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造船(二)

“這種杉木質量十分上乘,其堅固程度不亞於我們歐洲的櫟木(白橡木),並且耐久性比櫟木還要好!”造船師巴倫支指出道。

“與杉木相比,樟木遜色多了,頂多只能夠做巡邏艇還有漁船和遊艇,而松木船是內河船的材料而已!”

“你真的是那麼地確認?”顏常武沉聲問道,這可是關係到戰略決策!

他一直認爲樟木不錯,畢竟很耐腐蝕,不由得竊喜自家臺灣地區的樟樹不少,豈料巴倫支說杉木更好,能夠與橡木相比。

“我憑媽祖的名義發誓!”巴倫支莊重地道,手託着媽祖娘娘的聖像起誓道。

巴倫支是最早歸順顏常武的五個荷人之一,他們知道背叛了西方神----上帝,上帝不會有什麼好果子給他們吃,一不做二不休地乾脆歸依了東方神----媽祖!

既然他都這麼說,顏常武信他,派出了府內能幹的管事顏清泉前往閩北地區大肆收購經年杉木。

閩北地區,地處閩江上游,以南平爲中心,這裡山嶺聳峙,低丘起伏,河谷與山同盆地錯綜其間,出產好木!

不負重託,顏清泉同志去到閩北的南平、建陽、武夷山一帶地區巡遊,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他的方法就是用錢砸,沒有什麼錢擺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砸多一倍!

很快地,來自閩北地區的杉木源源不斷地順着閩江而下,沿途的明朝巡檢司則對此假裝沒看到,一船船的大木在他們面前經過,他們統統放行。。。銀元到手,回屋喝茶!

顏清泉幹得相當出色,他不僅組織人手把山裡的杉木砍倒運走,還把各地的木廠的那些賣不出的杉木一掃而光!

這纔是造艦的關鍵!

造艦成功必須選用充分乾燥的木材,要求是將木料中的水分降低到20以下,這要求把木材妥善儲存上好幾年的時間,在戰時,不可能保持充足的適用木材供應,軍方只能使用乾燥程度不夠或者質量稍次的木材來造艦,造出來的軍艦因爲含水量多,易於變壞腐蝕,招致災難。

理想的狀況是用乾燥的木材慢慢地造船,讓船的框架和外殼自然乾燥,然後進行後續工作,這樣,造好一艘船,至少要花上3年,最好是6年,不過在緊急的情況下,6個月也能夠造好一條船。

使用各地木廠儲存的舊木頭能夠很好地派上用場,其中有些木廠,將木頭放在通風透氣又不被雨淋到的地方,立即能夠用於造艦!

幹得漂亮不算,閩北地區苦寒,民衆生活艱辛,顏清泉從那裡拐騙了一萬多人口回臺灣!

除了他之外,東南府還派出了不少人,過海到達各個船廠,以高價招募了大量的造船師傅和幫工加入了高雄船廠。

閩省的造船業久負盛名。

其有歷史傳承,明永樂元年(1403年),朝廷命福建都司造船137艘。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所用的寶船不少是在閩江口一帶製造的,最大的44.4丈(約150米)、寬18丈(約60米),每船平均乘載400~500人,最大的達1000人。從尺度、結構、裝備等方面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船舶。即使“洪濤接天,巨浪如山”,仍然“雲帆高漲,晝夜星馳,涉波狂瀾,若履通衢”。

明成化年間(1474年),福建市舶司自泉州遷至福州,造船場遍及全省沿海各地,官辦和私人辦的造船業都很發達。其工藝先進、設備精良。主要有福船、寶船、封舟、白艚船。

大量的船工師傅到了高雄船廠,極大地增強了船廠的技術、建造力量。

月港的瑞興銀號,給予了東南府極大的幫助,把福州老牌的閩發船行的師傅連同幫工直到給打包送去到東南府!

閩發船行經營遇到了困難,資金週轉不靈,找瑞興銀號借款結果還不上,瑞興銀號乘火打劫,給予閩發船行二條出路,一是還錢,還不上的話只好按江湖規矩辦,二是去東南府效力。

在威逼利誘下,閩發船行的老闆林勝舉行過海,加入了東南府高雄船廠。

而閩發船行是可以製造福船的大船行!

福船是明代(1368年~1644年)福建造的官船。福船是遠洋大船,高大如樓,設樓三層,其底尖,其上闊,其首高昂,其尾高聳。船體狹長,吃水深。密封隔艙,如一艙漏水,他艙則無恙。福船最長約147米,寬約60米,載重約1000噸,平均容納400至500人。福船既用於航海運輸,也用於海上作戰,在明軍與倭寇作戰中顯示了強大的威力。

於是造船師傅、幫工、船臺、物資、資金準備妥當,高雄船廠開始修建六級風帆戰艦。

這是一種敏捷的單桅縱帆軍艦,沒有造更大的戰艦是顏常武採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從簡單一些艦隻做起來。

由紅毛番巴倫支主導,諸師傅們一起參與,確定了設計方案。

看過設計圖,師傅們說:“噢,原來要製作紅毛番的夾板船(西式帆船被稱爲夾板船)!”

巴倫支:“……”

在船臺上鋪設龍骨、固定安裝龍骨、測量製作配件(肋骨)、接合肋骨與龍骨,肋骨密佈,結合成爲船體,靠着這些堅固的肋骨和外板內板形成了厚實的裝甲層,牢固地保護了戰艦和裡面人的生命安全。

採取了西式的建造法,將木材製作成爲彎曲的肋骨,首先要通過蒸汽蒸,使木材軟化,然後在按照角度在幾個點上定柱,卡住,然後就象彎鋼筋一樣一點點彎曲過去,木材畢竟是有彈性的,以後下水了,整體膨脹,結構就逼緊了,靠的是整體互相拉力使船體的強度得到充分的保證。

待到船體成形,就要鋪設外板和內板,有的地方通過打製的鍛鐵件固定,許多地方則靠卡接,用麻繩、毛髮、油灰、焦油、瀝青等物品,填充外板縫隙,防止滲水。

準備桅杆,主桅杆用了1米多粗的大型杉木製作成的,使用了十字起重架船去搭起了桅杆。

制帆:這是造船廠的一件重要工作,在大房間裡,將從澳門、幕府乃至於閩省買回來的粗帆布,按照不同位置的帆的尺寸進行切割縫製,靠手工一針一線製作成功,做成特定的船帆。

紅毛番巴倫支使出了秘密功夫:讓帆布不易着火!

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045節 抓壯丁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1090節 夜襲第142節女神養成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第434節 新兵一枚之加入工程兵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66節落子(一)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2009節 哈立德·奧利夫帕夏的不解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564節 驅虎吞狼之素丹廷議第62節打進廈門港!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1087節 填溝壑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664節 差點決鬥!離去:倦勤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767節 拖手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482節 皇協軍的幹活(二)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180節 步兵衝騎兵第1222節 明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