,一天總得找上一個小時看書,認真寫批註,從不停手。

然後換了衣服,親自去給絲瓜搭架子!

花工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即時開工,他親自揮錘打樁,給瓜架上繩。

其實就是搭棚,用毛竹和木條把棚架搭起來,讓絲瓜和黃瓜攀爬。

如此,他可以在瓜棚下讀書,坐看綠色植物,頗具詩意。

領袖賜園,以好看爲主,而他得園,則以實用爲上,他漸漸地開闢菜地和種植經濟作物,例如果樹、香花還有池塘養魚給家人吃,種蓮蓬夏天觀賞,冬天吃藕藕,種竹,吃竹筍。

所以說,中國人拆臺、窩裡鬥不遺餘力,有人告到領袖那裡,說孫承宗不領情,居然擅動御賜之園,在園內取消花叢而種起了一排排的菜!

而領袖則大笑曰孫承宗乃正宗的中國人也!

在中國,貴人和土地是結緣的。

天子每年都要下地耕種,宮中貴婦則要養蠶紡紗織布,以示親農。

諸葛亮耕種於南陽,陶淵明躬耕于田園,不管他們是不是作秀,但中國的貴人從來是不以種地爲恥的。

中國人的種族天賦是種地,有地盤想的是種米、種菜,最起碼也種果樹!

因此領袖不但不罪孫承宗,反倒賜孫承宗玉章一枚,上刻“退思園老農!”

孫承宗遂以之爲私章,自此之後有空就在退思園鼓搗,菜園越開越大,裡裡外外打點得井井有條,裡面青蔥、大蒜、冬瓜、苦瓜、地撤、花椰菜、紅蘿蔔等等都給種上了。

正幹得熱汗騰騰時,突見管家手拿三張拜貼在一側恭候,孫承宗不悅地道:“我不是交代過你今天不見客的嗎?”

管家回到:“回老爺的話,他們說是同鄉,自大陸而來,今天剛到,特來拜訪老爺,領受老爺教誨!”

咳!

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臺灣官民都知道孫承宗周日不見客,無人來打擾他,但是外來客不知者不能罪也。

他嘆了口氣,伸手拿過拜貼來看,頓時精神一振!

頭一張寫的是“同鄉世教侄天啓五年賜同進士出身秦士奇公庸拜手書”,第二份則是“天啓五年賜同進士出身廣東番禺羅奕儒子云敬拜”,第二份爲“天啓五年賜同進士出身湖廣江陵孟名世鐘山敬拜”。

原來是三位大明進士秦士奇(字公庸)、羅奕儒(字子云)、孟名世(字鐘山)來拜,後二份也就罷了,孫承宗卻是知道秦士奇的,山東金鄉人(所以與承宗所籍山東高陽能稱得上同鄉,古代拉關係,同省亦可作同鄉),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衆,性情疏雋,以節操自持,名聲被世人所知。

他是天啓五年的進士,授崑山縣知縣。當時宦官魏忠賢專權,黨羽在各地爲其建立生祠,士奇拒絕執行,稱病封印,被囚禁半年之久,因此震動官場,孫承宗亦知其名。

須知九千歲那時氣焰囂張,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種,秦士奇小小一個知縣,敢跟他作對,了不起!

天啓帝駕崩後,魏忠賢倒臺,士奇方得釋,以歸鄉里。

崇禎二年(1629年),朝廷開始清算閹黨,各地不拜魏祠者被重新起用。同年,士奇補獲鹿知縣。

此時,後金政權已經在北方崛起,經常入關侵擾。這年冬天,黃臺吉,就是後來建立大清的那個韃子皇帝,率兵攻陷固安縣城,大肆燒殺搶掠。

皇太極撤兵後,不法之徒又趁火打劫,固安縣一片混亂。固安縣緊靠京城,位置十分重要和特殊。朝廷急需派一位有魄力的官員前去善後,秦士奇因政績突出而被選中。

秦士奇日夜兼程趕到固安縣,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工作。當時固安縣屬順天府,據《順天府志》記載,固安城內屍體遍野,“一入宅中,土灰滿眼,腥氣襲人”,秦士奇“不覺發上而淚下”。據史料載,秦士奇在固安主要做了四項工作。

一是及時安撫百姓,恢復生產。積極招撫逃亡人員,發放倉庫存糧,使歸鄉的百姓迅速安定下來。提取埋藏的庫銀,酌情給發放給沒牛沒有種子的人家,及時恢復農業生產。同時上書朝廷免除賦稅。

二是重建城防。修築縣城,加寬加深護城河。同時把青壯年的老百姓組織起來,用自己的工資招募精通武藝的人興辦團練。

三是實行槍棍執法,嚴厲打擊犯罪行爲。亂世用重典,對於實施犯罪的人員,當場槍棍責打。此舉極大地威懾了不法分子,使固安縣的社會秩序迅速好轉。

四是重視文化教育。秦士奇向學校捐學田,也就是捐給學校田地,學校通過收租金救濟貧困的學生。這裡插一句,秦士奇在金鄉也曾爲山陽書院捐地,據《金鄉縣誌》記載,他曾捐“謝家園地三十五畝三分”。另外,秦士奇還組織編寫了《固安縣誌》,在如此艱苦的情況下,秦士奇還分心編縣誌,可見對文化的熱愛。

他在固安縣力建“固安十景”,秦士奇爲這十景分別寫了一首詩,收入了《固安縣誌》。

《固安縣誌》記載,僅僅一年的時間,經過秦士奇的治理,固安縣便“兇亂俱息”。

瞧,這份履歷非常紮實光鮮,有節操、有魄力、有能力。

本來,秦士奇的個人威望空前高漲,朝廷決定給他升官,等候任命。可在這時,秦士奇卻因處理一樁陳年舊案得罪了宦官劉僑,劉僑指使錦衣衛構陷秦士奇,最終罷官奪職,下野回鄉。

之後一直不聞其名聲,不想居然過海來見自已,還帶多二個同年,應該有好處給東南府,孫承宗微露笑容。

不久,三位文士被管官引着,直到瓜棚底下,拜見了孫承宗。

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1578節 鬧劇一場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774節 寬宏大量的領袖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337節 請督軍大婚!第133節倭奴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686節 過大洋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2180章 定名分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66節戰後之事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787節 奧斯曼近衛軍的末日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852節 兩老賊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21節軍魂立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67節 好漢來投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1121節 二一添作五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223節改造戰艦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