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涌,烏雲似千軍萬馬般急涌而過,掩蓋天空,天色以肉眼可見的驚人速度黯淡下來。
黑雲壓城城欲摧,黑雲像羣奔騰咆哮的野馬,一層層漫過頭頂,越聚越厚,越壓越低,似一塊巨大無比的黑鍋,彷彿就要壓將下來。
白晝彷彿瞬間到了黑夜一樣,天地一片漆黑。
轟!
天威所至,一道閃電映亮天空,雷聲震撼天地!
狂風大作,黃豆大的雨點從天空中打落下來,啪啪的響個不停。一道道閃電劃破蒼穹,猶似一道道光劍斬破黑暗,震耳的雷聲轟炸地傳來,雨點連成了雨幕,嘩嘩的就如是天河倒灌般地鋪天蓋地的潑下。
大風捲起暴雨像無數條鞭子在揮舞,狠命的抽打着庭外,屋檐上流水下來似水幕!
嘩嘩譁……暴雨傾江而下,而不是傾盆而下!
wWW● T Tκan● ¢○
電閃雷鳴,閃電閃過,照見松江府衙裡的一羣人影似廟裡的塑像般陰森可怖。
松江知府週六一看着暴雨如注,眼裡浮出了沉痛和悲傷。
他是崇禎元年進士,飽讀詩書,講究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在天威之下,也覺得多年的信念動搖。
這大明是怎麼了!
明崇禎十三年四月以來,蘇、鬆、湖等府的吳江、歸安等地晝夜傾盆大雨,涌入江河,水勢驟發,霎時洶涌,不分堤岸,屋宇傾倒,民不聊生!
等到大雨稍停,心急火燎的週六一急不可耐地走出府衙,察看災情。
“快!”他上到松江堤壩上,心一下子瞅緊了。
城外白茫茫一片都是水,高處上人頭涌涌,就象螞蟻。
他們號叫着,哭聲震天,遠遠傳來,雖風雨聲也不能掩蓋,令人心悸,彷彿天地同悲。
天哭!
週六一雙頰流下清淚,生民何辜,竟然遭遇如此大劫。
回到城中,災民陸續出現,米價騰踊,鬥米至銀三四錢,這可是江南糧鄉!
雨在不停地下,週六一唯有高價僱人,組織船隻,出城救援。
災民們臉色青白,無比悲慘!
他們家園被毀,妻離子散,身無分文!
大水來時,勢不可當,能夠逃脫一命,都是祖宗保佑了。
可是遇救,送進城裡,卻是從水坑跳進火坑!
富家多閉糶,民食草木根皮俱盡,拋妻子死者相枕。強橫之徒三五成羣,鼓譟就食,街坊罷市,鄉村閉戶人情洶洶。
城裡米店幾乎停業,不停業的打出“鬥米一兩白銀!”令人瞠目結舌的高價!
萬曆年間,一石米的價格浮動在七錢至一兩銀子之間,一石米有十升,一升米有十鬥!
官倉?
官倉老鼠大如鬥,當然不是指老鼠,而是指的是人!
各部貪官碩鼠大量吃米,哪怕週六一是個清官也架不住胥吏們的夥同顛弄,更可怕的是上下其手。
一清點,松江官倉米不足十石!
週六一的頭一下子就炸了,怒斥管庫大使道:“府庫按制該貯糧千石以上,糧食哪去了?”
管庫大使是個五十餘歲的積年老吏,面形削尖,留着三縷鼠須,不陰不陽地道:“回府尊的話,朝廷不停調糧,去歲因北虜入寇,南京戶部自府庫調糧調糧,已把舊糧給拿走大半,秋收後納新糧,又因流寇肆虐,兵部把所收糧食都給調走了!”
說話、賬本滴水不漏,週六一出離憤怒了!
他怒斥道:“兵部調糧,亦有定數,庫藏應留千石以上,你們真是好大方啊,看你們怎麼向松江鄉親們交代!”
怒而唾地而走!
管庫大使臉上露出了一陣陰笑,他把好糧全都賣掉,買入劣糧,然後借兵部調糧之機,把劣糧全部運走!
所以明朝大兵們豈能不敗,吃的糧食包保拉肚子!
再無對證,如此週六一也無法找出差錯,這新劣糧之間的差價,就歸上上下下的碩鼠們瓜分了!
不僅松江出了大麻煩,蘇州、湖州這些魚米之鄉盡泡在洪水中。
這些地區素來富足,民間儲糧豐富,但沒想到洪水一來,一切成空。
其實,城裡多處沒受水泡,還是有糧食的,但那些黑了心的士紳富豪們大發國難財,少少都是鬥米換一兩白銀,週六一在街道上,看到一戶災民湊了又湊,少十個銅板到一兩銀子忍痛買下一斗米,可是這家人有七口人!
週六一試圖勸說那些人賑災,卻僅僅收到了一千兩銀子,按市價就是十石,正好是庫府的糧食存量!
恨得週六一牙癢癢的,然而他卻拿這些人沒轍。
“清流”好做,“清官”難爲,他們勢力龐大無比,盤根錯節,週六一哪怕是知府也惹不起他們。
大隊稍退,四鄉災民涌向城裡,官府施粥,粥清可當鏡子照人,放筷子立不住,慘吶!
這哪是粥,這是水!
不,城裡還是有人施粥,放筷子立得住,但是這碗粥不好吃。
吃了就要賣身到東南府!
東南府的辦事處大搖大擺地亮出了旗號,吆喝着“移民東南亞,有糧又有錢!”
起着勁兒地想把松江人賣豬仔給賣到東南亞去,當然,不是賣字這麼難聽,他們去到東南亞是正式子民身份,有良好的待遇。
東南府之所以能夠在江南立足是因爲與當地的士紳富豪們合夥做生意,把他們的絲綢販到歐羅巴去賺取大量的銀子,如果那些人爲難東南府,那就大家一拍兩散,因此對東南府的行徑是聽之任之。
以往東南府的辦事處做人口買賣還是低調從事,現在水災一來,即時滿城災民大派傳單,鼓動他們移民東南府。
不過,即便在這樣的大災下,故土難移,災民們只比以往多上一成移民東南亞,大家都在等官府賑濟和水退後返回家園。
這需要錢糧哪,週六一暗暗叫苦,不停的向上報告,蘇州巡撫衙門報急文書以八百里加急送帝都和南京戶部。
崇禎皇帝恤民疾苦,作出批示道:“……或天災流行,人謀感召,貪婪助旱魃之虐,繁苛鼓馮夷之波。民生其間,勿死何待。近雖屢頒軫恤之詔,充耳不聞。今聞惰媮者玩世不遵,虐恢者又奉行未善,各地方官給發積谷銀錢若干?賑濟招徠流徙復業若干人?田地荒蕪,有無給種買犢,多方開墾?富室鄉紳,果否輸資發粟,設法鼓勸?蠲停錢糧,曾否榜示通知,俾沾實惠?該撫按官以察吏安民爲務,務要減從躬行郡縣察勘,即以地方飢徒之有無,察官屬之殿最。”
皇帝的詔書冠冕堂皇,傳至松江,週六一先是崇敬地看畢,再充滿希望地問送聖詔抄件來的巡撫衙門旗牌官道:“戶部可有錢糧下撥?巡撫衙門分給我府若干?”
“無有!”旗牌官雙手一攤地道。
“他X的!”週六一氣得把聖詔抄件往桌上一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