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順遂,東南軍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但在奧斯曼帝國國都伊斯坦布爾城內則充滿了震驚、恐慌、沮喪的氣氛,生活在蘇丹腳下的臣民們久久不能接受前線兵敗的事實,無法置信!
奧斯曼人並不傻,他們非常清楚失去埃及的可怕後果,所以他們爲奪回開羅而作了本世紀以來最大的兵力集結,兵員連同動用的民夫高達六十萬!
在征戰時,奧斯曼人向來喜歡重兵出擊,如蘇丹要對某處用兵,喜歡一次出動十幾萬人,一擁而上,羣毆敵人。
但六十萬人……幾乎蘇丹御駕辛徵都沒這麼多的兵力。
除了人數創造記錄之外,也是有史以來動用火炮、火槍及火藥最多的一次。
由於聽聞華人槍炮犀利,主將法哈德·帕夏力主火器對火器,帝國滿足了他,把大量的火器給了他,包括五百門重炮,八萬多支火槍,結果隨着戰敗而徹底地失去了這些重要的火器---其實沒那麼多火器,華人清點繳獲,只得到了一半,另一半有部分損毀了但肯定很多是被“漂沒”了,大家都懂的。
還支出了大量的軍費,供應了海量的糧草與物資,這些都是創了記錄的!
動員瞭如此多的力量,投入到埃及戰場上,加上奧斯曼帝國軍有陸戰無敵的優勢,大家認定此戰必勝。
有此看法,伊斯坦布爾城中的貴族子弟,許多人都到達開羅前線參戰,他們當然不用上城牆肉搏,實際上鍍金,只要到前線晃盪晃盪的,待到打完了,勝利了,就能夠獲得資歷,將來升遷。
自公元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奧斯曼人已經享國二百年,舊勳新貴,越來越多,他們又能生,生下孩子一大串,都需要出路。
以致於每任蘇丹御駕親征時,往往他帶了整整一個軍團的貴族子弟,甚至二個軍團的貴族子弟---羅馬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五千到六千,戰鬥打完,貴族子弟全部升職,這是因爲貴族子弟們在戰鬥中英勇奮戰,立下無數的軍功,個個都被提升了。
這次進攻開羅新城,機會難得,奧斯曼帝國貴族子弟們能去的都去了,結果,一朝兵敗,回來者只有一小半!
槍火無眼,雖說東南軍對付奧斯曼帝國軍只是擊潰戰,但是貴族子弟們嬌生慣養,經驗匱乏,亂戰中許多人都被打死在戰場上,然後沒能逃脫東南軍隨後的追殺,又有許多人又死在路上,結果,伊斯坦布爾城幾乎每家貴族都有子弟喪失在埃及,可謂痛徹心底!
他們對於主帥法哈德·帕夏是恨之入骨,認爲他無能,喪師辱國,紛紛上書要求將他加以嚴懲!
“法哈德·帕夏罪責難逃,褫奪法哈德·帕夏的一切榮譽,家人入獄治罪!”皇宮大殿裡,太皇太后柯塞姆·蘇丹不容置疑地道。
韻華不再,她大媽的聲音洪亮,但怎麼都有一種色厲內荏的感覺。
殿內諸人皆鞠身聽命,法哈德·帕夏徹底完蛋!
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最好寫照,可憐法哈德·帕夏爲國戰死沙場,死後屍體慘被分屍,生前所有榮譽都沒了,家人還被入獄治罪!
什麼是英雄流血又流淚,這就是!
枉法哈德·帕夏對柯塞姆·蘇丹忠心耿耿,可是柯塞姆·蘇丹爲了推卸責任,於是法哈德·帕夏只能背鍋了。
今天是是宮廷大朝會,除了柯塞姆·蘇丹和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之外,穆罕默德四世的母親皇太后杜亨·哈提婕也來了,坐在垂簾之後,柯塞姆·蘇丹的側邊。
由於她蒙着面紗,看不到表情,或許柯塞姆·蘇丹吃癟,杜亨·哈提婕應該很爽吧!
蘇丹他雖年輕,但已曉事,知道兵敗對他的皇位極有影響,
六個維齊爾站在羣臣前面,一字排開,君臣彙集,共商大政。
所有的人都很嚴肅,大維齊爾巴希爾·帕夏臉色蒼白,強自鎮定,他知道自己幹不久了。
出了這麼大的漏子,不僅法哈德·帕夏要負責任,朝中也得有人負責,除他之外,沒人能夠負起這個責任。
可是他心中不甘,這麼多年以來,爲了這個位置,他付出了無數的代價,卻要爲上位者的決策失誤而買單,他不甘心!
維齊爾胡馬木·帕夏臉色恭謹,心中卻爲自己逃過一劫而慶幸。
他奉朝廷之命前去開羅前線督戰,知曉大軍缺乏火藥之後,就以催辦後方軍火爲由離開了開羅前線,更妙的是,他臨行前還帶走了他家的子弟。
要不是大家都知道他累世爲朝廷服務,久受皇恩,忠心不二,幾乎懷疑他與華人勾結了。
大家佩服他宦海沉浮,其感覺敏銳至此!
但讓人更服的是維齊爾科普律魯·帕夏,他根本就沒有派出家族子弟到開羅前線去,不愧是政壇的老狐狸,衆人皆醉他獨醒!
當然這樣做引發大家的妒恨,只不過想治他的罪也不容易,當時他口口聲聲地與大夥兒說我軍必勝,之所以不派家族子弟出動是不想與大家搶功勞,根本不讓人有藉口。
柯塞姆·蘇丹召開大朝會,是先發制人,定性戰敗事情,避免他人藉機生事。
目前看來,朝政還在她手上,沒人出來挑戰她的權威,讓她許多手段都不用使出來。
因此她快刀斬亂麻,首先將法哈德·帕夏安上罪名,負起戰敗的責任,都是他辜負了朝廷的信任!
有了初步的交代後,不再糾結於進一步追責,而是讓大家討論該怎麼應對目前的情況。
大維齊爾巴希爾·帕夏爲了將功贖罪,積極地出謀獻策,主張在歐洲前線守勢,把主力部隊調回敘利亞,從大馬士革出發,克復開羅。
此時大馬士革還沒失守,所以巴希爾·帕夏請柯塞姆·蘇丹先派部隊增強大馬士革防禦,只要大馬士革還在,事情就好辦許多。
奧斯曼軍隊最能打的有三個將領,頭一個是法哈德·帕夏,他的特點是一個穩,對朝廷忠心耿耿,最聽話,可惜運氣不好;第二個是阿卡杜拉·帕夏,善攻,堪稱是侵略如火,爲人非常兇暴,動輒殺俘,歐洲人很怕他,在朝中的名聲不好;第三個則是伊哈桑·帕夏,此人攻守平衡,問題是他是亞美尼亞人,獨立性較強,有時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爲由而抗命不遵,讓朝廷惱火,以致於信任度不佳。
巴希爾·帕夏提議讓伊哈桑·帕夏防守歐洲,用阿卡杜拉·帕夏統領大軍,反攻開羅。
他的意見得到了諸臣的一致響應,就這麼辦!
這回決定派出一個維齊爾與阿卡杜拉·帕夏一起領軍,軍事指揮歸阿卡杜拉·帕夏負責,軍政事務讓維齊爾決定,以此制約。
柯塞姆·蘇丹詢問科普律魯·帕夏是否願意與阿卡杜拉·帕夏一道,想對他委以重任,結果被他以年老腳有疾不利行動給推了,最終決定還是胡馬木·帕夏辛苦一下,上前線去。
“你有什麼想法,可得好好與阿卡杜拉·帕夏商議,不得離開大軍!”柯塞姆·蘇丹告誡道。
“是!”胡馬木·帕夏應下。
商量過人事、錢糧軍資之後,羣臣們散去,維齊爾艾西木·帕夏走在後面,望着科普律魯·帕夏的背影,若有所思!