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節 都在演戲

東南國國都旭日城,王宮望海樓的二樓正廳裡,諸臣肅立,聽着尊貴的王后娘娘大發雷霆,足有一分鐘之久。

“砰!”王后楊鶯兒猛拍桌子罵道:“兩個小兔崽子翅膀硬了,竟然敢帶人去殺人放火……”

她痛罵不已,口口聲聲要把兩個混帳小子捉拿回來,吊起來打,讓他們增長記性……

旁邊一位女官念着一份奏摺道:“……沒得朝廷詔令,擅開邊釁,不顧自身安危對國家的影響,深入敵境,與敵交戰,如遇危險,將會動搖國本……”

這份奏摺正是東南軍監察部所寫的奏摺,彈劾兩位王子對印度開戰之事。

東南軍內監察部是顏常武設立的對全國武裝力量的監察機關,管理軍紀、軍政和軍務,成不了事,但想壞人的前途很夠力,

當然,顏常武不會讓軍中有超然的機構,監察部有監察、偵察和偵緝的功能,審判功能就輪不到他們,由軍隊法庭來負責。

監察部第一任老大是陳衷紀,另一身份是東南國開國總理大臣,身份高貴,資歷嚇人,在他面前,上將也得規規矩矩聽訓,就連顏常武犯了錯,陳衷紀照樣敢熊他幾句,其威望至此。

陳衷紀一直做總理大臣兼職監察部,他請求致仕,相當乾脆,除了爵位之外其餘的官職一概辭去,因此監察部第二任老大成爲斯托姆這個前荷蘭人。

該位來華助戰洋人早已歸化,傻子纔不當中國人呢,他功成名就,成爲人生贏家,收益遠遠勝過在荷蘭,他將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他光輝的一頁:“是東南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

洋人梗直,兩位王子在印度大打出手,影響不小,除了他們自身的安危,還抽調了大量的兵力和資源,對於東南軍在地中海邊的攻略有着直接影響,哪怕印度取得再大的勝利,若導致與奧斯曼帝國戰事失利,一發而動全身,造成東南軍在局部勝利而戰略上失利,所以纔不管他們三七二十一,斯托姆毫不客氣嚴劾兩位王子,要求將他們調回來,重重治罪!

東南軍在地中海邊的攻略是顏常武所訂,不可動搖,王子們的行徑會對此造成影響,所以監察部要管,不過,正廳內氣氛輕鬆。

楊鶯兒痛罵兩個小兔崽子,語氣中卻有着“吾家有子初長成”的喜悅心情,類似於家長見到自家孩子頭一回打工掙到了錢、拱到了別人家裡白菜的情景。

追隨着顏家的老人們更是爲之高興,顏家後繼有人矣!

身在帝王家,既要有慈悲心腸,更要有霹靂手段,顏家的一對雙胞胎彬彬有禮,相互禮讓,他們入伍軍隊,按部就班,打過仗,手裡沾了血,但與其父在十五歲時以強勢手段上位成爲組合大龍頭相比,無疑是遜色許多。

現在,雙胞胎兄弟聯袂對印度大打出手,初露崢嶸,讓東南國王朝高層對他們能不能打、未來有沒有能力守住這個國家的疑惑不翼而飛,顏氏兩兄弟這一開糊,陸續有來,東南國統治將更加穩固!

且說楊鶯兒罵過後,問廳內的大臣與將軍們怎麼處置兩個不聽話的傢伙?

國防大臣顏東來提議派出海軍上將洪熙官前往主持印度事務,接替兩位王子回來。

洪熙官正是現任內閣總理大臣洪昇之子,但絕非不學無術的官二代,乃是東南國頭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將領,須知他駕馭的可是風帆戰艦!

他的威望足以控制東南軍駐印度軍隊,派他去是非常恰當的。

顏東來說得輕描淡寫,而軍隊總監斯托姆在完成彈劾王子的應有之舉後,彷彿也忘記了對王子的懲罰,隻字不提!

入鄉隨俗,漢化的斯托姆懂得人情世故,哪還不知道王國繼承人重要性,王子們對敵國發動戰爭是罪過?

非也,他們是在練手,是爲了練就將來統治國家的技能,要怪只能怪阿三們倒黴了!

屠一是爲罪,屠萬即爲雄,屠得九百萬,即爲雄中雄!

東南國老大爲什麼這麼令人畏懼?他的王座下屍積如山,將他推高到令人萬分景仰的地位,讓他如烈陽普照,人皆俯首低頭。

今天,王子們啼聲初試,肝得有聲有色,令人刮目相看,這是好事啊。

且說洪熙官接受了指令,要他去印度替代兩位王子回去,王子們在印度肝得開心,他會去做令他們掃興的事?

得到了父親暗傳秘竅的洪熙官一反以往風風火火的行事風格,採取了“慢慢走,等等看”的態度,坐着能夠象海鷗一般在海面上飛翔的佛蓋特快船卻是一路遊山玩海,久久沒到印度。

以致於印度的急報一件接一件到達旭日城,皆言王子們在印度大掠海岸線,他們洗劫海邊城市,掠奪財富,搶走奴隸……可憐的印度沿海城市,除了一些早早向東南國輸誠的城邦,其餘的皆爲一片廢墟,被搶剩到老頭與小孩、中年大媽與老太婆,其餘的青壯男子和年輕女子逃的逃,逃不掉的就被搶走,貶爲奴隸賣走!

由於奴隸太多,以致於與戰前相比掉價一半。

他們肝得是如此的出色,以致於王宮內地圖室裡的地圖表明莫臥兒帝國名下的沿海城市約有八成都遭遇華人荼毒了。

在古代,地圖絕對是國家機密,東南國王宮地圖室裡收集了中華和世界各國最新最精密的地圖,以觀察戰局發展,是一間非正式的辦公室,還具備茶聚和社交用途,東南國國王與王后在此召集重臣就着地圖來開神仙會,邊喝茶邊閒聊,有時就敲定了國家大事。

“你洪家那個小子看起來是個穩妥的人,豈料走起來比海那邊明朝的小腳女人還要慢!”楊鶯兒挖苦洪昇道。

洪昇睜着眼睛說瞎話道:“他是遇到了逆風,所以走得不快!”

遇逆風走得不快?!

旁邊的斯托姆翻翻白眼,但他聰明的沒說什麼。

這話放在新手海員身上木有問題,但對於洪熙官這等職業海狼來說,簡直就是個好笑的事。

洪熙官是斯托姆手把手教出來的嫡系傳人之一,他的本事斯托姆會不知道?

象顏常武、斯托姆、顏東來、洪熙官這類的航海好手,指揮風帆船有風開得快,沒風不能開,逆風則照樣也能行船!

洪熙官以龜速前進是有好處的,他不必得罪兩個玩得開開心心的王子,等他到達果阿,就趕上了倆王子打點行裝準備返航,見着洪熙官就興高采烈地道:“官叔,父王就要回來了!這裡交給你了,我們走啦!”

雙胞胎兄弟怕母后不怕父王,父王一回來,母后高興都來不及,連帶着倆兄弟不必受皮肉之苦了。

洪熙官笑眯眯地恭喜他們,愉快地接過了印度軍隊的指揮權,送倆兄弟上船!

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618節 北海!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128節 深宮鉅變(一)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249節到呂宋之時代不同了!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461節 老傢伙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2054節 戰前心思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2199章 西洋人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519節 奧地利人(一)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1833節 西雷斯馬要摸老虎屁股第348節 去幕府的外交事務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74節不用擔心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1448節 硬剛(四)第473節 南洋香料總公司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1941節 一首詩,一個故事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1480節 戴維先生的黑底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60節真理出無疑惑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